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我幾乎看不清她此刻的表情了。
似乎這就是她想要的,此刻,她想藏起來。
或許是藏得還不夠好,我看見她的麵部發生了變化,鼻尖那裏慢慢地泛起了一種潮紅。
「你知道的,我們的時代,大家的需求和生活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感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樂。可是,我……」
她的聲音有些沙啞,喉嚨好像被什麽卡住了,於是停在這裏,花了幾秒調整唿吸,平穩語調再繼續:「我好像有什麽問題。我和別人不一樣。我的腦子裏,腦子裏,有人……」
終於,她抬手指著自己的腦袋,閉上眼睛,讓眼淚滑下。
「很多人,我想起了很多人。」
她張開嘴巴,讓自己大口喘息。
「我想起給我做早餐的吉姆。還有給我彈琴的肖恩,用他們家鄉的月琴。還有那個不喜歡和人觸碰的男孩,卻在睡前伸出雙手,嚐試擁抱我,還說了晚安……」
她睜開紅通通的雙眼,我仿佛能從那雙已經浸濕的眸子中看見畫麵,那些記憶中的畫麵。
「很多人閃過我的腦海,有好幾個瞬間,我都想問他們:願不願意再多待一天。」
問完這個問題,她抹了抹自己的眼淚,不再訴說。
而我也沒有說出什麽迴應她。
事實上,我感覺說不出話來了。
我被她的問題問住了。
不,是震住了。
這麽稀鬆平常的一個問題,對她而言,卻成了如此不堪、羞恥,甚至是奢侈的問題。
奢侈到無法開口。
我能猜想到她內心羞恥感的來源。就像她說的,她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倫理常規。當你處在一個人人都不戀愛的時代裏,就你一個人感到有所留戀,那就是格格不入的。
我甚至感覺自己讀到了她難以啟齒的內心獨白:「大家都達成了默契,大家都很開心,就我有這種想法,豈不是強人所難,為什麽我會對別人產生依賴?這真是羞恥……」
當然這番話她還沒有說出口。時間太短,對她而言這些情緒仍是一團混沌的羞恥感,不足以讓她理清思緒,並用語言表達。
但這些都加深了我先前的推測。
最開始,我以為她是因為患了什麽痛苦的疾病,所以有了自殺的舉動,被送到了醫院。暫且先不計較,她這個所謂「未來的人」是怎麽被送到我們醫院的。
可後來,隨著她的進一步表述,我的思路中出現了另一種可能。
她的身體或許沒有患病。是她的自殺,自殺本身就是她的病。
她表現出了重度抑鬱的症狀。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變得和別人不一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她因為自己對他人的留戀而感到羞恥,同時還可能與她入院的原因有直接的關係——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她不再想要活下去了。她開始出現自殺的念頭,可能不止一次,並且不止一次地因為抑鬱入院治療,也不止一次地因為輕生舉動住院。
自殺意念明顯的病人是需要進入精神科的封閉式病房住院的,因為這些病人隨時都有危及自己生命的可能,需要嚴格的看護。
所以她說自己是要進療養院的——「我知道的,他們會送我進療養院,還得有人看著。」
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然而,我現在能做的,隻有陪伴。
在一個人極度難過,自我否定,無價值感的無望時刻,任何鼓勵的話都可能是井口外的遙遠喊話,而這個身處絕境的人,仍坐在井底。反而可能因為自己無法迴應這口井外的信號,倍感無助。
我不會馬上指出她的問題所在,或者鼓勵她要樂觀一些。
我準備和她一起在井底坐上一會兒,可能就一小段時間,也可能會需要很久。
我會和她一起談論坐在井底的感受,是陰冷、孤獨,或者恐懼?
讓她在麵臨生命中的艱難處境時,感到真實的陪伴。
這才是一名谘詢師的陪伴,比朋友更貼近,比戀人更坦誠。
「我好像能夠想像出你記憶中的那些畫麵,那些給過你笑容和溫暖的人,那些時刻那麽美好,讓人留戀。而你們卻總要不停分離,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適應的,但我能夠理解你的感受,這真是讓人沮喪啊!」我由衷地感嘆。
「是啊……」她也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然後,沒有了然後。
所有的畫麵和對話都不見了,一下子,所有的東西都迅速遠離我,病床,還有床上的許露,隻有我一個人還在原地,而周圍的空間變成了一片漆黑。
就像是我的世界被人突然拔了電源一般。
我傻愣在那裏,焦急地尋找斷電的源頭,企圖恢復光明。
就在我茫然無措,準備起身的間隙,毫無預警地,我看到了一絲光亮。
起先是一點點,然後越來越多。
再然後,就是今天早晨的情景。
我躺在床上,睜開了眼睛。
原來,又是一場夢嗎?
經歷過幾次這樣的夢,我可以馬上肯定,又做夢了,不會錯。
和前幾次一樣,我依然有點迴想不起來,我是什麽時候睡著的,也不知道現在已經過了多久。不過,那種逼真又荒誕的感受,依然是這種夢境最明顯的特徵。
似乎這就是她想要的,此刻,她想藏起來。
或許是藏得還不夠好,我看見她的麵部發生了變化,鼻尖那裏慢慢地泛起了一種潮紅。
「你知道的,我們的時代,大家的需求和生活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感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樂。可是,我……」
她的聲音有些沙啞,喉嚨好像被什麽卡住了,於是停在這裏,花了幾秒調整唿吸,平穩語調再繼續:「我好像有什麽問題。我和別人不一樣。我的腦子裏,腦子裏,有人……」
終於,她抬手指著自己的腦袋,閉上眼睛,讓眼淚滑下。
「很多人,我想起了很多人。」
她張開嘴巴,讓自己大口喘息。
「我想起給我做早餐的吉姆。還有給我彈琴的肖恩,用他們家鄉的月琴。還有那個不喜歡和人觸碰的男孩,卻在睡前伸出雙手,嚐試擁抱我,還說了晚安……」
她睜開紅通通的雙眼,我仿佛能從那雙已經浸濕的眸子中看見畫麵,那些記憶中的畫麵。
「很多人閃過我的腦海,有好幾個瞬間,我都想問他們:願不願意再多待一天。」
問完這個問題,她抹了抹自己的眼淚,不再訴說。
而我也沒有說出什麽迴應她。
事實上,我感覺說不出話來了。
我被她的問題問住了。
不,是震住了。
這麽稀鬆平常的一個問題,對她而言,卻成了如此不堪、羞恥,甚至是奢侈的問題。
奢侈到無法開口。
我能猜想到她內心羞恥感的來源。就像她說的,她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倫理常規。當你處在一個人人都不戀愛的時代裏,就你一個人感到有所留戀,那就是格格不入的。
我甚至感覺自己讀到了她難以啟齒的內心獨白:「大家都達成了默契,大家都很開心,就我有這種想法,豈不是強人所難,為什麽我會對別人產生依賴?這真是羞恥……」
當然這番話她還沒有說出口。時間太短,對她而言這些情緒仍是一團混沌的羞恥感,不足以讓她理清思緒,並用語言表達。
但這些都加深了我先前的推測。
最開始,我以為她是因為患了什麽痛苦的疾病,所以有了自殺的舉動,被送到了醫院。暫且先不計較,她這個所謂「未來的人」是怎麽被送到我們醫院的。
可後來,隨著她的進一步表述,我的思路中出現了另一種可能。
她的身體或許沒有患病。是她的自殺,自殺本身就是她的病。
她表現出了重度抑鬱的症狀。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變得和別人不一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她因為自己對他人的留戀而感到羞恥,同時還可能與她入院的原因有直接的關係——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她不再想要活下去了。她開始出現自殺的念頭,可能不止一次,並且不止一次地因為抑鬱入院治療,也不止一次地因為輕生舉動住院。
自殺意念明顯的病人是需要進入精神科的封閉式病房住院的,因為這些病人隨時都有危及自己生命的可能,需要嚴格的看護。
所以她說自己是要進療養院的——「我知道的,他們會送我進療養院,還得有人看著。」
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然而,我現在能做的,隻有陪伴。
在一個人極度難過,自我否定,無價值感的無望時刻,任何鼓勵的話都可能是井口外的遙遠喊話,而這個身處絕境的人,仍坐在井底。反而可能因為自己無法迴應這口井外的信號,倍感無助。
我不會馬上指出她的問題所在,或者鼓勵她要樂觀一些。
我準備和她一起在井底坐上一會兒,可能就一小段時間,也可能會需要很久。
我會和她一起談論坐在井底的感受,是陰冷、孤獨,或者恐懼?
讓她在麵臨生命中的艱難處境時,感到真實的陪伴。
這才是一名谘詢師的陪伴,比朋友更貼近,比戀人更坦誠。
「我好像能夠想像出你記憶中的那些畫麵,那些給過你笑容和溫暖的人,那些時刻那麽美好,讓人留戀。而你們卻總要不停分離,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適應的,但我能夠理解你的感受,這真是讓人沮喪啊!」我由衷地感嘆。
「是啊……」她也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然後,沒有了然後。
所有的畫麵和對話都不見了,一下子,所有的東西都迅速遠離我,病床,還有床上的許露,隻有我一個人還在原地,而周圍的空間變成了一片漆黑。
就像是我的世界被人突然拔了電源一般。
我傻愣在那裏,焦急地尋找斷電的源頭,企圖恢復光明。
就在我茫然無措,準備起身的間隙,毫無預警地,我看到了一絲光亮。
起先是一點點,然後越來越多。
再然後,就是今天早晨的情景。
我躺在床上,睜開了眼睛。
原來,又是一場夢嗎?
經歷過幾次這樣的夢,我可以馬上肯定,又做夢了,不會錯。
和前幾次一樣,我依然有點迴想不起來,我是什麽時候睡著的,也不知道現在已經過了多久。不過,那種逼真又荒誕的感受,依然是這種夢境最明顯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