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年輕撫著一摞賬本,他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逐一串聯,細細地把賬算了一遍。
上月遺留的香油與肥皂,本月完全售完,而且還供不應求。
本月總共賣出7500斤香油,4200塊肥皂,得到139.5兩銀錢。
張三牛默默盤算,不計人工成本,大約64兩是材料成本,盈利75兩。
大約14兩的商稅,還剩60兩左右的盈利。
目前有35位成員,12家店鋪,合計24位人員,油坊雖然擴建,但尚未招攬人員,目前依然隻有3名人員,運輸隊伍有6名人員,熬製肥皂的有2名人員。
每個成員600文,便是21兩的工錢。
張三牛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他的聲音清脆而溫暖,穿透了冬日的寒意:
“這個月,我們風雨同舟,共創佳績。今天,我宣布,每人發放半兩銀子,作為本月的獎金!接下來,大家都迴家過年,等來年,我們繼續攜手前行,再創輝煌!”
所有人解散後,張三牛取出二兩銀子,作為自己本月的辛苦錢。
還剩20兩左右,張三牛吩咐下人搬進庫房。
李敏手中緊緊攥著半吊銅錢,心裏有些悶悶不樂,她心痛的問道:
“800兩白銀啊,僅僅月餘光景,便如流水般花了200兩,換來的,竟是區區20兩的收益。加上上個月那微薄的收益,我們的賬上,總共賺了不到35兩。你告訴我,這……這究竟算是哪門子的生意經?是賺?還是虧?”
張三牛聞言,連忙勸解道:
“娘,做事要有遠見,不能隻看眼前的得失,等來年,必定能賺錢。”
李敏凝視著張三牛,她輕輕歎了口氣,嘴角勾起一抹苦笑:“罷了,罷了,既然你已決定,便由著你去吧。”
新年的喧囂仿佛還縈繞在街巷的每一個角落,但轉眼間,那濃厚的節日氣氛已悄然淡去,迎來了新的一年裏第一個忙碌而充滿希望的時節。
張三牛麾下的十二家店鋪,在經曆了短暫的休整後,再次以煥然一新的麵貌,迎來了它們的重生。
五座香油坊每日能產出上千斤的香油,胰子每日上百塊的產量,卻依舊供不應求。
香油十三文一斤,胰子十文一塊,一個月下來,帶來了驚人的銷售額——四百二十兩白銀。
香油的成本,每斤需八文,胰子原材料由羊油改為香油,成本低至一文一塊,細算下來,這一個月間,他們售出了三萬斤香油與三千塊胰子,成本便高達二百四十三兩。
四百二十兩的銷售額,扣除一成商稅——四十二兩,剩餘的利潤,竟也達到了一百三十五兩之多。
隨著生意的日益興隆,張三牛的團隊也悄然壯大,成員增加至四十八人。
月底,張三牛將所有人召集於議事廳內。
張三牛站在人群前,目光如炬,掃視著眼前這群或熟悉或陌生的麵孔,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能穿透每個人的心房:
“諸位,今日聚於此地,非比尋常。我要成立一支商隊,它的名字是‘蛋糕商隊’!
這不僅僅是一個名字,它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
“所謂商隊,便是我們並肩作戰的大家庭,一個以誠信為本,遨遊於商海之中的團體。”
他頓了頓,目光中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在此,我宣布,你們,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蛋糕商隊寶貴的預備成員。”
“要成為蛋糕商隊的正式成員,你們需跨越兩道門檻:一是年齡的考驗,必須年滿十八;二是時間的磨礪,三個月的學徒工期,是你們學習技藝、錘煉意誌的必經之路。隻有通過了這兩重考驗,你們才能成為一名正式工。”
張三牛的聲音變得柔和而充滿誘惑:
“或許你們此刻心中仍有疑惑,但請相信,這一切都與你們未來的命運緊密相連。
正式成員的月工資,起點便是一兩白銀;而正式工之上還有管理層,他們的收入更是正式成員的兩倍有餘。”
張三牛環視四周,語氣中透露出不容拒絕的威嚴:“現在,是時候做出選擇了。你們可以選擇加入蛋糕商隊,或者,選擇離開。”
人群之中,喧囂驟起。
這時,一個略顯焦急的聲音穿透了嘈雜,清晰而尖銳:
“少爺,我們心中有個疑惑,不得不問——我們的工錢,是否削減了?”
張三牛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商人的精明,又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溫和:
“諸位,你們可曾想過,我給予你們的,已是遠超尋常學徒的待遇。為了商隊的長遠發展,我們必須立下更為嚴謹的規矩,確保每一分投入都能帶來最大的迴報。”
話音剛落,人群中一位麵容黝黑、眼神堅定的漢子站了出來,他正是那位在油坊勤勉工作了三個月的學徒。
他搓了搓手,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少爺,我在油坊的每一天都全力以赴,如今已滿三月之期,是否有望轉為正式工?”
張三牛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你的努力,我自然看在眼裏。從下個月底起,你的工錢將正式調整至一兩銀子起步,作為對你辛勤付出的肯定。至於這個月,暫且按九百文結算,餘下的三百文,稍後來領。”
此言一出,那漢子臉上頓時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仿佛春日的暖陽,溫暖而明媚:“多謝少爺賞識,我定當不負所望,更加努力!”
張三牛點了點頭,目光掃過眾人,繼續說道:
“至於本月其他人員的薪酬調整,運輸隊的兄弟們將按八百五十文結算,稍後領取額外的二百五十文作為補償;店鋪的夥計們,則是七百文,稍後領一百文;至於胰子坊的同仁們,你們的努力同樣不可忽視,本月按八百文計算,稍後領200文。”
這番話如同春雨般滋潤了每個人的心田,原本彌漫在空氣中的緊張與不安逐漸消散,人群中的議論聲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低語與討論。
上月遺留的香油與肥皂,本月完全售完,而且還供不應求。
本月總共賣出7500斤香油,4200塊肥皂,得到139.5兩銀錢。
張三牛默默盤算,不計人工成本,大約64兩是材料成本,盈利75兩。
大約14兩的商稅,還剩60兩左右的盈利。
目前有35位成員,12家店鋪,合計24位人員,油坊雖然擴建,但尚未招攬人員,目前依然隻有3名人員,運輸隊伍有6名人員,熬製肥皂的有2名人員。
每個成員600文,便是21兩的工錢。
張三牛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他的聲音清脆而溫暖,穿透了冬日的寒意:
“這個月,我們風雨同舟,共創佳績。今天,我宣布,每人發放半兩銀子,作為本月的獎金!接下來,大家都迴家過年,等來年,我們繼續攜手前行,再創輝煌!”
所有人解散後,張三牛取出二兩銀子,作為自己本月的辛苦錢。
還剩20兩左右,張三牛吩咐下人搬進庫房。
李敏手中緊緊攥著半吊銅錢,心裏有些悶悶不樂,她心痛的問道:
“800兩白銀啊,僅僅月餘光景,便如流水般花了200兩,換來的,竟是區區20兩的收益。加上上個月那微薄的收益,我們的賬上,總共賺了不到35兩。你告訴我,這……這究竟算是哪門子的生意經?是賺?還是虧?”
張三牛聞言,連忙勸解道:
“娘,做事要有遠見,不能隻看眼前的得失,等來年,必定能賺錢。”
李敏凝視著張三牛,她輕輕歎了口氣,嘴角勾起一抹苦笑:“罷了,罷了,既然你已決定,便由著你去吧。”
新年的喧囂仿佛還縈繞在街巷的每一個角落,但轉眼間,那濃厚的節日氣氛已悄然淡去,迎來了新的一年裏第一個忙碌而充滿希望的時節。
張三牛麾下的十二家店鋪,在經曆了短暫的休整後,再次以煥然一新的麵貌,迎來了它們的重生。
五座香油坊每日能產出上千斤的香油,胰子每日上百塊的產量,卻依舊供不應求。
香油十三文一斤,胰子十文一塊,一個月下來,帶來了驚人的銷售額——四百二十兩白銀。
香油的成本,每斤需八文,胰子原材料由羊油改為香油,成本低至一文一塊,細算下來,這一個月間,他們售出了三萬斤香油與三千塊胰子,成本便高達二百四十三兩。
四百二十兩的銷售額,扣除一成商稅——四十二兩,剩餘的利潤,竟也達到了一百三十五兩之多。
隨著生意的日益興隆,張三牛的團隊也悄然壯大,成員增加至四十八人。
月底,張三牛將所有人召集於議事廳內。
張三牛站在人群前,目光如炬,掃視著眼前這群或熟悉或陌生的麵孔,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能穿透每個人的心房:
“諸位,今日聚於此地,非比尋常。我要成立一支商隊,它的名字是‘蛋糕商隊’!
這不僅僅是一個名字,它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
“所謂商隊,便是我們並肩作戰的大家庭,一個以誠信為本,遨遊於商海之中的團體。”
他頓了頓,目光中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在此,我宣布,你們,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蛋糕商隊寶貴的預備成員。”
“要成為蛋糕商隊的正式成員,你們需跨越兩道門檻:一是年齡的考驗,必須年滿十八;二是時間的磨礪,三個月的學徒工期,是你們學習技藝、錘煉意誌的必經之路。隻有通過了這兩重考驗,你們才能成為一名正式工。”
張三牛的聲音變得柔和而充滿誘惑:
“或許你們此刻心中仍有疑惑,但請相信,這一切都與你們未來的命運緊密相連。
正式成員的月工資,起點便是一兩白銀;而正式工之上還有管理層,他們的收入更是正式成員的兩倍有餘。”
張三牛環視四周,語氣中透露出不容拒絕的威嚴:“現在,是時候做出選擇了。你們可以選擇加入蛋糕商隊,或者,選擇離開。”
人群之中,喧囂驟起。
這時,一個略顯焦急的聲音穿透了嘈雜,清晰而尖銳:
“少爺,我們心中有個疑惑,不得不問——我們的工錢,是否削減了?”
張三牛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商人的精明,又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溫和:
“諸位,你們可曾想過,我給予你們的,已是遠超尋常學徒的待遇。為了商隊的長遠發展,我們必須立下更為嚴謹的規矩,確保每一分投入都能帶來最大的迴報。”
話音剛落,人群中一位麵容黝黑、眼神堅定的漢子站了出來,他正是那位在油坊勤勉工作了三個月的學徒。
他搓了搓手,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少爺,我在油坊的每一天都全力以赴,如今已滿三月之期,是否有望轉為正式工?”
張三牛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你的努力,我自然看在眼裏。從下個月底起,你的工錢將正式調整至一兩銀子起步,作為對你辛勤付出的肯定。至於這個月,暫且按九百文結算,餘下的三百文,稍後來領。”
此言一出,那漢子臉上頓時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仿佛春日的暖陽,溫暖而明媚:“多謝少爺賞識,我定當不負所望,更加努力!”
張三牛點了點頭,目光掃過眾人,繼續說道:
“至於本月其他人員的薪酬調整,運輸隊的兄弟們將按八百五十文結算,稍後領取額外的二百五十文作為補償;店鋪的夥計們,則是七百文,稍後領一百文;至於胰子坊的同仁們,你們的努力同樣不可忽視,本月按八百文計算,稍後領200文。”
這番話如同春雨般滋潤了每個人的心田,原本彌漫在空氣中的緊張與不安逐漸消散,人群中的議論聲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低語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