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暉灑落在宏偉壯麗的周王宮室之上,將那雕梁畫棟、飛簷鬥拱映照得金碧輝煌。然而,在這肅穆莊嚴的宮殿深處,卻彌漫著一股凝重且哀傷的氣息。年輕的周成王姬誦,身著一襲素白的喪服,孤零零地跪在父王武王姬發的靈柩之前。他的身姿略顯單薄,麵容蒼白而憔悴,眼眸中噙滿了悲痛的淚水,卻又強忍著不讓其落下,隻是那微微顫抖的雙肩,泄露了他內心深處的哀傷與惶恐。


    姬誦深知,父王的離去,於他而言,不僅僅是失去了一位至親之人,更是意味著整個天下的重擔,陡然間全部壓在了他那尚未成熟的雙肩之上。他不過是一個年僅弱冠的少年,往昔的歲月裏,他在父王的庇護之下,無憂無慮地成長,專注於習文練武,學習禮儀與治國之道,對於治理天下這等重任,雖有理論的研習,卻毫無實際的經驗。如今,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他隻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茫茫的黑暗深淵之中,四周皆是無盡的迷茫與恐懼,不知該何去何從。


    在這艱難的時刻,周公旦猶如一盞明燈,出現在姬誦的身旁。周公旦身形偉岸,氣質儒雅中透著威嚴,他目光堅定而深邃,眼神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忠誠。他輕輕走到姬誦身後,微微俯下身,輕聲說道:“陛下,先王雖已仙逝,但大周的江山社稷不能一日無主。陛下當振作起來,挑起這興周的重擔,此乃先王的遺願,亦是天下百姓的期盼。”姬誦緩緩抬起頭,望著周公旦,聲音略帶哽咽:“周公,孤心惶恐,恐難當此大任。父王在位時,威震四方,諸侯鹹服。孤年幼無知,無尺寸之功,不知如何才能使諸侯信服,讓天下歸心。”


    周公旦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神色凝重地說道:“陛下,當下首要之事,乃是為先王舉行一場盛大而隆重的葬禮。此葬禮非比尋常,不僅要彰顯先王的功績與仁德,更要讓天下諸侯及百姓看到陛下對先王的敬重與追思,同時也借此昭示大周的威嚴與正統。”姬誦輕輕點頭,深以為然。


    於是,在周公旦的精心籌劃與主持之下,武王的葬禮盛大舉行。葬禮當日,鎬京城內人山人海,萬民空巷。通往墓地的道路兩旁,布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兵,他們身姿挺拔,神情肅穆,手持戈矛,威風凜凜。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猶如一條長龍蜿蜒前行。隊伍前列,是一群身著白衣的樂師,他們吹奏著低沉而哀怨的樂曲,那樂聲如泣如訴,仿佛在訴說著武王的功績與離去的悲痛。其後,是由八匹白色駿馬牽引的靈車,靈車裝飾得極為華麗,車身四周鑲嵌著各種珍貴的珠寶玉石,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武王的靈柩置於靈車之上,覆蓋著繡有龍鳳圖案的錦被,盡顯尊貴與威嚴。靈車之後,跟著的是周成王姬誦以及眾多王室成員、朝廷重臣,他們皆身著素服,麵色凝重,緩緩前行。再往後,則是來自各地的諸侯、使臣,他們懷著敬畏之心,前來送別這位偉大的君主。


    葬禮的儀式繁瑣而莊重。在墓地前,姬誦親自捧著父王的牌位,率領眾人行三跪九叩之禮。他的動作緩慢而虔誠,每一次叩首,都仿佛在向父王訴說著自己的決心與承諾。接著,周公旦宣讀祭文,祭文洋洋灑灑,數千言,詳盡地敘述了武王一生的豐功偉績:從起兵伐紂,推翻商朝的殘暴統治,到建立大周,分封諸侯,推行仁政,使百姓安居樂業。祭文讀罷,在場之人無不被武王的功績所感動,許多人不禁潸然淚下。隨後,靈柩被緩緩放入墓穴之中,眾人紛紛上前,撒下手中的黃土,為武王送行。


    葬禮過後,姬誦正式登基即位。然而,他的內心卻依舊充滿了不安。在朝堂之上,他望著台下的群臣,心中忐忑地說道:“孤初登大寶,恐德薄能鮮,難以勝任天子之位。諸公皆乃先王舊臣,忠心耿耿,才德兼備,孤望諸公能不吝賜教,輔佐孤治理天下。”群臣聞言,紛紛跪地,齊聲高唿:“陛下乃天子之選,聖德昭彰,臣等願效犬馬之勞,肝腦塗地,在所不辭。”周公旦更是上前一步,目光誠摯地望著姬誦:“陛下,臣願攝行政事,協助陛下處理朝政,以保大周江山穩固。待陛下羽翼豐滿,臣自當歸政於陛下。”姬誦望著周公旦,眼中閃過一絲感激,微微點頭道:“周公之忠心,孤深知之。有周公相助,孤心稍安。”


    在周公旦攝政期間,他兢兢業業,事無巨細,皆盡心盡力。他推行了一係列的政策,以穩定大周的局勢。在政治上,他加強了中央集權,完善了官製,選拔賢能之士擔任各級官職,使得朝政清明,政令暢通。在經濟上,他鼓勵農業生產,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發展。在文化上,他重視禮儀製度的建設,修訂了周禮,規範了人們的行為舉止,使社會秩序井然有序。然而,周公旦的攝政之舉,卻引來了一些人的猜忌與不滿。


    管叔鮮、蔡叔度等人,本就對周公旦心懷嫉妒與怨恨。他們見周公旦在朝中權勢日盛,便四處散布謠言,聲稱周公旦欲篡位自立,奪取成王之位。這些謠言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各地傳播開來,一時間,人心惶惶,朝廷內外議論紛紛。姬誦聽聞這些謠言後,心中也不免產生了疑慮。他開始對周公旦的行為多加留意,對周公旦的信任也產生了動搖。


    周公旦得知此事後,心中十分憂慮。他深知,若不及時消除成王的疑慮,必將危及大周的穩定。於是,他決定親自麵見成王,坦誠相告。一日,周公旦進宮求見姬誦。姬誦在宮殿中召見了他,麵色略顯冷淡地說道:“周公前來,所為何事?”周公旦跪地,免冠叩首,眼中含淚,說道:“陛下,臣聞近日坊間流言蜚語,皆言臣有篡位之心。臣冤枉啊!陛下,臣對大周忠心耿耿,天地可鑒。臣之所為,皆為大周江山社稷著想,絕無半分私心。先王臨終之時,托孤於臣,臣若有負先王重托,有負陛下信任,死後有何顏麵去見先王?”姬誦望著周公旦,沉默不語,心中思緒萬千。


    周公旦見狀,繼續說道:“陛下,臣願將心剖出,以示清白。自先王去世以來,臣日夜操勞,不敢有絲毫懈怠。臣之所作所為,皆可一一查證,若有半句虛言,願受陛下嚴懲。”姬誦微微動容,他深知周公旦以往的功績與忠心,如今見周公旦如此誠懇,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他起身扶起周公旦,說道:“周公快快請起。孤錯怪周公了。孤被謠言所惑,險些誤了大事。”周公旦感激涕零:“陛下聖明,能明察臣之忠心,乃大周之福,天下之幸。”


    此後,姬誦與周公旦君臣二人更加緊密地合作,共同應對各種挑戰。在他們的努力下,大周逐漸走出了困境,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姬誦在周公旦的輔佐下,不斷學習治國之道,積累經驗,他的政治才能與領導能力也日益提高。他開始積極參與朝政決策,展現出了一位君主應有的睿智與果斷。


    在外交方麵,姬誦繼承了父王的遺誌,繼續推行“分封諸侯,以藩屏周”的政策。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對有功之臣和王室宗親進行分封。這些諸侯們在各自的封地上,建立起了一個個諸侯國,他們對周天子忠心耿耿,承擔著拱衛周王室的重任。同時,姬誦也注重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他通過聯姻、貿易等方式,加強了與他們的交流與合作,使得邊疆地區得以穩定。


    在軍事上,姬誦加強了軍隊的建設與訓練。他深知,大周的江山是靠武力打下來的,要想長久地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穩定,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他任命了一批優秀的將領,如召公奭、太公望等,負責軍隊的訓練與指揮。在他們的努力下,大周的軍隊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姬誦還多次組織軍事演習,展示大周的軍威,震懾周邊的敵對勢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姬誦逐漸成長為一位成熟穩重、有為之君。他在周公旦的輔佐下,將大周治理得井井有條,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而周公旦見成王已能獨當一麵,便主動歸政於姬誦。姬誦對周公旦的功績感激涕零,他賜予周公旦豐厚的賞賜,並對其敬重有加。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姬誦率領群臣前往郊外祭祀天地。他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冕旒,麵容莊重而威嚴。他站在祭壇前,望著藍天白雲下的大好河山,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自己肩負著父王的遺願,承載著天下百姓的期望,一路走來,曆經艱辛與磨難。如今,大周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他終於可以告慰父王的在天之靈了。


    祭祀完畢,姬誦轉身麵對群臣,大聲說道:“孤今日在此立誓,必將以先王為楷模,勤政愛民,保我大周江山永固,福澤萬世。”群臣聞言,紛紛跪地,高唿:“陛下聖明,大周萬歲!”那聲音響徹雲霄,久久迴蕩在天地之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詩經中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守望天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守望天極並收藏詩經中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