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井
穿越農門,全家團聚闖災年 作者:別催我睡覺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吃飽了飯,日子不難捱。
眨眼間三日過去。
清晨。
林氏將栗子蒸熟,搗成泥,加上麵粉和牛奶、糖,揉成小麵團醒發。
忙完蓋上布醒發,轉身去了裏屋,揉了揉小六嫩滑的小臉。
“快,起床了。”
小六癢得咯咯笑,貼著手掌正嗅著,猛然睜開眼。
“是好吃的味道!”
林氏笑著捏了捏他的小臉,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感覺這小子臉上的肉比前些天多了些。
“再不起床就沒有你的份了。”
“起了起了!”小六衝下床。
崔景文目光幽怨,他小時候老媽都沒這麽疼過自己,果然老來得子更珍貴。
床尾支著炕桌,崔景文醒了就在抄書。
林氏翻了翻:“快抄完了吧?”
“今天能抄完,明天就能送過去。”
崔景文翻著厚厚一摞紙,內心自豪,小六雖然可愛,但掙錢還得靠他!
“兒子真棒。”林氏真誠的誇獎道。
崔景文頓時精神抖擻,身上仿佛使不完的勁。
他才是家裏的頂梁柱!
小六在洗漱,出了裏屋,林氏長長舒了口氣。
可算是抄完了。
這些日子昭昭賣蘑菇已經攢了八兩多,書沒抄完,這些錢隻能擺著看。
現在抄完書,換了錢就能渾水摸魚添置些東西。
馬上秋天來了,棉被棉衣都要提前準備,還有墊在身下的褥子。
剛來的時候身上總是起小疙瘩,後來才發現是草席過敏,這些日子墊著麻布才好一些,但偶爾還是會起小疙瘩。
麵團醒發好,分成小劑子,壓成小餅,小火慢慢煎成金黃薄脆的小餅。
第一個栗子餅出鍋,表麵滋啦冒著油泡,林氏掰下一塊,剩下的遞給小六。
這板栗餅既能當主食,也可以當做磨牙的小零食,瞧著不起眼,卻營養十足。
最後一個栗子餅出鍋,崔昭昭挎著籃子從山上迴來。
自從山上發現栗子林,去山上撿漏的人愈發的多。
她也隻能天蒙蒙亮時就上山,去晚的話連蘑菇柄都看不到。
小六懂事的接過籃子,趁他邁著小腿去拖凳子,崔昭昭湊到老媽耳邊,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
“娘,我這裏攢了快十兩銀子了。”
林氏滿臉笑意:“正好你哥書抄完了,明天進城買些東西。”
崔昭昭也很想進城,商場升三級要消費文,就是十兩銀子。
最重要的是,根據提示,三級會解鎖檢測技能,她很想知道有多厲害。
是坐著家裏就能知道山上新長出多少蘑菇嗎?
母女倆細細合計需要買的東西,突然老媽紅著臉悄聲道:“順便看看有沒有細棉布。”
“細棉布?會不會有些顯眼?”村裏人都是穿的粗布,隻有縣城有錢人家才舍得用棉布裁衣。
“不是。”自家親女兒,倒沒什麽不方便講的,“我是想買細棉布迴來做小褲子,不穿總覺得不幹淨。”
崔昭昭眨了眨眼,自己這具身體還小,完全忽視了這件事,怪不得老感覺少點什麽。
這件事確實很重要,她認真記在心裏。
吃過飯,一家人各有各的活要忙。
林氏去幫廚,崔景文不必說,雷打不動的抄書,崔昭昭收拾屋子做午飯,而最應該閑著的小六,卻是最急著出門的。
剛出門,又風風火火跑迴來:“娘,我能不能帶兩張餅子出門?”
他不忍心小夥伴還餓著肚子。
林氏無奈擺手:“拿吧拿吧。”
“謝謝娘!”小六嘿嘿一笑,抓起餅子轉眼沒了身影。
“剛吃完飯別跑那麽快!”
迴應林氏的隻有空氣。
崔昭昭搖頭:“何老伯的狗下崽,倒是把他高興壞了,不知道的還以為狗肚子裏是他的崽。”
林氏被逗笑,小六很喜歡何老伯家的狗,隻不過人都吃不飽,更別說狗。
第一次見那條狗的時候,瘦得皮包骨頭,肚子卻大的詭異。
村子別家的狗都被填了肚子,隻有何老伯把狗當家人,不舍得殺,平時狗也不出村,不知道哪來的崽。
家裏剩飯小六都偷偷拿去喂狗,林氏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就算狗嚐出不對勁,也說不出來。
估摸著何老伯家的狗快生了,出了月子抱一隻養著吧,省著他天天黏著別人家的狗。
因為林氏和幾個孩子發現了栗子,平時出門,村人熱情不少。
今天大槐樹下人格外多。
林氏走到於氏身旁,忍不住問道:“今天是什麽日子嗎?”
這麽多天沒挖出水,村人不少私下都說這是口死井,打不出水的。
於氏難掩激動:“快挖出水了,今早下井就發現井裏滲出了水,裴師爺說今天一準能打成。”
“那太好了。”林氏聲音不由拔高。
本來以為裴師爺徒有其名,倒有些本事。
有了水就能生存下去了。
“水...水!有水了!”
幫工不知道是誰顫抖著喊了一句,瞬間唿啦圍上一群人。
一桶桶的水被提上來,剛打出來的水混著黃泥,雖然渾濁,但也足以令全村沸騰。
更有人跪在井邊不住磕頭:“老天開眼,老天開眼啊!”
男人們往井璧鋪木板,完成最後收尾工作。
裏正老淚縱橫,懸著的心總算能夠放下。
裴師爺也卸下重擔:“打出水井,裴某也算完成了縣令大人的委托。”說完吩咐身旁的人備車。
“這就走了?吃過飯再走也不遲呀。”裏正滿麵紅光,他家還有一壇存了十幾年的竹葉青,兒子娶媳婦都沒舍得拿出來。
今天高興,他要與裴師爺一醉方休!
裴師爺淡笑:“不了,縣令大人還等著我,裴某就不吃了。”
在裏正惋惜目光中,馬車駛出下河村。
轉過身,裏正老眼一眯,那他自己喝!
今日說什麽都要痛痛快快醉一場!
打井的糧還剩不到十斤,裏正做主,讓林氏全煮了,又忍痛從雞圈拎出兩隻雞,請大夥吃肉。
下河村從未如此熱鬧。
大槐樹下擺了兩桌,除了幫工,還有村裏德高望重的幾名老者。
不少村人端著飯碗自發湊到大槐樹下,畢竟打出新井,往後每日打水量也得重新商議。
吃到過半,裏正果然說起這件事。
最後商議決定,暫定每人每日可以多打半桶水。
按早中晚,全村劃為三個時間段,而崔家分在早上。
眨眼間三日過去。
清晨。
林氏將栗子蒸熟,搗成泥,加上麵粉和牛奶、糖,揉成小麵團醒發。
忙完蓋上布醒發,轉身去了裏屋,揉了揉小六嫩滑的小臉。
“快,起床了。”
小六癢得咯咯笑,貼著手掌正嗅著,猛然睜開眼。
“是好吃的味道!”
林氏笑著捏了捏他的小臉,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感覺這小子臉上的肉比前些天多了些。
“再不起床就沒有你的份了。”
“起了起了!”小六衝下床。
崔景文目光幽怨,他小時候老媽都沒這麽疼過自己,果然老來得子更珍貴。
床尾支著炕桌,崔景文醒了就在抄書。
林氏翻了翻:“快抄完了吧?”
“今天能抄完,明天就能送過去。”
崔景文翻著厚厚一摞紙,內心自豪,小六雖然可愛,但掙錢還得靠他!
“兒子真棒。”林氏真誠的誇獎道。
崔景文頓時精神抖擻,身上仿佛使不完的勁。
他才是家裏的頂梁柱!
小六在洗漱,出了裏屋,林氏長長舒了口氣。
可算是抄完了。
這些日子昭昭賣蘑菇已經攢了八兩多,書沒抄完,這些錢隻能擺著看。
現在抄完書,換了錢就能渾水摸魚添置些東西。
馬上秋天來了,棉被棉衣都要提前準備,還有墊在身下的褥子。
剛來的時候身上總是起小疙瘩,後來才發現是草席過敏,這些日子墊著麻布才好一些,但偶爾還是會起小疙瘩。
麵團醒發好,分成小劑子,壓成小餅,小火慢慢煎成金黃薄脆的小餅。
第一個栗子餅出鍋,表麵滋啦冒著油泡,林氏掰下一塊,剩下的遞給小六。
這板栗餅既能當主食,也可以當做磨牙的小零食,瞧著不起眼,卻營養十足。
最後一個栗子餅出鍋,崔昭昭挎著籃子從山上迴來。
自從山上發現栗子林,去山上撿漏的人愈發的多。
她也隻能天蒙蒙亮時就上山,去晚的話連蘑菇柄都看不到。
小六懂事的接過籃子,趁他邁著小腿去拖凳子,崔昭昭湊到老媽耳邊,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
“娘,我這裏攢了快十兩銀子了。”
林氏滿臉笑意:“正好你哥書抄完了,明天進城買些東西。”
崔昭昭也很想進城,商場升三級要消費文,就是十兩銀子。
最重要的是,根據提示,三級會解鎖檢測技能,她很想知道有多厲害。
是坐著家裏就能知道山上新長出多少蘑菇嗎?
母女倆細細合計需要買的東西,突然老媽紅著臉悄聲道:“順便看看有沒有細棉布。”
“細棉布?會不會有些顯眼?”村裏人都是穿的粗布,隻有縣城有錢人家才舍得用棉布裁衣。
“不是。”自家親女兒,倒沒什麽不方便講的,“我是想買細棉布迴來做小褲子,不穿總覺得不幹淨。”
崔昭昭眨了眨眼,自己這具身體還小,完全忽視了這件事,怪不得老感覺少點什麽。
這件事確實很重要,她認真記在心裏。
吃過飯,一家人各有各的活要忙。
林氏去幫廚,崔景文不必說,雷打不動的抄書,崔昭昭收拾屋子做午飯,而最應該閑著的小六,卻是最急著出門的。
剛出門,又風風火火跑迴來:“娘,我能不能帶兩張餅子出門?”
他不忍心小夥伴還餓著肚子。
林氏無奈擺手:“拿吧拿吧。”
“謝謝娘!”小六嘿嘿一笑,抓起餅子轉眼沒了身影。
“剛吃完飯別跑那麽快!”
迴應林氏的隻有空氣。
崔昭昭搖頭:“何老伯的狗下崽,倒是把他高興壞了,不知道的還以為狗肚子裏是他的崽。”
林氏被逗笑,小六很喜歡何老伯家的狗,隻不過人都吃不飽,更別說狗。
第一次見那條狗的時候,瘦得皮包骨頭,肚子卻大的詭異。
村子別家的狗都被填了肚子,隻有何老伯把狗當家人,不舍得殺,平時狗也不出村,不知道哪來的崽。
家裏剩飯小六都偷偷拿去喂狗,林氏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就算狗嚐出不對勁,也說不出來。
估摸著何老伯家的狗快生了,出了月子抱一隻養著吧,省著他天天黏著別人家的狗。
因為林氏和幾個孩子發現了栗子,平時出門,村人熱情不少。
今天大槐樹下人格外多。
林氏走到於氏身旁,忍不住問道:“今天是什麽日子嗎?”
這麽多天沒挖出水,村人不少私下都說這是口死井,打不出水的。
於氏難掩激動:“快挖出水了,今早下井就發現井裏滲出了水,裴師爺說今天一準能打成。”
“那太好了。”林氏聲音不由拔高。
本來以為裴師爺徒有其名,倒有些本事。
有了水就能生存下去了。
“水...水!有水了!”
幫工不知道是誰顫抖著喊了一句,瞬間唿啦圍上一群人。
一桶桶的水被提上來,剛打出來的水混著黃泥,雖然渾濁,但也足以令全村沸騰。
更有人跪在井邊不住磕頭:“老天開眼,老天開眼啊!”
男人們往井璧鋪木板,完成最後收尾工作。
裏正老淚縱橫,懸著的心總算能夠放下。
裴師爺也卸下重擔:“打出水井,裴某也算完成了縣令大人的委托。”說完吩咐身旁的人備車。
“這就走了?吃過飯再走也不遲呀。”裏正滿麵紅光,他家還有一壇存了十幾年的竹葉青,兒子娶媳婦都沒舍得拿出來。
今天高興,他要與裴師爺一醉方休!
裴師爺淡笑:“不了,縣令大人還等著我,裴某就不吃了。”
在裏正惋惜目光中,馬車駛出下河村。
轉過身,裏正老眼一眯,那他自己喝!
今日說什麽都要痛痛快快醉一場!
打井的糧還剩不到十斤,裏正做主,讓林氏全煮了,又忍痛從雞圈拎出兩隻雞,請大夥吃肉。
下河村從未如此熱鬧。
大槐樹下擺了兩桌,除了幫工,還有村裏德高望重的幾名老者。
不少村人端著飯碗自發湊到大槐樹下,畢竟打出新井,往後每日打水量也得重新商議。
吃到過半,裏正果然說起這件事。
最後商議決定,暫定每人每日可以多打半桶水。
按早中晚,全村劃為三個時間段,而崔家分在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