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楚荊扒開他的手喘氣,臉上因為憋氣變得通紅。
陸隨背靠牆壁,伸長腿把人堵在胡同口,道:「不然呢?真進去通報那皇帝?」
「是稟告。」
「行行行,都一樣。」
楚荊分析道:「此事過於巧合,絕非尋常。先是有趙樓因會試作弊伸冤被打斷了腿,後又有莫名出現的嫣兒假死,還有人偶身上沾了藥酒汙漬的褲子。我隱約覺得韓琰遭毒殺一案的突破點就在趙樓舞弊這件事上。上迴有蒙麵人搶奪帳簿說明已經有人開始察覺到此事,想要掩蓋真相,無論他是哪邊派來的,現下立即進貢院搜查是找到證據的最後機會。」
陸隨數落道:「你倒還記得不久前才被蒙麵人襲擊,真是記吃不記打。今年的會試可是禮部尚書吳圩任主考官,公然申請進入禮部貢院重查考卷,豈不是打他的臉。」
說罷又看了眼他還不利索的腿,陸隨嘆了口氣:「前不久才傷了腿,這迴又要得罪多少人?」
入宮覲見需要層層通報,朝中勢力盤根錯節,不僅是楚荊,甚至皇帝的一言一行也在監視之下。
楚荊不是不知個中厲害,隻是大理寺終歸力量有限,沒有皇帝的支持線索隻能斷在這。他不甘心。
「那也要去試一試!」楚荊說罷抬腿欲走,沒走出巷口又被陸隨攔腰抱迴了原地。
「且不說你現在沒有證據,就算皇帝批準了你的搜查令,你本就不招他們待見,這樣明目張膽的萬一搜不出證據,豈不是落人口實。」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當如何?」
「你看你,總是那麽急,就不能轉個彎?」
楚荊眼睛一亮,問:「你有辦法!」
「有是有,但有個條件。」
「什麽條件?」
陸隨貼近楚荊耳邊,嘴唇微動,說了幾個字。
「……」
「楚寺卿,成不成交?」
「……」
「楚亦安?」
「……」
「楚——」
「行了成交!你快帶我去!」
不比紅牆黃瓦、層樓疊榭的宮中,又不似火樹銀花、車水馬龍的長安鬧市,六部依次安靜地坐落在西華門外,莊嚴肅穆。
禮部大門緊閉,門前掛著兩個燈籠,亮著微弱的光。
更深露重,避開巡邏的禁軍,陸隨七拐八繞,帶著半個瘸子繞著禮部貢院走了半圈,來到了後門。
楚荊在胡同裏抬頭看著兩人高的圍牆和一枝出牆的紅梅,遲疑道:「你說的辦法,就是帶我爬牆?」
陸隨輕輕一跳,抓住簷磚借力躍上牆頂,手裏不知何時多了一枚飛鏢,往梅樹上一擲,飛鏢紮紮實實嵌入了梅樁。
他拍拍手,又轉身跳迴來。
半柱香以後,吱呀一聲輕響,原本緊閉的後門緩緩開了道門縫。
楚荊抽了抽嘴角:「不愧是陸將軍,您的內應可真是無處不在。」
陸隨一點也不謙虛地笑了笑,說:「過獎。」
楚荊懷疑道:「大理寺也安插了你的人吧。」
陸隨故作驚訝:「怎麽會?不可能!當然沒有!」
兩人側身進入內院,一名身材微胖打扮成僕人模樣的男子低著頭,避開巡夜的人領著他們拐到試卷閣。
門窗緊閉,四下無人,那男子左右看了下,從袖裏掏出簧片卡在窗戶上,輕輕一撬,半人高的窗戶開了一道縫隙,轉身再看那人已經消失不見了。
陸隨的臂力驚人,毫不費力地抱著楚荊翻身進去。他收好簧片,遞給楚荊一根細長的蠟燭,燭光不亮,可以勉強能夠看見書架上的條目又不會引起外麵的注意。
庫中編撰收錄了新帝登基後十年的卷宗,滿室都是紙墨香氣,正廳兩側掛著太祖親筆所書的「明經取士、為國求賢」兩幅提字。
楚荊小心避開一些未來得及安放的卷宗,一欄一欄地尋找。
大昭會試分策問、經義和史論三場,架上按照考試年份、場次、考生籍貫一一排序,今年的會試有將近五千考生參加,想找到這兩人的考卷還需費些時間。
大昭沿用前朝的科舉閱卷製度,推行糊名考校和謄錄易書法。收卷後需對考生的姓名籍貫用白紙覆蓋彌封,加蓋騎縫章,考生原卷為墨卷,糊名後由謄錄院派書吏用統一筆墨謄抄科考試卷,再將統一謄抄過後的硃卷呈遞給考官閱卷,以防有人從中受賄幫助考生舞弊。
陸隨在長安籍條目中找到了韓琰的策問,與墨卷一樣,他的謄錄副本上謄抄的正是他那篇《安民疏》,上麵有「第一甲第一名」批閱字樣和主考官吳圩的印章。
而策問科的尹州籍條目上,卻怎麽也找不到趙樓的名字。
「趙樓即便是科舉舞弊,也不該連卷子也沒有。」楚荊自言自語道,然後又繞到了「史論」那科,想查看是否有保存趙樓的答卷。
「尹州籍……趙樓……」
「找到了!」楚荊扯扯陸隨的袖子,「你看。」
史論條目上,趙樓的墨卷和硃卷同樣保存完好。
楚荊把試卷攤開仔細查看,趙樓的筆跡筆走龍蛇,瀟灑自如,可以看出在書法上有不少造詣。他總覺得有些眼熟,突然想起了那塊同假屍體一道掩埋的絹布。
蠟燭還剩最後一點,楚荊蹲下把兩份卷子放在地板上攤開,又從衣襟掏出兩塊絹布,其中一塊那天被童僕燒焦了邊緣,還留下一半字跡。
陸隨背靠牆壁,伸長腿把人堵在胡同口,道:「不然呢?真進去通報那皇帝?」
「是稟告。」
「行行行,都一樣。」
楚荊分析道:「此事過於巧合,絕非尋常。先是有趙樓因會試作弊伸冤被打斷了腿,後又有莫名出現的嫣兒假死,還有人偶身上沾了藥酒汙漬的褲子。我隱約覺得韓琰遭毒殺一案的突破點就在趙樓舞弊這件事上。上迴有蒙麵人搶奪帳簿說明已經有人開始察覺到此事,想要掩蓋真相,無論他是哪邊派來的,現下立即進貢院搜查是找到證據的最後機會。」
陸隨數落道:「你倒還記得不久前才被蒙麵人襲擊,真是記吃不記打。今年的會試可是禮部尚書吳圩任主考官,公然申請進入禮部貢院重查考卷,豈不是打他的臉。」
說罷又看了眼他還不利索的腿,陸隨嘆了口氣:「前不久才傷了腿,這迴又要得罪多少人?」
入宮覲見需要層層通報,朝中勢力盤根錯節,不僅是楚荊,甚至皇帝的一言一行也在監視之下。
楚荊不是不知個中厲害,隻是大理寺終歸力量有限,沒有皇帝的支持線索隻能斷在這。他不甘心。
「那也要去試一試!」楚荊說罷抬腿欲走,沒走出巷口又被陸隨攔腰抱迴了原地。
「且不說你現在沒有證據,就算皇帝批準了你的搜查令,你本就不招他們待見,這樣明目張膽的萬一搜不出證據,豈不是落人口實。」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當如何?」
「你看你,總是那麽急,就不能轉個彎?」
楚荊眼睛一亮,問:「你有辦法!」
「有是有,但有個條件。」
「什麽條件?」
陸隨貼近楚荊耳邊,嘴唇微動,說了幾個字。
「……」
「楚寺卿,成不成交?」
「……」
「楚亦安?」
「……」
「楚——」
「行了成交!你快帶我去!」
不比紅牆黃瓦、層樓疊榭的宮中,又不似火樹銀花、車水馬龍的長安鬧市,六部依次安靜地坐落在西華門外,莊嚴肅穆。
禮部大門緊閉,門前掛著兩個燈籠,亮著微弱的光。
更深露重,避開巡邏的禁軍,陸隨七拐八繞,帶著半個瘸子繞著禮部貢院走了半圈,來到了後門。
楚荊在胡同裏抬頭看著兩人高的圍牆和一枝出牆的紅梅,遲疑道:「你說的辦法,就是帶我爬牆?」
陸隨輕輕一跳,抓住簷磚借力躍上牆頂,手裏不知何時多了一枚飛鏢,往梅樹上一擲,飛鏢紮紮實實嵌入了梅樁。
他拍拍手,又轉身跳迴來。
半柱香以後,吱呀一聲輕響,原本緊閉的後門緩緩開了道門縫。
楚荊抽了抽嘴角:「不愧是陸將軍,您的內應可真是無處不在。」
陸隨一點也不謙虛地笑了笑,說:「過獎。」
楚荊懷疑道:「大理寺也安插了你的人吧。」
陸隨故作驚訝:「怎麽會?不可能!當然沒有!」
兩人側身進入內院,一名身材微胖打扮成僕人模樣的男子低著頭,避開巡夜的人領著他們拐到試卷閣。
門窗緊閉,四下無人,那男子左右看了下,從袖裏掏出簧片卡在窗戶上,輕輕一撬,半人高的窗戶開了一道縫隙,轉身再看那人已經消失不見了。
陸隨的臂力驚人,毫不費力地抱著楚荊翻身進去。他收好簧片,遞給楚荊一根細長的蠟燭,燭光不亮,可以勉強能夠看見書架上的條目又不會引起外麵的注意。
庫中編撰收錄了新帝登基後十年的卷宗,滿室都是紙墨香氣,正廳兩側掛著太祖親筆所書的「明經取士、為國求賢」兩幅提字。
楚荊小心避開一些未來得及安放的卷宗,一欄一欄地尋找。
大昭會試分策問、經義和史論三場,架上按照考試年份、場次、考生籍貫一一排序,今年的會試有將近五千考生參加,想找到這兩人的考卷還需費些時間。
大昭沿用前朝的科舉閱卷製度,推行糊名考校和謄錄易書法。收卷後需對考生的姓名籍貫用白紙覆蓋彌封,加蓋騎縫章,考生原卷為墨卷,糊名後由謄錄院派書吏用統一筆墨謄抄科考試卷,再將統一謄抄過後的硃卷呈遞給考官閱卷,以防有人從中受賄幫助考生舞弊。
陸隨在長安籍條目中找到了韓琰的策問,與墨卷一樣,他的謄錄副本上謄抄的正是他那篇《安民疏》,上麵有「第一甲第一名」批閱字樣和主考官吳圩的印章。
而策問科的尹州籍條目上,卻怎麽也找不到趙樓的名字。
「趙樓即便是科舉舞弊,也不該連卷子也沒有。」楚荊自言自語道,然後又繞到了「史論」那科,想查看是否有保存趙樓的答卷。
「尹州籍……趙樓……」
「找到了!」楚荊扯扯陸隨的袖子,「你看。」
史論條目上,趙樓的墨卷和硃卷同樣保存完好。
楚荊把試卷攤開仔細查看,趙樓的筆跡筆走龍蛇,瀟灑自如,可以看出在書法上有不少造詣。他總覺得有些眼熟,突然想起了那塊同假屍體一道掩埋的絹布。
蠟燭還剩最後一點,楚荊蹲下把兩份卷子放在地板上攤開,又從衣襟掏出兩塊絹布,其中一塊那天被童僕燒焦了邊緣,還留下一半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