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一般的小病小痛就沒有必要非得來了。
京城裏頭其他的醫館、大夫們也得吃飯不是。
若是誰家醫館或者是藥鋪感覺到了經營壓力,經營困難或者說是幹脆經營不下去了,還可以主動來他們醫學院求職——雖然說是要求職,但是在這個年代,隻要能夠認字的都是稀缺人才。
畢竟能夠自己經營醫館或者藥鋪的,都是具備一定的醫藥學知識的人才,這樣的人才,薛攀自然是十分歡迎的。
如此幾年過去,整個京城的醫療資源基本上就被薛攀整合了一遍。除了幾家老字號的、家族歷史悠久的醫館外,其他一些中等大小或者說是單打獨鬥的醫館、藥鋪,很多都被薛攀整合到了一起,作為他們京郊醫學院分院的下屬分支了。
為了滿足不同地域病人的就醫需求,在城市的東南西北中都開設分院,然後在全城星羅棋布地分部一些小的醫療點,才是效果最好的。
薛攀就是這麽做的,頗有些現世裏頭社區醫院的意思。
當然這些大夫們經過了薛攀醫學院分院的培訓之後,不管是醫療技術還是藥物、器械,所有相關的水平都有了比較大的提升。這樣對病人們來說,肯定是最大的福音了。對大夫們來說,既能夠提升自己的技術,又可以保住自家的基業,也是很好的事兒。
搞定了醫學院的事兒之後,就是書院的事兒。
水木書院是在康師傅四十八年三四月份的時候成立的,也在這個春天招收了第一批學生。
賈珠的兒子賈蘭、他的堂兄弟賈菌、還有之前一直在賈家的私塾借讀的林家小弟都通過了入學考試,被編入了「鬆柏班」攻讀科考。
這個班級就相當於是個尖子生班級,班級裏的成員都是那些有誌於科考的學生。
年紀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經過入學考試檢測,具備參考童子試的資格的才行。
就算暫時還沒有,也絕對不能是那種什麽都不會、或者是差得還太遠的。
這種不學無術的子弟,說的就是賈璉、賈寶玉、賈蓉那樣的。
這三位雖然也是嫡係的子孫,但是這學問麽,實在是太糟糕了,根本就達不到入門要求,所以考完試就灰溜溜地迴家去了。
達到了入門要求,但是還需要再進一步學習的,就編入另一個班「黍苗班」,這意思是雖然現在還差得遠,但是至少還有機會可以培養。
這裏麵就主要是一些其他家族的子弟或者也有些平民子弟。
另外還陸續開了商科、理科、工科等,學習經商、數理、發明製造等,也有不少人報名。
書院照舊用的是獎學金和助學金製度,對於家境困難的孩子,實行食宿全免、勤工儉學等方式,盡量能夠做到想要讀書學習的孩子都能有書讀,很快就贏得了巨大的口碑。
九月的時候,康師傅終於出巡歸來。這一次,他心情愈發地好了。
一迴來就又開始大肆封賞。
首先封的就是四川巡撫年羹堯。
然後就開始封阿哥們。
大阿哥還是直郡王不變,胤礽封了個理親王,三、四、五阿哥,也都封了親王。七、十阿哥也封了郡王,九、十二、十四阿哥新封了貝勒,原本的八阿哥也還是貝勒。
總體呈現一碗水端平的狀態——當然也可以說是「唯恐天下不亂」的狀態。
這種一視同仁加秘密立儲的方式,愈發讓阿哥們開始躁動不安起來。
因著又是一年要過去,康師傅的身子骨兒依然健朗,那還真的不知道到底什麽時候才能看到希望了。
不過就算如此,所有的阿哥們也都興高采烈地謝了他們皇阿瑪的恩典,然後就準備著過年了。
薛攀這邊兒作為一個吃瓜群眾,除了請康師傅和新封的王爺、貝勒們來自己家新修的園子裏吃個酒、賞個雪景、梅花兒之類的,也沒有啥其他可以做的了。
請完了這些外客,又請了賈府、林家的人,後頭便就是柳湘蓮、馮紫英衛若蘭這些朋友玩伴。
這一年,靠著這一個新園子,倒是多吃了好幾場酒,也多了好多應酬。但是薛攀卻並不覺得怎麽辛苦,因著每過一年,他離著自己退休的夢想就更近了一步。
就為著這個,也得高高興興地不是。
何況,這新園子也真的挺好看的,那還說啥,好好享受便是。
在這些愉快忙碌的吃吃喝喝中,康師傅四十八年便就這麽過去了,過了年之後,薛攀又重新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作者有話要說:
精修了一下細節。倉央嘉措相關來自度娘相關詞條解釋及作者私設(餵)收尾階段,修文狂魔狂暴加倍(不是),哈哈哈,會努力寫好看點噠。
第159章 祈福
康師傅四十九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薛攀已經十九歲了,虛歲二十,在這個時代,男子到了這個年齡,有些事兒基本上已經到了拖到不能再拖的時候。
才消停了幾年的薛姨媽早一兩年開始就又「死灰復燃」,覺得就算薛攀「命裏不宜早娶」,這都到了二十歲上下了,怎麽著也不能算早了。
所以,她就又開始了催婚大計。
這迴連寶釵也沒法兒幫忙了,因為她也到了歲數——誰家姑娘十八歲了還不定親事啊,直接就成了薛姨媽催婚的另一個對象……
京城裏頭其他的醫館、大夫們也得吃飯不是。
若是誰家醫館或者是藥鋪感覺到了經營壓力,經營困難或者說是幹脆經營不下去了,還可以主動來他們醫學院求職——雖然說是要求職,但是在這個年代,隻要能夠認字的都是稀缺人才。
畢竟能夠自己經營醫館或者藥鋪的,都是具備一定的醫藥學知識的人才,這樣的人才,薛攀自然是十分歡迎的。
如此幾年過去,整個京城的醫療資源基本上就被薛攀整合了一遍。除了幾家老字號的、家族歷史悠久的醫館外,其他一些中等大小或者說是單打獨鬥的醫館、藥鋪,很多都被薛攀整合到了一起,作為他們京郊醫學院分院的下屬分支了。
為了滿足不同地域病人的就醫需求,在城市的東南西北中都開設分院,然後在全城星羅棋布地分部一些小的醫療點,才是效果最好的。
薛攀就是這麽做的,頗有些現世裏頭社區醫院的意思。
當然這些大夫們經過了薛攀醫學院分院的培訓之後,不管是醫療技術還是藥物、器械,所有相關的水平都有了比較大的提升。這樣對病人們來說,肯定是最大的福音了。對大夫們來說,既能夠提升自己的技術,又可以保住自家的基業,也是很好的事兒。
搞定了醫學院的事兒之後,就是書院的事兒。
水木書院是在康師傅四十八年三四月份的時候成立的,也在這個春天招收了第一批學生。
賈珠的兒子賈蘭、他的堂兄弟賈菌、還有之前一直在賈家的私塾借讀的林家小弟都通過了入學考試,被編入了「鬆柏班」攻讀科考。
這個班級就相當於是個尖子生班級,班級裏的成員都是那些有誌於科考的學生。
年紀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經過入學考試檢測,具備參考童子試的資格的才行。
就算暫時還沒有,也絕對不能是那種什麽都不會、或者是差得還太遠的。
這種不學無術的子弟,說的就是賈璉、賈寶玉、賈蓉那樣的。
這三位雖然也是嫡係的子孫,但是這學問麽,實在是太糟糕了,根本就達不到入門要求,所以考完試就灰溜溜地迴家去了。
達到了入門要求,但是還需要再進一步學習的,就編入另一個班「黍苗班」,這意思是雖然現在還差得遠,但是至少還有機會可以培養。
這裏麵就主要是一些其他家族的子弟或者也有些平民子弟。
另外還陸續開了商科、理科、工科等,學習經商、數理、發明製造等,也有不少人報名。
書院照舊用的是獎學金和助學金製度,對於家境困難的孩子,實行食宿全免、勤工儉學等方式,盡量能夠做到想要讀書學習的孩子都能有書讀,很快就贏得了巨大的口碑。
九月的時候,康師傅終於出巡歸來。這一次,他心情愈發地好了。
一迴來就又開始大肆封賞。
首先封的就是四川巡撫年羹堯。
然後就開始封阿哥們。
大阿哥還是直郡王不變,胤礽封了個理親王,三、四、五阿哥,也都封了親王。七、十阿哥也封了郡王,九、十二、十四阿哥新封了貝勒,原本的八阿哥也還是貝勒。
總體呈現一碗水端平的狀態——當然也可以說是「唯恐天下不亂」的狀態。
這種一視同仁加秘密立儲的方式,愈發讓阿哥們開始躁動不安起來。
因著又是一年要過去,康師傅的身子骨兒依然健朗,那還真的不知道到底什麽時候才能看到希望了。
不過就算如此,所有的阿哥們也都興高采烈地謝了他們皇阿瑪的恩典,然後就準備著過年了。
薛攀這邊兒作為一個吃瓜群眾,除了請康師傅和新封的王爺、貝勒們來自己家新修的園子裏吃個酒、賞個雪景、梅花兒之類的,也沒有啥其他可以做的了。
請完了這些外客,又請了賈府、林家的人,後頭便就是柳湘蓮、馮紫英衛若蘭這些朋友玩伴。
這一年,靠著這一個新園子,倒是多吃了好幾場酒,也多了好多應酬。但是薛攀卻並不覺得怎麽辛苦,因著每過一年,他離著自己退休的夢想就更近了一步。
就為著這個,也得高高興興地不是。
何況,這新園子也真的挺好看的,那還說啥,好好享受便是。
在這些愉快忙碌的吃吃喝喝中,康師傅四十八年便就這麽過去了,過了年之後,薛攀又重新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作者有話要說:
精修了一下細節。倉央嘉措相關來自度娘相關詞條解釋及作者私設(餵)收尾階段,修文狂魔狂暴加倍(不是),哈哈哈,會努力寫好看點噠。
第159章 祈福
康師傅四十九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薛攀已經十九歲了,虛歲二十,在這個時代,男子到了這個年齡,有些事兒基本上已經到了拖到不能再拖的時候。
才消停了幾年的薛姨媽早一兩年開始就又「死灰復燃」,覺得就算薛攀「命裏不宜早娶」,這都到了二十歲上下了,怎麽著也不能算早了。
所以,她就又開始了催婚大計。
這迴連寶釵也沒法兒幫忙了,因為她也到了歲數——誰家姑娘十八歲了還不定親事啊,直接就成了薛姨媽催婚的另一個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