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牛坐在火爐前,眉頭緊鎖,冥思苦想,關於劁豬的人選,張三牛本打算令唐雨柔擔任,不過友誼的小船翻了,隻好換人了。
關鍵是換誰好呢,張三牛想了一會兒,苦惱的發現,他認識的人太少,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張三牛沒有注意到,火爐裏的火逐漸變小,直到張大牛感覺到了不對勁,他查看了一眼後說道:
“三牛,火快滅了。”
“哦哦。”張三牛迴過神來,手忙腳亂的往裏麵添了一把木材。
“大哥,你跟爹換一下任務吧,這次你出去售賣胰子,爹留在家裏製作胰子。”
張三牛思考過,由張大牛幫他留意豬崽是上策之選,首先,張大牛沉默寡言,不會向他詢問買豬的理由,也不會把秘密說出去。
其次,他的零花錢掌握在趙欣手裏,由趙欣直接交給張大牛,不用經過父母那一層關卡。
最後,經常外出行走的人隻有張運國與王鐵柱,哪家有即將產仔的母豬,他倆可以在賣肥皂時順便詢問一下,可謂是消息來源最廣,張三牛需要一個能夠保守秘密的人,也隻能把張大牛推上去。
外出售賣胰子的收成比在家製作胰子的收成多一倍,張大牛不想與張運國爭奪利益,他笑著說道:“我在家製作胰子就挺好,就不用與爹交換了吧。”
張三牛搖晃小腦袋,指點江山道:“大哥,你這個想法不對,爹還有更重要的事,不能在這種小事上浪費時間與精力。”
張大牛困惑不解:“更重要的事?”“爹將來如果做了官,售賣胰子的大任隻能由你來承擔,所以這些商路與人脈,你必須現在就要熟悉起來。”
張大牛略一思索,發現張三牛說的很有道理,他再謙讓,也不可能謙讓到把售賣胰子的利益、人脈拱手讓給王鐵柱這些外人。
“行,就按你說的做。”
張三牛還有很多方法沒有嚐試,便成功把張大牛說服,隻能說,張大牛太好忽悠了。
未來的產業需要更多的人才,一種是核心人才,觸及到核心利益,必須由自己人承擔,就好比張大牛。
另一種是高級人才,屬於廣撒網、勤捕撈所獲得的人才,就好比王鐵柱,兩者在能力上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的區別就是,能不能接觸到核心利益。
當天下午,張三牛找到張運國,開始了另一套忽悠:“這次外出賣胰子就交由大哥去吧!”
張運國此刻正在田地裏勞作,看見張三牛後,他停下腳步,露出不解的目光:“嗯?”
“過一段時間就要安裝水車了,爹必須在場。”
“行,好的。”
張運國痛快的答應了,張三牛愣在原地,他原先準備了四套說辭,第一套還沒說完,就出乎意料的成功了。
不曾想,張運國與張大牛一樣,出人意外的好忽悠。
數天後,張大牛與王鐵柱站在大門口,帶著肥皂準備一同出發,李敏雙眼露出一絲迷茫,對著張大牛問道:“你爹呢?怎麽換成你了?”
張三牛急忙掏出兩套說辭:“二哥喜愛偷懶,我爹怕大哥鎮不住,便親自去了田地。”
“再者,我大哥也要熟悉一下路途,為將來做打算,他是老大,不能一輩子窩在家裏,等我二哥結婚後,也讓他出去闖蕩一下。”
李敏聽從了張三牛的意見,說道:“行,那就你大哥去吧。”
“大哥,你跟我來一下,我有些話對你講。”
張三牛牽著張大牛的大手,把他拉到一旁後,小聲說道:“大哥,你出去賣貨時跟著王鐵柱就可以,以他為主,他認識路,等你也認路了,以後就由你帶著二哥出去賣貨。”
聽到此話,張大牛頓時嚴肅了起來,他知道,為了張二牛,他必須認真的把道路全都記住。
“還有,賣貨時順便問問誰家有快產崽的老母豬,你幫我留意一下,這件事不要告訴別人。”
張大牛點頭,問道:“行,還有其他事嗎?”
“沒了。”
張大牛與王鐵柱離開後,張三牛找到趙欣,悄悄的說道:“大嫂,我要定做兩個小刀外加兩個小魚鉤,要用镔鐵。”
說著,張三牛用手比劃了起來:“小刀要這麽大,這麽寬,不僅要鋒利無比,還要薄如蟬翼,魚鉤要這麽小,越細越好。”
趙欣看了半天,還是沒有搞明白張三牛的意思。
無奈之下,張三牛隻好親自去做樣品,他找到一塊竹片,打磨了一下午,才總算是做出一個細小的竹製小豬閹割刀,以及一個勉強能看的木製獸用縫合針。
張三牛再次找到趙欣,把樣品交給她,再次講解了一下,趙欣理解後點頭答應。
傍晚,張二牛與張運國趕著黃牛迴來,看到張二牛累得像狗一樣,張三牛不免有些小開心,暗自感歎道,自己若是不努力,長大後恐怕就跟他沒什麽兩樣了。
沒過兩天,村裏孫石結婚擺喜宴,張三牛跟著一家人混了一頓宴席。
據說,孫石是個狠人,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兩年,經曆了數次生死考驗。終於,在一次激戰中,他僥幸殺死了一個敵軍,與之相關的代價是付出了一條腿。
去年冬季,孫瘸子帶著這份榮譽和獎賞迴到了家鄉,他的歸來引起了村民們的好奇和關注,而媒婆也聞風而動,給他介紹了一位女子。
在媒婆的撮合下,兩人相見後定親。
婚禮的日子到來了,村莊裏彌漫著喜慶的氣氛。孫瘸子穿著新衣,笑容滿麵地迎接他的新娘。他們在眾人的祝福下,走進了新房。
數日後,張三牛從趙欣那裏拿到閹割刀以及縫合針,開心的說道:“嫂子,花了多少錢,從我私房錢裏扣就是。”
“一共是190文,就這麽點東西,都比得上兩個菜刀了。”
張三牛並不意外,镔鐵泛指精鐵,是一種鋼,需要耗費大量的勞力,貴是自然的。
“嫂子,咱家的鹽還有很多吧,我用一些。”
“嗯,我這次出去買了五斤。”
至於上次李敏買的50斤鹽,連一個冬季都沒有撐過去。
花費了數日的功夫,張三牛悄悄的提純了一斤左右的食鹽,看著白花花的食鹽,張三牛歎了口氣:
“這麽點鹽,怕是能賣300文以上,可惜,沒那個膽量。”
隨後,張三牛把食鹽秘密的藏了起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關鍵是換誰好呢,張三牛想了一會兒,苦惱的發現,他認識的人太少,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張三牛沒有注意到,火爐裏的火逐漸變小,直到張大牛感覺到了不對勁,他查看了一眼後說道:
“三牛,火快滅了。”
“哦哦。”張三牛迴過神來,手忙腳亂的往裏麵添了一把木材。
“大哥,你跟爹換一下任務吧,這次你出去售賣胰子,爹留在家裏製作胰子。”
張三牛思考過,由張大牛幫他留意豬崽是上策之選,首先,張大牛沉默寡言,不會向他詢問買豬的理由,也不會把秘密說出去。
其次,他的零花錢掌握在趙欣手裏,由趙欣直接交給張大牛,不用經過父母那一層關卡。
最後,經常外出行走的人隻有張運國與王鐵柱,哪家有即將產仔的母豬,他倆可以在賣肥皂時順便詢問一下,可謂是消息來源最廣,張三牛需要一個能夠保守秘密的人,也隻能把張大牛推上去。
外出售賣胰子的收成比在家製作胰子的收成多一倍,張大牛不想與張運國爭奪利益,他笑著說道:“我在家製作胰子就挺好,就不用與爹交換了吧。”
張三牛搖晃小腦袋,指點江山道:“大哥,你這個想法不對,爹還有更重要的事,不能在這種小事上浪費時間與精力。”
張大牛困惑不解:“更重要的事?”“爹將來如果做了官,售賣胰子的大任隻能由你來承擔,所以這些商路與人脈,你必須現在就要熟悉起來。”
張大牛略一思索,發現張三牛說的很有道理,他再謙讓,也不可能謙讓到把售賣胰子的利益、人脈拱手讓給王鐵柱這些外人。
“行,就按你說的做。”
張三牛還有很多方法沒有嚐試,便成功把張大牛說服,隻能說,張大牛太好忽悠了。
未來的產業需要更多的人才,一種是核心人才,觸及到核心利益,必須由自己人承擔,就好比張大牛。
另一種是高級人才,屬於廣撒網、勤捕撈所獲得的人才,就好比王鐵柱,兩者在能力上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的區別就是,能不能接觸到核心利益。
當天下午,張三牛找到張運國,開始了另一套忽悠:“這次外出賣胰子就交由大哥去吧!”
張運國此刻正在田地裏勞作,看見張三牛後,他停下腳步,露出不解的目光:“嗯?”
“過一段時間就要安裝水車了,爹必須在場。”
“行,好的。”
張運國痛快的答應了,張三牛愣在原地,他原先準備了四套說辭,第一套還沒說完,就出乎意料的成功了。
不曾想,張運國與張大牛一樣,出人意外的好忽悠。
數天後,張大牛與王鐵柱站在大門口,帶著肥皂準備一同出發,李敏雙眼露出一絲迷茫,對著張大牛問道:“你爹呢?怎麽換成你了?”
張三牛急忙掏出兩套說辭:“二哥喜愛偷懶,我爹怕大哥鎮不住,便親自去了田地。”
“再者,我大哥也要熟悉一下路途,為將來做打算,他是老大,不能一輩子窩在家裏,等我二哥結婚後,也讓他出去闖蕩一下。”
李敏聽從了張三牛的意見,說道:“行,那就你大哥去吧。”
“大哥,你跟我來一下,我有些話對你講。”
張三牛牽著張大牛的大手,把他拉到一旁後,小聲說道:“大哥,你出去賣貨時跟著王鐵柱就可以,以他為主,他認識路,等你也認路了,以後就由你帶著二哥出去賣貨。”
聽到此話,張大牛頓時嚴肅了起來,他知道,為了張二牛,他必須認真的把道路全都記住。
“還有,賣貨時順便問問誰家有快產崽的老母豬,你幫我留意一下,這件事不要告訴別人。”
張大牛點頭,問道:“行,還有其他事嗎?”
“沒了。”
張大牛與王鐵柱離開後,張三牛找到趙欣,悄悄的說道:“大嫂,我要定做兩個小刀外加兩個小魚鉤,要用镔鐵。”
說著,張三牛用手比劃了起來:“小刀要這麽大,這麽寬,不僅要鋒利無比,還要薄如蟬翼,魚鉤要這麽小,越細越好。”
趙欣看了半天,還是沒有搞明白張三牛的意思。
無奈之下,張三牛隻好親自去做樣品,他找到一塊竹片,打磨了一下午,才總算是做出一個細小的竹製小豬閹割刀,以及一個勉強能看的木製獸用縫合針。
張三牛再次找到趙欣,把樣品交給她,再次講解了一下,趙欣理解後點頭答應。
傍晚,張二牛與張運國趕著黃牛迴來,看到張二牛累得像狗一樣,張三牛不免有些小開心,暗自感歎道,自己若是不努力,長大後恐怕就跟他沒什麽兩樣了。
沒過兩天,村裏孫石結婚擺喜宴,張三牛跟著一家人混了一頓宴席。
據說,孫石是個狠人,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兩年,經曆了數次生死考驗。終於,在一次激戰中,他僥幸殺死了一個敵軍,與之相關的代價是付出了一條腿。
去年冬季,孫瘸子帶著這份榮譽和獎賞迴到了家鄉,他的歸來引起了村民們的好奇和關注,而媒婆也聞風而動,給他介紹了一位女子。
在媒婆的撮合下,兩人相見後定親。
婚禮的日子到來了,村莊裏彌漫著喜慶的氣氛。孫瘸子穿著新衣,笑容滿麵地迎接他的新娘。他們在眾人的祝福下,走進了新房。
數日後,張三牛從趙欣那裏拿到閹割刀以及縫合針,開心的說道:“嫂子,花了多少錢,從我私房錢裏扣就是。”
“一共是190文,就這麽點東西,都比得上兩個菜刀了。”
張三牛並不意外,镔鐵泛指精鐵,是一種鋼,需要耗費大量的勞力,貴是自然的。
“嫂子,咱家的鹽還有很多吧,我用一些。”
“嗯,我這次出去買了五斤。”
至於上次李敏買的50斤鹽,連一個冬季都沒有撐過去。
花費了數日的功夫,張三牛悄悄的提純了一斤左右的食鹽,看著白花花的食鹽,張三牛歎了口氣:
“這麽點鹽,怕是能賣300文以上,可惜,沒那個膽量。”
隨後,張三牛把食鹽秘密的藏了起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