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頁
和死對頭奉旨成婚後[重生] 作者:若蘭之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饒命。」
幾個私語的官員麵露惶恐,小心翼翼道:「非臣等失儀,實在是天降異象,且關乎長公主……」
這時,錦衣衛指揮使章之豹亦罕見神色匆忙趕來。
「到底何事?」
衛憫問。
一名官員道:「首輔您還不知道麽,如今上京城都已經傳開了,延慶府神龜顯靈,馱著一塊千年石碑出水,那碑上寫著……」
「寫著什麽?」
「寫著——天下亂,公主冤。」
跪在蒲團上閉目禱告的皇帝終於睜開了眼。
衛憫眼神微微一變,接著厲聲嗬斥:「一派胡言!」
「神龜之說,不過前人杜撰,定是有人故意而為,擾亂民心!」
「首輔此言差矣。」
另一人忽揚聲開口。
「今日乃長公主忌辰,這石碑所言之事,又恰恰與公主有關。」
「神龜出洛水,背負洛書,獻於伏羲,天下皆知,怎能說是杜撰,如今神龜再度現於世,怎能不說是一種警示呢?」
「警示?」
衛憫直接冷笑。
「那裴尚書說說,這石碑到底在警示何事?」
說話之人正是裴氏家主,工部尚書裴行簡。
裴氏如今在朝中元氣大傷,隻剩裴行簡這個工部尚書還在苦苦支撐。裴行簡會與衛氏過不去,實在太正常不過。
裴行簡不緊不慢道:「既是上天警示,自然要細細查證,才能知曉真相。那塊石碑便是由我家中佃戶在勞作時發現,現已運至延慶府縣衙裏,據家中管事稟報,石碑顏色與其上字跡皆古舊,非十數年沉積不可成,就是碑是舊碑,字也絕無做舊可能。首輔不如派人去仔細查看。隻是此事如今已經傳遍上京,若不查出一個真相,恐怕難安民心。」
「巧,真是巧啊。」
衛憫麵色沉怒。
然而也明白,此事既已沸沸揚揚傳揚開,朝廷便絕無坐視不理的理由。
便一拱袖,朝皇帝道:「陛下,臣以為,應該立刻調遣京營精銳,前往延慶府查證此事,好釐清真相,消滅謠言,抓住幕後主使。」
天盛帝點頭。
「首輔思量周全。」
頓了頓,又吩咐章之豹:「事關重大,你也帶人去一趟吧。」
章之豹自然明白皇帝意思,應是。
祭禮繼續有條不紊進行,一直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才徹底結束。天盛帝與一直站在殿中主持儀式的禮部尚書梁音道:「今日有勞愛卿了。」
梁音恭聲道:「一切皆是陛下統籌得當,臣不敢居功。」
皇帝欣慰笑了下,沒有說話。
隻是與今日突然天降神跡的神秘石碑一般,今日這場祭禮,似乎註定了不能平靜結束。
在百官準備辭別皇帝離宮之際,一陣驚天動地的鼓聲,忽然自宮門方向傳來,響徹整座皇宮。
百官神色齊齊遽然一變。
站在官員之首的三位次輔也在一霎間停住步子,神色凝重往鼓聲傳來的方向望去。
因在宮城之內,能發出如此動靜的鼓聲,隻有一個——
「是登聞鼓!」
很快有官員說出了答案。
登聞鼓,隻有有大冤不得雪時,才會被敲響。
但自從十年前,一名大學士連同數百學子被杖斃鼓下後,這麵曾象徵著無上權威的鼓,再也沒有響過。
十年後,鼓聲再度響起。
在十年前,長公主死之日。
皇帝麵孔雪白,仿佛想起往事,出了很久的神,才道:「登聞鼓響,必須朕這個天子出麵受理。」
「沒錯。」
衛憫冷漠接過話。
「但有一個前提,鳴鼓者,必須先受一百杖。」
「若還有命活著,才能麵見天子。」
皇帝道:「是啊,朕險些忘了這個規定,那便依規矩——」
皇帝話沒說完,前去查看情況的刑部官員神色異常折返了迴來,低聲稟道:「陛下,首輔,鳴鼓之人,已經先一步到大理寺領了一百杖。」
百官紛紛露出詫異色。
衛憫則緊皺起眉。
皇帝默了默,問:「鳴鼓者何人?」
官員迴道:「是一個婦人,下官亦不認識,隻說是為亡夫鳴冤。不過,那些百姓聽聞消息,佩服這婦人的氣節,都湧到了宮門外,等著陛下為那婦人做主呢。」
「陛下。」
一直沉默的顧淩洲凝重收迴視線,正色道:「登聞鼓響,非同小可。」
「鳴鼓者既已按照規矩受刑,就請陛下審理案情吧。」
天盛帝點頭。
「閣老所言甚是。」
「諸位愛卿,便隨朕一起,去一看究竟吧。」
眾官員跟在皇帝儀駕之後,跟隨皇帝一起登上宮門樓,放眼望去,果然宮門前人頭攢動,圍觀人群被守衛持長槍攔在外圍,而正中間的空地上,則跪著一個身上滿是血色的婦人。
婦人手中舉著供狀,見皇帝露麵,強撐著跪直身體,仰起頭,高聲道:「民婦吳氏,為亡夫虞慶鳴冤!求陛下還亡夫一個公道!」
第174章 看侯王(二)
現場一片死寂。
唯婦人泣血悲鳴般的喊冤聲響徹天地。
站在城門樓上的百官心頭幾乎同時掀起一陣驚濤駭浪。
「虞慶之妻?!虞慶之妻不是已經死在督查院大獄裏了麽怎會出現在此地?!」
幾個私語的官員麵露惶恐,小心翼翼道:「非臣等失儀,實在是天降異象,且關乎長公主……」
這時,錦衣衛指揮使章之豹亦罕見神色匆忙趕來。
「到底何事?」
衛憫問。
一名官員道:「首輔您還不知道麽,如今上京城都已經傳開了,延慶府神龜顯靈,馱著一塊千年石碑出水,那碑上寫著……」
「寫著什麽?」
「寫著——天下亂,公主冤。」
跪在蒲團上閉目禱告的皇帝終於睜開了眼。
衛憫眼神微微一變,接著厲聲嗬斥:「一派胡言!」
「神龜之說,不過前人杜撰,定是有人故意而為,擾亂民心!」
「首輔此言差矣。」
另一人忽揚聲開口。
「今日乃長公主忌辰,這石碑所言之事,又恰恰與公主有關。」
「神龜出洛水,背負洛書,獻於伏羲,天下皆知,怎能說是杜撰,如今神龜再度現於世,怎能不說是一種警示呢?」
「警示?」
衛憫直接冷笑。
「那裴尚書說說,這石碑到底在警示何事?」
說話之人正是裴氏家主,工部尚書裴行簡。
裴氏如今在朝中元氣大傷,隻剩裴行簡這個工部尚書還在苦苦支撐。裴行簡會與衛氏過不去,實在太正常不過。
裴行簡不緊不慢道:「既是上天警示,自然要細細查證,才能知曉真相。那塊石碑便是由我家中佃戶在勞作時發現,現已運至延慶府縣衙裏,據家中管事稟報,石碑顏色與其上字跡皆古舊,非十數年沉積不可成,就是碑是舊碑,字也絕無做舊可能。首輔不如派人去仔細查看。隻是此事如今已經傳遍上京,若不查出一個真相,恐怕難安民心。」
「巧,真是巧啊。」
衛憫麵色沉怒。
然而也明白,此事既已沸沸揚揚傳揚開,朝廷便絕無坐視不理的理由。
便一拱袖,朝皇帝道:「陛下,臣以為,應該立刻調遣京營精銳,前往延慶府查證此事,好釐清真相,消滅謠言,抓住幕後主使。」
天盛帝點頭。
「首輔思量周全。」
頓了頓,又吩咐章之豹:「事關重大,你也帶人去一趟吧。」
章之豹自然明白皇帝意思,應是。
祭禮繼續有條不紊進行,一直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才徹底結束。天盛帝與一直站在殿中主持儀式的禮部尚書梁音道:「今日有勞愛卿了。」
梁音恭聲道:「一切皆是陛下統籌得當,臣不敢居功。」
皇帝欣慰笑了下,沒有說話。
隻是與今日突然天降神跡的神秘石碑一般,今日這場祭禮,似乎註定了不能平靜結束。
在百官準備辭別皇帝離宮之際,一陣驚天動地的鼓聲,忽然自宮門方向傳來,響徹整座皇宮。
百官神色齊齊遽然一變。
站在官員之首的三位次輔也在一霎間停住步子,神色凝重往鼓聲傳來的方向望去。
因在宮城之內,能發出如此動靜的鼓聲,隻有一個——
「是登聞鼓!」
很快有官員說出了答案。
登聞鼓,隻有有大冤不得雪時,才會被敲響。
但自從十年前,一名大學士連同數百學子被杖斃鼓下後,這麵曾象徵著無上權威的鼓,再也沒有響過。
十年後,鼓聲再度響起。
在十年前,長公主死之日。
皇帝麵孔雪白,仿佛想起往事,出了很久的神,才道:「登聞鼓響,必須朕這個天子出麵受理。」
「沒錯。」
衛憫冷漠接過話。
「但有一個前提,鳴鼓者,必須先受一百杖。」
「若還有命活著,才能麵見天子。」
皇帝道:「是啊,朕險些忘了這個規定,那便依規矩——」
皇帝話沒說完,前去查看情況的刑部官員神色異常折返了迴來,低聲稟道:「陛下,首輔,鳴鼓之人,已經先一步到大理寺領了一百杖。」
百官紛紛露出詫異色。
衛憫則緊皺起眉。
皇帝默了默,問:「鳴鼓者何人?」
官員迴道:「是一個婦人,下官亦不認識,隻說是為亡夫鳴冤。不過,那些百姓聽聞消息,佩服這婦人的氣節,都湧到了宮門外,等著陛下為那婦人做主呢。」
「陛下。」
一直沉默的顧淩洲凝重收迴視線,正色道:「登聞鼓響,非同小可。」
「鳴鼓者既已按照規矩受刑,就請陛下審理案情吧。」
天盛帝點頭。
「閣老所言甚是。」
「諸位愛卿,便隨朕一起,去一看究竟吧。」
眾官員跟在皇帝儀駕之後,跟隨皇帝一起登上宮門樓,放眼望去,果然宮門前人頭攢動,圍觀人群被守衛持長槍攔在外圍,而正中間的空地上,則跪著一個身上滿是血色的婦人。
婦人手中舉著供狀,見皇帝露麵,強撐著跪直身體,仰起頭,高聲道:「民婦吳氏,為亡夫虞慶鳴冤!求陛下還亡夫一個公道!」
第174章 看侯王(二)
現場一片死寂。
唯婦人泣血悲鳴般的喊冤聲響徹天地。
站在城門樓上的百官心頭幾乎同時掀起一陣驚濤駭浪。
「虞慶之妻?!虞慶之妻不是已經死在督查院大獄裏了麽怎會出現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