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飯莊位於西安市繁華市區東大街,於鍾樓咫尺之距,交通便利,是國際餐飲名店,中華老字號,陝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單位,西安飯莊創建於1929年,1958年由西安市西大街三道巷遷至東大街現址。


    建店伊始,即有“東鍾西鼓、青龍白虎、香菜熱湯、西安飯莊”民謠流傳於世,在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中,西安飯莊始終以“食領三秦”、繼承和弘揚陝菜為己任,不斷致力於陝菜的挖掘、傳承與創新,素以“陝西風味大全”聞名於世,迄今已有近百年的輝煌曆史。


    曾接待過周恩來、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張學良、楊虎城等愛國將領,老舍、柳青等文化名流,朝鮮前主席金日成、捷克總統克勞斯等國家元首以及連戰、宋楚瑜、吳伯雄等台灣地區知名人士,因承接“西安事變”前後多次重要宴請而名噪大江南北。


    西安飯莊建於1929年,由馮克昌先生及其當時西安的一些社會名流集資建成,最初定名為“西安飯店”,並請清末軍機大臣趙舒翹的老師邢廷偉先生題寫了店名,匾字作豎行,黑底金字,遒勁剛健,後佚失。抗戰中期又請書法家嶽生儕先生另書一匾,字做橫書,氣勢開弘,凝重敦厚,後也下落不明。


    1956年宋慶齡、郭沫若來西安考察,當品嚐了西安飯莊熱騰騰的黃桂稠酒後,郭老高興異常,詩興勃發,連聲稱讚此物“不似酒,勝似酒”,對西安飯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安飯莊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不斷的壯大發展,先後於1963年和1977年,兩次調集了大批的陝菜名廚充實技術力量,特別是敬愛的周總理多次來到西安飯莊招待國際友人和民主人士,並囑咐要擴大西安飯莊的規模。在周總理的關懷過問下,陝西省、西安市領導決定對西安飯莊拆除重建,經過各界人士三年多的努力,1977年下半年新西安飯莊大樓在繁華鬧市東大街中段竣工。在此期間1976年元月,敬愛的周總理不幸逝世,有很多書法家為飯莊題寫店名以表示對周總理的懷念之情。


    恰在此時,時任西安市副市長丁誌明去北京開會,當時的西安飯莊經理李福忠、書記姚廣勝商量,讓丁市長稍封信請我國文壇泰鬥郭沫若先生給題寫個店名,信中寫到“敬愛的郭老:我是西安飯莊書記姚廣勝,今有我市丁誌明副市長來京開會,請您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給總理關心過的工程——西安飯莊題寫個店名……”,郭沫若先生收到信後,迴想起20年前在西安飯莊用餐的情景,曆曆在目,欣然命筆為飯莊題寫了8公分寬,40公分長的店名,並交丁副市長帶迴了西安。


    西安飯莊拿到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店名後,很快精心放大製作了郭老題寫的店名。從此,西安飯莊便有了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有句俗話說“華夏文明十年曆史看深圳,百年曆史看上海,千年曆史看北京,五千年曆史看陝西”。陝西幾乎擁有唐及其以前的全部文化,所以窺陝西一斑而可知華夏文明的全貌。那麽引伸到飲食文化中,它雖有融合、吸納,但卻是以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所強調的“中和”為主線的,從未偏離,所以唐及其之前的飲食文化應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代表,獨得曆史眷顧的陝菜自然當之無愧地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源頭之一。


    而秦俏俏之前成功試做的葫蘆雞,就是西安飯莊最最經典著名的主打菜,除此之外,還有十大名小吃,都是來到西安飯莊體驗陝菜必點的經典。


    其一,金線油塔,因外形縷縷金絲盤繞,層層塔樓相疊而得名,味鬆軟綿潤、層多絲細、油而不膩。唐時金線油塔屬於蒸餅,亦稱“油塌”,為唐丞相段文昌家裏一位女廚所擅長,後流傳民間。經過廚師們精心改進的金線油塔在製作時,除加適量豬板油和調料外,更講究調麵、切絲和盤形。


    其二,千層油酥餅,相傳,油酥餅是由唐代的千層烙餅,經曆代廚師不斷精心改進而成。經製酥、和麵、製餅、煎烤而成,因此它的特點就是層次分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膩。


    其三,大肉臊子麵,這和岐山矂子麵很像,隻不過調味和麵條做法上略有不同而已,所以就不仔細介紹了。


    其四,小籠素蒸餃,顧名思義,就是蒸餃,但是用料卻十分講究。紫蘭花粉一半用上湯燙熟,一半加入涼水,混合揉成半燙麵團。青菜氽熟,去水、剁細,雞蛋炒熟剁細,豆腐幹炸成金色、剁細,水發香菇、幹貝切碎,放入盆中,加調料拌勻成餡。麵團下劑,擀皮包餡成形,上籠蒸10分鍾。特點就是隔皮見餡,白裏透綠,口味鹹香,清淡爽口。


    其五,大肉鍋貼,是一種和煎餃非常相似的食物,最大的特點就是兩端不封口,而且麵皮柔軟,底皮酥脆,色黃味香。


    其六,蔥花大肉餅,做法是壓平麵劑,擀成片取餡,放在麵片一端攤平,蔥花放在餡上,撒椒鹽麵少許,隨即將餡包住,在另一端抹一層酥麵,用右手拿起包餡的一端,邊壓邊卷,再扭成螺旋形壓成餅坯,將餅坯入烤箱烤25分鍾至兩麵金黃,特點是色澤金黃,外皮酥脆,層多餡香。


    第七種是棗肉沫糊,棗肉沫糊,選用陝西大荔縣紅棗為主料,這種棗外形橢圓,皮極薄,肉脆嫩,汁多味甜。用這種棗烹製的棗肉沫糊,色紅味甜,滑潤可口,並有滋陰壯陽之功效,特別受到老人和孩子的歡迎,特點是色澤棕紅,酸甜適口,滑潤清香。


    其八,薺菜春卷,薺菜春卷以其皮薄如蟬翼,透明而酥脆,餡料帶春薺的鮮香,得到人們的青睞,是西安傳統名小吃。薺菜春卷是由唐代的春盤宋代的演變而來的。春日春盤細生菜盤裝薺菜迎春餅就是借此而言。春卷由唐代的“春盤”,宋代的“春餅”演變而來,過去每當立春之後,西安飯莊的薺菜春卷便應市饗客,很受顧客喜愛。現經過改進的春卷,根據不同的季節,包入不同的餡,不僅春天能吃到,在其他各個季節都能吃到,特點是色澤金黃,皮酥脆、餡鮮香。


    其九,泡泡油糕,三原傳統風味食品。相傳由唐代流傳至今,以燙麵與熟豬油製成麵劑,包入以黃桂醬、核桃仁等製成的餡料,炸至糕表麵出現氣泡時即成。其特點是色澤乳白,綿軟酥甜,入口即化。


    其淵源可上溯至盛唐時期的貞觀年間(627—649),經過長期的烹飪實踐,三原縣的廚師們在王店集油糕、燒尾宴“見風消”的基礎上推出名點“泡泡油糕”。其外形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膨鬆圓鼓,玲瓏剔透,用料、製法、特點與王店油糕、“見風消”一脈相承。現成為西安飯莊特色名點,受到中外賓客的同聲稱道。1990年獲國家商業部優質食品“金鼎獎”。


    最後一種,黃桂柿子餅,每當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時節,在臨潼的大街小巷、飯鋪攤頭便會風行一種名叫黃桂柿子餅的時令小吃。這種黃桂柿子餅形美味佳,形似油糕而稍厚,兩麵金黃恰似初升的朝陽,餅心綿軟似飴,遠聞桂香撲鼻,近食甘糯可口,不但為古城老少所喜聞樂食,更吸引著中外廣大遊客的眼、鼻、口,無不欣欣然品嚐果腹而後快。此時節的宴席上也往往添一道黃桂柿子餅作為點心佐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氏俏娘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嫿歆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嫿歆瑜並收藏秦氏俏娘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