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陳慶之七千白袍軍


    公元525年蕭衍任命陳慶之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領兵兩千護送豫章王蕭綜接管徐州。北魏派兩位宗室元延明、元x領兵二萬,在陟口一帶紮下營寨準備進兵,陳慶之得到消息之後,逼近敵人營壘揮師直擊。一比十,這很可能是他所有戰鬥中實力比例與敵人最接近的一仗。戰鬥的結果,二元的兩萬人馬不過在一通鼓之間被陳慶之的兩千人馬擊潰敗逃


    梁大通元年(527),魏遣征南將軍元昭率數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指揮100人擊破其前鋒。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時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四麵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麵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暉業獲。


    梁大通三年(529年)四月,魏元天穆率大兵東討邢杲,陳慶之乘虛北上,圍攻梁國(治睢陽),破魏丘大可7萬人。元顥於此稱魏帝,改元孝基,以陳慶之為前軍大都督。四月二十日,陳慶之進軍考城,破魏元暉業羽林軍2萬人。五月一日,魏大梁守軍望白袍而降。陳慶之遂引師西進,鞭指魏都洛陽。五月二十三日,在魏援軍趕到之前,破魏楊昱7萬人,攻陷滎陽。俄而率3000兵背城力戰,破敵援軍元天穆、爾東兆騎兵萬餘。隨後魏爾朱世隆棄虎牢,洛陽全裸於梁軍之前。五月二十五日,元顥入洛陽,改元建武。


    總的來說7000白袍軍前前後後擊敗有幾十萬軍隊,而陳慶之的白袍軍,是毛/主/席分外尊崇的。


    八、大隋朝的禦林軍——驍果


    大業九年(613年),煬帝為了擴充軍隊,除征發府兵外,又招募新軍。這批新軍多是關中人,他們身強力壯,驍勇善戰,稱為驍果。《實錄》記載,驍果軍者,隸右屯衛,乃上(隋文帝)之親勳衛率,開皇三年,文皇帝集驍衛與果毅軍,並為驍果衛,撿軍中壯士充任,以血鷹刺左臂。


    大業十二年(616年),煬帝下江都時,以虎賁郎將司馬德戡統領一萬餘驍果為禁衛軍隨行,並屯於江都東城。由於瓦崗軍已逼近東都,煬帝無意西歸,但驍果卻思家心切。後煬帝便以江都寡婦和未嫁女子強配給驍果,使其在江都成家,但驍果仍不願留在江都,由是往往逃亡,楊廣對私自逃走的驍果一律處死,。所謂官/逼/民/反,終於激發了驍果的兵變。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在司馬德戡與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等的策劃下,驍果終於發生兵變,並夜半闖入宮內,縊殺煬帝。


    楊廣既死,宇文化及帥驍果十萬人西歸,李密的地盤是宇文化及必經之地,宇文要想西行,與李密一戰在所難免。


    這支悍軍走到洛陽東邊的滑台(今滑縣)時,軍糧吃盡,就向瓦崗軍占領的黎陽糧倉發起攻擊,於是就和前來營救的李密大國在淇水兩岸擺開了戰場。


    七月,雙方在童山大戰。歸心似箭的驍果軍與義軍之冠瓦崗軍苦戰一天,瓦崗軍幾乎不支,李密本人也中流失受傷,如果不是秦叔寶拚死保護,幾乎被宇文軍生擒。李密拚盡全力,才勉強擊退了宇文的這次進攻。這兩支勁軍殊死的決鬥,幾乎是兩敗俱傷,而瓦崗軍的勁卒良馬死傷甚重。雖然童山之戰沒有能擊潰驍果軍,但李密還是勝利了,因為驍果已沒有軍糧,無法再與瓦崗軍相持,童山之戰後不久,驍果自行崩潰。


    精銳的驍果沒有輸在戰場上,卻因為軍糧而失敗,實在是生動地表現了戰爭中後勤保障的重要地位。


    九、隋代燕雲十八騎


    這支傳奇的部隊是否存在至今是個謎,但是有評價如下:“快如風烈如火以一敵百。”


    相傳燕雲十八騎是由羅成父親靖邊侯羅藝率領的精銳騎兵,總共由l8個人組成,他們腰佩彎刀,臉戴麵罩,頭蒙黑巾,隻露雙眼,身披黑色長披風,腳踏胡人馬靴,馬靴配有匕首,眾人背負大弓,每人負箭18支,同時都配有清一色的圓月彎刀。


    燕雲十八騎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動。據說,當年遼部察哈合台帶領遼兵l萬人,侵入燕門關搶掠,燕雲十八騎暗中偷襲,一夜之間殺其3000多人,察哈合台帶領餘部逃迴大漠,十八騎窮追不舍,一直追至察哈合台的家鄉,察哈合台及全族2萬餘人被誅滅,人頭全部懸掛在馬上。此後,遼人都遠走戈壁。再也不敢進犯。靖邊侯羅藝死後,燕雲十八騎被羅成解散。


    十、盛唐李世民的利劍——玄甲軍


    《資治通鑒》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李世民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顛峰,他開國的一大利劍就是“玄甲軍”。


    唐夏虎牢之戰,李世民率領數千唐軍與十幾萬夏軍對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軍”。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斬俘6000餘人。在決定天下歸屬的虎牢關之戰中,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竇建德僅率數百騎逃遁,隨後,洛陽的王世充也被消滅。天下的局勢完全轉向了對唐軍有利的一麵。


    有唐一代,武功強盛一時,“天可汗”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李世民依靠他天才的軍事能力開創了一個時代,而玄甲軍則是他手中最鋒利的一把利劍!白居易讚道:“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


    它的入選是因為唐朝是當時世界最強的,而玄甲軍唐朝最強的軍隊。


    十一、不敗的傳說——嶽家背嵬軍


    《雲麓漫鈔》記載:“韓、嶽兵尤精,常時於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一入背嵬,諸軍統製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


    南宋中興四將,嶽飛的嶽家軍是最為強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軍”則是精銳中的精銳,毫不誇張的講,這支部隊代表了“嶽家軍”的精華所在。


    “背嵬軍”名稱的理解頗多:一說嵬本指酒瓶,將帥的酒瓶必親信拿,故喻為親信。一說是皮牌。還有一說是大將帳前的驍勇人。又說這是番語,嶽飛隻是借用了這個詞。


    嶽珂《鄂國金佗編》卷二十二《淮西辨》雲:“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又說“穎昌、朱仙,皆以是軍取勝”。


    嶽飛的嶽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可分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等十二軍。其中背嵬軍騎兵8000,步兵亦有數千。


    在紹十年與金軍在潁昌、郾城的一係列戰鬥中,背嵬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郾城一戰,嶽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終於大敗兀術的精騎15000人,兀術歎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嶽飛的奏折稱:“殺死賊兵滿野”。


    兀術不甘心失敗,集結三萬騎兵再攻穎昌,嶽雲以背嵬軍騎兵八百挺前決戰,再次大破兀術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殺兀術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術遁去”。


    在朱仙鎮,500背嵬精兵更是大破十餘萬金軍。


    難怪金人發出“撼山易,憾嶽家軍難”的感慨。


    當時宋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幅度提升,與金軍作戰並不吃虧,而嶽飛的背嵬軍更是開創“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戰例。


    “辮子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被背嵬軍不隻一次的打破,或許應該把這句話換換主語:“背嵬軍不滿萬,不滿萬亦不敵”!


    袁甫的《蒙齋集》讚背嵬軍道:背嵬軍馬戰無儔,壓盡當年幾列候,先輩有聞多散佚,後生誰識發潛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無限亂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臉小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臉小白並收藏三國之無限亂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