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探子來報,北狄大軍已經完全撤出了隴西。
因失血過多而昏迷的陸隨幸好隻是受了外傷,恢復得極快,醒來時見眾人都圍在自己帳前,終於鬆了一口氣。
他露出一個輕鬆的笑,從迴西北營那日起,一直懸著的擔憂終於消散,說道:「一個個都有閑心待在這兒,看來紮亞台已經退兵了。」
徐大夫正給他傷口換藥,見他還想撐著站起來,立刻把繃帶紮得更牢些。
沈邈點點頭,確認了陸隨的猜測,道:「他們果然起了疑心。」
其他副將聽得雲裏霧裏,不知道兩人在打什麽啞謎。
「主帥,沈軍師,你們在說啥?難道不是連城要帶著大軍迴來,北狄這才怕了我們,緊急撤軍麽?」
沈邈道:「北狄不會放棄攻打涼州,連城恐怕還要在涼州多待些時日。」
「那他們為何……」
陸隨這才不再賣關子,解釋道:「北狄人喜歡在大昭安插細作,我們未嚐不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幾日,我命安插我方細作在北狄散播了準格爾部與烏拉汗國私下通信的流言。我想,已經傳到北狄王的耳朵裏了。」
那副將疑惑道:「但此事我們已有耳聞,並非憑空捏造。北狄難道先前不知此事,還因為這一兩句不知真假的流言就輕易撤軍?」
「單憑這一件事情自然不足以讓他們撤軍。但紮亞台就在隴西不可能不知道此事,卻隱瞞不報,不論是為了順利完成這次進攻,還是為了自己的私心,一旦北狄王知道,他都不會放心紮亞台繼續帶兵。」
陸隨出身西北營,對北狄最知根知底,即便遠在京師的時候,也時刻掌握對方的消息。當年烏爾滸還未繼位的時候,就有傳聞紮亞台有爭奪王位之心。紮亞台年紀輕輕便贏了幾場久違的勝仗,在北狄威望漸高,本就有他所轄的將士不服,甚至險些出現兵變。
無論是真是假,既然能出此種傳聞,兩人必不可能毫無芥蒂。
正當帳內議論之時,一名傳信兵在帳外求見。
陸隨剛要獎賞他這次潛入北狄十分及時,他卻帶來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
「我們的細作確實已經成功潛入了北狄散布消息,但發現竟有人早我們一步,那人自稱是大昭派去的使臣,意圖不明,特此來報。」
沈邈道:「未收到朝廷派遣使臣的消息,可有說那人叫什麽名字?朝中何官職?」
「他叫楚荊,是前大理寺卿。」
第71章 欲加之罪
陸隨的腦海中轟的一聲,所有的思緒都在這一刻被抽空,隻剩一片空白。
他微微顫抖著衝上前,揪住了信使的衣領,幾乎用盡全身的力氣,道:「你再說一遍!那個人……是誰?」
信使被陸隨突如其來的氣勢震懾住了,他咽了口唾沫,然後略帶緊張地再次清晰說出了那個名字:「是……楚荊。」
「又是他?」一人疑惑道。
楚荊在西北營算是半個名人,隻不過都不是什麽好名聲。
遠在西北的弟兄們時刻關注著陸隨入朝後的消息,傳迴來的要麽是陸隨遭姓楚的大理寺卿誣陷險些下獄,要麽就是那姓楚的自己掉下懸崖還要拉上陸隨給他墊背,總而言之兩人是水火不容,一心想置對方於死的關係。
那人沒察覺陸隨越來越難看的臉色,道:「此人陰險狡詐,這次為何要幫我們?」
知道內情的沈邈隻覺得事情不妙,命眾人退下後,才安慰道:「也許真是李錫秘密遣他出使,你也不必太過憂慮。」
陸隨本就信不過李錫,反問道:「那群腐儒不知變通,不久前才有翰林因提議求和被殘殺,李錫這懦弱皇帝若有此擔當,何不光明正大命楚荊出使。」
氣還未消,陸隨隻緊握著拳頭,懊惱地搖頭:「我當初,不該留他在長安。」
禦書房殿門外,一群文官已經跪了兩個時辰。
手中一封封彈劾奏疏,一字一句都是楚荊的罪狀。
還有早就致仕的老太傅,被人攙扶著進宮,長衫一擺,顫悠悠地跪地,聲音異常洪亮,道:「國子監學子一片丹心,求陛下赦免無罪之人,嚴懲楚荊此等亂臣賊子!」
一聲聲上奏傳入殿內,可殿門緊閉著,唯有殿中人無動於衷。
王禮姍姍來遲,被急的滿頭大汗的胡公公迎入殿內。
李錫見殿門開了,立刻道:「閣老,你終於來了。」
王禮抬袖擦了擦並不存在的汗,麵露擔憂道:「陛下,這是發生了何時,為何大家都跪在殿外?」
見李錫為難,胡公公最懂察言觀色,說道:「唉,還不是因為派楚荊議和一事,現在可都鬧翻天了。」
王禮驚訝道:「臣怎麽從未聽聞此事?」
胡公公道:「這消息是從昨日傳起的,一夜間滿城百姓老小都在傳,現在京城謠言四起,說什麽大昭要割地賠款,鬧得沸沸揚揚的。一大早又有國子監的學生帶頭鬧事,還差點燒了大理寺,說什麽要把那奸賊大理寺卿揪出來杖斃。」
胡公公想起無辜被揍了一頓的大理寺卿,愁地臉上的褶子都耷拉下來,道:「那群莽學生被捉拿時還理直氣壯的,不知道自己打錯人了,他們真正要找的楚寺卿早就被革職了呀。」
王禮仍然道:「臣並不記得朝廷何時曾派楚荊前往北狄,難不成是老臣年紀大了記性不好?」
因失血過多而昏迷的陸隨幸好隻是受了外傷,恢復得極快,醒來時見眾人都圍在自己帳前,終於鬆了一口氣。
他露出一個輕鬆的笑,從迴西北營那日起,一直懸著的擔憂終於消散,說道:「一個個都有閑心待在這兒,看來紮亞台已經退兵了。」
徐大夫正給他傷口換藥,見他還想撐著站起來,立刻把繃帶紮得更牢些。
沈邈點點頭,確認了陸隨的猜測,道:「他們果然起了疑心。」
其他副將聽得雲裏霧裏,不知道兩人在打什麽啞謎。
「主帥,沈軍師,你們在說啥?難道不是連城要帶著大軍迴來,北狄這才怕了我們,緊急撤軍麽?」
沈邈道:「北狄不會放棄攻打涼州,連城恐怕還要在涼州多待些時日。」
「那他們為何……」
陸隨這才不再賣關子,解釋道:「北狄人喜歡在大昭安插細作,我們未嚐不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幾日,我命安插我方細作在北狄散播了準格爾部與烏拉汗國私下通信的流言。我想,已經傳到北狄王的耳朵裏了。」
那副將疑惑道:「但此事我們已有耳聞,並非憑空捏造。北狄難道先前不知此事,還因為這一兩句不知真假的流言就輕易撤軍?」
「單憑這一件事情自然不足以讓他們撤軍。但紮亞台就在隴西不可能不知道此事,卻隱瞞不報,不論是為了順利完成這次進攻,還是為了自己的私心,一旦北狄王知道,他都不會放心紮亞台繼續帶兵。」
陸隨出身西北營,對北狄最知根知底,即便遠在京師的時候,也時刻掌握對方的消息。當年烏爾滸還未繼位的時候,就有傳聞紮亞台有爭奪王位之心。紮亞台年紀輕輕便贏了幾場久違的勝仗,在北狄威望漸高,本就有他所轄的將士不服,甚至險些出現兵變。
無論是真是假,既然能出此種傳聞,兩人必不可能毫無芥蒂。
正當帳內議論之時,一名傳信兵在帳外求見。
陸隨剛要獎賞他這次潛入北狄十分及時,他卻帶來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
「我們的細作確實已經成功潛入了北狄散布消息,但發現竟有人早我們一步,那人自稱是大昭派去的使臣,意圖不明,特此來報。」
沈邈道:「未收到朝廷派遣使臣的消息,可有說那人叫什麽名字?朝中何官職?」
「他叫楚荊,是前大理寺卿。」
第71章 欲加之罪
陸隨的腦海中轟的一聲,所有的思緒都在這一刻被抽空,隻剩一片空白。
他微微顫抖著衝上前,揪住了信使的衣領,幾乎用盡全身的力氣,道:「你再說一遍!那個人……是誰?」
信使被陸隨突如其來的氣勢震懾住了,他咽了口唾沫,然後略帶緊張地再次清晰說出了那個名字:「是……楚荊。」
「又是他?」一人疑惑道。
楚荊在西北營算是半個名人,隻不過都不是什麽好名聲。
遠在西北的弟兄們時刻關注著陸隨入朝後的消息,傳迴來的要麽是陸隨遭姓楚的大理寺卿誣陷險些下獄,要麽就是那姓楚的自己掉下懸崖還要拉上陸隨給他墊背,總而言之兩人是水火不容,一心想置對方於死的關係。
那人沒察覺陸隨越來越難看的臉色,道:「此人陰險狡詐,這次為何要幫我們?」
知道內情的沈邈隻覺得事情不妙,命眾人退下後,才安慰道:「也許真是李錫秘密遣他出使,你也不必太過憂慮。」
陸隨本就信不過李錫,反問道:「那群腐儒不知變通,不久前才有翰林因提議求和被殘殺,李錫這懦弱皇帝若有此擔當,何不光明正大命楚荊出使。」
氣還未消,陸隨隻緊握著拳頭,懊惱地搖頭:「我當初,不該留他在長安。」
禦書房殿門外,一群文官已經跪了兩個時辰。
手中一封封彈劾奏疏,一字一句都是楚荊的罪狀。
還有早就致仕的老太傅,被人攙扶著進宮,長衫一擺,顫悠悠地跪地,聲音異常洪亮,道:「國子監學子一片丹心,求陛下赦免無罪之人,嚴懲楚荊此等亂臣賊子!」
一聲聲上奏傳入殿內,可殿門緊閉著,唯有殿中人無動於衷。
王禮姍姍來遲,被急的滿頭大汗的胡公公迎入殿內。
李錫見殿門開了,立刻道:「閣老,你終於來了。」
王禮抬袖擦了擦並不存在的汗,麵露擔憂道:「陛下,這是發生了何時,為何大家都跪在殿外?」
見李錫為難,胡公公最懂察言觀色,說道:「唉,還不是因為派楚荊議和一事,現在可都鬧翻天了。」
王禮驚訝道:「臣怎麽從未聽聞此事?」
胡公公道:「這消息是從昨日傳起的,一夜間滿城百姓老小都在傳,現在京城謠言四起,說什麽大昭要割地賠款,鬧得沸沸揚揚的。一大早又有國子監的學生帶頭鬧事,還差點燒了大理寺,說什麽要把那奸賊大理寺卿揪出來杖斃。」
胡公公想起無辜被揍了一頓的大理寺卿,愁地臉上的褶子都耷拉下來,道:「那群莽學生被捉拿時還理直氣壯的,不知道自己打錯人了,他們真正要找的楚寺卿早就被革職了呀。」
王禮仍然道:「臣並不記得朝廷何時曾派楚荊前往北狄,難不成是老臣年紀大了記性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