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丫頭!」李時珍對這素未謀麵的少女竟有一種熟識之感,頗有前輩對待晚輩的欣慰,雖是麵上責備,嘴角仍情不自禁牽起笑容,「過來,我教你如何針灸,你記著隔日便要來裕王府一次,我這幾日忙於收拾行囊不便前來,以後隻能由你代勞。」
「李大夫這就要走了嗎?我還是第一次見您呢!」
李時珍頓覺這丫頭對自己是否太過留戀了一些,分明是第一迴 見,那眼眸可憐巴巴的,如同那些捨不得自己走的病人。
「鄉裏父老殷殷寫信盼我速歸,怎麽,還不許我迴去了?」
清稚垂下腦袋:「先生故土之思甚切,小女怎好阻礙。隻是為京城少了個當代張仲景而可惜。」
被誇做是張仲景,論哪個大夫都難免心中生喜,隻是他心裏頭甜歸甜,麵上猶然不動,口中否認道:「李某怎敢與祖師爺相比!你這丫頭,李某考考你,你可知這針應當下在哪些穴位?」
「內關、神門、唐寅、足三裏、太沖、三陰交穴,小女說得可對?」
「倒還省得我提醒,看來平日裏書背得不錯,還有一樣,平日也可下耳針。」李時珍邊收拾藥箱,將一應用具放迴原位,一麵吩咐小童,「按著這姑娘的方子去開藥罷——」
言及此,他方才意識到連這位姑娘的名姓也不知,枉自攀談了那麽長的光景。
「你這丫頭喚甚麽名字?」他偏頭問。
「小女姓顧,名字叫個清稚。清水的清,稚嫩的稚。」
李時珍不禁細察她麵容,果真應了她名字,清麗裏帶了點稚氣,平日裏舉止言談卻像是知世故的。
隻是他似乎在哪兒聽過。
「李某印象中似乎有所耳聞……」冷風鑽過門縫撲他臉孔,頓悟,「日前談老夫人與我提過你,隻是近來忙著迴鄉事宜,一時忘了。」
他不由得再次將清稚打量了一番,這迴帶了兩分欣賞:「是個有點學識的,不過做我徒弟怕是還不夠資格。」
清稚也不急,眼波一轉,靜等他後一句:「你來得著實不是時候,若是去年,李某尚可收你,隻是如今李某不日即將離京,如何能教授你?」
「京城還有這麽多病人需要老師診治,老師您放心就這麽一走了之了嗎?」
「怎的這就叫上老師了?」李時珍揶揄。
清稚避而不答,反問他:「老師可知,學生為何未答出遠誌那位藥?」
「你又有什麽主意了?」
清稚彎了彎眼角眉梢:「因為——但有遠誌,何必當歸。」
「你這丫頭還會用典故!」李時珍哭笑不得,手指比了個三,「三個月,李某隻能留三個月,多了可就再不能了。」
第12章
雖說名師出高徒,但這高徒還沒做成,顧清稚已經在太醫院被繁重的課業壓彎了腰。
「你這基礎的醫理還未打紮實,平日裏怎麽看書的?」李時珍檢閱她交上去的作業,眉頭一皺,不留情麵地斥責,「《黃帝內經》脈經前三章全文背誦,後日考你再不會,休怪為師不客氣!」
他拿過顧清稚案頭擱著的《黃帝內經》,隨手一翻,見上麵小字密布,頓時睜大了眼。
這麽認真?
隨後細看字跡,須臾,釋懷地放下這書,手指差點沒戳她腦門:「我就說你要是能這麽勤勉也不至於此了,原來不是你寫的。」
顧清稚不服:「這哪兒不是我寫的?」
「你的字能到這個水平?我今兒個就不姓李。」
他如此篤定,顧清稚悻悻然承認:「確是別人的手筆。」
「倒是下了苦功夫的。」李時珍不滿道,「隻是你拿著這麽好的參考還習得這般差,著實暴殄天物,快背!」
「老師……我已經七日沒睡好覺了。」
「那又如何?」
「老師……我的墨水怕是不夠用了。」
「再多言加一章。」
清稚閉上嘴,收起哀求的表情,認命背書。
直背得昏昏欲睡,下頜將要挨上桌麵,忽地腦門上著了一戒尺,驚得她立時坐直了腰。
「你家徐閣老二十一歲中的探花,你十八了在做什麽?」李時珍收迴戒尺,冷笑問她。
顧清稚揉揉眉心:「他去考《脈經》也不會啊!」
李時珍又冷笑:「你考四書五經又會了。」
「老師怎麽能假定我不會?」
顧清稚還在耍嘴皮子,門外有個小宮人進來:「李先生,徐閣老派人來接顧大夫,說有急事借用一天。」
依李時珍性子當然不願就此放過她,但畢竟是出了閣老的麵子,人家祖孫情深他不好硬生生阻攔,鼻子裏哼了一聲:「歸家是可以,然而你若敢躲懶,我讓你罰抄十遍。」
顧清稚長舒一口氣,如蒙大赦地離開凳子,暗想外祖父還沒到年老t?昏聵的地步,總算是記起他還有個關在太醫院受苦受難的外孫女,卻被李時珍眼神按迴去:「這一章背完再走也不遲。」
.
但顧清稚一到家,還未來得及換衣裳,便看見徐階張氏坐在正堂裏密謀著什麽,神態裏很有幾分得意,說到一半處,彼此對視笑了好一會兒。
察覺到有人迴來,徐階抬眼,果然瞟到顧清稚鬼鬼祟祟躲在牆根處在偷聽,醒木一拍,喝住她:「過來。」
張氏忙站起身來調停,一把挽住清稚的手,心疼地上下打量了半晌,拍拍她有些消瘦的臉頰:「瞧這眼圈都發青了,在宮裏定是吃了不少苦,迴來讓阿四老伯給你做兩道豬蹄羹補補,女孩子就是要多吃豬蹄皮膚才能漂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李大夫這就要走了嗎?我還是第一次見您呢!」
李時珍頓覺這丫頭對自己是否太過留戀了一些,分明是第一迴 見,那眼眸可憐巴巴的,如同那些捨不得自己走的病人。
「鄉裏父老殷殷寫信盼我速歸,怎麽,還不許我迴去了?」
清稚垂下腦袋:「先生故土之思甚切,小女怎好阻礙。隻是為京城少了個當代張仲景而可惜。」
被誇做是張仲景,論哪個大夫都難免心中生喜,隻是他心裏頭甜歸甜,麵上猶然不動,口中否認道:「李某怎敢與祖師爺相比!你這丫頭,李某考考你,你可知這針應當下在哪些穴位?」
「內關、神門、唐寅、足三裏、太沖、三陰交穴,小女說得可對?」
「倒還省得我提醒,看來平日裏書背得不錯,還有一樣,平日也可下耳針。」李時珍邊收拾藥箱,將一應用具放迴原位,一麵吩咐小童,「按著這姑娘的方子去開藥罷——」
言及此,他方才意識到連這位姑娘的名姓也不知,枉自攀談了那麽長的光景。
「你這丫頭喚甚麽名字?」他偏頭問。
「小女姓顧,名字叫個清稚。清水的清,稚嫩的稚。」
李時珍不禁細察她麵容,果真應了她名字,清麗裏帶了點稚氣,平日裏舉止言談卻像是知世故的。
隻是他似乎在哪兒聽過。
「李某印象中似乎有所耳聞……」冷風鑽過門縫撲他臉孔,頓悟,「日前談老夫人與我提過你,隻是近來忙著迴鄉事宜,一時忘了。」
他不由得再次將清稚打量了一番,這迴帶了兩分欣賞:「是個有點學識的,不過做我徒弟怕是還不夠資格。」
清稚也不急,眼波一轉,靜等他後一句:「你來得著實不是時候,若是去年,李某尚可收你,隻是如今李某不日即將離京,如何能教授你?」
「京城還有這麽多病人需要老師診治,老師您放心就這麽一走了之了嗎?」
「怎的這就叫上老師了?」李時珍揶揄。
清稚避而不答,反問他:「老師可知,學生為何未答出遠誌那位藥?」
「你又有什麽主意了?」
清稚彎了彎眼角眉梢:「因為——但有遠誌,何必當歸。」
「你這丫頭還會用典故!」李時珍哭笑不得,手指比了個三,「三個月,李某隻能留三個月,多了可就再不能了。」
第12章
雖說名師出高徒,但這高徒還沒做成,顧清稚已經在太醫院被繁重的課業壓彎了腰。
「你這基礎的醫理還未打紮實,平日裏怎麽看書的?」李時珍檢閱她交上去的作業,眉頭一皺,不留情麵地斥責,「《黃帝內經》脈經前三章全文背誦,後日考你再不會,休怪為師不客氣!」
他拿過顧清稚案頭擱著的《黃帝內經》,隨手一翻,見上麵小字密布,頓時睜大了眼。
這麽認真?
隨後細看字跡,須臾,釋懷地放下這書,手指差點沒戳她腦門:「我就說你要是能這麽勤勉也不至於此了,原來不是你寫的。」
顧清稚不服:「這哪兒不是我寫的?」
「你的字能到這個水平?我今兒個就不姓李。」
他如此篤定,顧清稚悻悻然承認:「確是別人的手筆。」
「倒是下了苦功夫的。」李時珍不滿道,「隻是你拿著這麽好的參考還習得這般差,著實暴殄天物,快背!」
「老師……我已經七日沒睡好覺了。」
「那又如何?」
「老師……我的墨水怕是不夠用了。」
「再多言加一章。」
清稚閉上嘴,收起哀求的表情,認命背書。
直背得昏昏欲睡,下頜將要挨上桌麵,忽地腦門上著了一戒尺,驚得她立時坐直了腰。
「你家徐閣老二十一歲中的探花,你十八了在做什麽?」李時珍收迴戒尺,冷笑問她。
顧清稚揉揉眉心:「他去考《脈經》也不會啊!」
李時珍又冷笑:「你考四書五經又會了。」
「老師怎麽能假定我不會?」
顧清稚還在耍嘴皮子,門外有個小宮人進來:「李先生,徐閣老派人來接顧大夫,說有急事借用一天。」
依李時珍性子當然不願就此放過她,但畢竟是出了閣老的麵子,人家祖孫情深他不好硬生生阻攔,鼻子裏哼了一聲:「歸家是可以,然而你若敢躲懶,我讓你罰抄十遍。」
顧清稚長舒一口氣,如蒙大赦地離開凳子,暗想外祖父還沒到年老t?昏聵的地步,總算是記起他還有個關在太醫院受苦受難的外孫女,卻被李時珍眼神按迴去:「這一章背完再走也不遲。」
.
但顧清稚一到家,還未來得及換衣裳,便看見徐階張氏坐在正堂裏密謀著什麽,神態裏很有幾分得意,說到一半處,彼此對視笑了好一會兒。
察覺到有人迴來,徐階抬眼,果然瞟到顧清稚鬼鬼祟祟躲在牆根處在偷聽,醒木一拍,喝住她:「過來。」
張氏忙站起身來調停,一把挽住清稚的手,心疼地上下打量了半晌,拍拍她有些消瘦的臉頰:「瞧這眼圈都發青了,在宮裏定是吃了不少苦,迴來讓阿四老伯給你做兩道豬蹄羹補補,女孩子就是要多吃豬蹄皮膚才能漂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