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吃餃子
穿越農門,全家團聚闖災年 作者:別催我睡覺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郎嚇得一個激靈。
“我,我不急......二哥還沒,我......”
頭搖的像撥浪鼓,話都說不完整。
“這小子還害羞了,早晚都要娶媳婦,知根知底才放心,咱們村裏就有不少女娃,比如我家水花...”
王家大嫂雙眼放光,像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
聽說四郎現在跟著林氏做生意,天天挑著竹簍進城,有膽色還能吃苦。
林氏之前就在城裏開過早點鋪子,這方麵經驗肯定足。
水花就喜歡鼓搗吃食,和四郎成親後,小兩口也可以去城裏經營一個吃食鋪子。
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
四郎臉爆紅,雙手環抱膝蓋,快縮成一團了。
林氏笑著替他解圍:“迴村這麽久還沒見過水花爹,聽說水花爹是十裏八鄉拔尖兒的泥瓦匠。”
“拔尖也稱不上。” 王家大嫂謙遜的擺手,“年輕的時候當過幾年學徒,這些年跟著縣裏的泥瓦隊四處幹活,上個月說是去別的縣,給員外家蓋別院,一兩月也迴不來。”
林氏認真誇道:“大戶人家房子講究,說明水花爹手藝當真不錯。”
王家大嫂徹底把四郎拋到腦後,滔滔不絕講起來。
“水花爹跟我講過,說有錢人家蓋房子,屋子底下都挖個洞兒,屋外牆根下留個小孔,入了冬,洞裏唿唿燒火,還有專門的婆子守著添柴,屋子裏又沒有煙,還熱乎乎的。”
林氏眼睛一亮,古代版地暖。
“水花爹這次什麽時候能迴來?”
“沒幾天就能迴來吧,往年秋收前後都會收工迴來,咋了?”
林氏笑了笑,說了自家也要蓋房子的事。
王家大嫂一拍大腿:“蓋房子可是大事,等水花爹這次迴來,讓他領幾個人給你家蓋起來。”
三言兩語間,這事算定下來。
迴村一路上,林氏聽了一肚子蓋房子的知識
泥瓦隊一般秋收後就沒有大活了,一直到隔年開春才會出村上工。
歇息的幾個月,會在附近村子接點散活,東家修屋頂西家蓋牛棚。
林氏與王家大嫂約定好,等水花爹迴村,再商定具體細節。
走在村道上,林氏不自覺觀察著村裏的空地,一想到蓋房子心情就大好。
於氏也替她高興:“到時候立春爹也迴來了,等讓他去幫忙頂個粗工。”
四郎也表示要去幫忙。
林氏笑著一一應下。
進了院子,其他人還沒迴來,老宅安安靜靜。
四郎支了三十文錢,興衝衝出了門。
上次的三車陶器已經全部賣光,得趕緊再買些迴來,要不明天就沒東西賣了。
上房屋門敞開。
崔老太在切韭菜:“中午別做飯了,我準備包餃子。”
林氏看了眼,旋即笑起來:“辛苦娘了,中午有口福了,好久沒吃韭菜了。”
“頭茬韭菜最鮮了,還是山泉水澆的,中午都嚐嚐鮮。”
下種是一年裏的大事,崔老太毫不吝嗇。
雖然沒有肉,但家裏還剩了兩個雞蛋,放鍋裏用油炒成雞蛋碎,混在餡裏,不比肉味差多少。
林氏返身迴屋,把昨天剩的脂渣拿出來。
“正好昨天熬了豬油,還剩了些脂渣。”
崔老太探頭一看,嘴角忍不住抽了下。
脂渣微微泛黃,有些肥肉片還是白色的,根本就沒熬幹淨,最少還能炸出二兩油。
“你這......” 崔老太忍了又忍,把頭扭到一邊,“放灶台上吧。”
林氏笑著放下。
脂渣熬焦了會泛苦,吃著也不健康,炸成這樣正好。
林氏正好沒事,和崔老太一塊包餃子,餃子皮是白麵摻著蕎麥麵。
糧食金貴,崔老太把餃子皮擀的很薄,拚命塞餡料。
林氏雙手翻飛,餡兒沒少放,餃子捏的像小元寶,整齊的放在麵板上,十分賞心悅目。
崔老太暗暗咋舌,對比之下,自己包的餃子越看越醜。
該說不說,老三媳婦確實樣樣兒都拿得出手,無論家裏家外,單拎出哪一樣都比別人強。
技不如人,崔老太心服口服去灶台前燒火。
餃子剛下鍋,四郎慌慌張張跑迴來。
“磚窯,磚窯說不賣給我們了!”
四郎又急又怕,最後話音帶了哽咽。
林氏趕忙擦了擦手,走到院子裏:“別急,慢慢說。”
四郎吸了吸鼻子,盡力把話講清楚。
“...磚窯好像知道了我們把殘品拿出去賣,我剛去管事就讓人趕我走,說以後都不賣給我們了......”
林氏心緊緊揪起,忙查看四郎身上。
“三嬸我沒挨打,我看情況不對,扭頭就跑迴來了。” 四郎解釋道。
林氏這才放下心,心疼四郎,隱隱又有些生氣。
壓下心底的情緒,對他溫柔的笑了下。
“不用擔心,有三嬸在呢,先吃飯,吃完飯再說。”
四郎也不知道自己怎麽了,突然很想哭。
迴來的路上,很擔心三嬸怪他,他沒把陶碗買迴來,怕看到三嬸失望的眼神。
可是三嬸第一反應,竟然是擔心他有沒有受傷。
“三嬸......”
“好了,不想了。” 林氏拍了拍他後背,“中午阿奶特地包了餃子,馬上就出鍋了,去地裏把你阿爺和二哥他們喊迴來吧。”
“好。”
四郎胡亂抹了把淚,轉身跑了出去。
崔老太愁容滿麵:“磚窯不賣給咱們,往後這不就掙不到錢了嗎。”
雖然她不知道林氏能掙多少,但四郎賣了兩三趟,就買迴來一把鋥亮的鋤頭。
鋤頭最少要兩錢,可想有多掙錢。
林氏寬慰道:“下午我去磚窯看看情況,大不了咱們再做別的生意。”
生意上的事崔老太不懂,但自家人不能叫欺負:“他們磚窯仗勢欺人,別叫欺負了,喊上成良一塊兒去,把大郎也叫上。”
算一算,崔家能壯氣勢的男丁隻有四個,這還是把二郎也算進去了,崔老太更愁了。
“咱們是談生意,又不是去鬧事,娘您別操心了。” 林氏指著鍋裏,“餃子要煮爛了。”
崔老太哎呦一聲,趕緊用笊籬把餃子撈出來。
餃子煮完圓滾滾的,控過水,滿當當裝了六大盤。
“娘,我們迴來了。”
崔昭昭剛從柳樹村迴來,腳步輕快進了院子。
“我,我不急......二哥還沒,我......”
頭搖的像撥浪鼓,話都說不完整。
“這小子還害羞了,早晚都要娶媳婦,知根知底才放心,咱們村裏就有不少女娃,比如我家水花...”
王家大嫂雙眼放光,像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
聽說四郎現在跟著林氏做生意,天天挑著竹簍進城,有膽色還能吃苦。
林氏之前就在城裏開過早點鋪子,這方麵經驗肯定足。
水花就喜歡鼓搗吃食,和四郎成親後,小兩口也可以去城裏經營一個吃食鋪子。
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
四郎臉爆紅,雙手環抱膝蓋,快縮成一團了。
林氏笑著替他解圍:“迴村這麽久還沒見過水花爹,聽說水花爹是十裏八鄉拔尖兒的泥瓦匠。”
“拔尖也稱不上。” 王家大嫂謙遜的擺手,“年輕的時候當過幾年學徒,這些年跟著縣裏的泥瓦隊四處幹活,上個月說是去別的縣,給員外家蓋別院,一兩月也迴不來。”
林氏認真誇道:“大戶人家房子講究,說明水花爹手藝當真不錯。”
王家大嫂徹底把四郎拋到腦後,滔滔不絕講起來。
“水花爹跟我講過,說有錢人家蓋房子,屋子底下都挖個洞兒,屋外牆根下留個小孔,入了冬,洞裏唿唿燒火,還有專門的婆子守著添柴,屋子裏又沒有煙,還熱乎乎的。”
林氏眼睛一亮,古代版地暖。
“水花爹這次什麽時候能迴來?”
“沒幾天就能迴來吧,往年秋收前後都會收工迴來,咋了?”
林氏笑了笑,說了自家也要蓋房子的事。
王家大嫂一拍大腿:“蓋房子可是大事,等水花爹這次迴來,讓他領幾個人給你家蓋起來。”
三言兩語間,這事算定下來。
迴村一路上,林氏聽了一肚子蓋房子的知識
泥瓦隊一般秋收後就沒有大活了,一直到隔年開春才會出村上工。
歇息的幾個月,會在附近村子接點散活,東家修屋頂西家蓋牛棚。
林氏與王家大嫂約定好,等水花爹迴村,再商定具體細節。
走在村道上,林氏不自覺觀察著村裏的空地,一想到蓋房子心情就大好。
於氏也替她高興:“到時候立春爹也迴來了,等讓他去幫忙頂個粗工。”
四郎也表示要去幫忙。
林氏笑著一一應下。
進了院子,其他人還沒迴來,老宅安安靜靜。
四郎支了三十文錢,興衝衝出了門。
上次的三車陶器已經全部賣光,得趕緊再買些迴來,要不明天就沒東西賣了。
上房屋門敞開。
崔老太在切韭菜:“中午別做飯了,我準備包餃子。”
林氏看了眼,旋即笑起來:“辛苦娘了,中午有口福了,好久沒吃韭菜了。”
“頭茬韭菜最鮮了,還是山泉水澆的,中午都嚐嚐鮮。”
下種是一年裏的大事,崔老太毫不吝嗇。
雖然沒有肉,但家裏還剩了兩個雞蛋,放鍋裏用油炒成雞蛋碎,混在餡裏,不比肉味差多少。
林氏返身迴屋,把昨天剩的脂渣拿出來。
“正好昨天熬了豬油,還剩了些脂渣。”
崔老太探頭一看,嘴角忍不住抽了下。
脂渣微微泛黃,有些肥肉片還是白色的,根本就沒熬幹淨,最少還能炸出二兩油。
“你這......” 崔老太忍了又忍,把頭扭到一邊,“放灶台上吧。”
林氏笑著放下。
脂渣熬焦了會泛苦,吃著也不健康,炸成這樣正好。
林氏正好沒事,和崔老太一塊包餃子,餃子皮是白麵摻著蕎麥麵。
糧食金貴,崔老太把餃子皮擀的很薄,拚命塞餡料。
林氏雙手翻飛,餡兒沒少放,餃子捏的像小元寶,整齊的放在麵板上,十分賞心悅目。
崔老太暗暗咋舌,對比之下,自己包的餃子越看越醜。
該說不說,老三媳婦確實樣樣兒都拿得出手,無論家裏家外,單拎出哪一樣都比別人強。
技不如人,崔老太心服口服去灶台前燒火。
餃子剛下鍋,四郎慌慌張張跑迴來。
“磚窯,磚窯說不賣給我們了!”
四郎又急又怕,最後話音帶了哽咽。
林氏趕忙擦了擦手,走到院子裏:“別急,慢慢說。”
四郎吸了吸鼻子,盡力把話講清楚。
“...磚窯好像知道了我們把殘品拿出去賣,我剛去管事就讓人趕我走,說以後都不賣給我們了......”
林氏心緊緊揪起,忙查看四郎身上。
“三嬸我沒挨打,我看情況不對,扭頭就跑迴來了。” 四郎解釋道。
林氏這才放下心,心疼四郎,隱隱又有些生氣。
壓下心底的情緒,對他溫柔的笑了下。
“不用擔心,有三嬸在呢,先吃飯,吃完飯再說。”
四郎也不知道自己怎麽了,突然很想哭。
迴來的路上,很擔心三嬸怪他,他沒把陶碗買迴來,怕看到三嬸失望的眼神。
可是三嬸第一反應,竟然是擔心他有沒有受傷。
“三嬸......”
“好了,不想了。” 林氏拍了拍他後背,“中午阿奶特地包了餃子,馬上就出鍋了,去地裏把你阿爺和二哥他們喊迴來吧。”
“好。”
四郎胡亂抹了把淚,轉身跑了出去。
崔老太愁容滿麵:“磚窯不賣給咱們,往後這不就掙不到錢了嗎。”
雖然她不知道林氏能掙多少,但四郎賣了兩三趟,就買迴來一把鋥亮的鋤頭。
鋤頭最少要兩錢,可想有多掙錢。
林氏寬慰道:“下午我去磚窯看看情況,大不了咱們再做別的生意。”
生意上的事崔老太不懂,但自家人不能叫欺負:“他們磚窯仗勢欺人,別叫欺負了,喊上成良一塊兒去,把大郎也叫上。”
算一算,崔家能壯氣勢的男丁隻有四個,這還是把二郎也算進去了,崔老太更愁了。
“咱們是談生意,又不是去鬧事,娘您別操心了。” 林氏指著鍋裏,“餃子要煮爛了。”
崔老太哎呦一聲,趕緊用笊籬把餃子撈出來。
餃子煮完圓滾滾的,控過水,滿當當裝了六大盤。
“娘,我們迴來了。”
崔昭昭剛從柳樹村迴來,腳步輕快進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