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法治人治
來到秦朝,隻求華夏昌盛 作者:洪荒封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一開始扶蘇拜師隻是讓大秦的百姓知曉了沐羽這個人話,那麽《師說》的現世,則已隱隱有了將其推上神壇的跡象。
“你這……還真是認真哈……”
看著被扶蘇刻在竹簡上,幾乎每時每刻都隨身攜帶,時不時還要拿出來品讀一番的《師說》,沐羽隻覺眼角一頓抽搐。
“此乃老師所贈學生之物,學生自當隨身攜帶,時時拜讀!”
自從拜師大典結束後,扶蘇好似又變迴了那個有些呆板的長公子,對待沐羽一言一行都是恭恭敬敬,搞得沐羽那是相當不自在。
“算了算了……你開心就好……”
在前往河東郡安邑縣的馬車上,麵對認死理卻又好似很有理的扶蘇,沐羽苦笑一聲,卻也不好再多說些什麽。
不同於淳於越那些腐儒隻會傳授一些之乎者也的陳詞濫調,沐羽傳授給扶蘇的第一課便是知行合一,恰巧最近一段時日沐羽收到消息,稱齊魯之地似有旱災,且已有災民最遠已流竄到了安邑之地。
為了讓扶蘇看一下在拋去儒生們的粉飾下的真正的大秦,沐羽特地去向嬴政請旨去往安邑勘察。
原本按照沐羽的計劃,是想帶著端木雪、墨玥以及田言三女同行,在教育扶蘇的同時還能公款郊遊一番。
奈何沐羽的小算盤打的挺好,就是這聲音太大了,被嬴政察覺到了,直接給拒絕掉了。
結果,除了扶蘇與沐羽,便隻有劍聖蓋聶,以及王離和其所率領的百餘位侍衛所組成的隊伍了。
王離,字明,頻陽東鄉人,大秦戰神王翦之孫,通武侯王賁之子,秦朝名將,成名後爵位為武城侯。
不過現在的他,也就比沐羽大那麽兩三歲,之所以會出現在保護扶蘇的隊伍中,還要多虧他爹通武侯王賁跑到嬴政那裏軟磨硬泡。
不過要是能時光倒流的話,沐羽絕對會在王賁跑到嬴政那裏軟磨硬泡的時候,先衝進王賁府上將王離暴打一頓,還要打到下不了床的那種程度。
為什麽沐羽會有如此想法呢?
主要是這王離簡直太煩人了!
也不知道這家夥是從哪裏聽聞沐羽武力超絕的,這一路上總是找各種理由想要找他切磋。
雖然一開始,憑借扶蘇的名號,王離還有所收斂,但在離開鹹陽城後,扶蘇的名號可就有些不好用了。
當然,倒也不是說王離不聽從扶蘇的話,主要是這家夥總會找各種稀奇古怪的理由來與沐羽比試。
比如說什麽君子有六藝,想讓扶蘇見識一下他的箭術,順便找個人人比試一下啦,又或者說想讓扶蘇見識一下他的拳腳功夫,但需要找人與其切磋一下。
憑借其父通武侯王賁的名號,侍衛們哪裏會與其交手切磋?
蓋聶?你覺得就王離那三腳貓的功夫蓋聶能看上眼?
至於扶蘇……要不說他被儒家教歪了呢,整天一肚子大道理,卻瘦弱不堪,君子六藝充其量也就學了最多四藝罷了,與強身健體的射與禦,那是壓根沒有絲毫關聯。
所以……
考慮到自己現在也算為人師表了,在扶蘇的麵前,沐羽也不好表現的過於暴力血腥,切磋起來也總是束手束腳的。
王離這家夥呢,不愧是武將之後,估計在家也是個皮緊的主,沒少被王賁教訓,身體卻也是相當結實。
別看與沐羽的每次切磋都被打的鼻青臉腫的,但最多不過半日便又會活蹦亂跳的跑到沐羽麵前作妖。
以至於很長的一段時間,沐羽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這就是安邑縣嗎?”
行進了四日的時間,一行人來到了河東郡的安邑縣。
看著並沒有鹹陽城繁榮的安邑縣,第一次外出遠行的扶蘇對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一路上對各種事物都要認真查看一番。
“這……這是……老師,他們這是……”
由於對陌生環境的新奇,在安邑縣中兜兜轉轉了幾圈後,扶蘇這才發現了安邑縣城牆下坐著的,一群大約十幾人,衣著破破爛爛,餓得麵黃肌瘦的百姓。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便應該是從齊魯之地流竄而來的災民。”
“什……什麽!?”
對於沐羽的解釋,扶蘇顯然有些難以置信,畢竟一直以來對於災民,他也隻是從淳於越等人口中的隻字片語了解一些。
可現在,當他真正看到所謂的災民後,他才真正明白了沐羽口中知行合一的另一層含義。
“給,餓壞了吧,快吃吧,不要急,這裏還有很多。”
由於沐羽早已安排王離在剛才扶蘇轉安邑縣的時候順便購買了一些幹糧,後知後覺的扶蘇當即安排幾位侍衛與他一同將幹糧分給了這些災民。
“謝謝……謝謝公子……您……您可真是……大善人啊……要是……要是早些時日……遇見您的話……二伢子他們也就不會……不會餓死了……”
災民們抱過幹糧一個個狼吞虎咽了起來,一位尚且還有理智的人,則在吃著幹糧的同時,一麵向這扶蘇道謝,一麵又說起了與他同行之人的悲慘遭遇。
“你們那裏的災情,竟然嚴重到如此地步了嗎?”
“倒也不是,俺們那裏雖然有些幹旱,可俺們不僅種著地,還以捕魚為生,倒也可以度日的,隻是那狗官提高了賦稅,俺們就算不吃不喝,也拿不出這麽多錢,不得已隻能逃了。”
“什麽!?”
災民的話,再次令扶蘇震驚到了,他難以想象這些災民究竟是遭受到了何種不公的待遇,才會拋卻故土背井離鄉的逃難。
“老師……”
扶蘇看著沐羽,想要說什麽,可卻又如鯁在喉,不知該說些什麽。
“公子,聖人有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聖人又雲:君子懷刑,小人懷。正所謂,人心隔肚皮,就好像天地分陰陽般,人也分君子與小人,清官與貪官的。公子犯不上去為那群貪官汙吏愁眉苦臉的。”
“可是……”
“公子可知我大秦為何以法家治國,而非以儒家治國?”
“還請老師指點。”
“法家治國講究“法治”,即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需要淩駕於人之上,法隻服從於道,而不是服從人;而儒家治國講究“人治”,與“法治”恰恰相反,儒家認為,國家應該依靠聖人的賢德和智慧治理,然而“人治”終究過於理想化,唯有“法治”,可以嚴酷刑法令違法者膽寒而心生畏懼,從而保證秩序井然。”
“原來如此,老師所言,學生受教了。”
由於長期遭受儒家文化的荼毒,在被沐羽糾正理念後,現在的扶蘇早已沒有個諸子百家間的隔閡,他就像一塊吸水的海綿,不斷的吸納著沐羽所傳授給他的新理念和知識。”
“你這……還真是認真哈……”
看著被扶蘇刻在竹簡上,幾乎每時每刻都隨身攜帶,時不時還要拿出來品讀一番的《師說》,沐羽隻覺眼角一頓抽搐。
“此乃老師所贈學生之物,學生自當隨身攜帶,時時拜讀!”
自從拜師大典結束後,扶蘇好似又變迴了那個有些呆板的長公子,對待沐羽一言一行都是恭恭敬敬,搞得沐羽那是相當不自在。
“算了算了……你開心就好……”
在前往河東郡安邑縣的馬車上,麵對認死理卻又好似很有理的扶蘇,沐羽苦笑一聲,卻也不好再多說些什麽。
不同於淳於越那些腐儒隻會傳授一些之乎者也的陳詞濫調,沐羽傳授給扶蘇的第一課便是知行合一,恰巧最近一段時日沐羽收到消息,稱齊魯之地似有旱災,且已有災民最遠已流竄到了安邑之地。
為了讓扶蘇看一下在拋去儒生們的粉飾下的真正的大秦,沐羽特地去向嬴政請旨去往安邑勘察。
原本按照沐羽的計劃,是想帶著端木雪、墨玥以及田言三女同行,在教育扶蘇的同時還能公款郊遊一番。
奈何沐羽的小算盤打的挺好,就是這聲音太大了,被嬴政察覺到了,直接給拒絕掉了。
結果,除了扶蘇與沐羽,便隻有劍聖蓋聶,以及王離和其所率領的百餘位侍衛所組成的隊伍了。
王離,字明,頻陽東鄉人,大秦戰神王翦之孫,通武侯王賁之子,秦朝名將,成名後爵位為武城侯。
不過現在的他,也就比沐羽大那麽兩三歲,之所以會出現在保護扶蘇的隊伍中,還要多虧他爹通武侯王賁跑到嬴政那裏軟磨硬泡。
不過要是能時光倒流的話,沐羽絕對會在王賁跑到嬴政那裏軟磨硬泡的時候,先衝進王賁府上將王離暴打一頓,還要打到下不了床的那種程度。
為什麽沐羽會有如此想法呢?
主要是這王離簡直太煩人了!
也不知道這家夥是從哪裏聽聞沐羽武力超絕的,這一路上總是找各種理由想要找他切磋。
雖然一開始,憑借扶蘇的名號,王離還有所收斂,但在離開鹹陽城後,扶蘇的名號可就有些不好用了。
當然,倒也不是說王離不聽從扶蘇的話,主要是這家夥總會找各種稀奇古怪的理由來與沐羽比試。
比如說什麽君子有六藝,想讓扶蘇見識一下他的箭術,順便找個人人比試一下啦,又或者說想讓扶蘇見識一下他的拳腳功夫,但需要找人與其切磋一下。
憑借其父通武侯王賁的名號,侍衛們哪裏會與其交手切磋?
蓋聶?你覺得就王離那三腳貓的功夫蓋聶能看上眼?
至於扶蘇……要不說他被儒家教歪了呢,整天一肚子大道理,卻瘦弱不堪,君子六藝充其量也就學了最多四藝罷了,與強身健體的射與禦,那是壓根沒有絲毫關聯。
所以……
考慮到自己現在也算為人師表了,在扶蘇的麵前,沐羽也不好表現的過於暴力血腥,切磋起來也總是束手束腳的。
王離這家夥呢,不愧是武將之後,估計在家也是個皮緊的主,沒少被王賁教訓,身體卻也是相當結實。
別看與沐羽的每次切磋都被打的鼻青臉腫的,但最多不過半日便又會活蹦亂跳的跑到沐羽麵前作妖。
以至於很長的一段時間,沐羽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這就是安邑縣嗎?”
行進了四日的時間,一行人來到了河東郡的安邑縣。
看著並沒有鹹陽城繁榮的安邑縣,第一次外出遠行的扶蘇對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一路上對各種事物都要認真查看一番。
“這……這是……老師,他們這是……”
由於對陌生環境的新奇,在安邑縣中兜兜轉轉了幾圈後,扶蘇這才發現了安邑縣城牆下坐著的,一群大約十幾人,衣著破破爛爛,餓得麵黃肌瘦的百姓。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便應該是從齊魯之地流竄而來的災民。”
“什……什麽!?”
對於沐羽的解釋,扶蘇顯然有些難以置信,畢竟一直以來對於災民,他也隻是從淳於越等人口中的隻字片語了解一些。
可現在,當他真正看到所謂的災民後,他才真正明白了沐羽口中知行合一的另一層含義。
“給,餓壞了吧,快吃吧,不要急,這裏還有很多。”
由於沐羽早已安排王離在剛才扶蘇轉安邑縣的時候順便購買了一些幹糧,後知後覺的扶蘇當即安排幾位侍衛與他一同將幹糧分給了這些災民。
“謝謝……謝謝公子……您……您可真是……大善人啊……要是……要是早些時日……遇見您的話……二伢子他們也就不會……不會餓死了……”
災民們抱過幹糧一個個狼吞虎咽了起來,一位尚且還有理智的人,則在吃著幹糧的同時,一麵向這扶蘇道謝,一麵又說起了與他同行之人的悲慘遭遇。
“你們那裏的災情,竟然嚴重到如此地步了嗎?”
“倒也不是,俺們那裏雖然有些幹旱,可俺們不僅種著地,還以捕魚為生,倒也可以度日的,隻是那狗官提高了賦稅,俺們就算不吃不喝,也拿不出這麽多錢,不得已隻能逃了。”
“什麽!?”
災民的話,再次令扶蘇震驚到了,他難以想象這些災民究竟是遭受到了何種不公的待遇,才會拋卻故土背井離鄉的逃難。
“老師……”
扶蘇看著沐羽,想要說什麽,可卻又如鯁在喉,不知該說些什麽。
“公子,聖人有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聖人又雲:君子懷刑,小人懷。正所謂,人心隔肚皮,就好像天地分陰陽般,人也分君子與小人,清官與貪官的。公子犯不上去為那群貪官汙吏愁眉苦臉的。”
“可是……”
“公子可知我大秦為何以法家治國,而非以儒家治國?”
“還請老師指點。”
“法家治國講究“法治”,即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需要淩駕於人之上,法隻服從於道,而不是服從人;而儒家治國講究“人治”,與“法治”恰恰相反,儒家認為,國家應該依靠聖人的賢德和智慧治理,然而“人治”終究過於理想化,唯有“法治”,可以嚴酷刑法令違法者膽寒而心生畏懼,從而保證秩序井然。”
“原來如此,老師所言,學生受教了。”
由於長期遭受儒家文化的荼毒,在被沐羽糾正理念後,現在的扶蘇早已沒有個諸子百家間的隔閡,他就像一塊吸水的海綿,不斷的吸納著沐羽所傳授給他的新理念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