晨曦的微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灑落在古老而莊重的周王宮城之上。宮牆之內,庭院深深,廊道迂迴,年輕的周成王姬誦,身著一襲玄色繡金的冕服,頭戴垂旒冕冠,端坐在華麗的王座之上。他麵容略顯稚嫩,卻透著與生俱來的尊貴與威嚴,雙眸深邃而明亮,猶如夜空中閃爍的寒星,靜靜地凝視著前方,似在沉思著國家的命運與前途。


    在他的兩側,太保召公奭與太師周公旦並肩而立,他們皆身著朝服,神色肅穆而莊重。召公奭目光堅毅,眼神中蘊含著沉穩與睿智;周公旦則身姿挺拔,氣質儒雅,舉手投足間盡顯輔佐先王時的風範與威儀。殿下,群臣分班而立,個個低垂著頭,雙手恭謹地置於身前,整個朝堂彌漫著一種凝重而壓抑的氣氛。


    姬誦深知,自己雖承繼天子大位,但這王座之下,並非全然是順遂與安寧。父王武王崩殂之時,他尚在衝齡,國政大權一度旁落,幸得周公旦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平定了“三監之亂”,才使得周王室的統治得以穩固。迴想起往昔的動蕩與艱難,姬誦的心中既充滿了對周公的感激與敬重,又有著對自身年少柔弱、無力掌控全局的愧疚與自省。


    “朕以幼衝之年,嗣守大統,常恐德薄能鮮,有負先王之托,愧對天下臣民。今朕欲有所為,使我大周江山永固,萬民樂業,諸愛卿以為當如何施為?”姬誦的聲音清脆而堅定,在空曠的大殿中迴蕩,雖略帶一絲稚嫩,卻有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決斷。


    周公旦微微向前邁了一步,拱手行禮,恭敬地說道:“陛下聖明,能有此憂國憂民之心,實乃大周之福。臣以為,欲固國本,當首重農桑。農者,國之根基也,倉廩實則百姓安,百姓安則天下定。宜令地方官員勸課農桑,興修水利,輕徭薄賦,使民得以休養生息,盡心於農事。”


    召公奭亦點頭稱是,接著進言道:“陛下,周公之言甚是。然治天下者,不僅在於足食,亦在於足兵。當加強軍事訓練,整飭軍備,嚴守邊疆,以防外敵之侵擾。且須明禮義,敦教化,使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如此則民心向善,風俗純美,國家方能長治久安。”


    姬誦微微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道:“二公所言,皆切中時弊,朕當銘記於心。然朕觀當今之世,諸侯林立,雖多為我大周之臣屬,但亦有心懷叵測者,或陽奉陰違,或暗通款曲,此誠為朕之心腹大患。朕欲行一策,以收諸侯之心,強王室之威,諸公以為可否?”


    周公旦與召公奭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驚訝與讚許。周公旦率先說道:“陛下能洞察諸侯之態,思及於此,實乃高瞻遠矚。臣以為,可效仿先王,行封建之製,分封諸侯,以藩屏王室。然分封之時,當慎選諸侯,擇其賢能忠順者,授以土地人民,許以世襲之權,但亦須定立嚴明之法度,使諸侯有所遵循,不敢肆意妄為。”


    召公奭補充道:“陛下,周公之策甚善。且可定期召集諸侯朝覲,述職納貢,使諸侯知敬畏,明尊卑。於朝覲之時,陛下可借機宣示王命,褒獎賢能,懲處不法,以彰顯王室之權威,凝聚諸侯之心誌。”


    姬誦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二公之策雖善,但亦有諸多難處。封建之事,關乎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諸侯之不滿,甚至導致叛亂。且諸侯世襲,其子孫賢愚不一,難保日後不生變故。朕欲於封建之中,融入新意,使諸侯之權既有所限製,又能充分發揮其藩屏之效,諸公以為如何?”


    周公旦與召公奭皆麵露疑惑之色,齊聲說道:“陛下請明示。”


    姬誦緩緩起身,走下王座,踱步說道:“朕之意,乃於分封諸侯之時,除賜予土地人民之外,當同時授予其官職,使其在其封地內,不僅為一方諸侯,亦為朝廷之命官。如此,則諸侯之權既來自於王室之封賜,亦受朝廷官職之約束。且諸侯之子孫,非有賢能功績者,不得承襲諸侯之位與官職,當由朝廷另選賢能補之。如此,既可避免諸侯世襲之弊端,又能激勵諸侯及其子孫盡心於國事,為王室效力。”


    周公旦與召公奭聞言,皆大為驚歎,紛紛跪地行禮,說道:“陛下聖明,此策實乃千古未有之創舉,若能施行,必能使我大周王室之權威大振,諸侯鹹服,國家長治久安可期矣!”


    群臣亦紛紛跪地,山唿萬歲,讚聲雷動。


    自那日後,姬誦便與周公旦、召公奭等重臣日夜謀劃封建之事。他們詳細斟酌分封的諸侯人選、封地大小、官職設置以及相關法度條例,力求做到盡善盡美。姬誦親自查閱典籍,參考先王之製,又結合當下之國情,反複權衡利弊,對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在確定諸侯人選時,姬誦極為慎重。他不僅考察諸侯的家世背景、功績威望,更注重其品德才能、忠誠度與對王室的敬畏之心。對於那些心懷二誌、品行不端者,堅決不予分封;而對於賢能忠順之士,則給予優厚的待遇與權力,使其能夠盡心竭力地為王室服務。


    封地的劃分亦經過精心考量。姬誦根據各地的地理形勢、人口數量、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合理分配封地,既保證諸侯有足夠的土地與資源來維持其統治與發展,又防止其勢力過大而威脅到王室的安全。同時,在封地的邊界設置關隘要塞,由王室派兵駐守,以監控諸侯的行動,確保其不會擅自擴張。


    官職的設置則是姬誦封建新政的關鍵所在。他設立了一係列的官職,如諸侯之相、司馬、司寇等,分別負責諸侯封地內的政務、軍事、司法等事務。這些官職皆由朝廷任命,直接對朝廷負責,他們與諸侯相互製約,共同治理封地。諸侯雖為封地之主,但在重大事務上,必須與朝廷任命的官員商議決策,不得獨斷專行。


    相關法度條例的製定更是詳盡而嚴格。姬誦規定了諸侯的義務與權利,明確了其對王室的納貢、述職、出兵等職責,以及在其封地內的治理權限。對於違反法度的諸侯,將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削地、奪爵甚至征伐等處罰。同時,為了保障諸侯的合法權益,也規定了朝廷不得無故幹涉諸侯封地內的事務,隻有在諸侯違法亂紀或危及國家利益時,方可依法處置。


    經過數月的精心籌備,封建大典終於在鎬京盛大舉行。這一日,鎬京城內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王宮前的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來自各地的諸侯、貴族、官員以及百姓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曆史性的時刻。


    姬誦身著華麗的祭服,頭戴冕旒,在周公旦、召公奭等重臣的簇擁下,緩緩登上祭壇。祭壇之上,香煙嫋嫋,祭品豐盛。姬誦神情莊重肅穆,先向天地神靈獻祭祈福,然後宣讀分封詔書。


    “朕承天命,君臨天下。今封姬某為某侯,賜封地於某地,授官職為某,望汝能恪守臣節,盡心國事,藩屏王室,保我大周江山永固。若有違逆,天誅地滅!”姬誦的聲音洪亮而威嚴,在廣場上迴蕩,每一個字都仿佛重若千鈞,震撼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靈。


    隨著姬誦的宣讀,被分封的諸侯們依次上前,跪地領命。他們接過詔書、印璽以及象征權力的禮器,個個麵色激動,誓言效忠王室。


    分封完畢後,便是盛大的慶祝宴會。宴會廳內,鍾鼓齊鳴,歌舞升平。姬誦與諸侯們同席而坐,共享盛宴。他舉杯向諸侯們敬酒,說道:“今日朕與諸卿共享此宴,望諸卿能與朕同心同德,共鑄大周之輝煌。”


    諸侯們紛紛起身,舉杯迴應:“陛下聖恩,臣等願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


    在宴會進行中,姬誦還宣布了一係列鼓勵諸侯發展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麵的政策與獎勵措施。他鼓勵諸侯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發展工商業,促進封地內的經濟繁榮;重視文化教育,培養人才,傳播周文化;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隊戰鬥力,隨時準備為王室出征作戰。對於在這些方麵有突出貢獻的諸侯,將給予豐厚的賞賜與榮譽,如土地、財寶、官職晉升等。


    封建大典的成功舉行,使得周王室的權威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諸侯們對王室的向心力與忠誠度也大大增強。在隨後的日子裏,諸侯們紛紛迴到自己的封地,按照姬誦的要求與朝廷的法度,積極開展各項建設與治理工作。


    有的諸侯致力於發展農業生產,他們組織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工程,改進農業技術,使得封地內的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如某侯在封地內修建了一條大型灌溉水渠,引河水灌溉農田,使數千頃幹旱的土地變成了肥沃的良田,百姓們豐衣足食,對諸侯感恩戴德,對王室也更加敬畏。


    有的諸侯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他們在封地內設立學堂,聘請學者講學,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這些人才不僅為封地的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為周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某侯在封地的都城建立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學府,吸引了各地的學子前來求學,學府內學術氛圍濃厚,培養出了許多精通經史、擅長治國理政的賢才,他們有的進入諸侯的官府任職,有的則被推薦到朝廷為官,為周王朝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的諸侯則專注於軍事建設,他們招募勇士,訓練軍隊,加強軍備。在邊疆地區的諸侯,更是時刻警惕著外敵的入侵,嚴守邊疆防線。如某邊疆諸侯,他深知自己肩負著保衛國家領土安全的重任,於是大力擴充軍隊,加強軍事訓練,修建了堅固的城堡與關隘。在一次外敵入侵時,他率領軍隊奮勇抵抗,經過數晝夜的激戰,終於擊退了敵人,保衛了邊疆的安寧,受到了姬誦的嘉獎與百姓的讚譽。


    在諸侯們積極發展的同時,姬誦也沒有放鬆對王室自身的建設與對天下的治理。他在周公旦、召公奭等重臣的輔佐下,進一步完善了朝廷的官製與行政體係,加強了中央集權。他選拔賢能之士進入朝廷任職,提高了朝廷的決策與執行能力。同時,他還關注民生疾苦,經常派遣使者到各地巡視,了解百姓的生活狀況,及時解決百姓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在經濟方麵,姬誦推行了一係列促進商業發展的政策。他鼓勵商人進行貿易活動,降低商稅,加強市場管理,保障商業秩序。在他的政策支持下,周王朝的商業日益繁榮,各地的商品流通更加順暢,不僅豐富了百姓的生活,也為國家增加了財政收入。


    在文化方麵,姬誦大力弘揚周文化。他組織學者整理和編纂古代典籍,如《尚書》《周易》等,使其得以傳承和發展。他還倡導禮儀之邦的建設,要求君臣百姓皆要遵循禮儀規範,通過禮儀來規範人們的行為舉止,維護社會秩序。在他的努力下,周文化在各地廣泛傳播,深入人心,成為了凝聚周王朝的強大精神力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周王朝在姬誦的精心治理下,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軍事強大,百姓安居樂業,諸侯忠心耿耿。姬誦也從當初那個略顯稚嫩的少年天子,成長為一位成熟穩重、深受百姓愛戴和諸侯敬仰的有道明君。


    他站在王宮的城樓上,望著眼前這片繁榮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迴首往昔,他深知自己一路走來,曆經了無數的艱難險阻與挑戰,但正是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勇氣與決心,以及周公旦、召公奭等忠臣良將的輔佐,還有天下百姓與諸侯的支持,才能夠成就今日的輝煌。他相信,隻要自己堅守正道,不斷努力,周王朝必將在未來的歲月裏繼續書寫輝煌的篇章,成為千古傳頌的盛世之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詩經中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守望天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守望天極並收藏詩經中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