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岩好奇地問道:
“小孩,你這石碾用一天要交多少文?”
被詢問的孩童眨了眨眼睛,疑惑地反問道:
“不是說不收錢嗎?”
韓岩臉上寫滿了驚訝,眼睛瞪得猶如銅鈴一般,不可置信地問道:
“這也不收錢?”
那孩童沒有見過官差,也算得上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滿地大聲發問道:
“為什麽要收錢啊?”
“哦,我搞錯了,確實不收錢。”
隨後,韓岩帶著錯愕的表情繼續沿著河流往上遊走去。
那兩個孩童在原地嘰嘰喳喳地講了起來:
“那個人好奇怪啊。”
“嗯,真奇怪,不像是好人......”
韓岩懷著好奇的心情一路往上,直到來到南山村後,再也看不到田地,便換成主路返迴。
等韓岩找到兩名差役後,天色已黑,三人隻好找到就近的驛站過夜,等第二天再返迴縣衙,迴去的時間便要快了許多,一不需要繞道,二是下坡路,三個多小時便足夠迴去,主要還是靠腿走路的兩名差役拖了後腿。
古代權利不下鄉,縣衙有什麽差事大都交給當地的鄉紳富豪來管理,其中小部分原因就是道路交通不發達,在路上耗費的時間比辦事的時間還要長。
韓岩迴到縣衙後,將水車一事稟告給縣令,縣令周伯辰一聽,竟有如此妙物,潑天的富貴自此降臨。
隨後,周伯辰推掉所有應酬,連忙快馬加鞭,到南山附近巡視了一番,他同樣詢問水車的發明者是誰,得知是張三牛後便不再放在心上,也確實如韓岩所說,是個上不得台麵的鄉下泥腿子。
迴到縣衙後,周伯辰將韓岩喚來,兩人屏退左右,在密室中交談。
“老韓啊,本縣有一奇人,名叫趙運通,他才氣過人,慷慨大方,獨自發明水車,為百姓省去澆水之苦,且分文不取。”
韓岩一聽,便心領神會,周伯辰這是想把發明水車的功勞安在他的外甥趙運通身上。
“大人,此舉恐怕不妥吧。”
韓岩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眼角上挑,露出職業式假笑。
周伯辰聽後,不用思考便知,韓岩這是來討要好處了。
“本縣令即將升遷,到時候,本縣令在上麵為你美言幾句,你再去活動活動,這個位置非你莫屬啊。”
韓岩心中暗罵,光美言幾句有什麽用,真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實際上,韓岩想升遷至縣令,周伯辰這個現縣令的評價占據了很大一部分。
如果沒有水車這個功績,就憑周伯辰這樣的蠢貨,還想升遷,那簡直是癡人說夢,不降級就不錯了。
不過罵歸罵,表麵功夫還得做足,韓岩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高興得像一朵盛開的菊花:
“那下官就提前恭喜大人升遷了。”
周伯辰擺了擺手,喜笑顏開地說道:
“同喜,同喜。”
隨後,周伯辰取來筆墨,將此事上報給明州知府江德水。
周伯辰的官位,本來就是江德水一手提拔上來的,等他升遷後,大概率也是在江德水手下做事,他若是越過江德水越級上報,江德水日後肯定會給他小鞋穿。
韓岩辭別周伯辰,迴到府邸,又寫了一封密信,差下人連夜送往明州同知李衛和。
如果說韓岩是周伯辰的副官,那麽李衛和就是江德水的副官,正副之爭,由來已久。
江德水正在畫舫上接待友人,下人帶著周伯辰的信求見,江德水看過信件的內容後,立刻開懷大笑,當場閉門送客。
隨後,江德水在迴信上寫到:
“明州府有大才,名曰李誌行,在單樂縣趙運通的協助下,兩人共同研發水車。”
江德水短短幾句話,便把研製水車的大部分功績放在了李誌行身上,周伯辰收到江德水的迴信後,對於功勞被分走大部分,沒有絲毫不滿,反而心中竊喜。
因為江德水的迴信,說明兩人的關係更加的親密,周伯辰討好了上司江德水,以後的官途將會更加的一帆風順。
同知李衛和接到韓岩的密信後,簡單的迴了幾個字:
“細查,靜而觀之。”
李衛和隻是江德水的副官,無法與他正麵抗衡,隻能等待時機,就如一條伺機而動的毒蛇,出其不意的給予致命一擊。
韓岩閱讀完李衛和的迴信後,洋洋自得的點了點頭,他表麵上是縣令的下屬,暗地裏是李衛和安插在縣令身邊的間諜,李衛和與縣令都承諾,將來助他飛黃騰達。
韓岩隻需要默默的做一個隱藏在黑暗中的兩麵派,將來無論發生什麽,隻要身份不暴露,他都可以獲得屬於他的利益,升遷縣令,可謂是萬無一失。
不久,江德水接見了縣令周伯辰與他的外甥趙運通,接見前,周伯辰對趙運通囑咐道:
“不要暴露我與你的關係。”
趙運通心領神會,如若知府知道他與縣令的關係,便會認為,他的才華不過爾爾,隻會靠裙帶關係罷了。
趙運通少年英俊,麵如冠玉,風度翩翩,江德水瞧見趙運通的第一麵便忍不住誇讚道:
“好一個風度翩翩的美少年。”
趙運通雙手作揖,躬身行禮,誠惶誠恐道:
“拜見知府大人,大人謬讚了,晚輩實在愧不敢當。”
“嗯。”
江德水頷首,隨即便單刀直入:
“水車是你發明的,被人分走功勞可有怨言?”
“迴大人的話,晚輩一心隻想把水車發揚光大,為全天下的百姓排憂解難,從未想過為自己謀私利。”
“好,好,好。”
江德水接連說了三個‘好’字,足見他對趙運通的迴答非常滿意,如此大功,竟然從未想過為自己斂財。
“本官手下正缺人手,不知你可否給老夫一個薄麵?”
趙運通心中狂喜,但麵上卻雲淡風輕,義正言辭道:
“能為大人排憂解難,晚輩義不容辭。”
隨後,江德水帶著周伯辰前往南山,親自參觀了水車後,江德水情不自禁地連連稱讚。
粗略地遊覽了一番,江德水詢問當地最擅長製作水車的木匠是誰,得知是老木頭後,便帶著老木頭一家三口揚長而去。
韓岩被周伯辰留下看守縣衙,未能目睹這一幕,不然以他謹小慎微的性格,必定會挺身而出,以免引火燒身。
韓岩誤以為,老木頭才是水車的真正發明者,隻是在向周伯辰匯報時,將其描述成了一個微不足道的鄉下佬,不足為懼。
無論是江德水、周伯辰,還是韓岩,因為信息不足,三者的認知都是片麵的。
“小孩,你這石碾用一天要交多少文?”
被詢問的孩童眨了眨眼睛,疑惑地反問道:
“不是說不收錢嗎?”
韓岩臉上寫滿了驚訝,眼睛瞪得猶如銅鈴一般,不可置信地問道:
“這也不收錢?”
那孩童沒有見過官差,也算得上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滿地大聲發問道:
“為什麽要收錢啊?”
“哦,我搞錯了,確實不收錢。”
隨後,韓岩帶著錯愕的表情繼續沿著河流往上遊走去。
那兩個孩童在原地嘰嘰喳喳地講了起來:
“那個人好奇怪啊。”
“嗯,真奇怪,不像是好人......”
韓岩懷著好奇的心情一路往上,直到來到南山村後,再也看不到田地,便換成主路返迴。
等韓岩找到兩名差役後,天色已黑,三人隻好找到就近的驛站過夜,等第二天再返迴縣衙,迴去的時間便要快了許多,一不需要繞道,二是下坡路,三個多小時便足夠迴去,主要還是靠腿走路的兩名差役拖了後腿。
古代權利不下鄉,縣衙有什麽差事大都交給當地的鄉紳富豪來管理,其中小部分原因就是道路交通不發達,在路上耗費的時間比辦事的時間還要長。
韓岩迴到縣衙後,將水車一事稟告給縣令,縣令周伯辰一聽,竟有如此妙物,潑天的富貴自此降臨。
隨後,周伯辰推掉所有應酬,連忙快馬加鞭,到南山附近巡視了一番,他同樣詢問水車的發明者是誰,得知是張三牛後便不再放在心上,也確實如韓岩所說,是個上不得台麵的鄉下泥腿子。
迴到縣衙後,周伯辰將韓岩喚來,兩人屏退左右,在密室中交談。
“老韓啊,本縣有一奇人,名叫趙運通,他才氣過人,慷慨大方,獨自發明水車,為百姓省去澆水之苦,且分文不取。”
韓岩一聽,便心領神會,周伯辰這是想把發明水車的功勞安在他的外甥趙運通身上。
“大人,此舉恐怕不妥吧。”
韓岩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眼角上挑,露出職業式假笑。
周伯辰聽後,不用思考便知,韓岩這是來討要好處了。
“本縣令即將升遷,到時候,本縣令在上麵為你美言幾句,你再去活動活動,這個位置非你莫屬啊。”
韓岩心中暗罵,光美言幾句有什麽用,真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實際上,韓岩想升遷至縣令,周伯辰這個現縣令的評價占據了很大一部分。
如果沒有水車這個功績,就憑周伯辰這樣的蠢貨,還想升遷,那簡直是癡人說夢,不降級就不錯了。
不過罵歸罵,表麵功夫還得做足,韓岩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高興得像一朵盛開的菊花:
“那下官就提前恭喜大人升遷了。”
周伯辰擺了擺手,喜笑顏開地說道:
“同喜,同喜。”
隨後,周伯辰取來筆墨,將此事上報給明州知府江德水。
周伯辰的官位,本來就是江德水一手提拔上來的,等他升遷後,大概率也是在江德水手下做事,他若是越過江德水越級上報,江德水日後肯定會給他小鞋穿。
韓岩辭別周伯辰,迴到府邸,又寫了一封密信,差下人連夜送往明州同知李衛和。
如果說韓岩是周伯辰的副官,那麽李衛和就是江德水的副官,正副之爭,由來已久。
江德水正在畫舫上接待友人,下人帶著周伯辰的信求見,江德水看過信件的內容後,立刻開懷大笑,當場閉門送客。
隨後,江德水在迴信上寫到:
“明州府有大才,名曰李誌行,在單樂縣趙運通的協助下,兩人共同研發水車。”
江德水短短幾句話,便把研製水車的大部分功績放在了李誌行身上,周伯辰收到江德水的迴信後,對於功勞被分走大部分,沒有絲毫不滿,反而心中竊喜。
因為江德水的迴信,說明兩人的關係更加的親密,周伯辰討好了上司江德水,以後的官途將會更加的一帆風順。
同知李衛和接到韓岩的密信後,簡單的迴了幾個字:
“細查,靜而觀之。”
李衛和隻是江德水的副官,無法與他正麵抗衡,隻能等待時機,就如一條伺機而動的毒蛇,出其不意的給予致命一擊。
韓岩閱讀完李衛和的迴信後,洋洋自得的點了點頭,他表麵上是縣令的下屬,暗地裏是李衛和安插在縣令身邊的間諜,李衛和與縣令都承諾,將來助他飛黃騰達。
韓岩隻需要默默的做一個隱藏在黑暗中的兩麵派,將來無論發生什麽,隻要身份不暴露,他都可以獲得屬於他的利益,升遷縣令,可謂是萬無一失。
不久,江德水接見了縣令周伯辰與他的外甥趙運通,接見前,周伯辰對趙運通囑咐道:
“不要暴露我與你的關係。”
趙運通心領神會,如若知府知道他與縣令的關係,便會認為,他的才華不過爾爾,隻會靠裙帶關係罷了。
趙運通少年英俊,麵如冠玉,風度翩翩,江德水瞧見趙運通的第一麵便忍不住誇讚道:
“好一個風度翩翩的美少年。”
趙運通雙手作揖,躬身行禮,誠惶誠恐道:
“拜見知府大人,大人謬讚了,晚輩實在愧不敢當。”
“嗯。”
江德水頷首,隨即便單刀直入:
“水車是你發明的,被人分走功勞可有怨言?”
“迴大人的話,晚輩一心隻想把水車發揚光大,為全天下的百姓排憂解難,從未想過為自己謀私利。”
“好,好,好。”
江德水接連說了三個‘好’字,足見他對趙運通的迴答非常滿意,如此大功,竟然從未想過為自己斂財。
“本官手下正缺人手,不知你可否給老夫一個薄麵?”
趙運通心中狂喜,但麵上卻雲淡風輕,義正言辭道:
“能為大人排憂解難,晚輩義不容辭。”
隨後,江德水帶著周伯辰前往南山,親自參觀了水車後,江德水情不自禁地連連稱讚。
粗略地遊覽了一番,江德水詢問當地最擅長製作水車的木匠是誰,得知是老木頭後,便帶著老木頭一家三口揚長而去。
韓岩被周伯辰留下看守縣衙,未能目睹這一幕,不然以他謹小慎微的性格,必定會挺身而出,以免引火燒身。
韓岩誤以為,老木頭才是水車的真正發明者,隻是在向周伯辰匯報時,將其描述成了一個微不足道的鄉下佬,不足為懼。
無論是江德水、周伯辰,還是韓岩,因為信息不足,三者的認知都是片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