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荊醒來時,發現眼前蒙了層紗。撥開白紗一看,剩下的還在陸隨手裏繞了兩圈。
陸隨抱著他睡著了,昨夜兩人都疲憊到了極點,戰甲草草扔在地上,沒有寬衣,也並未迴房,就著書房的小榻和衣而睡了。
也許是陸隨醒來過,怕楚荊被刺眼的光驚醒,便隨手扯了身後簾子那層白紗,草草蓋在兩人頭上了。
白紗上有一處還灰撲撲的,分不清是楚荊沾在手上的墨,還是陸隨身上的灰塵。
倒是十分不拘小節。
楚荊無聲地看著他笑了,這段日子兩人並不常見麵,一個不分白天黑夜地查帳清點,另一個則在戰營分身乏術,已經不知熬了幾天幾夜。
即便如此,陸隨的警惕性還是很高,楚荊剛撫上他的臉,陸隨已經睜開眼醒來了。
「吵醒你。」楚荊收迴手,剛要起身。
陸隨拉過他的手不放,眷戀地在手心蹭著,道:「那讓我再抱你一會兒。」
桌上的帳簿記錄字跡清雋工整,每一筆都條理清晰。那些地主鄉紳本以為陸隨那日隻是嘴上嚇唬他們,沒想到真敢當場就把人殺了,見他動真格了,第二日就老老實實補繳了欠款。
最終清點出來,三年的量,共補繳白銀五十萬兩。
眼下備戰今冬的軍費是充足了,楚荊卻能看出陸隨近日總是憂心忡忡。
「你可知李員外咳——」
楚荊說得急了,忍不住咳了幾聲,嗓子隱隱刺痛。
「慢些,喝口水。」
「可知李員外是什麽人?」
這些人的身家底細陸隨清楚得很,李員外在此地囂張跋扈,跟朝廷的那位老謀深算的內閣首輔脫不了幹係。
陸隨答道:「王禮的親家,我知道。」
李員外連同數名鄉紳被斬的消息早就傳迴了長安,無疑又是一片彈劾之聲。
陸隨嗤笑道:「這幫朝廷大員應當是吵架吵累了,現在我成了眼中釘,有說要捉拿我歸案的,也有說革我的軍職的,連死法都替我想好了。」
「李錫呢?」
「並無表示。」
楚荊早覺怪異,李錫最重視軍糧,依他多疑的性格,不可能放任陸隨行屯田之事,更是數十萬軍餉。
陸隨冷笑道:「一群隔岸觀火的廢物,不管他使的什麽陰謀詭計,軍餉已經拖不得。」
楚荊敏銳察覺到他話中之意,問:「是北狄?」
陸隨點頭,拿出密探來信。
[紮亞台已出獄復職。]聯軍戰敗後,北狄一段時間沒有動靜,準格爾部歸順不久,本就蠢蠢欲動,半月前北狄突然出手,斬殺了準格爾部叛軍頭領。
本以為北狄會囤積糧草,休戰至少半年,沒想到自此邊境便時常遭受北狄騷擾,有時是夜襲,有時又光天化日,挑釁過後便立即撤退,行蹤不定。
陸隨生疑,施了個計策,才打探出紮亞台出獄的消息。
「紮亞台瞎了隻眼,還能領兵,真是小看他了。」陸隨拳頭緊握,像要把密信碾碎,「既然北狄賊心不死,紮亞台的項上人頭,我西北軍是要定了。」
第83章 邊軍內調
溫啟國已在禦書房外站了一日,為了求見李錫。
更深露重,房內的燈火已經熄滅,整座皇宮死寂無聲。
胡公公手持一盞昏黃的燈籠,再次前來勸迴。
「溫尚書,夜深了,陛下已經安寢,您還是請迴吧。」胡公公的聲音在寂靜的宮牆間迴蕩,帶著幾分無奈。
溫啟國置若罔聞,他緊緊盯那扇緊閉的禦書房大門,仿佛能窺見躲藏在門後的人。他跪地行禮道:「老臣有要事求見陛下,邊軍內調之事務必慎重!」
胡公公已經愁得眉頭皺成一團,皇命難違,他隻能為難地搖頭:「你的摺子陛下已經看過了,陛下自有決斷,溫尚書早日迴去吧。」
「邊兵弱則夷狄為患。」溫啟國對著漆黑的書房高聲道,「北狄與烏拉汗對邊境多年虎視眈眈,此時內調邊軍至長安,邊關城防空虛,無異於將我大昭的國門敞開給外敵。尤其是北狄兩次進攻為果,但主力並未受損,我軍卻有大批將領投向敵軍,一旦邊軍有調動,他們必定立刻進攻。」
巡夜的太監也聽到這不小的動靜,紛紛側目。
這話是說給李錫聽的。
今日早朝前,眾臣昏昏欲睡,站在最前排的兩位就已經吵了起來。
溫啟國與王禮據理力爭,在百官麵前不顧禮儀,指著他的鼻子罵架,已然撕破了臉。
荊州之役,京軍主力幾近覆滅,元氣大傷。北狄突襲長安那一戰導致京城守備雪上加霜,餘下都是傷病殘將,起義軍遲遲未滅,發展至今人數已達數十萬,有向北進軍之勢,長安城內人心惶惶。
王禮上書提到西北軍驍勇善戰,提議部分邊軍與京軍對調,讓邊軍入京保衛京畿,同時訓練京軍戍邊,補充兵力,一舉兩得。
「邊關安危重於泰山!」
溫啟國一把年紀,險些動起手來,他罵道:「北狄多年從未停止進攻隴西,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如今更是視西北軍為仇敵。先不說邊軍內調消耗軍資極大,一旦有調動的消息,北狄會立即出兵。若隴西失守,不僅是長安,整個大昭都岌岌可危!」
王禮早預料到會遭反對,他反駁道:「隴西天然占據險要之地,易守難攻,眼下更危急的是起義軍的戰火就要燒到長安,到那時長安失陷,邊軍還有誰會再聽朝廷調撥,豈不一樣天下大亂?」
陸隨抱著他睡著了,昨夜兩人都疲憊到了極點,戰甲草草扔在地上,沒有寬衣,也並未迴房,就著書房的小榻和衣而睡了。
也許是陸隨醒來過,怕楚荊被刺眼的光驚醒,便隨手扯了身後簾子那層白紗,草草蓋在兩人頭上了。
白紗上有一處還灰撲撲的,分不清是楚荊沾在手上的墨,還是陸隨身上的灰塵。
倒是十分不拘小節。
楚荊無聲地看著他笑了,這段日子兩人並不常見麵,一個不分白天黑夜地查帳清點,另一個則在戰營分身乏術,已經不知熬了幾天幾夜。
即便如此,陸隨的警惕性還是很高,楚荊剛撫上他的臉,陸隨已經睜開眼醒來了。
「吵醒你。」楚荊收迴手,剛要起身。
陸隨拉過他的手不放,眷戀地在手心蹭著,道:「那讓我再抱你一會兒。」
桌上的帳簿記錄字跡清雋工整,每一筆都條理清晰。那些地主鄉紳本以為陸隨那日隻是嘴上嚇唬他們,沒想到真敢當場就把人殺了,見他動真格了,第二日就老老實實補繳了欠款。
最終清點出來,三年的量,共補繳白銀五十萬兩。
眼下備戰今冬的軍費是充足了,楚荊卻能看出陸隨近日總是憂心忡忡。
「你可知李員外咳——」
楚荊說得急了,忍不住咳了幾聲,嗓子隱隱刺痛。
「慢些,喝口水。」
「可知李員外是什麽人?」
這些人的身家底細陸隨清楚得很,李員外在此地囂張跋扈,跟朝廷的那位老謀深算的內閣首輔脫不了幹係。
陸隨答道:「王禮的親家,我知道。」
李員外連同數名鄉紳被斬的消息早就傳迴了長安,無疑又是一片彈劾之聲。
陸隨嗤笑道:「這幫朝廷大員應當是吵架吵累了,現在我成了眼中釘,有說要捉拿我歸案的,也有說革我的軍職的,連死法都替我想好了。」
「李錫呢?」
「並無表示。」
楚荊早覺怪異,李錫最重視軍糧,依他多疑的性格,不可能放任陸隨行屯田之事,更是數十萬軍餉。
陸隨冷笑道:「一群隔岸觀火的廢物,不管他使的什麽陰謀詭計,軍餉已經拖不得。」
楚荊敏銳察覺到他話中之意,問:「是北狄?」
陸隨點頭,拿出密探來信。
[紮亞台已出獄復職。]聯軍戰敗後,北狄一段時間沒有動靜,準格爾部歸順不久,本就蠢蠢欲動,半月前北狄突然出手,斬殺了準格爾部叛軍頭領。
本以為北狄會囤積糧草,休戰至少半年,沒想到自此邊境便時常遭受北狄騷擾,有時是夜襲,有時又光天化日,挑釁過後便立即撤退,行蹤不定。
陸隨生疑,施了個計策,才打探出紮亞台出獄的消息。
「紮亞台瞎了隻眼,還能領兵,真是小看他了。」陸隨拳頭緊握,像要把密信碾碎,「既然北狄賊心不死,紮亞台的項上人頭,我西北軍是要定了。」
第83章 邊軍內調
溫啟國已在禦書房外站了一日,為了求見李錫。
更深露重,房內的燈火已經熄滅,整座皇宮死寂無聲。
胡公公手持一盞昏黃的燈籠,再次前來勸迴。
「溫尚書,夜深了,陛下已經安寢,您還是請迴吧。」胡公公的聲音在寂靜的宮牆間迴蕩,帶著幾分無奈。
溫啟國置若罔聞,他緊緊盯那扇緊閉的禦書房大門,仿佛能窺見躲藏在門後的人。他跪地行禮道:「老臣有要事求見陛下,邊軍內調之事務必慎重!」
胡公公已經愁得眉頭皺成一團,皇命難違,他隻能為難地搖頭:「你的摺子陛下已經看過了,陛下自有決斷,溫尚書早日迴去吧。」
「邊兵弱則夷狄為患。」溫啟國對著漆黑的書房高聲道,「北狄與烏拉汗對邊境多年虎視眈眈,此時內調邊軍至長安,邊關城防空虛,無異於將我大昭的國門敞開給外敵。尤其是北狄兩次進攻為果,但主力並未受損,我軍卻有大批將領投向敵軍,一旦邊軍有調動,他們必定立刻進攻。」
巡夜的太監也聽到這不小的動靜,紛紛側目。
這話是說給李錫聽的。
今日早朝前,眾臣昏昏欲睡,站在最前排的兩位就已經吵了起來。
溫啟國與王禮據理力爭,在百官麵前不顧禮儀,指著他的鼻子罵架,已然撕破了臉。
荊州之役,京軍主力幾近覆滅,元氣大傷。北狄突襲長安那一戰導致京城守備雪上加霜,餘下都是傷病殘將,起義軍遲遲未滅,發展至今人數已達數十萬,有向北進軍之勢,長安城內人心惶惶。
王禮上書提到西北軍驍勇善戰,提議部分邊軍與京軍對調,讓邊軍入京保衛京畿,同時訓練京軍戍邊,補充兵力,一舉兩得。
「邊關安危重於泰山!」
溫啟國一把年紀,險些動起手來,他罵道:「北狄多年從未停止進攻隴西,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如今更是視西北軍為仇敵。先不說邊軍內調消耗軍資極大,一旦有調動的消息,北狄會立即出兵。若隴西失守,不僅是長安,整個大昭都岌岌可危!」
王禮早預料到會遭反對,他反駁道:「隴西天然占據險要之地,易守難攻,眼下更危急的是起義軍的戰火就要燒到長安,到那時長安失陷,邊軍還有誰會再聽朝廷調撥,豈不一樣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