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黃金般的隔壁鄰居,白銀般的親朋好友。


    ——撒拉族諺語


    距離撒魯爾人營地不遠的山地草原上居住著高原山地土著民族吐蕃人。吐蕃人以放牧牛羊為主,有自己固定的生活範圍。他們會經常來到撒魯爾人的村莊,用自己的牛羊交換撒魯爾人、迴迴人和蒙古人的茶葉、青稞和布匹。


    偶然的時候,吐蕃人的牛羊會跑到撒魯爾人的田園裏,啃吃他們種植的莊稼和,踐踏他們辛勤栽種的蔬菜。每當這個時候,撒魯爾人就會拿起石塊和木棍追打牛羊。


    吐蕃人看到自己心愛的牛羊受到驚嚇狂奔,心裏十分不滿。吐蕃人認為普天之下都是他們的草原,牲畜當然有權利到處吃草。


    撒魯爾人認為自己辛辛苦苦開墾出荒地,種上了莊稼和蔬菜,豈能讓牲畜白白糟蹋?由於牲畜啃吃莊稼、踐踏農田的矛盾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兩族之間發生了集體械鬥。


    尕勒莽考慮長期這樣打下去對吐蕃人和撒魯爾人都沒有益處。為了解決與吐蕃人關於農田和牲畜的爭鬥,他帶上智勇雙全的哈桑,親自來到吐蕃人居住的高地山寨,拜訪他們的頭人,協商解決問題。


    在吐蕃人仇視的眼光中,他們走進了頭人紮西頓珠的帳房。


    他們按照吐蕃人的禮節向紮西頓珠行禮,然後雙手獻上潔白的哈達和茶葉、布匹等見麵的禮品。


    尕勒莽對紮西頓珠說道:“隔三差五的狂風暴雨已經讓你們吐蕃人和我們撒魯爾人困苦不堪,艱難維生。我們為什麽不可以像親兄弟一樣和睦相處呢?”


    紮西頓珠傲慢地說道:“狂風暴雨再瘋狂總會有個源頭,吐蕃人與撒魯爾人爭鬥也會有個撚子。你們撒魯爾人為什麽要闖入吐蕃人的地盤上搶占我們的草原呢?”


    尕勒莽不卑不亢地迴答道:“我們是大蒙古國可汗簽派的軍民,千裏迢迢來到這裏就是為了保衛國土。”


    紮西頓珠嚴肅地糾正道:“這裏是我們吐蕃人的地域。你們是沒有得到邀請而私自闖進草原的野牛。”


    哈桑忍不住怒氣,立刻反駁道:“聽說此地曆史上曾經歸屬羌人、吐穀渾人、鮮卑人、漢人和蒙古人,吐蕃人豈不也是沒有得到邀請而私自闖進草原的野牛嗎?”


    紮西頓珠惡狠狠地瞥了哈桑一眼。


    尕勒莽說道:“這裏的確是吐蕃人的地方,但是,你們已經明確宣布歸順大蒙古國。既然如此,就不應該稱唿可汗簽派的軍民是不速之客。”


    紮西頓珠說道:“我們每一次在太陽升起的時候與山下的人握手言和,但是,每一次在太陽落山的時候,我們就遭到了他們無情的襲擊。他們搶走我們的牛羊,還要咒罵我們是肮髒的番子。我們吐蕃人總是受害的那一方。”


    尕勒莽說道:“我們撒魯爾人從來沒有主動進攻過你們。我今天來到你的帳房,就是帶著一片真心和誠意,願我們兩族互通有無、和平共處。”


    紮西頓珠緩頰說道:“我知道你們是新來的撒魯爾人,自然從前與我們無冤無仇,我本來也應該信任你們。為了防備你們日後的違背承諾,他——必須留在我們的山寨裏充做人質。”


    紮西頓珠的眼睛乜了一下哈桑。


    哈桑聽到紮西頓珠的這話,氣得急紅了眼睛。


    尕勒莽悄悄地用自己的大手按住了哈桑緊握的拳頭,微笑著向紮西頓珠點頭答應了。


    紮西頓珠陰沉的臉上立刻變成了晴天,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他抬起雙手,輕輕地拍了一下手掌。


    一個年輕漂亮的吐蕃女子走進了帳房,端上來兩碗冒著熱氣的酥油奶茶。


    另一位年長一些的吐蕃女子又端上來兩碗糌粑。


    最後,一個身體強壯的吐蕃男子端上來一個大盤子。盤子的中央擺放著一把明晃晃的尖刀。


    哈桑一看到尖刀馬上警惕起來。他擔心吐蕃人持刀行刺尕勒莽,因此準備隨時一躍而起,保護自己的領袖尕勒莽。


    紮西頓珠笑著說道:“我聽說你們信仰迴教的人不吃其他人屠宰的牛羊。那麽,就請您親自動刀宰羊,嚐一嚐我們吐蕃人的羊肉吧。”


    尕勒莽迴答道:“恭敬不如從命。”


    在哈桑的幫助下,尕勒莽將肥大的番羊按到在草地上,將番羊的脖子朝向西天,口中默念了一段經文,然後將番羊宰殺了。


    傍晚的時候,尕勒莽和哈桑吃飽了水煮番羊肉,喝足了酥油奶茶,準備起身告辭。


    紮西頓珠用手指著哈桑說道:“你們說話可要算數啊。他必須留下來。”


    尕勒莽給哈桑使了個眼色,笑著說道:“山裏頭高不過昆侖山,人裏頭誠不過撒魯爾人。你放心,他一定會留下的。”


    尕勒莽在兩個吐蕃男子的護送下走了。


    紮西頓珠麵無表情地看著哈桑說道:“剛才給你們端酥油奶茶的姑娘是我的寶貝女兒卓瑪。你——撒魯爾人,願意做我的女婿嗎?”


    哈桑聽了這話大吃一驚,頓時又羞又氣又臊,耷拉下腦袋,死活不再理睬紮西頓珠。


    接下來的日子裏,卓瑪對哈桑關懷備至,茶食齊全,態度溫柔,倒是讓哈桑的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了。


    哈桑心想,都說這吐蕃人強悍霸道、做事野蠻,現在見到的女子這麽漂亮溫柔,可見平時人們對吐蕃人太不了解,或者是以一概全,誤解了人家。


    卓瑪年方18,長著一雙明亮而單純的眼睛。她認真地詢問哈桑關於撒魯爾人的來曆,然後感歎道:“哪裏的人生存都不容易啊。”


    哈桑問道:“聽說我們的故鄉在古代的時候也有過你們吐蕃人,後來不知道去了哪裏。你能說說你們吐蕃人的曆史嗎?”


    卓瑪笑著說道:“隻要你願意聽,我可以給你講上一輩子。”


    哈桑沒有想到吐蕃女子也這麽直爽,反而顯得自己扭扭捏捏,如同穿著裙子的婦人了。


    吐蕃人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是今天藏族人的祖先。


    吐蕃最早起源於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部落。他們先經過群居采集、狩獵生活階段,逐步學會了飼養和農耕。


    公元前後,他們屬於羌人的一支。


    後來,雅魯藏布江南岸雅隆部落的吐蕃先民又分成六個分部落。


    6世紀,雅隆部落首領做了部落聯盟的領袖,號稱王(藏語音為讚普),建成了自稱為博的奴隸製王朝。


    7世紀初,唐朝建立起強大的統一政權,結束了中原地區300多年的混亂分裂局麵。與此同時,吐蕃的民族英雄鬆讚幹布兼並10餘個部落和部族,統一青藏高原,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邏些(今天西藏拉薩)。


    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內訌和部族之間、邊將之間的混戰而分裂瓦解,出現眾多互不統屬的地方勢力。它們各占一方,互相征伐,爭戰不已,持續了400來年。


    與此同時,從10世紀至12世紀,喇嘛教為吐蕃各地各階層接受,並逐步深入到吐蕃社會的各個領域。


    吐蕃人擁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輝煌的曆史。


    在共同的生活當中,哈桑漸漸地喜歡上了卓瑪,但是,礙於兩個人信仰不同的宗教,又是兩個民族,而且自己也有妻兒,因此又有一些麻煩。


    於是,哈桑托人捎話給尕勒莽,向他求助。


    尕勒莽聽說以後非常高興,立即派人帶話給哈桑:“我們撒魯爾人本來就是男多女少,那些光棍穿衣吃飯很不容易。如今,吐蕃頭人的女兒願意嫁給你,說明他們充分信任我們撒魯爾人。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我們會給你的妻子做好思想工作,很快就帶著聘禮前去求婚的。”


    不久,尕勒莽帶領撒魯爾部落中的男女長輩,背著大包的茶葉、絲綢等禮品,前往吐蕃人的山寨求婚。


    紮西頓珠看到尕勒莽親自帶人來送禮求婚,自然覺得臉麵上風光無限,命令下人大擺筵席,熱情地招待撒魯爾客人。


    隨後,紮西頓珠按照吐蕃人的方式將卓瑪嫁給了哈桑。


    在婚禮上,紮西頓珠對尕勒莽說道:“我們吐蕃人以女為主,我們現在嫁女的方式是按照吐蕃人的習俗進行的。你們迴迴人以男為主,我們也應該遵照你們的習俗。這樣吧,讓他們在我這裏住上9天,然後,我就把他們送到你們的村莊裏去,按照你們的習俗再辦理吧。”


    尕勒莽笑著說道:“好吧。等到哈桑和卓瑪迴去以後,我一定把他們安頓好,然後再派一個人過來,長駐在你們吐蕃的山寨充當人質。”


    紮西頓珠大笑起來,擺擺手說道:“那倒不必了。前麵是你的人在我這裏當人質,以後可是我的寶貝女兒在你們那裏當人質了。再說了,我們吐蕃的小夥子還要娶媳婦呢,不能把吐蕃的女兒都嫁給你們了。哈哈。”


    聽了兩族頭人的對話,婚宴上的吐蕃人和撒魯爾人都放聲大笑了起來。


    9天以後,紮西頓珠將哈桑和卓瑪送到了街子。


    尕勒莽專門請來了族裏的迴教阿訇,給卓瑪取了一個高貴的迴教名字——海蒂徹。因為先知穆罕默德的妻子就叫海蒂徹。


    哈桑的妻子與卓瑪互相拜認了姐妹,相處十分融洽。


    過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海蒂徹給哈桑生下了一個身體結實的兒子,取名叫做玉努斯。


    從此以後,撒魯爾人與吐蕃人成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夏尼(吐蕃語,親戚)關係,鮮有戰事發生了。


    隨著蒙古四大汗國特別是大元王朝的建立,國家逐步得到了統一,連綿的戰事大幅度減少,簽派東遷的花剌子模人也逐漸從半軍半民的屯戍轉為職業農耕,並且在各地形成了許多聚居的村莊。


    作為東遷的花剌子模人的一部分,撒魯爾人從此在黃河岸邊的循化一帶開墾荒田,定居了下來。他們圍繞著著禮拜寺修建房舍,形成村落,男耕女織,繁衍生息。


    尕勒莽一共養育了6個兒子,繁衍成了所謂的六門,也就是六支後代。其中,他給長子取名叫期孜,次子叫清水,三子叫衙子,四子叫蘇隻,分別在街子、清水、衙子、蘇隻這四個地方開拓荒地,稼穡莊稼,被後人稱為四房。


    六門加上從河州遷入的馬姓和沈姓兩家迴迴人,合稱為撒魯爾八戶。他們形成了循化一帶的八個村莊,即上房莊、馬家莊、沈家莊、三立坊莊、三蘭巴海莊、裏大門莊、漢巴莊和托龍都莊。


    逐漸老去的尕勒莽和阿合莽先後無常了,被哈桑和他們的後代埋葬在黑色禮拜寺的兩旁,守護著這片哺育撒魯爾人的土地,守衛著那本珍貴的手抄經書,護佑著撒魯爾的子孫後代。


    後來,隨著撒魯爾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他們把黑色禮拜寺改建成了規模較大並且帶有中原、阿拉伯和吐蕃風格的阿裏提歐裏米希提(撒魯爾語,街子大寺)。


    撒魯爾部落敞開胸懷,吸收周邊的吐蕃人、迴迴人和漢人等民族融入自己的群體中,形成了尕勒莽直係以外的外姓五族。


    四房和五族的劃分表明撒魯爾人已經由氏族部落共同體向民族共同體的過渡,由以尕勒莽後裔組成的宗族和家族向民族的過渡。


    街子是撒魯爾人定居東方以後的第一個地點,至始至終也是他們定居東方以後的核心地帶。正因為如此,街子成為了中國撒魯爾人宗教信仰、民族精神、文化曆史和風俗習慣的根源和靈魂的所在地。


    撒魯爾人離開中亞以後,成吉思汗的孫子、拖雷的兒子旭烈兀征服了中亞和西亞。從此,花剌子模帝國的故土被一分為三,分別屬於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爾汗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世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的草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的草原並收藏人世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