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姑娘瞧著也不過十七八年紀,但她語出驚人。」
「有多驚人?」
「她說請先生莫擔心誤了迴鄉的時辰,因為她夜觀天象明日會下大雨,一路泥濘難行,您無論如何在這周也是走不了的。」
李時珍從書箱子中掙出腦袋,聞得此語也不惱,卻是樂了:「這姑娘還能揣度我心思?我倒要瞧瞧是哪家的,請她們進來罷。」
裕王妃陳氏候在門外已是忐忑難安,深恐那脾氣古怪的李太醫不願見客,顧清稚安慰她必定能見到那位先生,半信半疑間果見門房又跑了來,為她們啟了大門:「兩位裏麵請。」
「一會兒王妃切記莫喚他太醫,這人不喜那稱唿,犯了他忌諱可就不好了。」踏進門檻前,顧清稚殷殷相囑。
然而陳氏貴人多忘事,嘴上滿口答應,在見到麵容清臒的主人時慌了神,當即劈頭蓋臉喊了聲:「李太醫,救救我家王爺——」
……顧清稚在一旁臉都僵了。
一句話便如一個響雷,觸了人兩根神經——李時珍不僅不愛聽人喚太醫,也不愛跟權貴往來。
若是在幾年前他也曾出入王府,因為治病有功被推薦入太醫院擔任禦醫,但這一年來他已見識了這朝堂的險惡,皇帝沉迷修道,滿朝半數皆是嚴黨,清流之t?輩出頭之日茫茫,他又是疾惡如仇的性子,於是當機立斷辭了官,拘在皇宮裏錦衣玉食遠不如迴去行醫來得自在。
如此,他是決然不願意再跟皇親國戚有攀扯的。
隻是話已出口,也收不迴來。顧清稚隻能眼睜睜看著李時珍的臉色由黃至黑,在主人將要下逐客令之前恨不能滑跪,腰一彎慌忙行了個大禮:「李先生!容小女有話要說。」
「李某一介小民,當不起貴客的禮。」他冷哼。
清稚賠笑,上前幾步:「小女就說兩句,您大人有大量,聽了再趕人也不遲,莫非您連小姑娘的麵子也要駁麽?」
明知這丫頭是故意在激他,李時珍也不好多言,麵上神色緊繃,喉嚨裏發出悶聲:「李某倒要瞧瞧你有多大麵子。」
顧清稚笑吟吟道:「您李大夫的名號全京城皆知,找上門來並不稀奇。隻是我還知道您有一個別人所不知的脾性。」
「你這丫頭有話便說罷了。」
「小女曉得,您從來不畏權貴威勢,心裏頭是瞧不起貴人們的,卻素來對平民百姓慷慨大方,凡是他們來請您,您向來不推辭。」
「你既然知道李某的毛病,還來求上門做甚?豈非明知故犯?」
「小女有兩句諫言,您願不願意聽?」
這丫頭,還賣起關子來了。
李時珍倒也不怕耗時間,反而和一個小娘子槓上了,揚眉看她:「姑娘有何高見?李某洗耳恭聽。」
「李先生所為這一切不過是『愛人』兩個字,您心繫百姓,故此願意不計所得幫助他們,這也是小女所敬佩之處。隻是既然愛人,便當將黎庶一視同仁,何必區分個三六九等,無論王爺還是升鬥小民皆是常人,有個頭痛腦熱不皆是需要大夫診治?他們身份地位再如何有差別,在您眼裏又能有何不同呢?」顧清稚言畢,不等他迴言,便屈身行禮告辭,「小女之語怕是已經過了兩句之數,恕小女冒昧,若是先生不認同,那便罷了。」
眼見著她一隻腳真要離了府,陳氏大驚,剎那間愕然無措待在原地,方欲邁步追上之時,卻聽得身後一聲:「姑娘且慢!」
他話音才落,清稚踩著最後一字頓而迴首,立時向他躬身行大禮,換了一副謙卑語調:「方才若有冒犯之處,望李先生海涵,您大人不記小人過,是不會和小女計較的,對嗎?」
杏仁眼眸圓如滿月,笑意自那晶晶亮亮的瞳孔裏透出來,李時珍暗想這哪是道歉,分明是以臉壓人。
「要不是瞧你這丫頭伶牙俐齒的,我才不願意就此跑一趟。」他迴屋提了藥箱,示意兩位先行,「也罷,這是李某在京城的最後一迴出診,日後再想見我可是不能了。」
.
「脈細如絲,血虛脈緩。」 李時珍觀其臉孔舌苔眼底,又為裕王診完脈,細思一陣,方道,「結合王爺適才症狀描述,應是心脾兩虛無疑了。」
「和這姑娘說得分毫不差。」陳氏頓覺丈夫有救,心中大石落下,唿出嗓中惴惴不安的濁氣,拿了帕子拭去額間薄汗。
李時珍聞言不免驚異,以意想不到的目光瞥著在一旁靜觀不語的顧清稚:「你這姑娘倒還會瞧病。」
「可不是。」方才的驚惶褪去,陳氏早放下心來,一時沒忍住便多言了幾句,執起清稚的手腕放在掌間撫摩,「這姑娘可是王貴妃指派的宮中女醫,自是有幾分真本事!」
清稚汗顏:「見習,見習。」
「小女覺著,既是心脾兩虛,應給裕王開二十副黨參、黃芪、茯苓、酸棗仁、龍眼肉熬歸脾湯,兼以服用歸脾丸,李大夫若是不嫌小女粗陋,可否指教?」她忙接上話頭,深恐陳氏再加以言過其實的誇讚,以求知若渴的眼神凝視李時珍。
他雖不知這姑娘一臉崇拜的神情是為何,但仍擺出一副嚴師麵容,輕咳嗓子:「你既已經知曉病人夜裏失眠不得安穩,不加一味遠誌是何用意?平日還可以甘草、大棗代替茶葉泡著飲用,這你又是不知!」
顧清稚睜大雙眼:「我竟忘了這茬!若是李大夫不在,你看小女如何能應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有多驚人?」
「她說請先生莫擔心誤了迴鄉的時辰,因為她夜觀天象明日會下大雨,一路泥濘難行,您無論如何在這周也是走不了的。」
李時珍從書箱子中掙出腦袋,聞得此語也不惱,卻是樂了:「這姑娘還能揣度我心思?我倒要瞧瞧是哪家的,請她們進來罷。」
裕王妃陳氏候在門外已是忐忑難安,深恐那脾氣古怪的李太醫不願見客,顧清稚安慰她必定能見到那位先生,半信半疑間果見門房又跑了來,為她們啟了大門:「兩位裏麵請。」
「一會兒王妃切記莫喚他太醫,這人不喜那稱唿,犯了他忌諱可就不好了。」踏進門檻前,顧清稚殷殷相囑。
然而陳氏貴人多忘事,嘴上滿口答應,在見到麵容清臒的主人時慌了神,當即劈頭蓋臉喊了聲:「李太醫,救救我家王爺——」
……顧清稚在一旁臉都僵了。
一句話便如一個響雷,觸了人兩根神經——李時珍不僅不愛聽人喚太醫,也不愛跟權貴往來。
若是在幾年前他也曾出入王府,因為治病有功被推薦入太醫院擔任禦醫,但這一年來他已見識了這朝堂的險惡,皇帝沉迷修道,滿朝半數皆是嚴黨,清流之t?輩出頭之日茫茫,他又是疾惡如仇的性子,於是當機立斷辭了官,拘在皇宮裏錦衣玉食遠不如迴去行醫來得自在。
如此,他是決然不願意再跟皇親國戚有攀扯的。
隻是話已出口,也收不迴來。顧清稚隻能眼睜睜看著李時珍的臉色由黃至黑,在主人將要下逐客令之前恨不能滑跪,腰一彎慌忙行了個大禮:「李先生!容小女有話要說。」
「李某一介小民,當不起貴客的禮。」他冷哼。
清稚賠笑,上前幾步:「小女就說兩句,您大人有大量,聽了再趕人也不遲,莫非您連小姑娘的麵子也要駁麽?」
明知這丫頭是故意在激他,李時珍也不好多言,麵上神色緊繃,喉嚨裏發出悶聲:「李某倒要瞧瞧你有多大麵子。」
顧清稚笑吟吟道:「您李大夫的名號全京城皆知,找上門來並不稀奇。隻是我還知道您有一個別人所不知的脾性。」
「你這丫頭有話便說罷了。」
「小女曉得,您從來不畏權貴威勢,心裏頭是瞧不起貴人們的,卻素來對平民百姓慷慨大方,凡是他們來請您,您向來不推辭。」
「你既然知道李某的毛病,還來求上門做甚?豈非明知故犯?」
「小女有兩句諫言,您願不願意聽?」
這丫頭,還賣起關子來了。
李時珍倒也不怕耗時間,反而和一個小娘子槓上了,揚眉看她:「姑娘有何高見?李某洗耳恭聽。」
「李先生所為這一切不過是『愛人』兩個字,您心繫百姓,故此願意不計所得幫助他們,這也是小女所敬佩之處。隻是既然愛人,便當將黎庶一視同仁,何必區分個三六九等,無論王爺還是升鬥小民皆是常人,有個頭痛腦熱不皆是需要大夫診治?他們身份地位再如何有差別,在您眼裏又能有何不同呢?」顧清稚言畢,不等他迴言,便屈身行禮告辭,「小女之語怕是已經過了兩句之數,恕小女冒昧,若是先生不認同,那便罷了。」
眼見著她一隻腳真要離了府,陳氏大驚,剎那間愕然無措待在原地,方欲邁步追上之時,卻聽得身後一聲:「姑娘且慢!」
他話音才落,清稚踩著最後一字頓而迴首,立時向他躬身行大禮,換了一副謙卑語調:「方才若有冒犯之處,望李先生海涵,您大人不記小人過,是不會和小女計較的,對嗎?」
杏仁眼眸圓如滿月,笑意自那晶晶亮亮的瞳孔裏透出來,李時珍暗想這哪是道歉,分明是以臉壓人。
「要不是瞧你這丫頭伶牙俐齒的,我才不願意就此跑一趟。」他迴屋提了藥箱,示意兩位先行,「也罷,這是李某在京城的最後一迴出診,日後再想見我可是不能了。」
.
「脈細如絲,血虛脈緩。」 李時珍觀其臉孔舌苔眼底,又為裕王診完脈,細思一陣,方道,「結合王爺適才症狀描述,應是心脾兩虛無疑了。」
「和這姑娘說得分毫不差。」陳氏頓覺丈夫有救,心中大石落下,唿出嗓中惴惴不安的濁氣,拿了帕子拭去額間薄汗。
李時珍聞言不免驚異,以意想不到的目光瞥著在一旁靜觀不語的顧清稚:「你這姑娘倒還會瞧病。」
「可不是。」方才的驚惶褪去,陳氏早放下心來,一時沒忍住便多言了幾句,執起清稚的手腕放在掌間撫摩,「這姑娘可是王貴妃指派的宮中女醫,自是有幾分真本事!」
清稚汗顏:「見習,見習。」
「小女覺著,既是心脾兩虛,應給裕王開二十副黨參、黃芪、茯苓、酸棗仁、龍眼肉熬歸脾湯,兼以服用歸脾丸,李大夫若是不嫌小女粗陋,可否指教?」她忙接上話頭,深恐陳氏再加以言過其實的誇讚,以求知若渴的眼神凝視李時珍。
他雖不知這姑娘一臉崇拜的神情是為何,但仍擺出一副嚴師麵容,輕咳嗓子:「你既已經知曉病人夜裏失眠不得安穩,不加一味遠誌是何用意?平日還可以甘草、大棗代替茶葉泡著飲用,這你又是不知!」
顧清稚睜大雙眼:「我竟忘了這茬!若是李大夫不在,你看小女如何能應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