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別忘了祖宗的事業,別扔掉舊皮窩子。


    ——哈薩克族諺語


    1972年的秋天,鞏臘梅看到連隊的很多職工都請了探親假,迴故鄉看望父母去了。她屈指一算,自己從1958年返迴青海探望父母,至今已經有14年沒有迴去過了。她和牛萬山商量了一下,向連長請了一個月的探親假,把建疆和建蒙托付給李啟福和魏玉珍,帶著牛建新迴青海老家探親去了。


    那時候,交通條件非常落後。兩個縣城之間才有長途汽車。其餘地方的人們出行,不是步行就是騎自行車,再就是乘坐馬車,幸運的人可以搭上順路的便車。


    鞏臘梅和牛建新首先要到烏魯木齊。從蒙古灣到烏魯木齊有兩條路線:


    一條是首先搭乘便車,向東到達181團的團部巴裏巴蓋,再繼續達阿勒泰或者師部北屯鎮,在那裏乘坐長途班車,向西南方向經過福海、和布克賽爾、克拉瑪依、奎屯、石河子和昌吉,最後到達烏魯木齊。


    另一條路線也是要首先搭乘便車,向北到達217國道路邊的阿勒泰縣鹽池(後來改為哈薩克語的阿拉哈克)公社,再搭乘便車向西前行,到達布爾津縣城,在那裏坐上長途班車,向南經過和布克賽爾、克拉瑪依、奎屯、石河子和昌吉,最後到達烏魯木齊。


    牛萬山決定讓鞏臘梅母子走布爾津縣這條線路。他向領導請好了假,套上一輛馬拉小車,載著鞏臘梅母子和一起搭伴迴上海探親的女知青王明華。


    他們在蘆葦叢生的鄉村小道上走了2個多小時,來到了10公裏以外的鹽池公社。


    鹽池公社是一個以哈薩克族人為主、農牧業並舉的地方。牛萬山由於從事放牧的工作,平常和哈薩克族人打交道比較多,結識了不少的哈薩克族朋友,會說一口流利的哈薩克語。


    時間已經接近中午了。牛萬山打算帶著鞏臘梅等人到自己的朋友阿吾爾哈德家去。


    王明華從來沒有和哈薩克族人打過交道,心中對少數民族有些畏懼,吞吞吐吐地說道:“老牛,勿要去了吧?我們恰(吃)點燒餅就好了呀。”


    牛萬山知道王明華心中的顧慮,笑著說道:“阿吾爾哈德是我的好朋友。如果他聽說我到了鹽池公社沒有去他們家的話,他一定會肚子脹的(生氣)。你放心,哈薩克族人非常好客和善良。”


    阿吾爾哈德,中等個子,頭頂上戴著一頂紫紅色的絲絨小圓帽,紅潤的臉龐,高高的顴骨,寬寬的肩膀,雙腿由於從小騎馬變成了羅圈腿。


    他熱情地把牛萬山等客人讓進了自己家的氈房,安排妻子古麗加乃特準備午飯。


    阿吾爾哈德一邊請客人們喝著濃釅的奶茶,一邊聊起了哈薩克民族的情況:


    “我們哈薩克族是一個跨境居住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蘇聯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中國和土耳其、蒙古等國家。中國的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下屬的伊犁、塔城、阿勒泰3個地區和天山北坡的昌吉迴族自治州的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哈密地區的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烏魯木齊等地的天山草原上,還有少量的分布在甘肅省的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和青海省的海西地區。


    我們哈薩克族的族源比較複雜,主要成分是古代的烏孫、康居、阿蘭(奄蔡)人。他們與中亞草原的塞種人、大月氏以及後來進入這個地區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鐵勒、契丹、蒙古等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


    早在公元5—6世紀,蒙古高原的一些高車部落越過阿爾泰山和額爾齊斯河,向西部遷徙,到達鹹海和裏海以北的草原遊牧,後來成為東羅馬帝國(拂林)以東、阿得水一帶的恩屈、曷、訶、也末等鐵勒部落。曷又譯為曷薩、葛薩、可薩。隋唐時期,鐵勒諸部形成以可薩部為核心的部落聯盟,征服並融合當地的一些土著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因為他們的語言與前不久形成的突厥人的語言相同,所以被稱為可薩突厥國。6世紀的時候,國力達到了鼎盛階段。疆域東起鹹海之北,西至黑海東北,都城在伏爾加河下遊的阿斯特拉罕附近,與東羅馬的關係親密,與伊朗國的關係不和,後來發展成為欽察汗國。


    13世紀初,由於蒙古成吉思汗的西征,烏孫、克烈、乃蠻等部落被迫西遷。蒙古帝國旗下的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各有一部分地區就是哈薩克人的牧地。


    1456年,金帳汗國境內的白帳汗國最後一位可汗巴拉克的兒子克烈汗和賈尼別克汗,率領哈薩克的部落,離開了昔班家族創立的烏茲別克汗國,向東遷到東察合台汗國,又叫作蒙兀爾斯坦。他們在中亞的楚河流域和塔拉斯河流域建立了獨立的、以克烈汗為首的政治實體哈薩克汗國,過上了獨立、和平和安定的生活,吸引了大量的遊牧部落前來加入。


    15世紀——16世紀,哈薩克汗國擁有欽察草原和花剌子模帝國故地的論答剌、突厥斯坦、烏爾根奇等地區,南麵包括錫爾河流域,東南部包括七河地區,東北部包括巴爾喀什湖東部和南部地區,西部包括玉邪克河流域等地。


    我們哈薩克族有很多的部落,按照部落譜係劃分為3個玉茲(突厥語100的意思)。大玉茲稱為右部、烏拉玉茲,主要分布在巴爾喀什湖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以及伊犁河到錫爾河的廣闊地區;中玉茲稱為左部、奧爾塔玉茲,主要分布在大玉茲以北,夏牧場在錫爾河中遊及卡臘山脈一帶,冬牧場在托博爾河、伊斯姆河、努臘河、薩雷蘇諸河流域;小玉茲稱為西部、奇齊克玉茲,領地是現在哈薩克斯坦的西部地區。


    中國的哈薩克族主要屬於大玉茲和中玉茲的部落。


    17世紀末,雄心勃勃的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向南擴張,管轄權到達了青海和新疆的西部,使哈薩克汗國一度衰落。


    18世紀中葉,大清平定了準噶爾貴族的叛亂,統一了西域。哈薩克族開始陸續遷迴到祖先的故鄉伊犁、塔城、阿勒泰3個地區遊牧。


    1864年,沙皇俄國侵占了大清西北邊疆的大片領土。一些哈薩克部落表示‘眾民隨地劃歸俄轄,雖死不從’的堅定立場,紛紛迴歸大清。


    從此,哈薩克族被分割成兩個國家的人了。


    新中國成立以後,哈薩克族成為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員。1954年11月27日,國家在哈薩克族聚居的地區成立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下轄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


    我們哈薩克族以遊牧為主。居住的地方按照一年4季分為冬窩子、春窩子、夏窩子和秋窩子。幾戶人家稱作一個阿吾勒。阿吾勒由有血親關係的人家組成。”


    王明華插話說道:“我前兩天在《阿勒泰報》上看到阿吾勒這個詞,當時沒有弄懂是什麽意思。原來是親戚的意思啊。”


    阿吾爾哈德解釋道:“親戚是最早的意思。現在也可以解釋為村莊。”


    牛建新好奇地望著氈房頂部。龍架交錯編織,形成了成許許多多的菱形。他指著龍架對父親說道:“爸爸,你看房頂多好看啊。”


    阿吾爾哈德接著牛建新的話說道:“氈房是春、夏、秋3個季節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簡便的活動房屋。富裕一些家庭的氈房非常講究,裏麵的圍氈用不同的布剪裁出各種圖案修飾。木格欄的四周掛著壁氈和花色氈子。地上鋪著花氈和地毯。有的人家把氈房格欄、輻柱刷上油漆,鑲上鏤刻的骨飾和銀飾。”


    鞏臘梅說道:“我覺得你們的衣服最漂亮。”


    阿吾爾哈德說道:


    “我們的衣服有很多的講究。


    冬天,男人戴帶有兩個耳扇、後麵有長尾扇的尖頂帽子,穿鞣製過的、羊毛朝裏的皮襖或皮褲,還有用狼皮、狐狸皮縫製的皮大衣。腰帶大多數是牛皮做的,上麵鑲嵌著金、銀、珊瑚、珍珠、寶石等飾品。


    夏天,上了年紀的哈薩克族老人一般穿軟革製成的靴子。年輕人喜歡穿長筒皮靴。


    婦女的服飾比男人的服飾複雜一些,款式繁多,做工也極為講究,而且隨著年齡的變化,著裝上也有所不同。


    婦女的頭飾主要有帽子和頭巾兩種。小姑娘從小戴塔克亞帽子,頂上插著表示吉祥的貓頭鷹羽毛,還綴上光彩奪目的珠玉。沙吾克列是姑娘們出嫁時候戴的尖頂帽,帽邊上繡著各種花草和獸角的變形體花紋,鑲嵌五光十色的金銀珠寶。姑娘一般穿袖口飾有十字繡花邊、下擺帶多褶的連衣裙,上身外加半截緊身黑、紅、綠色的坎肩,坎肩的對襟兩邊綴滿亮晶晶的銀飾。沒有出嫁的姑娘身穿白色內衣,衣領、袖口繡著幾何花紋,外麵穿飾有花邊的坎肩,下擺是雙層花邊的連衣褶子裙,胸前兩側用琳琅滿目的銀元、鈕扣、珠貝等裝飾。


    中年婦女夏天穿胸前和下擺用彩絨繡邊、兩邊有兩個口袋的半截袖長襟袷袢和坎肩;冬天穿用狐腿皮、羊羔皮裁製作的衣什克。


    哈薩克族的人生禮儀有誕生禮、搖籃禮、40天禮、學說話禮、起步禮、割禮、婚禮和葬禮等。


    我們哈薩克族很早以來就使用12生肖的日曆。生肖紀年的起點是日夜相等的3月22日,就是諾肉孜節,家家做諾肉孜粥,大家挨家挨戶地喝粥,吟誦諾肉孜詩歌,祝願新的一年牲畜旺盛、莊稼豐收。


    灑熟(哈薩克語,慶賀)的禮儀可以說貫穿了我們的整個一生。小娃娃出生要恭喜,男婚女嫁要道賀等等,隻要有值得喜慶的事情,都會有婦女端著一盤喜糖、奶疙瘩、包爾沙克等美味幹食,拋灑向歡樂的人群,表示有喜同樂、有福同享、喜事不斷。


    哈薩克族的民歌來源豐富,內容十分廣泛。阿肯彈唱是生命力很強的民間文學體裁。音樂舞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冬不拉和胡布茲、斯布孜合等是我們主要的民族樂器。傳統舞蹈喜歡模仿飛禽走獸的動作征,誇張幽默,惟妙惟肖,生動傳神,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傳統的舞蹈有《哈拉卓爾哈》,又叫作《黑走馬》。”


    阿吾爾哈德的妻子端上來猶如擀麵片的那仁,招唿大家吃飯道:“趕快吃飯。阿吾爾哈德,你不要吹牛了。人家還要趕路到布爾津去呢。”


    阿吾爾哈德笑著說道:


    不用著急。今天沒有搭上便車,今晚就住在我們家,明天再走。


    說到吃飯,我還要還給你們介紹一下我們哈薩克族人的飲食。


    我們哈薩克族的飲食與遊牧生活有著密切聯係,主要有茶、肉、奶和麵食。我們可以一天沒有菜,但是決不能沒有茶水。


    在冬季大雪即將封山的時候,哈薩克族都要宰殺一些馬、牛、羊,把一部分肉加工成馬腸子、牛肉灌腸和熏肉、炒肉片等,作為冬天的儲肉,可以吃到第2年的春天。


    我們的奶製品主要用羊奶、牛奶、馬奶和駱駝奶製成。種類主要有鮮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奶糕、馬奶酒等。


    傳統的麵食有烤餅、油餅、炒小麥、那仁,還有包爾沙克,就是羊油炸麵團。


    來,洗個手了吃飯。”


    牛萬山等人吃完了中午飯,告別了阿吾爾哈德和古麗加乃特,來到了217國道邊上,等候和攔截路過的汽車。


    公路北邊的不遠處是一座高大巍峨的山脈。這就是著名的阿爾泰山。它通體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淡藍色,既氣勢磅礴又泰然自若,令人賞心悅目。


    牛建新對這座山脈充滿了好奇和興趣。


    這是他人生當中第一次走近大山。3營是一望無際平坦的農田、沼澤和荒灘。以前,他隻能夠遠遠地望見北方有一座自西向東連綿起伏的淡藍色山脈。大人們說,那就是阿爾泰山脈,山的那一邊是蘇聯的小兄弟外蒙古。


    他們向頻頻駛過來的汽車揮手示意,但是沒有一輛汽車停下來。


    牛建新瞪著眼睛,怒視著揚長而去的汽車,仿佛是人家欠了他的賬一樣。


    大約半個小時以後,終於有一輛開往布爾津的解放牌卡車司機願意搭載他們。


    鞏臘梅、王明華和牛建新爬上了卡車的車廂,把行李放在車板上,然後再坐在行李上,踏上了旅途。


    他們在簡易的公路上顛簸了3個多小時,才到達了掩映在金黃色樹叢中的布爾津縣城。


    布爾津縣城坐落在額爾齊斯河的北岸。一條鋪著細碎石礫的大街,兩邊是一排排整齊的平房,不像是一座縣城,更像是一座軍營。居民大多數是哈薩克族人。街上的行人寥寥,冷冷清清,猶如遙遠的天街。


    到了布爾津不等於萬事大吉了。隻有從烏魯木齊發出的班車到達布爾津,他們才有汽車坐上前往烏魯木齊。


    畢竟隻有1個月的假期,白白地浪費了多可惜啊。鞏臘梅和王明華十分著急,每天都要到汽車站跑幾趟,去看看班車來了沒有,生怕車票賣完了。


    有一天,她們去汽車站很長時間都沒有迴來。


    牛建新站在小旅店門口焦急地等待媽媽。


    一個中年哈薩克族男人領著一個和牛建新年紀相仿的孩子從他的麵前走過。


    牛建新看到這對哈薩克族父子,觸景生情,開始哭泣起來。


    那個哈薩克小男孩看見牛建新哭鼻子,背著他的父親,幸災樂禍地偷偷朝他做著鬼臉。


    牛建新真想衝上去,和他打上一架。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烏魯木齊的班車。他們趕緊坐上班車,駛離滯留了3天的布爾津縣城,向著南方的烏魯木齊進發。


    離開布爾津縣城必須要越過寬闊的額爾齊斯河。當時,額爾齊斯河上連一座橋梁都沒有。人們把一隻隻小木船用碗口粗的繩子並排地綁在一起,連在河的南北兩岸,再在小船上麵鋪上一層木板,做成了一座簡易的渡橋。


    班車駛過渡橋的時候,為了減輕車載的重量、保證車輛和乘客的安全,大人們都必須下車,步行通過那座渡橋。小孩子可以留在班車上。


    牛建新坐在晃晃悠悠的班車上,望著車窗外滔滔的河水,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布爾津啊布爾津,你這裏危機四伏,冷漠無情;你這裏是無奈的等待,是陌生的他鄉。童年的牛建新對布爾津充滿了厭惡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世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的草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的草原並收藏人世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