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中取出隨身攜帶的那一隻,起身遞出。


    謝琅握在手裏,展開藏在其中的紙條,隻見上麵寫著:朝廷若圍剿青州,極可能會藉助山匪之力,設法揭露真相,自可穩定民心。


    謝琅握著錦囊,陷入沉默。


    等眾人離去,李崖試探問:「世子怎麽了,三公子留下這隻錦囊,解了青州危難,是天大的好事。」


    謝琅道:「的確是好事。」


    「可他安排得太周祥了,周祥到——令我有些不安。」


    一個人再算無遺策,也是需要耗費同等心力來籌謀的,他無法想像,為了妥善安排好青州的一切,讓他無後顧之憂,他付出了多少心力。


    自然,還有更重要的。


    他有些想他了。


    無日無夜不在想念。


    相見之日卻還遙遙無期。


    **


    「閣老,衛憫正式迴朝後,頭一樁事就是整飭六部,並借著甘州布政使通敵一案,直接以瀆職罪名罷黜了吏部尚書劉茂,並將龔珍從刑部尚書提到了吏部尚書的位置,另提刑部侍郎周通為刑部尚書。自衛氏重新掌了官員任命大權,各部中凡是與裴氏有牽連的黨從,輕則罷黜,重則流放出京,如今朝中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再這樣下去,恐怕兵部與戶部亦不能保全,閣老便任由衛憫如此強勢施為麽?」


    楊瑞垂目立在書房中央空地上,擔憂道。


    韓蒔芳閉目坐在案後,聞言冷冷一笑。


    「他衛憫有底氣這麽做。」


    「如今謝琅占據西京、青州,勢力日盛,朝廷想要鉗製這頭猛虎,必須有足夠兵力與其相抗。而如今大淵能調動的兵力隻有京營。衛憫在京營經營了十數載,根基太深,隻罷黜幾個將領,根本撼動不了他的根基。他就是算準了這一點,才能穩坐烏衣台,以待翻身之機。」


    楊瑞不甘道:「閣老費了那麽大力氣,才在大朝會上力挽狂瀾,轉敗為勝,將朝事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竟要被那衛憫如此折辱?屬下真是替閣老不平。」


    「好在如今衛憫還沒將手伸進兵部與戶部。」


    韓蒔芳睜開眼,唇畔寒意更深。


    「你以為憑衛憫的手段,沒有能力動這兩部麽?」


    「衛憫何等老謀深算,他這麽做,一來,是給陛下留兩分薄麵,二來,是在倒逼本輔,主動向他屈服。他知道,這等時候內鬥太甚並非明智之舉,□□才是眼下第一要務。」


    楊瑞憤然:「當年閣老在鳳閣行走位置上一待數年,遲遲未能入閣,皆因衛憫從中阻撓之故。要不是陸相慧眼識珠,鳳閣內恐怕根本無閣老容身之地。閣老在衛憫手中受了多少屈辱與不公,如今閣老與他同為閣臣,他竟還倚老賣老,仗著自己是首輔,如此欺侮閣老。」


    室內突然靜得落針可聞。


    楊瑞說完,才發現韓蒔芳麵色雖平靜如初,目光卻透著濃重陰鷙,便知自己犯了忌諱,立刻垂頭閉了嘴。


    **


    顧府臥房。


    衛瑾瑜親自從顧忠手裏取過湯藥,跪坐在榻前,攪動至溫度適宜後,用瓷勺舀了藥汁,一口口餵進顧淩洲口中。


    顧淩洲額上覆著塊毛巾,隻喝了小半碗,便抬手,讓顧忠扶自己起來,靠坐在床頭。


    望著仍乖順跪在下首少年道:「擱下吧,為師自己能喝。倒是你,這兩日不用去鳳閣麽?鎮日在這裏守著作甚?」


    衛瑾瑜笑道:「師父抱恙,弟子理應侍奉榻前。」


    顧淩洲接過藥碗,將剩下的藥一口喝了,讓顧忠先退下,方道:「隻是一點風寒,不值當如此大張旗鼓。」


    「不過,本輔也恰好有樁事與你商議,你來了也好。」


    衛瑾瑜垂目靜聽。


    顧淩洲往後靠了靠,道:「你入督查院也快兩年了,按著規矩,也該出巡各州,好好歷練一番了。眼下江南道正好缺一個巡按禦史,大淵幾乎三分之一的稅銀都來自江南道,自揚州織造一案後,江南道絲織市場混亂,民怨沸騰,災害頻發,本輔著意讓你過去,做這個巡按禦史,你意下如何?」


    見衛瑾瑜不說話,顧淩洲道:「鳳閣行走雖能接觸核心機樞,到底隻是一個虛職,巡按一職若能幹好,等迴京後,於你仕途也大有助益。你大師兄楊清能從僉都禦史順利升到左都禦史位置上,也多賴當年巡視江南之功。」


    「再者,近來朝中多風波,你出去避一避,未必不是好事。」


    末了,顧淩洲意味深長補了一句。


    這話幾乎已是明示。


    衛瑾瑜默了默,抬眸,正色道:「師父病中仍為弟子苦心籌謀,弟子感激不已。隻是。督查江南,事關重大,弟子自認不能勝任,想留在京中,多歷練一陣子。」


    大約也早料到這個結果。


    顧淩洲收迴視線,神色複雜嘆道:「既如此,本輔多說無益,你好自為之吧。」


    「是。」


    衛瑾瑜起身,平靜告退。


    走出房間,迴頭,望著恩師半隱在燭火昏光中的側影,心中終究浮起些慚愧。


    江南道,不僅是大淵主要賦稅來源,還是江左地盤。


    他知道,全國十三道,顧淩洲偏偏派他去江南道,其實是想保護他,不受這場風波的波及。


    可惜,他的出身,他的血脈,他的姓氏,註定他要站在這風波的中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死對頭奉旨成婚後[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蘭之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蘭之華並收藏和死對頭奉旨成婚後[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