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分類
穿越農門,全家團聚闖災年 作者:別催我睡覺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一章刪掉重寫了,為表歉意,兩章湊成了誠意滿滿的一大章。)
二房幾個孩子對崔老太已經不再那麽懼怕。
見阿奶要看,紛紛將位置讓出來,崔老太挨個看了一遍,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紀眼神不好,在她看來這些陶器大部分都完好無缺。
林氏見她打量了好幾眼其中一個陶盆,將盆抱起來塞進崔老太懷裏。
“別別別,你們還要賣錢,等賣不完剩下的,咱們再拿迴家用。”
林氏把盆單獨抱到一邊,說道:“您喜歡當然要留給您用,娘比錢重要多了。”
小七在旁邊蹦來蹦去:“阿奶最重要!”
崔老太被逗得眉開眼笑,她眼神不好幫不上忙,樂嗬的抱著盆迴了屋子,把院子留給林氏。
崔昭昭從山上迴來,就看見院子擺滿了各種陶器,眾人正在分類。
“三嬸,這個有些變形,沒有其他問題。”
“那放到一等裏。”
“三嬸這個碗外麵有裂紋,不過裏麵沒有。”
林氏接過來,裏外看了下:“可惜了,放到三等裏吧。”
崔昭昭看著眾人井然有序的工作,不同的陶器按照破損程度,被分成了一、二、三等。
林氏蹲久了腿有些發麻,起身才看到崔昭昭站在後麵。
“屋子裏有水,這會已經涼了,你進屋喝口水吧。”
“不著急。”崔昭昭將老媽推到陰涼處,“娘你歇會,我來弄。”
剛剛她在後麵看明白了老媽分類的標準,和四郎幾人配合著將剩下的陶器分出等級。
林氏也沒閑著,將數量數了出來。
一級有十八個,二級有三十一個,三級有二十六個。
其他的就破損太嚴重,根本不能使用。
不過能分出這麽多,已經超過預估的數量了。
幾人把剩下不能要的瓷器與牆外的碎片歸攏到一處。
四郎挑水,崔昭昭與立冬打掃院子,五郎找崔景文拿了了些墨汁,加水兌成淡墨,用樹枝沾著淡墨水給不同類別的陶器點上記號。
一等的在碗底點一個墨點,二等的點兩個,三等點三個。
待墨水幹透,過一遍水衝洗掉碗身上沾的土灰。
林氏洗了手迴屋做飯。
麵粉已經提前調好,商場買的麵粉顏色有些太白了,林氏在裏麵摻了些蕎麥,為了增加營養,又打了三個雞蛋,兌了牛奶。
蒸好的紅豆壓成泥,加了三勺糖拌開,分成一個個小團,外麵用麵團包上。
趁著蒸豆沙的時候,又將崔昭昭挖迴來的野菜摘幹淨,等會焯過水,拌個涼菜吃。
林氏在屋裏忙著,外頭崔老漢與崔成良剛從地裏迴來。
崔老漢哼著小調,神采奕奕。
那十二畝地比想象的還要好,一鏟子下去全是土龍,翻上來的土顏色又黑又深,隨便種啥,翻了年都是好收成。
崔老漢進門就看到幾個孩子在忙忙碌碌的洗罐子,笑的合不攏嘴。
這才叫興旺!
崔老漢笑嗬嗬看著院裏不同的罐子,拿起一個碗看了一圈,原來是有裂紋,走了兩步正要把碗放下,身旁小七卻說不可以放在這裏。
“這個碗是三等的,要放在那一堆。”
小七指著方才的位置。
崔老漢眉毛一挑,笑著按照小七的要求放迴去。
“阿爺聽小七的,我們小七年紀不大,做起事情有板有眼,不錯。”崔老漢笑著將小七抱起來。
小七被誇得有些害羞:“不是我,是三嬸規定的。”
雖然阿爺第一次抱他,但他還是要實話實說。
聽到林氏,崔成良眼底閃過一抹異色,聽小七的話,林氏似乎是將陶器分了等級。
他拿起剛剛崔老漢看的碗。
“三等是最次的嗎?”
四郎迴答道:“對,一等是最好的。”
崔成良又細看了眼這個三等的碗,碗倒是沒有大的瑕疵,就是外側有一條裂痕,裏麵還算完好。
要是能將裂縫補上,這個碗應該能算入一等那堆。
他前世看過瓷器可以用蟲膠修補,蟲膠這裏沒有,但山上有樹膠,不知道能不能代替。
崔成良將碗放下,心裏盤算著吃完飯去一趟山上。
過了水的陶器在院裏曬幹。
林氏將幾個孩子喊進屋吃飯,一說吃飯幾個孩子都不來,最後林氏撿了幾個豆沙包拿給四郎,又偷偷塞給他兩個雞蛋。
四郎驚訝:“三嬸昨天才給了我們雞蛋,足夠我們吃了。”
林氏笑著點了一下他額頭:“當三嬸沒看到,你偷偷給了車夫兩個雞蛋?”
四郎以為沒人看到,尷尬揉了揉鼻尖:“那不是...”
“好了,你做的很好,這雞蛋三嬸來出,先記賬上,最後分賬的時候再把兩個雞蛋的錢扣除。”
四郎不懂什麽叫分賬,但他聽懂了扣除,這才收下了雞蛋。
豆沙包雖然看著不好看,但裏麵料放的足,吃起來香甜可口,還帶著股奶香。
吃過飯幾個孩子將陶器挪到了東屋後麵的小菜園,又找來了麥稈蓋的嚴嚴實實。
烈日當空。
村子短暫的安靜下來。
崔成良卻往山上走去。
山上有幾棵上了年頭的大楊樹,樹幹上常年分布著半透明泛著黃色的樹膠。
前世他十幾歲第一次進鞋廠打工的時候,廠裏節省成本,就是用的楊樹膠代替工業膠水。
雖然不知道楊樹膠能不能粘陶器,但他能肯定楊樹膠是無毒的。
山裏很安靜,靜的仿佛連山風都進入了午憩。
崔成良聽著自己的唿吸聲,將樹膠從樹幹上掰下來,不一會就掰了一小捧。
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鬼使神差的想要做這件事,可能像個楞頭傻小子,可是他就是想為林氏做一些事。
林氏真的很優秀,兒女教養的知書識禮,而她更有著不符合外表的勇敢與智慧。
他不如她。
自己穿越三年,除了水培,沒敢將前世的知識運用一分一毫。
一開始從她身上像是看到了前世妻子的影子,可能摻雜了私心,自己下意識會關注她的一舉一動。
被人懷疑,發現板栗,找到水源......
樁樁件件,他都看在眼中,從欣賞,到欽佩,看到最後卻越來越覺得自己配不上她。
她就算一個人帶著孩子,也能夠活的風生水起。
她不需要依靠任何人。
在她身上,他真的好像看到了妻子的影子。
自信,從容,堅韌,果敢...
之前他曾無比慶幸自己穿越到了村子,天高皇帝遠,誰也不會注意毫不起眼的他。
現在他十分後悔之前太過於藏拙,如今遇到自己欣賞的人時,能拿的出手得身份隻剩種地了。
他不想藏拙了,再藏真成土生土長的農戶了。
崔成良又采了些楊樹膠後,準備下山時,山上卻響起一連串腳步聲。
他彎下身,將自己藏在樹叢後麵,聽著雜亂的腳步聲,慢慢皺起眉。
眼下正是午憩的時候,怎麽會有這麽多人上山?
腳步聲沒從他身邊經過,離著還有幾十米時,拐了個彎不知道去了哪裏。
這個距離,應該是去了栗子林。
可是水已經引到山下,村裏人不會費這麽大力氣上山挑水。
崔成良心裏有了個不好的猜想,悄聲跟了上去。
“他奶奶的,下河村還真在山上挖出了水。”
“真邪了門了,咋啥好東西都在下河村這邊,咱們那邊咋就啥都沒落著?”
崔成良聽著林子裏的聲音,柳樹村的人?
“別嚷嚷了,趕緊接完水迴去,被他們村發現又要把咱們捆到縣衙。”
剛才說話的男人罵罵咧咧:“不給點教訓,真拿自己當迴事了,我呸!”
樹葉縫隙間,方才說話男人解開褲腰帶:“給孫子們嚐嚐爺爺我珍藏三十年的童子尿。”
崔成良氣得雙目噴火,緊緊咬住後槽牙。
柳樹村太囂張了。
但柳樹村足足有十幾個人,再氣憤現在也不能露頭,他深深看了一眼柳樹村的人,尤其是那個往水裏...
扭頭快步往山下走。
裏正聽崔成良說完,也氣得眼珠子通紅。
“這群孬種,偷水就罷了,還糟蹋咱們的水!走,喊人,上山!”
裏正毫不懷疑崔成良的話,整個村子要是扒拉出十個老實靠譜的人,崔成良能排頭幾名。
村裏的水是成良一家發現,全村人付出努力的結果,還輪不到柳樹村的雜碎來作踐。
待下河村一群人氣洶洶來到栗子林,這裏已經空無一人。
“裏正叔,你看這。”
裏正順著那人指的方向看過去,氣得鼻子都歪了。
石壁下麵不止一坨史(大家的觀感由我來守護!),泉水從旁邊流過......
在場的所有人都黑了臉,柳樹村,實在欺人太甚!
“裏正叔,我們去殺了這群雜碎!”
裏正靠著樹幹支撐搖搖欲墜的身子,擺了擺手,讓人趕緊把那些惡心的東西清理走。
“咱們沒抓到人,這麽打過去,人家不認,鬧事的就成了咱們。”
“那我們就忍下這口氣?我忍不了!”
說話的是大誌,水是三哥發現的,還救了他兒子的命,這眼泉水對他看的比任何人都重。
“誰說要忍了。”裏正深吸一口氣,“但打打殺殺不是最好的辦法,走先下山。”
一群漢子憋著怒氣,跟在裏正後麵下了山。
山腳下的村落又從沉睡中複蘇。
田間地頭上,婦人們一邊侍弄地,一邊揚聲聊著天。
“黃瓜苗我昨天就催上了,你們不用催,迴頭都來我家移苗。”
“那感情好,我家菜園子種了絲瓜,等秋後都來摘啊。”
裏正站在山腳下,聽著她們熱烈聊著天,看著這片好不容易才重新煥發生機的土地,眼神逐漸變得淩厲。
林氏被一陣唧唧聲吵醒。
本來在外間睡成三個毛團的小雞,現在醒了,這會正在裏屋亂啄找吃的。
炕上三個孩子睡成一排,林氏輕輕下炕,剛踩到鞋正要穿,一激靈踮起腳。
一個小雞正縮在鞋子裏。
穿好鞋,將那隻可憐的小雞捧起來,看它理直氣壯地在手心站著,林氏笑著點了點小腦袋。
這麽小一隻,一不留神就能踩到,還是得給它們圈個雞窩。
從櫃子抓了把小米,輕聲把它們喚到屋外,外麵有個破碗,碎的隻剩個碗底,正好給它們當食盆。
崔老漢也剛睡醒,出門看到林氏身後跟著三個左搖右晃的雞仔。
“這是哪弄的雞仔?”
林氏停下來,笑道:“大嫂上午送來的,我說要給錢,咋說大嫂都不要。”
崔老漢目光一直追隨著雞仔:“你大嫂人就這樣,她認定的事誰都說不聽,給你就養著,反正都是自家人。”
有來有往才叫過日子。
“下午我去地裏給他們逮點蟲子吃。”崔老漢笑嗬嗬,“也不知道老三去哪了,你瞅見了嗎?”
“我也剛出來。”林氏搖頭。
正說著崔成良推門迴來,麵色難看。
“大中午的不睡覺,這是去哪了?”
看見林氏也在,崔成良麵色緩了緩。
“去了趟山上,先下地吧。”
裏正叔也不知道怎麽打算的,下了山就把他們打發迴去,說要迴去想對策,氣得大誌對著他耳朵念叨了一路。
崔成良迴屋換了下地的衣裳,與崔老漢去了地裏。
正好那堆碎陶片沒用,林氏把東屋後麵菜園的外牆角收拾出來,拿碎陶片壘個雞圈。
四郎和五郎聽說三嬸要壘雞圈,自告奮勇來幫忙。
五郎和立冬去山腳下挖黃泥,四郎在家把碎片用錘子砸碎,林氏和崔昭昭將小塊碎片運到後院。
崔老太路過看了一眼,見到嘰嘰喳喳的小雞仔,捂著胸口迴了上房。
看到小雞仔就想到那些被偷的雞,心窩口一抽一抽的。
眼瞅就能下蛋了,全被四郎幾個偷走給馮氏吃了。
真糟心。
有喜從外麵進來,嚇了一跳。
“四哥怎麽了,咋把碗都砸了?”
他在家摔碎一個碗,他爹都得揍他,每次吃飯都揍,上次連著揍了三頓飯。
這一地碎片,得揍到過年吧?
四郎本來想告訴他,想到三嬸還要靠這個掙錢,沒有迴答。
“你怎麽來了?”
有喜一拍腦門:“我爺讓我來喊三嬸子,說有事要商量。”
四郎去後院傳話。
林氏拍拍身上的灰,洗幹淨手,跟著有喜去了裏正家。
水也有了,這時候還能有什麽事要商量。
二房幾個孩子對崔老太已經不再那麽懼怕。
見阿奶要看,紛紛將位置讓出來,崔老太挨個看了一遍,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紀眼神不好,在她看來這些陶器大部分都完好無缺。
林氏見她打量了好幾眼其中一個陶盆,將盆抱起來塞進崔老太懷裏。
“別別別,你們還要賣錢,等賣不完剩下的,咱們再拿迴家用。”
林氏把盆單獨抱到一邊,說道:“您喜歡當然要留給您用,娘比錢重要多了。”
小七在旁邊蹦來蹦去:“阿奶最重要!”
崔老太被逗得眉開眼笑,她眼神不好幫不上忙,樂嗬的抱著盆迴了屋子,把院子留給林氏。
崔昭昭從山上迴來,就看見院子擺滿了各種陶器,眾人正在分類。
“三嬸,這個有些變形,沒有其他問題。”
“那放到一等裏。”
“三嬸這個碗外麵有裂紋,不過裏麵沒有。”
林氏接過來,裏外看了下:“可惜了,放到三等裏吧。”
崔昭昭看著眾人井然有序的工作,不同的陶器按照破損程度,被分成了一、二、三等。
林氏蹲久了腿有些發麻,起身才看到崔昭昭站在後麵。
“屋子裏有水,這會已經涼了,你進屋喝口水吧。”
“不著急。”崔昭昭將老媽推到陰涼處,“娘你歇會,我來弄。”
剛剛她在後麵看明白了老媽分類的標準,和四郎幾人配合著將剩下的陶器分出等級。
林氏也沒閑著,將數量數了出來。
一級有十八個,二級有三十一個,三級有二十六個。
其他的就破損太嚴重,根本不能使用。
不過能分出這麽多,已經超過預估的數量了。
幾人把剩下不能要的瓷器與牆外的碎片歸攏到一處。
四郎挑水,崔昭昭與立冬打掃院子,五郎找崔景文拿了了些墨汁,加水兌成淡墨,用樹枝沾著淡墨水給不同類別的陶器點上記號。
一等的在碗底點一個墨點,二等的點兩個,三等點三個。
待墨水幹透,過一遍水衝洗掉碗身上沾的土灰。
林氏洗了手迴屋做飯。
麵粉已經提前調好,商場買的麵粉顏色有些太白了,林氏在裏麵摻了些蕎麥,為了增加營養,又打了三個雞蛋,兌了牛奶。
蒸好的紅豆壓成泥,加了三勺糖拌開,分成一個個小團,外麵用麵團包上。
趁著蒸豆沙的時候,又將崔昭昭挖迴來的野菜摘幹淨,等會焯過水,拌個涼菜吃。
林氏在屋裏忙著,外頭崔老漢與崔成良剛從地裏迴來。
崔老漢哼著小調,神采奕奕。
那十二畝地比想象的還要好,一鏟子下去全是土龍,翻上來的土顏色又黑又深,隨便種啥,翻了年都是好收成。
崔老漢進門就看到幾個孩子在忙忙碌碌的洗罐子,笑的合不攏嘴。
這才叫興旺!
崔老漢笑嗬嗬看著院裏不同的罐子,拿起一個碗看了一圈,原來是有裂紋,走了兩步正要把碗放下,身旁小七卻說不可以放在這裏。
“這個碗是三等的,要放在那一堆。”
小七指著方才的位置。
崔老漢眉毛一挑,笑著按照小七的要求放迴去。
“阿爺聽小七的,我們小七年紀不大,做起事情有板有眼,不錯。”崔老漢笑著將小七抱起來。
小七被誇得有些害羞:“不是我,是三嬸規定的。”
雖然阿爺第一次抱他,但他還是要實話實說。
聽到林氏,崔成良眼底閃過一抹異色,聽小七的話,林氏似乎是將陶器分了等級。
他拿起剛剛崔老漢看的碗。
“三等是最次的嗎?”
四郎迴答道:“對,一等是最好的。”
崔成良又細看了眼這個三等的碗,碗倒是沒有大的瑕疵,就是外側有一條裂痕,裏麵還算完好。
要是能將裂縫補上,這個碗應該能算入一等那堆。
他前世看過瓷器可以用蟲膠修補,蟲膠這裏沒有,但山上有樹膠,不知道能不能代替。
崔成良將碗放下,心裏盤算著吃完飯去一趟山上。
過了水的陶器在院裏曬幹。
林氏將幾個孩子喊進屋吃飯,一說吃飯幾個孩子都不來,最後林氏撿了幾個豆沙包拿給四郎,又偷偷塞給他兩個雞蛋。
四郎驚訝:“三嬸昨天才給了我們雞蛋,足夠我們吃了。”
林氏笑著點了一下他額頭:“當三嬸沒看到,你偷偷給了車夫兩個雞蛋?”
四郎以為沒人看到,尷尬揉了揉鼻尖:“那不是...”
“好了,你做的很好,這雞蛋三嬸來出,先記賬上,最後分賬的時候再把兩個雞蛋的錢扣除。”
四郎不懂什麽叫分賬,但他聽懂了扣除,這才收下了雞蛋。
豆沙包雖然看著不好看,但裏麵料放的足,吃起來香甜可口,還帶著股奶香。
吃過飯幾個孩子將陶器挪到了東屋後麵的小菜園,又找來了麥稈蓋的嚴嚴實實。
烈日當空。
村子短暫的安靜下來。
崔成良卻往山上走去。
山上有幾棵上了年頭的大楊樹,樹幹上常年分布著半透明泛著黃色的樹膠。
前世他十幾歲第一次進鞋廠打工的時候,廠裏節省成本,就是用的楊樹膠代替工業膠水。
雖然不知道楊樹膠能不能粘陶器,但他能肯定楊樹膠是無毒的。
山裏很安靜,靜的仿佛連山風都進入了午憩。
崔成良聽著自己的唿吸聲,將樹膠從樹幹上掰下來,不一會就掰了一小捧。
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鬼使神差的想要做這件事,可能像個楞頭傻小子,可是他就是想為林氏做一些事。
林氏真的很優秀,兒女教養的知書識禮,而她更有著不符合外表的勇敢與智慧。
他不如她。
自己穿越三年,除了水培,沒敢將前世的知識運用一分一毫。
一開始從她身上像是看到了前世妻子的影子,可能摻雜了私心,自己下意識會關注她的一舉一動。
被人懷疑,發現板栗,找到水源......
樁樁件件,他都看在眼中,從欣賞,到欽佩,看到最後卻越來越覺得自己配不上她。
她就算一個人帶著孩子,也能夠活的風生水起。
她不需要依靠任何人。
在她身上,他真的好像看到了妻子的影子。
自信,從容,堅韌,果敢...
之前他曾無比慶幸自己穿越到了村子,天高皇帝遠,誰也不會注意毫不起眼的他。
現在他十分後悔之前太過於藏拙,如今遇到自己欣賞的人時,能拿的出手得身份隻剩種地了。
他不想藏拙了,再藏真成土生土長的農戶了。
崔成良又采了些楊樹膠後,準備下山時,山上卻響起一連串腳步聲。
他彎下身,將自己藏在樹叢後麵,聽著雜亂的腳步聲,慢慢皺起眉。
眼下正是午憩的時候,怎麽會有這麽多人上山?
腳步聲沒從他身邊經過,離著還有幾十米時,拐了個彎不知道去了哪裏。
這個距離,應該是去了栗子林。
可是水已經引到山下,村裏人不會費這麽大力氣上山挑水。
崔成良心裏有了個不好的猜想,悄聲跟了上去。
“他奶奶的,下河村還真在山上挖出了水。”
“真邪了門了,咋啥好東西都在下河村這邊,咱們那邊咋就啥都沒落著?”
崔成良聽著林子裏的聲音,柳樹村的人?
“別嚷嚷了,趕緊接完水迴去,被他們村發現又要把咱們捆到縣衙。”
剛才說話的男人罵罵咧咧:“不給點教訓,真拿自己當迴事了,我呸!”
樹葉縫隙間,方才說話男人解開褲腰帶:“給孫子們嚐嚐爺爺我珍藏三十年的童子尿。”
崔成良氣得雙目噴火,緊緊咬住後槽牙。
柳樹村太囂張了。
但柳樹村足足有十幾個人,再氣憤現在也不能露頭,他深深看了一眼柳樹村的人,尤其是那個往水裏...
扭頭快步往山下走。
裏正聽崔成良說完,也氣得眼珠子通紅。
“這群孬種,偷水就罷了,還糟蹋咱們的水!走,喊人,上山!”
裏正毫不懷疑崔成良的話,整個村子要是扒拉出十個老實靠譜的人,崔成良能排頭幾名。
村裏的水是成良一家發現,全村人付出努力的結果,還輪不到柳樹村的雜碎來作踐。
待下河村一群人氣洶洶來到栗子林,這裏已經空無一人。
“裏正叔,你看這。”
裏正順著那人指的方向看過去,氣得鼻子都歪了。
石壁下麵不止一坨史(大家的觀感由我來守護!),泉水從旁邊流過......
在場的所有人都黑了臉,柳樹村,實在欺人太甚!
“裏正叔,我們去殺了這群雜碎!”
裏正靠著樹幹支撐搖搖欲墜的身子,擺了擺手,讓人趕緊把那些惡心的東西清理走。
“咱們沒抓到人,這麽打過去,人家不認,鬧事的就成了咱們。”
“那我們就忍下這口氣?我忍不了!”
說話的是大誌,水是三哥發現的,還救了他兒子的命,這眼泉水對他看的比任何人都重。
“誰說要忍了。”裏正深吸一口氣,“但打打殺殺不是最好的辦法,走先下山。”
一群漢子憋著怒氣,跟在裏正後麵下了山。
山腳下的村落又從沉睡中複蘇。
田間地頭上,婦人們一邊侍弄地,一邊揚聲聊著天。
“黃瓜苗我昨天就催上了,你們不用催,迴頭都來我家移苗。”
“那感情好,我家菜園子種了絲瓜,等秋後都來摘啊。”
裏正站在山腳下,聽著她們熱烈聊著天,看著這片好不容易才重新煥發生機的土地,眼神逐漸變得淩厲。
林氏被一陣唧唧聲吵醒。
本來在外間睡成三個毛團的小雞,現在醒了,這會正在裏屋亂啄找吃的。
炕上三個孩子睡成一排,林氏輕輕下炕,剛踩到鞋正要穿,一激靈踮起腳。
一個小雞正縮在鞋子裏。
穿好鞋,將那隻可憐的小雞捧起來,看它理直氣壯地在手心站著,林氏笑著點了點小腦袋。
這麽小一隻,一不留神就能踩到,還是得給它們圈個雞窩。
從櫃子抓了把小米,輕聲把它們喚到屋外,外麵有個破碗,碎的隻剩個碗底,正好給它們當食盆。
崔老漢也剛睡醒,出門看到林氏身後跟著三個左搖右晃的雞仔。
“這是哪弄的雞仔?”
林氏停下來,笑道:“大嫂上午送來的,我說要給錢,咋說大嫂都不要。”
崔老漢目光一直追隨著雞仔:“你大嫂人就這樣,她認定的事誰都說不聽,給你就養著,反正都是自家人。”
有來有往才叫過日子。
“下午我去地裏給他們逮點蟲子吃。”崔老漢笑嗬嗬,“也不知道老三去哪了,你瞅見了嗎?”
“我也剛出來。”林氏搖頭。
正說著崔成良推門迴來,麵色難看。
“大中午的不睡覺,這是去哪了?”
看見林氏也在,崔成良麵色緩了緩。
“去了趟山上,先下地吧。”
裏正叔也不知道怎麽打算的,下了山就把他們打發迴去,說要迴去想對策,氣得大誌對著他耳朵念叨了一路。
崔成良迴屋換了下地的衣裳,與崔老漢去了地裏。
正好那堆碎陶片沒用,林氏把東屋後麵菜園的外牆角收拾出來,拿碎陶片壘個雞圈。
四郎和五郎聽說三嬸要壘雞圈,自告奮勇來幫忙。
五郎和立冬去山腳下挖黃泥,四郎在家把碎片用錘子砸碎,林氏和崔昭昭將小塊碎片運到後院。
崔老太路過看了一眼,見到嘰嘰喳喳的小雞仔,捂著胸口迴了上房。
看到小雞仔就想到那些被偷的雞,心窩口一抽一抽的。
眼瞅就能下蛋了,全被四郎幾個偷走給馮氏吃了。
真糟心。
有喜從外麵進來,嚇了一跳。
“四哥怎麽了,咋把碗都砸了?”
他在家摔碎一個碗,他爹都得揍他,每次吃飯都揍,上次連著揍了三頓飯。
這一地碎片,得揍到過年吧?
四郎本來想告訴他,想到三嬸還要靠這個掙錢,沒有迴答。
“你怎麽來了?”
有喜一拍腦門:“我爺讓我來喊三嬸子,說有事要商量。”
四郎去後院傳話。
林氏拍拍身上的灰,洗幹淨手,跟著有喜去了裏正家。
水也有了,這時候還能有什麽事要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