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謊言是一根浮木,早晚會被波浪衝上岸來。


    ——阿爾巴尼亞諺語


    正式上班的第一天,牛木林一大早興衝衝地來到行政辦公室,等候楊主任分配工作。


    電視台這次一共分配進來了5名大學生。其中,兩名是漢族,兩名是維吾爾族,還有一個就是牛木林。其他4個人的家都在本市,不愁吃,也不愁住。隻有牛木林是外地人,需要宿舍和食堂,生活上的麻煩事比較多。


    楊主任正式宣布:“牛木林、馬曉莎、帕爾紮提、克裏木,你們4個人到了新聞部工作。楊凡到廣告部工作。”


    楊主任把他們帶到小二樓上的新聞部辦公室,正式把他們交給了新聞部的主任徐濤,然後如釋重負地走人了。


    徐濤年約30出頭,身體有些微微發福,皮膚非常好,白裏透紅。他坐在椅子上,身體向前伏在辦公桌上,用一雙不大的眼睛瞄著眼前的4名大學生,沉思了很長的時間,但是,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牛木林等人被徐濤看得頭皮發麻,不知所措,心裏頭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正好有個人進來通知徐濤道:“徐主任,馮書記叫你呢。”


    徐濤緩緩地站了起來,又慢騰騰地走出了辦公室。


    牛木林等人感覺剛才的那一段時間仿佛被抻長了許多,現在終於擺脫了尷尬窘迫的處境。


    牛木林看到辦公室裏的其他工作人員埋頭幹著工作,也不同他們說話,好像自己搶走了他們的飯碗一樣。他想起來班主任曾經告訴即將畢業的同學們的話:“到單位工作以後要有眼色,積極主動地去打掃衛生,給大家打打開水。”


    牛木林走上前,拎了一下放在牆角一張舊桌子上的暖水瓶,手中感覺到沉甸甸的,知道裏麵的開水還有很多,便悻悻地放下了暖水瓶。


    他又發現辦公桌上散亂地堆放了很多舊報紙,於是招唿那幾位新同事一起整理舊報紙。


    不一會兒,舊報紙就整理完畢了。


    然而,徐主任還是沒有迴來。他們想坐下來,但是,辦公室裏沒有多餘的椅子。他們4個人像4根電線杆一樣杵在那裏,變成了辦公室裏多餘的幾個閑人。


    最後,他們隻好無趣地走出新聞部的辦公室,來到小二樓門口的空地上聊天。


    突然,從一樓的一間辦公室裏傳來了激烈的吵鬧聲。


    牛木林看見昨晚在配電室值班的那個卷發男人趙剛被幾個人推搡著出了一樓門口。


    楊主任緊隨著跟了出來。他的情緒激動,頭發淩亂,衣衫不整,折斷了一支腿的眼鏡斜掛在鼻梁上,鮮紅的血液從鼻孔裏流了出來。


    楊主任氣唿唿地嚷道:“趙剛,你簡直是無法無天!我一定要找馮書記評評這個道理。今天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趙剛不服氣地迴敬道:“你就是找雨書記、雪書記評理,老子也不害怕!老子就是不讓你管我!”


    牛木林等這4個剛剛踏入社會的門檻的大學生哪裏見過這樣的場景?他們吃驚地望著楊主任和趙剛,猜想他們兩個人一定是發生了爭吵和鬥毆。成人之間有什麽問題不能好好解決,難道要用打架的方式解決嗎?尤其是身上閃耀著文明、現代和高素質光彩的電視台職工?


    牛木林聽到一片開窗戶的聲音。他抬起頭發現,小二樓所有的房間朝向院子這邊的窗戶都打開了,從裏麵齊刷刷地伸出一片黑壓壓的腦袋。有的人冷漠地觀望著,儼然早已經習以為常了。有的人則眉開眼笑,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有的人皺著眉頭,無奈地搖著腦袋。


    楊主任和趙剛之間發生的衝突以轟轟烈烈的方式開始,卻以默默無聞的方式結束了。他們如何在馮書記的麵前陳述理由,馮書記又是如何批評教育他們的,牛木林一概不得而知。電視台的人們也很快地忘記了這件事情,又開始關注新出現的矛盾了。


    快到中午的時候,一位年輕漂亮的維吾爾族姑娘來找牛木林等人。


    她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道:“我嘛是維吾爾語新聞播音員阿孜古麗。電視台的食堂嘛不是清真食堂。我嘛在外單位的食堂搭夥呢。楊主任嘛讓我帶上你們一起去吃飯。”


    那兩個維吾爾族小夥子帕爾紮提和克裏木用維吾爾語迴答道:“熱合買提(謝謝你)。我們的家在本市。我們一會迴自己家吃飯。”


    阿孜古麗關心地詢問他們道:“你們嘛兩個人在新聞部幹什麽呢?他們嘛都是用漢語寫稿子,然後嘛再翻譯成維吾爾語。”


    帕爾紮提和克裏木都是中文係維吾爾語專業畢業的,隻能說一些日常漢語,漢語的文字水平頂多是小學的程度。


    克裏木堅定地說道:“我們一年之內一定要達到寫漢語稿子的水平。”


    牛木林鼓勵他們道:“好的。我給你們教漢語。你們給我教維吾爾語。”


    帕爾紮提和克裏木異口同聲地迴答道:“好!”


    阿孜古麗也說道:“還有我呢。我嘛是播音員,維吾爾語嘛說得最標準,你嘛跟我學。我跟著你嘛學漢語。”


    牛木林看到他們勤奮好學的樣子,心中感到無比的欣慰。他認為,無論哪一個民族,隻要肯敞開胸懷學習別人的長處,就會大有希望的。


    阿孜古麗帶著牛木林等人從宿舍側麵的小門走出了電視台的院子,沿著崎嶇陡峭的小路向山下走去。


    在山下的紅山路,阿孜古麗、牛木林與帕爾紮提、克裏木揮手告別,然後向寬闊的光明路走去。


    阿孜古麗,年紀大約20出頭,中等個子,身材苗條,梳著一條又黑又長的辮子,圓圓的臉盤上長著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濃黑的眉毛幾乎在眉心處連成了一條線,長長的眼睫毛,高挺的鼻梁,嘴角始終掛著一絲甜甜的微笑。她穿著一件合身的艾德萊斯花綢連衣裙,腳蹬一雙平跟黑色牛皮鞋。整個人顯得十分溫柔和優雅,甚至還有一點點羞怯。


    他們來到離電視台大約有15分鍾路程的一家單位食堂。


    在排隊打飯的時候,一位又高又胖的維吾爾族廚師用維吾爾語告訴阿孜古麗道:“我們單位的領導說了,不再接受外單位的人來吃飯了。你讓他到別的單位去試一試。”


    阿孜古麗問道:“附近哪個單位還有清真食堂?”


    胖子廚師迴答道:“市委有呢。”


    牛木林從小生長在阿勒泰的生產建設兵團。那裏的居民主要是漢族和極少數的迴族、東鄉族、撒拉族和哈薩克族,沒有維吾爾族。阿孜古麗是他接觸的第一個維吾爾族。她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牛木林一邊吃著手抓米飯,一邊和阿孜古麗閑聊了起來。


    他問道:“阿孜古麗是什麽意思?”


    阿孜古麗驕傲地迴答道:“阿孜嘛是的意思,古麗嘛是花朵的意思。合起來嘛就是意思。”


    一位頗有書生氣的維吾爾族青年男子也加入到他們的談話當中。


    阿孜古麗向牛木林介紹道:“這是宣傳處的圖爾洪副處長。”


    牛木林站了起來,與圖爾洪握了一下手,然後又坐下來,與他們聊起了維吾爾族的一些基本情況。


    宣傳是圖爾洪的強項。聽到牛木林詢問維吾爾族的事情,他頓時打開了話匣子,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介紹道:


    “我們維吾爾族的祖先主要是公元前3世紀生活在蘇聯貝加爾湖一帶的北方遊牧民族丁零人。


    1世紀末,也就是東漢時期,丁零人逐漸向南方的蒙古草原遷移,與當地的一些古代民族交流融合。


    後來,維吾爾族的先世鐵勒成為西突厥汗國的一部分。


    744年,迴紇人就是維吾爾人漢語的不同譯音。他們和唐朝人聯合消滅了突厥汗國。


    居住在蒙古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沿岸的迴紇人建立了迴紇汗國,統轄的範圍包括貝加爾湖西南、葉尼塞河上遊、阿爾泰山西南、天山以北、興安嶺以西的廣大地區,也就是現在的蒙古和新疆北疆地區。後來,迴紇汗國占領了天山以南的南疆部分地區、現在蘇聯哈薩克的七河流域、真珠河就是現在蘇聯的錫爾河、撥賀那就是現在蘇聯的費爾幹納等地區,與唐朝長期保持著友好的關係,和唐朝多次和親,還兩次派出軍隊幫助唐朝平定內亂。”


    牛木林插話道:“我知道,好像是平定安史之亂。”


    圖爾洪笑著點了一下頭,繼續說道:


    “788年,迴紇的漢語譯音改成了迴鶻。


    840年,迴鶻汗國被從西伯利亞過來的吉爾吉斯人的先民黠戛斯消滅了。除了一小部分留在原來的居住地之外,絕大部分的迴鶻部落被迫向西方和南方向進行了大遷徙。


    南下的迴鶻主要分為二支。


    第一支遷徙到了甘肅的河西走廊,與早在武則天時代南渡大漠定居在那裏的迴紇部落匯聚,在甘州就是現在的張掖建立了政治中心牙帳,被稱為甘州迴鶻或河西迴鶻。872年,首領在甘州自立為可汗,後來被西夏和蒙古統治。他們長期在河西走廊繁衍生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受到蒙古族的很大影響,形成了今天甘肅省的裕固族。


    第二支迴鶻部落來到了天山以北地區。他們以西州也就是高昌、今天的吐魯番盆地為中心,建立了高昌迴鶻政權。這個政權一直延續到了元朝的中期。曆史上稱為西州迴鶻或者高昌迴鶻。他們與當地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勞動生息,相互交流,逐漸融合,發展成為今天東疆的維吾爾族。


    向西遷徙的那一支迴鶻部落進入了中亞地區,和早先進入這一地區的近親葛邏祿等部落匯合。因為他們在今天叫做帕米爾的蔥嶺以西地區活動,曆史上被叫作蔥嶺西迴鶻。9世紀末到13世紀初,這支迴鶻聯合其他突厥語係的部落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最強盛的時期,東起阿克蘇地區的庫車,西至鹹海附近的幹草原地區,南鄰阿姆河、噴赤河、喀喇昆侖山與昆侖山脈,北抵巴爾喀什湖、伊犁河河穀與七河流域的草原,東南直達羅布泊沙漠地帶,版圖囊括現在蘇聯的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哈薩克南部以及我們新疆的中西部。他們與塔裏木盆地的居民在長期生息中逐步發展成為南疆和中亞的維吾爾族。”


    阿孜古麗問道:“圖爾洪,喀喇汗王朝最後嘛怎麽樣了?”


    圖爾洪迴答道:“喀喇汗王朝在蒙古人西征之前的1212年被花剌子模滅亡了。


    後來的幾百年時間裏,維吾爾族在蒙古帝國、葉爾羌汗國、滿洲清朝和民國的國度裏生活著。


    1955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維吾爾族聚居的新疆建立了省級的民族自治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維吾爾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屬於阿爾泰語係突厥語族。先後使用過多種文字。現在主要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拚音文字和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維吾爾族的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棉花、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還擅長園林藝術。我們國家最大麵積的葡萄生產基地葡萄溝就在吐魯番盆地。


    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民間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12木卡姆》、民族舞蹈等聞名中外。傳統的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民間樂器有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


    維吾爾民族醫學也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牛木林由衷地讚歎道:“你的口才太好了。5分鍾就講清楚了一個民族幾千年的曆史。”


    圖爾洪眨巴著眼睛,俏皮地說道:“過獎了。這是我的本職工作。”


    吃完飯與圖爾洪告別以後,阿孜古麗和牛木林前往附近的市委食堂。


    在路上,阿孜古麗羞澀地向牛木林征求意見道:“你嘛覺得圖爾洪這個人嘛怎麽樣?”


    牛木林的心中猜測圖爾洪可能正在追求阿孜古麗,而阿孜古麗也在猶豫之中,便迴答道:“他挺好的,有豐富的知識,又有英俊的長相,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人。”


    阿孜古麗淡淡地笑了一下,沒有再說什麽。


    他們來到市委大院,找到了職工食堂,隻見裏麵空空蕩蕩的,僅有幾個廚師在收拾餐具。


    阿孜古麗向一位看上去像是管理員的男人問好,然後提出了牛木林要在食堂搭夥吃飯的要求。


    胖乎乎的管理員飛快地看了一眼牛木林,滿口答應了。


    牛木林和阿孜古麗高高興興地離開了市委食堂,向電視台走去。


    牛木林通過剛才的一係列事情感覺到阿孜古麗待人熱情,為人誠實,便打消了初次見麵的拘謹,好奇地問道:“阿孜古麗,我看你和別的維吾爾族人長得不太一樣?”


    阿孜古麗笑眯眯地問道:“哪裏嘛不一樣?”


    牛木林迴答道:“我看他們絕大多數都是長臉形,而你的卻是圓形的。這是為什麽呢?”


    阿孜古麗開心地笑了起來,說道:“你嘛是真正的當記者的材料,眼睛嘛看得太仔細了。我的爸爸嘛是維吾爾族。我的媽媽嘛是烏孜別克族。烏孜別克族是最漂亮的民族,你嘛知不知道?”


    牛木林從來沒有和烏茲別克族人打過交道,自然一無所知了。他誠實地搖了搖頭,迴答道:“不知道。”


    阿孜古麗說道:“烏孜別克族人嘛眼睛特別大,文化素質嘛非常高。我媽媽的爸爸、媽媽嘛,很久以前是從蘇聯的烏茲別克斯坦嘛到中國經商來了。我媽媽的爸爸、媽媽嘛住在喀什噶爾,後來嘛搬到了烏魯木齊,把我媽媽的爸爸、媽媽嘛的小女兒,就是嘛我的媽媽嫁給了我的嘛爸爸。你嘛明白了沒有?”


    牛木林費力地聽著阿孜古麗的講述,心中還在不停地像數學作業中變換單位名稱一樣,對應著阿孜古麗口中不同的爸爸和媽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世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的草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的草原並收藏人世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