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說起“搬山”,華夏史上到有一個流傳很廣的神話。
冀州的南麵,黃河的北岸有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北山下有一個叫愚公的老人,有感出行不便,在將近九十的年紀,發動全家商議,要將門前阻擋他們的大山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占地方圓七百裏,高七八萬尺,要以人力開鑿搬運,簡直是癡人說夢。
最終愚公搬山的舉動,感動了天帝,天帝派了大力神的兩個兒子下凡,運用神力搬走兩座大山。
這個神話有別於華夏其他民間傳說,它出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戰國時期的列禦寇,被人稱為“列子”。列子隱居在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有趣的是《逍遙遊》中對他也有描述,稱其“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這句話翻譯的大意是列子能駕風行走,樣子十分輕盈美好,而且要十五天後方才返迴。他對於尋求幸福,從來都沒有急急忙忙的樣子。
以劉慈看來,列子當然不是個隱居四十年的普通道士,他應該是個修士。
據劉家整理的資料顯示,春秋戰國時期,修真文明在地球還未衰敗,曆史名人中出現修士的比例不低。列子能駕馭風,劉慈現在都築基期了,在沒有飛行法寶給她驅使的情況下,她就駕馭不了“風”。
“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從來都沒有顯露過匆忙之色的列子,顯然具備一顆尋求天道的修士之心。
野史裏流傳的神話,劉慈可以看做是胡說八道,但“愚公移山”的寓言是列子寫的,她就沒辦法忽視了。
故事許經過潤色誇張,甚至可能是虛構的,但依靠人力能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以春秋戰國時期的修真水平來看,並不是沒有可能。
劉家供奉了幾千年的“塵心仙子”,除了擁有神格,當年也隻是一個元嬰期修士,排山倒海之能稍顯誇張,帶著幾年同階修士,鬧得進犯地球聯邦的“阿爾法聯盟”灰頭土臉敗走卻也是事實。
搬山符,不知道和“愚公移山”的傳說有沒有關係。
劉慈在書房裏“閉門造車”兩天,點麥都完成了,她研究此符也沒什麽頭緒,幹脆就到外麵透透氣。
恰巧就遇見了詹姆士走來。
老管家是來匯報,西山半山腰的茶苗,除了路途顛簸半路失去生命力的少數茶苗被舍棄,四萬株茶苗,剩餘的已經全部種植完了。
一百畝麥田也整理出來,麥種都點完了。詹姆士見劉慈舍得從書房裏出來,也就邀她上山看看,順便透透氣。
劉慈沒摸到“搬山符”的頭緒,心想去感受下山韻也不錯,說不定站在真正的大山上,她就有了靈感呢?
“麥子種了,讓他們把豌豆也種上。還是采用條播,更容易控製基本苗,提高豆莢的結莢率。以後大麵積種植作物,盡量減少撒播,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都不方便,一下田操作不是碰掉花就是蹭了果,播種方式太落後,該取締就取締!”
老管家一路聽,一路記錄。鵝毛筆不方便隨時汲墨,他按劉慈的提議,用上了炭棒筆。
翻了翻筆記本,詹姆士又想起來一件事:“小姐,骨粉太少了,牲畜糞便還能從城裏收集……現在無憂,長遠來看,怕跟不上莊園的發展。”
一千多畝地,要想獲得豐產,充足的肥料的確是個問題。
劉慈想到農書中說的綠肥,比如利用豆科植物的根瘤,將空氣中的氮素固定下來,靠種植增加土壤肥力,而非完全外力施加……總之,種田是門技術活兒,要想真正靈活運用《齊民要術》中的農事知識,不比要吃透《符籙大全》簡單多少。
“肥料的事,莊子裏的漚肥不能放鬆,必要時可以多挖幾個肥坑。豌豆本來準備種植十畝,那就和小麥種植麵積一樣吧,五月種黃豆時,也種百畝,不要侵占畫出來的葡萄園圃,幾種豆類都可以多種。”
種豆類植物,能改善土壤,種兩年,再換其他經濟作物也行。再說豌豆和黃豆本身也有作用,斯圖爾開著小吃店,不怕這些原材料賣不出去,豆杆既能做燃料,又能做牲畜的冬糧。同理還有常見的綠肥作物“紫雲英”,它不僅能做飼料,嫩葉子也是蔬菜,開花時又是蜜蜂喜歡的蜜源。
問詹姆士,惡補了許多農業知識的老管家卻沒聽過紫雲英。要不就是異界沒有這種植物,要麽就是換了名字,或者還沒被人發現利用。拿過老管家的碳棒筆和本子,劉慈按自己的記憶將“紫雲英”的樣子畫了出來,讓詹姆士叫人留心便是。
“紫雲英不急,它是秋天時才撒籽兒播種,還有幾個月時間。”
兩人討論著莊園的今年的種植計劃,很快就爬到了半山腰茶園。幾個負責種茶的婦人還守著茶園不敢走,等劉慈來驗收呢。
“種的還行。”
劉慈轉了一圈,給出的評價很中肯。
茶苗入土深度和植株密度都按照她示範的來,她們也沒有偷懶種的亂七八糟,劉慈自然不吝惜幾句讚美。
見劉慈挺滿意,大家都鬆了口氣。
有個長得黑壯的婦女大著膽子問道:“小姐,雖然牧草發芽春天到了,晚上山上還是很冷,茶苗那麽小,不會被凍傷嗎?”
“哦?你怎麽想到的這點?”劉慈饒有興致。
婦人不好意思,手無意識扯著棉衣下擺,喏喏道:“人靜靜呆在山上不動都要冷,茶苗應該也會吧……”
早春的埃姆斯特,隻是白天溫度陡升,夜裏的確隻比冬季好一些。婦人不提醒,劉慈也要給茶苗弄上保護措施的。不過她很高興有人主動提出疑問,說明莊園的雇工,不僅在動腦筋,對莊園的歸屬感也在加強。
“前兩天運迴來的幹牧草呢?讓人運點上來,在茶苗下鋪上一層,注意不要傷了茶苗。”
詹姆士恍然大悟,他就說了,莊園裏現在養的牲畜也沒多少,加上冬季完了,山穀外到處都是放牧的地方,劉慈讓人運迴那麽多幹牧草,也太不合時宜了……原來是別有他用。
剛種下的茶苗,每隔幾天就要澆次水,在它們沒活正氣之前劉慈也不放心完全托付給別人,少不得她每隔幾天就來施放兩張“春風化雨符”,來冒充下雨神。
眼看天色就快到正午了,她便讓幾個婦人都一起下山去,在茶園裏鋪草的事兒可以讓幾個身強體壯的大漢下午挑幹草上來,幾個婦人現在呆著也沒有用。
幾人一同下山去,劉慈一馬當先,因有老管家詹姆士同行,她的速度並不快。
慢悠悠走在人腳踩出來,略經過休整的小道上,劉慈覺得在書房兩天閉門造車不順利的鬱悶一掃而空。山腰的雪已經化了,坡地上的草已經冒出地麵幾厘米高,稀稀拉拉幾棵認不出品種的樹木也裹著新芽,等待著隆春迅長。
而山的上部還頂著一層雪白,那是未化的積雪,遠遠看去,埃姆斯特的土層正在被新綠覆蓋,白雪未化的山頂,看上去好像一頂頂白帽子。
劉慈將視線收迴來,一眼就看見前方土坡有個探頭探腦的灰色小東西。
是隻野兔!
她心念一動,從蓮池空間取出一粒幹玉米。用靈泉澆灌長大的植物,天然就對靈力有著包容性,隻需要少少一絲,一粒普通的玉米,就能成為讓人懼怕的“暗器”。
劉慈指尖運力,玉米粒脫手而出,往土坡射去。
趁著正午露水被太陽曬幹,跑出洞啃食嫩芽的野兔子“吱—”一聲,後腿蓄滿了力量來不及蹦出逃走,已經被激射而來的玉米粒打中。
裹著一絲靈力的玉米粒,堪比銳器,野兔子被打斷了一隻腳,在原地蹦躂幾下,已經被快步上前的劉慈提起了耳朵。
“拿著。”
將野兔子塞到詹姆士懷中,老管家眼角不經意在抽搐。
劉慈倒沒注意,自顧自說道:“是隻懷孕的母兔子呢,帶迴去好好養著,兔生兔,循環不息。”
老管家鬆了口氣,他以為今天晚上又要吃兔肉。
不是他挑嘴,自從那群在北山訓練的孩子兵們換了新方式,大食堂的兔肉就沒缺過,他現在一想到兔子肉就有點膩味!
山有靈,腳下的泥土,不管冬夏,是天寒還是烈日,它可能表象形態被改變了,本質卻沒變。五行之土,是土,是石,是沙……劉慈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所“悟”,晚上畫符時靈台清明,狀態格外的好。
燭台被玻璃罩子罩著,給她提供著穩定的光源。
符筆在黃紙上遊走,她不是愚公,她隻是一個想搬走泥土,挖兩個大池塘的女紈絝。
她是劉慈,是在異界奮鬥的“符修”。
符是她看天地奧妙的眼,是她探尋修真世界的腳,更是她行走在魔法與劍的世界,不能忘卻的本心!
符,隨著心動……
一氣嗬成,暢快淋漓,不就是“搬山”嗎?一介凡人老翁都敢想,她為什麽會質疑膽怯?!筆尖沒有遇到阻礙,觀摩了幾百次的符文線條,一瞬間仿佛在劉慈的腦海中活了過來。
筆落符成,靈光內斂。
此符無階無品,看上去樸實而平凡。劉慈拿在手上掂量半天,也不懂到底算不算成功。
幹脆去試試?
夜深人靜,山穀中靜悄悄的。除了偶爾發出點動靜的牲畜,萬籟無聲,連最愛藏在草叢下的小蟲子們,都仍然畏懼早春的嚴寒不肯露麵。
劉慈沒有驚動他人,自己一個走到預備挖掘大池塘的地方。
一張沒有品階的符籙,真能像傳說中能移走大山的神人,幫她輕鬆解決挖塘的難題嗎?
劉慈深吸一口氣,掐動手訣,發動了這張辛苦得來的“搬山符”。
不同於其他符籙會燃燒,搬山符在她手心漸漸隱沒,竟然憑空消失了!不,它並沒有消失,劉慈覺得有種力量,覆蓋在了她持符的右手。
醇厚,溫和,卻又不容反駁的陌生力量。既不是靈力,也不是什麽元素。腳下的土元素麵對符籙的力量毫無反應,劉慈卻隱隱有個直覺,此刻她好像真的能搬動“山”了。
她決定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劉慈抬起右手,肉眼不能看見的未知光束,籠罩了腳下的一片土地,光束是從她掌心投出的,落到地麵籠罩了兩三畝麵積。能不能大點,再大點?在光束的鏈接下,劉慈直覺自己能操控光所籠罩的土地。兩三畝地太小啦,不是她計劃中的大池。
果然隻要她願意,光束就擴張了。麵積漸漸變大,隻到八九畝的時候,就已經擴張困難。劉慈不肯認輸,麵前將光束撐大到了十畝方圓,光束顯然到了極限。
“搬山,我要搬走眼前的泥土,土也是山,形狀不同罷了……”她心裏想著池塘的模樣,手心一緊,腳下的土地無聲上升。不多不少,正是十米。
牽引,抬升,最後出現在劉慈麵前的,是座泥土形成的“小山”。
她真的搬走了腳下的“山”?
劉慈很想細細研究下這土山,等土山不再升空高度穩定下來時,她卻感覺到了雙腿和手臂承受了不下萬斤的壓力。
這座“山”,壓得她快喘不過氣來!
怪不得叫“搬山符”,她操控著土,能將它們任意安置。劉慈慢慢走動,土山就懸浮在她身後,好像隻碩大而笨重的風箏,在劉慈的牽引下,往北山移去。
北山的山坡,常見被烈日曝曬,水土流失挺嚴重,多出來的土,劉慈打算從山坡上傾倒,正好方便她日後種葡萄。
一步一步慢慢走著,雖然雙腳和手臂不輕鬆,劉慈心中不乏得意。
隻要她想做,果然連“山”都能搬走的呀。現在她搬的隻是泥土聚集起來的“山”,誰又敢斷定,假以時日,她不能隨心所欲搬動自己想要的任何一座大山呢?
符修並不弱,符修也能排山倒海!
</p>
說起“搬山”,華夏史上到有一個流傳很廣的神話。
冀州的南麵,黃河的北岸有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北山下有一個叫愚公的老人,有感出行不便,在將近九十的年紀,發動全家商議,要將門前阻擋他們的大山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占地方圓七百裏,高七八萬尺,要以人力開鑿搬運,簡直是癡人說夢。
最終愚公搬山的舉動,感動了天帝,天帝派了大力神的兩個兒子下凡,運用神力搬走兩座大山。
這個神話有別於華夏其他民間傳說,它出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戰國時期的列禦寇,被人稱為“列子”。列子隱居在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有趣的是《逍遙遊》中對他也有描述,稱其“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這句話翻譯的大意是列子能駕風行走,樣子十分輕盈美好,而且要十五天後方才返迴。他對於尋求幸福,從來都沒有急急忙忙的樣子。
以劉慈看來,列子當然不是個隱居四十年的普通道士,他應該是個修士。
據劉家整理的資料顯示,春秋戰國時期,修真文明在地球還未衰敗,曆史名人中出現修士的比例不低。列子能駕馭風,劉慈現在都築基期了,在沒有飛行法寶給她驅使的情況下,她就駕馭不了“風”。
“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從來都沒有顯露過匆忙之色的列子,顯然具備一顆尋求天道的修士之心。
野史裏流傳的神話,劉慈可以看做是胡說八道,但“愚公移山”的寓言是列子寫的,她就沒辦法忽視了。
故事許經過潤色誇張,甚至可能是虛構的,但依靠人力能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以春秋戰國時期的修真水平來看,並不是沒有可能。
劉家供奉了幾千年的“塵心仙子”,除了擁有神格,當年也隻是一個元嬰期修士,排山倒海之能稍顯誇張,帶著幾年同階修士,鬧得進犯地球聯邦的“阿爾法聯盟”灰頭土臉敗走卻也是事實。
搬山符,不知道和“愚公移山”的傳說有沒有關係。
劉慈在書房裏“閉門造車”兩天,點麥都完成了,她研究此符也沒什麽頭緒,幹脆就到外麵透透氣。
恰巧就遇見了詹姆士走來。
老管家是來匯報,西山半山腰的茶苗,除了路途顛簸半路失去生命力的少數茶苗被舍棄,四萬株茶苗,剩餘的已經全部種植完了。
一百畝麥田也整理出來,麥種都點完了。詹姆士見劉慈舍得從書房裏出來,也就邀她上山看看,順便透透氣。
劉慈沒摸到“搬山符”的頭緒,心想去感受下山韻也不錯,說不定站在真正的大山上,她就有了靈感呢?
“麥子種了,讓他們把豌豆也種上。還是采用條播,更容易控製基本苗,提高豆莢的結莢率。以後大麵積種植作物,盡量減少撒播,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都不方便,一下田操作不是碰掉花就是蹭了果,播種方式太落後,該取締就取締!”
老管家一路聽,一路記錄。鵝毛筆不方便隨時汲墨,他按劉慈的提議,用上了炭棒筆。
翻了翻筆記本,詹姆士又想起來一件事:“小姐,骨粉太少了,牲畜糞便還能從城裏收集……現在無憂,長遠來看,怕跟不上莊園的發展。”
一千多畝地,要想獲得豐產,充足的肥料的確是個問題。
劉慈想到農書中說的綠肥,比如利用豆科植物的根瘤,將空氣中的氮素固定下來,靠種植增加土壤肥力,而非完全外力施加……總之,種田是門技術活兒,要想真正靈活運用《齊民要術》中的農事知識,不比要吃透《符籙大全》簡單多少。
“肥料的事,莊子裏的漚肥不能放鬆,必要時可以多挖幾個肥坑。豌豆本來準備種植十畝,那就和小麥種植麵積一樣吧,五月種黃豆時,也種百畝,不要侵占畫出來的葡萄園圃,幾種豆類都可以多種。”
種豆類植物,能改善土壤,種兩年,再換其他經濟作物也行。再說豌豆和黃豆本身也有作用,斯圖爾開著小吃店,不怕這些原材料賣不出去,豆杆既能做燃料,又能做牲畜的冬糧。同理還有常見的綠肥作物“紫雲英”,它不僅能做飼料,嫩葉子也是蔬菜,開花時又是蜜蜂喜歡的蜜源。
問詹姆士,惡補了許多農業知識的老管家卻沒聽過紫雲英。要不就是異界沒有這種植物,要麽就是換了名字,或者還沒被人發現利用。拿過老管家的碳棒筆和本子,劉慈按自己的記憶將“紫雲英”的樣子畫了出來,讓詹姆士叫人留心便是。
“紫雲英不急,它是秋天時才撒籽兒播種,還有幾個月時間。”
兩人討論著莊園的今年的種植計劃,很快就爬到了半山腰茶園。幾個負責種茶的婦人還守著茶園不敢走,等劉慈來驗收呢。
“種的還行。”
劉慈轉了一圈,給出的評價很中肯。
茶苗入土深度和植株密度都按照她示範的來,她們也沒有偷懶種的亂七八糟,劉慈自然不吝惜幾句讚美。
見劉慈挺滿意,大家都鬆了口氣。
有個長得黑壯的婦女大著膽子問道:“小姐,雖然牧草發芽春天到了,晚上山上還是很冷,茶苗那麽小,不會被凍傷嗎?”
“哦?你怎麽想到的這點?”劉慈饒有興致。
婦人不好意思,手無意識扯著棉衣下擺,喏喏道:“人靜靜呆在山上不動都要冷,茶苗應該也會吧……”
早春的埃姆斯特,隻是白天溫度陡升,夜裏的確隻比冬季好一些。婦人不提醒,劉慈也要給茶苗弄上保護措施的。不過她很高興有人主動提出疑問,說明莊園的雇工,不僅在動腦筋,對莊園的歸屬感也在加強。
“前兩天運迴來的幹牧草呢?讓人運點上來,在茶苗下鋪上一層,注意不要傷了茶苗。”
詹姆士恍然大悟,他就說了,莊園裏現在養的牲畜也沒多少,加上冬季完了,山穀外到處都是放牧的地方,劉慈讓人運迴那麽多幹牧草,也太不合時宜了……原來是別有他用。
剛種下的茶苗,每隔幾天就要澆次水,在它們沒活正氣之前劉慈也不放心完全托付給別人,少不得她每隔幾天就來施放兩張“春風化雨符”,來冒充下雨神。
眼看天色就快到正午了,她便讓幾個婦人都一起下山去,在茶園裏鋪草的事兒可以讓幾個身強體壯的大漢下午挑幹草上來,幾個婦人現在呆著也沒有用。
幾人一同下山去,劉慈一馬當先,因有老管家詹姆士同行,她的速度並不快。
慢悠悠走在人腳踩出來,略經過休整的小道上,劉慈覺得在書房兩天閉門造車不順利的鬱悶一掃而空。山腰的雪已經化了,坡地上的草已經冒出地麵幾厘米高,稀稀拉拉幾棵認不出品種的樹木也裹著新芽,等待著隆春迅長。
而山的上部還頂著一層雪白,那是未化的積雪,遠遠看去,埃姆斯特的土層正在被新綠覆蓋,白雪未化的山頂,看上去好像一頂頂白帽子。
劉慈將視線收迴來,一眼就看見前方土坡有個探頭探腦的灰色小東西。
是隻野兔!
她心念一動,從蓮池空間取出一粒幹玉米。用靈泉澆灌長大的植物,天然就對靈力有著包容性,隻需要少少一絲,一粒普通的玉米,就能成為讓人懼怕的“暗器”。
劉慈指尖運力,玉米粒脫手而出,往土坡射去。
趁著正午露水被太陽曬幹,跑出洞啃食嫩芽的野兔子“吱—”一聲,後腿蓄滿了力量來不及蹦出逃走,已經被激射而來的玉米粒打中。
裹著一絲靈力的玉米粒,堪比銳器,野兔子被打斷了一隻腳,在原地蹦躂幾下,已經被快步上前的劉慈提起了耳朵。
“拿著。”
將野兔子塞到詹姆士懷中,老管家眼角不經意在抽搐。
劉慈倒沒注意,自顧自說道:“是隻懷孕的母兔子呢,帶迴去好好養著,兔生兔,循環不息。”
老管家鬆了口氣,他以為今天晚上又要吃兔肉。
不是他挑嘴,自從那群在北山訓練的孩子兵們換了新方式,大食堂的兔肉就沒缺過,他現在一想到兔子肉就有點膩味!
山有靈,腳下的泥土,不管冬夏,是天寒還是烈日,它可能表象形態被改變了,本質卻沒變。五行之土,是土,是石,是沙……劉慈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所“悟”,晚上畫符時靈台清明,狀態格外的好。
燭台被玻璃罩子罩著,給她提供著穩定的光源。
符筆在黃紙上遊走,她不是愚公,她隻是一個想搬走泥土,挖兩個大池塘的女紈絝。
她是劉慈,是在異界奮鬥的“符修”。
符是她看天地奧妙的眼,是她探尋修真世界的腳,更是她行走在魔法與劍的世界,不能忘卻的本心!
符,隨著心動……
一氣嗬成,暢快淋漓,不就是“搬山”嗎?一介凡人老翁都敢想,她為什麽會質疑膽怯?!筆尖沒有遇到阻礙,觀摩了幾百次的符文線條,一瞬間仿佛在劉慈的腦海中活了過來。
筆落符成,靈光內斂。
此符無階無品,看上去樸實而平凡。劉慈拿在手上掂量半天,也不懂到底算不算成功。
幹脆去試試?
夜深人靜,山穀中靜悄悄的。除了偶爾發出點動靜的牲畜,萬籟無聲,連最愛藏在草叢下的小蟲子們,都仍然畏懼早春的嚴寒不肯露麵。
劉慈沒有驚動他人,自己一個走到預備挖掘大池塘的地方。
一張沒有品階的符籙,真能像傳說中能移走大山的神人,幫她輕鬆解決挖塘的難題嗎?
劉慈深吸一口氣,掐動手訣,發動了這張辛苦得來的“搬山符”。
不同於其他符籙會燃燒,搬山符在她手心漸漸隱沒,竟然憑空消失了!不,它並沒有消失,劉慈覺得有種力量,覆蓋在了她持符的右手。
醇厚,溫和,卻又不容反駁的陌生力量。既不是靈力,也不是什麽元素。腳下的土元素麵對符籙的力量毫無反應,劉慈卻隱隱有個直覺,此刻她好像真的能搬動“山”了。
她決定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劉慈抬起右手,肉眼不能看見的未知光束,籠罩了腳下的一片土地,光束是從她掌心投出的,落到地麵籠罩了兩三畝麵積。能不能大點,再大點?在光束的鏈接下,劉慈直覺自己能操控光所籠罩的土地。兩三畝地太小啦,不是她計劃中的大池。
果然隻要她願意,光束就擴張了。麵積漸漸變大,隻到八九畝的時候,就已經擴張困難。劉慈不肯認輸,麵前將光束撐大到了十畝方圓,光束顯然到了極限。
“搬山,我要搬走眼前的泥土,土也是山,形狀不同罷了……”她心裏想著池塘的模樣,手心一緊,腳下的土地無聲上升。不多不少,正是十米。
牽引,抬升,最後出現在劉慈麵前的,是座泥土形成的“小山”。
她真的搬走了腳下的“山”?
劉慈很想細細研究下這土山,等土山不再升空高度穩定下來時,她卻感覺到了雙腿和手臂承受了不下萬斤的壓力。
這座“山”,壓得她快喘不過氣來!
怪不得叫“搬山符”,她操控著土,能將它們任意安置。劉慈慢慢走動,土山就懸浮在她身後,好像隻碩大而笨重的風箏,在劉慈的牽引下,往北山移去。
北山的山坡,常見被烈日曝曬,水土流失挺嚴重,多出來的土,劉慈打算從山坡上傾倒,正好方便她日後種葡萄。
一步一步慢慢走著,雖然雙腳和手臂不輕鬆,劉慈心中不乏得意。
隻要她想做,果然連“山”都能搬走的呀。現在她搬的隻是泥土聚集起來的“山”,誰又敢斷定,假以時日,她不能隨心所欲搬動自己想要的任何一座大山呢?
符修並不弱,符修也能排山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