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瑉看向林師,正色道:「你覺不覺得有些熟悉,在長安時,我們也從他人口中問到過一處墓。」
「先帝師……」林師很快明白了他所指何事,心跳忽然漏了一拍,他垂眸搖搖頭,「但那並非先帝師墓,而是……」
「一座廢棄鬼市。」劉景瑉接道,「楊澗山……此人難道和天文道有什麽聯繫……」
「若是能找到他所言墓碑所在,上麵應是有刻著姓名生平的。」林師收過信,將信紙折攏收起,輕飄飄打斷他,道,「你我這般揣摩也隻是推斷。是何人,為何事,去了便知曉了。」
第43章 番外一 小時候在山裏的事
蔣子道在鬼市撿了個小娃娃。
彼時鬼市才建立一年半,他像往常一樣下山巡查,冷不丁在山腳下遇到了一個白麵團子。
近看這糰子好像還掛了彩,臉色好幾道血痕,胳膊似乎也不能動了,不知道從哪裏逃過來的。
此時將將初春,北風還念著桃枝上的雪,凍得人打哆嗦。蔣子道將身上的大氅解下,圍在了那孩子身上,問。
「你從哪兒來?父母在何處?」
小娃娃圍著大了好幾圈的氅衣,臉蛋被氅衣領的絨毛托著,抓著他的手,一個勁地搖頭。
蔣子道沒辦法,隻能把人帶迴了山。
興許是受了寒,小娃娃病了一場。蔣子道急忙托人去找蘇胤,才把高燒退了下去,好吃好喝地養出些精氣神來。
隻是一問三不知,不知是記不得了,還是不想說。
蔣子道坐在床前,拿著串冰糖葫蘆,逗他,說,你來的時候身上什麽都沒有,就隻有個小手帕,繡著個林字,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你家姓,不過也沒有別的法子,以後我便叫你林師,怎麽樣。
蘇胤抄手站在一旁:「為何不同你姓蔣?」
蔣子道白他,說,我這麽年輕,我還不想當人爹爹。
蘇胤說,你不是同我一般大?我家女兒都會抓藥了。
蘇胤又說,你不是準備收他為徒?一日為師,終身....
被蔣子道一抬手打住了。
不知是落下了病根還是什麽的,後來林師還是總生病。一生病,蔣子道就緊張兮兮地叫蘇胤來瞧,次數多了,蘇大夫被叫得不耐煩了,索性修了間屋子,也在山裏住了兩年。
蔣子道問他,你不在太醫屬當值了?
蘇胤輕描淡寫,說,你這不是叫我來,我就把官辭了,又不是吃不起飯,當個太醫還要天天被那些幾品的官看低,煩。
蘇大夫幾副藥下去,不到兩年林師便能跟在師父屁股後麵紮馬步了。
......
林師十歲那年,蔣子道又帶迴來個小娃娃。
一向不離山的師父罕見地出了遠門,走之前神色匆匆的,一走就是半個月。
迴來時林師正在院裏讀書,院外竹林伴著落雨沙沙響,不一會聽見矮木院門被緩緩推開。
吱呀——
熟悉的聲音傳來,那聲音說,林師,瞧我帶迴來了什麽。
林師放下手裏的書,起身往外瞧。
一個半大的孩子躲在師父身後,穿的是料子上佳的絲線繡紋襖裙,可是經過一路奔波,已經沾了不少灰;丸子頭也散了一邊,被重新紮得歪歪扭扭,一看就是他師父的手筆。
可師父好像還挺滿意似的,摸摸那孩子的頭,對她說:「這是你師兄,林師。」
那孩子眨眨眼,脆生生地叫他:「師兄,我叫葉語安。」
山上從此熱鬧了許多。
......
葉語安剛來那會兒,總是做噩夢。
夢中驚醒,哭著去找師兄和師父,林師就拉著她的手,唱著不知從哪裏學來的小調。若是葉語安還是睡不著,索性就不睡了,師父帶著兩個小徒弟上房頂數星星,講故事。
他拿著一把蒲扇,躺在屋頂,伸著胳膊給他倆扇涼風,又不時拿扇子點點夜空。
看見了嗎,那是銀河,
那頭的夜空,是玄武七宿,
師父考考你們,九野又是哪九野.....
師父講的故事又太無聊,講著講著,就又延伸起了易經禮記,葉語安聽上兩句就要睡著,隻有林師聽得認真,有時還要問上一二。
無數個夏夜裏涼風習習,流螢似盞,停留在發梢,像是落入凡間的星星。
......
後來林師跟著師父學咒法,學運氣,葉語安也跟在後麵,拿著小木劍紮馬步。
林師在屋裏讀易經禮記,寫毛筆書法的時候,葉語安扒著窗外的樹掏鳥蛋。
林師隔著窗戶,拄著頭,翻一頁書,瞧一眼窗外,翻過第五頁的時候,聽見窗外人「哎呦」一聲掉了下來。
......
元期三年冬,鮮少積雪的鶴鳴山飄起了雪,地麵上積厚厚一層。
這兩年兩個小徒弟個頭都飛長,幾乎要同師父齊高了。
淩厲的劍氣驚起一簇雪,紛紛揚揚。「師兄,看劍!」
房簷下師父坐在他新買的藤椅上,蓋著氅衣捧著暖茶,晃晃悠悠,好不自在。
林師披著氅衣,被迫接招。於是左腳後撤一步,右手雙指併攏:「破!」
咒氣撞上劍氣,驚起積雪飛揚。
全灑在了一旁看戲的師父身上。
葉語安挽了劍花又出手,林師再防,來來迴迴間,院裏原本平整的積雪被掃得淩亂又泥濘,院外師父辛苦扶起來的竹子又被攔腰橫斬了幾棵。
「先帝師……」林師很快明白了他所指何事,心跳忽然漏了一拍,他垂眸搖搖頭,「但那並非先帝師墓,而是……」
「一座廢棄鬼市。」劉景瑉接道,「楊澗山……此人難道和天文道有什麽聯繫……」
「若是能找到他所言墓碑所在,上麵應是有刻著姓名生平的。」林師收過信,將信紙折攏收起,輕飄飄打斷他,道,「你我這般揣摩也隻是推斷。是何人,為何事,去了便知曉了。」
第43章 番外一 小時候在山裏的事
蔣子道在鬼市撿了個小娃娃。
彼時鬼市才建立一年半,他像往常一樣下山巡查,冷不丁在山腳下遇到了一個白麵團子。
近看這糰子好像還掛了彩,臉色好幾道血痕,胳膊似乎也不能動了,不知道從哪裏逃過來的。
此時將將初春,北風還念著桃枝上的雪,凍得人打哆嗦。蔣子道將身上的大氅解下,圍在了那孩子身上,問。
「你從哪兒來?父母在何處?」
小娃娃圍著大了好幾圈的氅衣,臉蛋被氅衣領的絨毛托著,抓著他的手,一個勁地搖頭。
蔣子道沒辦法,隻能把人帶迴了山。
興許是受了寒,小娃娃病了一場。蔣子道急忙托人去找蘇胤,才把高燒退了下去,好吃好喝地養出些精氣神來。
隻是一問三不知,不知是記不得了,還是不想說。
蔣子道坐在床前,拿著串冰糖葫蘆,逗他,說,你來的時候身上什麽都沒有,就隻有個小手帕,繡著個林字,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你家姓,不過也沒有別的法子,以後我便叫你林師,怎麽樣。
蘇胤抄手站在一旁:「為何不同你姓蔣?」
蔣子道白他,說,我這麽年輕,我還不想當人爹爹。
蘇胤說,你不是同我一般大?我家女兒都會抓藥了。
蘇胤又說,你不是準備收他為徒?一日為師,終身....
被蔣子道一抬手打住了。
不知是落下了病根還是什麽的,後來林師還是總生病。一生病,蔣子道就緊張兮兮地叫蘇胤來瞧,次數多了,蘇大夫被叫得不耐煩了,索性修了間屋子,也在山裏住了兩年。
蔣子道問他,你不在太醫屬當值了?
蘇胤輕描淡寫,說,你這不是叫我來,我就把官辭了,又不是吃不起飯,當個太醫還要天天被那些幾品的官看低,煩。
蘇大夫幾副藥下去,不到兩年林師便能跟在師父屁股後麵紮馬步了。
......
林師十歲那年,蔣子道又帶迴來個小娃娃。
一向不離山的師父罕見地出了遠門,走之前神色匆匆的,一走就是半個月。
迴來時林師正在院裏讀書,院外竹林伴著落雨沙沙響,不一會聽見矮木院門被緩緩推開。
吱呀——
熟悉的聲音傳來,那聲音說,林師,瞧我帶迴來了什麽。
林師放下手裏的書,起身往外瞧。
一個半大的孩子躲在師父身後,穿的是料子上佳的絲線繡紋襖裙,可是經過一路奔波,已經沾了不少灰;丸子頭也散了一邊,被重新紮得歪歪扭扭,一看就是他師父的手筆。
可師父好像還挺滿意似的,摸摸那孩子的頭,對她說:「這是你師兄,林師。」
那孩子眨眨眼,脆生生地叫他:「師兄,我叫葉語安。」
山上從此熱鬧了許多。
......
葉語安剛來那會兒,總是做噩夢。
夢中驚醒,哭著去找師兄和師父,林師就拉著她的手,唱著不知從哪裏學來的小調。若是葉語安還是睡不著,索性就不睡了,師父帶著兩個小徒弟上房頂數星星,講故事。
他拿著一把蒲扇,躺在屋頂,伸著胳膊給他倆扇涼風,又不時拿扇子點點夜空。
看見了嗎,那是銀河,
那頭的夜空,是玄武七宿,
師父考考你們,九野又是哪九野.....
師父講的故事又太無聊,講著講著,就又延伸起了易經禮記,葉語安聽上兩句就要睡著,隻有林師聽得認真,有時還要問上一二。
無數個夏夜裏涼風習習,流螢似盞,停留在發梢,像是落入凡間的星星。
......
後來林師跟著師父學咒法,學運氣,葉語安也跟在後麵,拿著小木劍紮馬步。
林師在屋裏讀易經禮記,寫毛筆書法的時候,葉語安扒著窗外的樹掏鳥蛋。
林師隔著窗戶,拄著頭,翻一頁書,瞧一眼窗外,翻過第五頁的時候,聽見窗外人「哎呦」一聲掉了下來。
......
元期三年冬,鮮少積雪的鶴鳴山飄起了雪,地麵上積厚厚一層。
這兩年兩個小徒弟個頭都飛長,幾乎要同師父齊高了。
淩厲的劍氣驚起一簇雪,紛紛揚揚。「師兄,看劍!」
房簷下師父坐在他新買的藤椅上,蓋著氅衣捧著暖茶,晃晃悠悠,好不自在。
林師披著氅衣,被迫接招。於是左腳後撤一步,右手雙指併攏:「破!」
咒氣撞上劍氣,驚起積雪飛揚。
全灑在了一旁看戲的師父身上。
葉語安挽了劍花又出手,林師再防,來來迴迴間,院裏原本平整的積雪被掃得淩亂又泥濘,院外師父辛苦扶起來的竹子又被攔腰橫斬了幾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