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太監餘福海正在暖閣兒門口伺候著,見到薛攀來了,立刻恭敬地跟他打千兒見禮,然後才進去通傳道是:「迴稟萬歲爺,薛大人到了。」
薛攀很快就被裏頭吩咐著請了進去,餘福海照舊是那副似笑非笑的招牌營業表情,倒是愈發讓人看不透他心裏是怎麽想的了。
雖然薛攀也一直沒太在意過他怎麽想,但這位餘福海大總管畢竟是自小就服侍康師傅的大總管,就算不想多打交道,但從他這兒多少也能看出些康師傅的想法來。
之前的那幾次,好歹這位餘福海大總管的臉上還能多少看出點兒表情波動,但是這迴居然是一點兒都沒有,那就說明,這次康師傅的情緒應該還算穩定。
這麽說,情況可能還不是太糟糕?
至少比之前的幾迴的情況要好點兒吧?
畢竟,這次,薛攀可真的是有實實在在的功績在呢。
就憑著這一次他幫忙賑災的事兒,就足夠康師傅感慨一迴、並且絕對地心存感激的了,就算薛攀真有哪裏做得不夠合康師傅的心意,老爺子肯定不能再為難他了。
薛攀麵色平靜實則信心滿滿地走進了南書房的暖閣兒,果然見到康師傅正端坐在書桌前看書,看著並不像是要發火兒的模樣,當然也並沒有什麽高興的模樣就是了。
薛攀也懶得再揣測這位萬歲爺又在故弄什麽玄虛,他現在的底氣比六月份的時候更足了,當然也就可以更加高姿態一些了。
因此薛攀啥都沒說,隻做什麽都不知道,專心地朝上行禮請安道:「微臣薛攀,見過萬歲爺。」
康師傅見他來了,也不說話,像是故意冷著他,又像是還沒想好說啥,沉默半晌,才淡淡道:「薛蟠來了,坐罷。」
薛攀當然也就順水推舟地謝了恩,坐在了下首一張椅子上。不過見康師傅沒有繼續說話,他便也是沉默著不發一言。
您老不說話今兒是要擱這兒玩兒謎語人是吧?
行,那咱們就看誰能夠謎語過誰。
薛攀如此沉默,倒是把康師傅也給整不會了。
本來麽,他這次出巡塞外,心情挺不錯的來著——畢竟,這本來就是他預備徹底放飛自我之後的一次勇敢的嚐試。
他一路走一路巡視,從六月初九就出宮,到了臘月二十三才迴來,足足出去了大半年,光是在熱河行宮都住了差點兒一個月的時間,實在是開心得不得了。
玩兒的開心了,心情肯定就好了很多了。何況他也不是單純去玩兒的,該辦的正事兒也一點兒沒耽誤——他出巡塞外本來就是要去巡查北邊兒的情況,順便安撫一下蒙古的貴族,再看看嫁過去的那些公主們的。
如此一來,雖然玩兒還是玩兒了,但是也基本上每隔一兩天至多三四天就要接待一下這些訪客。
故此這六個多月的時間雖然看起來長,但是康師傅感覺自己也是做了不少兒事兒的,效果也都還不錯。
那些蒙古貴族們一個個地都來給他請安,表現得對他們的朝廷非常忠心,大家也聊了不少經濟政治軍事方麵的事兒,可以說,是滿載而歸。
除了這些表麵上的理由,康師傅自己心裏另外還有個隱秘的想法——他其實也想看看如果自己出門兒久一點兒,京城裏頭的那幾個阿哥們代替他處理政務的能力如何,會不會出啥亂子。
反正不管他想知道啥事兒,自會有人給他現場直播,根本就不怕有啥他們搞不定的事兒最後弄到沒有辦法收場。
他身為一國之君,就算是遠在千裏之外,也照舊可以遙控指揮,京城裏有好幾個他的心腹肱股之臣留守著呢,根本沒有在怕的。
萬萬沒想到,康師傅最後才發現,自己離開了這大半裏,京城居然無事發生。不但那幾個阿哥非常得體地處理了各項政事,就連江、浙大旱的事兒,都有人幫他處理好了。
處理這個事兒的不是別人,正是薛蟠。
這小子不知道發了什麽瘋,明明六月份自己準備出巡的時候他才說了想要「告老還鄉」,一副沒有什麽幹勁兒的樣子,等自己走了之後卻居然不聲不響地幹了這麽一件大事兒出來……
簡直是讓自己連要借著什麽事兒遷怒他一下,把人留下再多幹幾年的話都說不出來了——這種昧著良心的事兒,他真的做不到。
哪怕薛蟠不過就是個年輕的小子,又是內務府管著的皇商,他也不能強迫人做人家不願意的事兒啊。
行吧,知道你小子能幹了。最能幹的就是你了,可以了吧。
可是這種救萬民於水火的大好事兒這小子做了也就做了,反正不是第一次了……但是沒想到,他剛一迴宮,密嬪就跑來跟他稟告說,六月底的時候十一公主才大病了一場,是瘧疾,差點兒就沒了,也是薛攀帶來了什麽特效藥把人給救迴來了。
密嬪說這個,顯然是想要給薛家這小子討要賞賜來的。
既然是救了公主,那肯定得表示表示,更何況,這小子本來就還插手了江浙的旱災賑災事宜,立了大功的。
聽說這小子居然還是未雨綢繆、提前準備,搞得那什麽「竹筒灌溉」、「蓄水備荒」的法子,很有奇效,這就愈發難得了。
河道總督張鵬翮等好幾個河務上的官員並兩江總督、江蘇、浙江各地知府等相關官員一連上了幾十個摺子詳細陳述這件事兒的始末,每本兒都在給這小子請賞。
薛攀很快就被裏頭吩咐著請了進去,餘福海照舊是那副似笑非笑的招牌營業表情,倒是愈發讓人看不透他心裏是怎麽想的了。
雖然薛攀也一直沒太在意過他怎麽想,但這位餘福海大總管畢竟是自小就服侍康師傅的大總管,就算不想多打交道,但從他這兒多少也能看出些康師傅的想法來。
之前的那幾次,好歹這位餘福海大總管的臉上還能多少看出點兒表情波動,但是這迴居然是一點兒都沒有,那就說明,這次康師傅的情緒應該還算穩定。
這麽說,情況可能還不是太糟糕?
至少比之前的幾迴的情況要好點兒吧?
畢竟,這次,薛攀可真的是有實實在在的功績在呢。
就憑著這一次他幫忙賑災的事兒,就足夠康師傅感慨一迴、並且絕對地心存感激的了,就算薛攀真有哪裏做得不夠合康師傅的心意,老爺子肯定不能再為難他了。
薛攀麵色平靜實則信心滿滿地走進了南書房的暖閣兒,果然見到康師傅正端坐在書桌前看書,看著並不像是要發火兒的模樣,當然也並沒有什麽高興的模樣就是了。
薛攀也懶得再揣測這位萬歲爺又在故弄什麽玄虛,他現在的底氣比六月份的時候更足了,當然也就可以更加高姿態一些了。
因此薛攀啥都沒說,隻做什麽都不知道,專心地朝上行禮請安道:「微臣薛攀,見過萬歲爺。」
康師傅見他來了,也不說話,像是故意冷著他,又像是還沒想好說啥,沉默半晌,才淡淡道:「薛蟠來了,坐罷。」
薛攀當然也就順水推舟地謝了恩,坐在了下首一張椅子上。不過見康師傅沒有繼續說話,他便也是沉默著不發一言。
您老不說話今兒是要擱這兒玩兒謎語人是吧?
行,那咱們就看誰能夠謎語過誰。
薛攀如此沉默,倒是把康師傅也給整不會了。
本來麽,他這次出巡塞外,心情挺不錯的來著——畢竟,這本來就是他預備徹底放飛自我之後的一次勇敢的嚐試。
他一路走一路巡視,從六月初九就出宮,到了臘月二十三才迴來,足足出去了大半年,光是在熱河行宮都住了差點兒一個月的時間,實在是開心得不得了。
玩兒的開心了,心情肯定就好了很多了。何況他也不是單純去玩兒的,該辦的正事兒也一點兒沒耽誤——他出巡塞外本來就是要去巡查北邊兒的情況,順便安撫一下蒙古的貴族,再看看嫁過去的那些公主們的。
如此一來,雖然玩兒還是玩兒了,但是也基本上每隔一兩天至多三四天就要接待一下這些訪客。
故此這六個多月的時間雖然看起來長,但是康師傅感覺自己也是做了不少兒事兒的,效果也都還不錯。
那些蒙古貴族們一個個地都來給他請安,表現得對他們的朝廷非常忠心,大家也聊了不少經濟政治軍事方麵的事兒,可以說,是滿載而歸。
除了這些表麵上的理由,康師傅自己心裏另外還有個隱秘的想法——他其實也想看看如果自己出門兒久一點兒,京城裏頭的那幾個阿哥們代替他處理政務的能力如何,會不會出啥亂子。
反正不管他想知道啥事兒,自會有人給他現場直播,根本就不怕有啥他們搞不定的事兒最後弄到沒有辦法收場。
他身為一國之君,就算是遠在千裏之外,也照舊可以遙控指揮,京城裏有好幾個他的心腹肱股之臣留守著呢,根本沒有在怕的。
萬萬沒想到,康師傅最後才發現,自己離開了這大半裏,京城居然無事發生。不但那幾個阿哥非常得體地處理了各項政事,就連江、浙大旱的事兒,都有人幫他處理好了。
處理這個事兒的不是別人,正是薛蟠。
這小子不知道發了什麽瘋,明明六月份自己準備出巡的時候他才說了想要「告老還鄉」,一副沒有什麽幹勁兒的樣子,等自己走了之後卻居然不聲不響地幹了這麽一件大事兒出來……
簡直是讓自己連要借著什麽事兒遷怒他一下,把人留下再多幹幾年的話都說不出來了——這種昧著良心的事兒,他真的做不到。
哪怕薛蟠不過就是個年輕的小子,又是內務府管著的皇商,他也不能強迫人做人家不願意的事兒啊。
行吧,知道你小子能幹了。最能幹的就是你了,可以了吧。
可是這種救萬民於水火的大好事兒這小子做了也就做了,反正不是第一次了……但是沒想到,他剛一迴宮,密嬪就跑來跟他稟告說,六月底的時候十一公主才大病了一場,是瘧疾,差點兒就沒了,也是薛攀帶來了什麽特效藥把人給救迴來了。
密嬪說這個,顯然是想要給薛家這小子討要賞賜來的。
既然是救了公主,那肯定得表示表示,更何況,這小子本來就還插手了江浙的旱災賑災事宜,立了大功的。
聽說這小子居然還是未雨綢繆、提前準備,搞得那什麽「竹筒灌溉」、「蓄水備荒」的法子,很有奇效,這就愈發難得了。
河道總督張鵬翮等好幾個河務上的官員並兩江總督、江蘇、浙江各地知府等相關官員一連上了幾十個摺子詳細陳述這件事兒的始末,每本兒都在給這小子請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