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薛攀將都察院林如海、柳湘蓮那邊兒的事兒都料理清楚了,迴到了薛家宅子的時候,才知道這件事兒。
這才想起,似乎是有薛姨媽派來的人來都察院給他傳過話兒。
不過當時他正忙活得昏天暗地的,也沒有留神細聽就說了句「任憑媽和妹妹商量著辦」就把來人給打發了。
現在想來,應該就是跟他商量要不要住在榮國府的事兒了。
也行吧。
這也的確沒有什麽要緊。
住在薛家或者是賈家,都並不影響什麽,隻要薛姨媽和寶釵住的開心、舒服,在哪兒住不都一樣麽?
不過,既然她們母女都住到了榮國府去了,自己這好不容易休沐了,也就少不得去榮國府一趟了。
也該看看她們的情況咋樣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久別的親人終於團聚,而感到熱淚盈眶呢。
而且賈家本來也得去,加上賈敏和黛玉姐弟也在,愈發要替林如海看一眼她們現在是否安好了。
故此,休沐的當天上午,薛攀就直接上了自己家的馬車,帶上幾個家人就朝著榮國府而去。
因著早就不是第一次進榮國府了,薛攀這一次甚至連個帖子都沒遞,就直接往榮國府走了。
聽說是薛家大爺來了,裏頭早就安排人飛速進去通傳,然後也早有賈府的管事出來接著薛攀進了大門往裏頭走——他們一邊兒走一邊兒還跟薛攀說著客套話:
「薛大爺您這邊兒請,原本該請您到外書房見老爺的。但老爺今兒去衙門辦差了,沒在家,哥兒們也正在讀書。老太太和太太便教請您進正院兒說話。」
薛攀便點頭道:「那真是麻煩管事的了。不知我們太太和姑娘在何處?」
那管事的一臉都是笑意,聽薛攀這麽問,愈發笑得得體客氣:
「薛大爺不必憂心,姨太太和薛姑娘現在好的很,日常雖在梨香院住著,不過這會子定然是在正房跟老太太、太太們喝茶閑話。老太太、太太們早就盼著您什麽時候休沐過來住上幾日,今兒您可算來了,老太太、太太們不知道該高興成什麽樣兒呢。」
薛攀聽了,這才知道,原來薛姨媽和寶釵跟原著裏頭一樣,自打住進了榮國府就一直跟著賈母和王夫人混著呢。
這原也難怪。薛姨媽跟王夫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妹,感情自然比旁人不同。
王夫人留著薛姨媽在榮國府住,那肯定是出自姐妹情深了。
但是賈母那邊兒,恐怕就沒有那麽單純了。
好客豪爽是一迴事,但是長期這麽住著,也定然會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薛攀現在也算是在康師傅麵前說的上話的人,薛家的地位也不再跟之前那樣沒落,隱隱有些中興的意思了。
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
何況薛姨媽本來就是王夫人的親妹妹,這親戚已經算是最親近的關係了,那還有啥說的。
不管從哪個角度說,都得把人給留住啊。
這麽一來,倒是跟原著裏頭的劇情又有了一些重合度了——隻不過,原著裏頭薛攀帶著薛姨媽和寶釵進京投奔王夫人的時候是十五歲。
現在還早了一年。
而且當時他們是為了送寶釵進京參加選秀——甚至都不是正經小選,是宮裏頭臨時加的個選公主陪讀的遴選。
這就有些意思了。
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選拔法兒。不過,這種類似的事兒卻也並不是第一次了——多少跟上迴元春「破格」入宮做女史的事兒有些相似。
反正,肯定又是走後門兒搞出來的就是了。
關鍵原著裏頭那一次遴選,寶釵也沒成功。
隻是薛家他們母子三個人也沒有離開京城迴去金陵,而是就順勢留在了榮國府,一住就是好多年。
直到「金玉良緣」成功,寶釵嫁給了寶玉做寶二奶奶,他們一家子都沒有離開京城。
也算是,一入京城深似海了。
薛攀一邊兒往內院走,一邊兒想著原著裏頭這段劇情,再想著現今他們的處境,不由得感慨良多。
原來不過隻是一些小小的努力,就能夠改變這麽多,從寄人籬下到座上貴客,如此天上地下的差距,其實就是這麽簡單。
照舊還是一路車馬轎子地換乘,大概花了小半個時辰才終於到了內宅正院兒。
還沒進門兒,就聽見裏頭早就是歡聲笑語、很多人的聲音傳出來了。
內中嗓門兒最大的那個,聽起來十分耳熟,卻像是鳳姐兒的聲音。
她正笑著道:「蟠兄弟如今總算是迴來了,姨媽可算是放心了——若是瘦了一點兒,明兒就叫姑媽找姑父說理去。」
得,這位鳳姐姐還是如同昔日一般潑辣爽利,打趣起人來,不拘對方是什麽身份,都不話下,張口就來。
她話音沒落,眾女眷早就笑成一團。
賈敏還沒來得及說什麽,賈母已經笑著道:「這猴兒又在渾說——看你姑母不錘你,便就是不錘你,你婆婆、嬸子也得給你立立規矩了。不然,你還真的要上房揭瓦了。」
鳳姐兒忙笑著求饒,一屋子女眷都在笑鬧,根本就沒聽見丫頭們通傳的聲音,薛攀就是在這個時候進了屋子的。
見他進來,鳳姐兒立刻迎上來,拉著他的手笑道:「哎喲,咱們的薛大人可算家來了——真是教咱們好等啊。」
這才想起,似乎是有薛姨媽派來的人來都察院給他傳過話兒。
不過當時他正忙活得昏天暗地的,也沒有留神細聽就說了句「任憑媽和妹妹商量著辦」就把來人給打發了。
現在想來,應該就是跟他商量要不要住在榮國府的事兒了。
也行吧。
這也的確沒有什麽要緊。
住在薛家或者是賈家,都並不影響什麽,隻要薛姨媽和寶釵住的開心、舒服,在哪兒住不都一樣麽?
不過,既然她們母女都住到了榮國府去了,自己這好不容易休沐了,也就少不得去榮國府一趟了。
也該看看她們的情況咋樣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久別的親人終於團聚,而感到熱淚盈眶呢。
而且賈家本來也得去,加上賈敏和黛玉姐弟也在,愈發要替林如海看一眼她們現在是否安好了。
故此,休沐的當天上午,薛攀就直接上了自己家的馬車,帶上幾個家人就朝著榮國府而去。
因著早就不是第一次進榮國府了,薛攀這一次甚至連個帖子都沒遞,就直接往榮國府走了。
聽說是薛家大爺來了,裏頭早就安排人飛速進去通傳,然後也早有賈府的管事出來接著薛攀進了大門往裏頭走——他們一邊兒走一邊兒還跟薛攀說著客套話:
「薛大爺您這邊兒請,原本該請您到外書房見老爺的。但老爺今兒去衙門辦差了,沒在家,哥兒們也正在讀書。老太太和太太便教請您進正院兒說話。」
薛攀便點頭道:「那真是麻煩管事的了。不知我們太太和姑娘在何處?」
那管事的一臉都是笑意,聽薛攀這麽問,愈發笑得得體客氣:
「薛大爺不必憂心,姨太太和薛姑娘現在好的很,日常雖在梨香院住著,不過這會子定然是在正房跟老太太、太太們喝茶閑話。老太太、太太們早就盼著您什麽時候休沐過來住上幾日,今兒您可算來了,老太太、太太們不知道該高興成什麽樣兒呢。」
薛攀聽了,這才知道,原來薛姨媽和寶釵跟原著裏頭一樣,自打住進了榮國府就一直跟著賈母和王夫人混著呢。
這原也難怪。薛姨媽跟王夫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妹,感情自然比旁人不同。
王夫人留著薛姨媽在榮國府住,那肯定是出自姐妹情深了。
但是賈母那邊兒,恐怕就沒有那麽單純了。
好客豪爽是一迴事,但是長期這麽住著,也定然會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薛攀現在也算是在康師傅麵前說的上話的人,薛家的地位也不再跟之前那樣沒落,隱隱有些中興的意思了。
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
何況薛姨媽本來就是王夫人的親妹妹,這親戚已經算是最親近的關係了,那還有啥說的。
不管從哪個角度說,都得把人給留住啊。
這麽一來,倒是跟原著裏頭的劇情又有了一些重合度了——隻不過,原著裏頭薛攀帶著薛姨媽和寶釵進京投奔王夫人的時候是十五歲。
現在還早了一年。
而且當時他們是為了送寶釵進京參加選秀——甚至都不是正經小選,是宮裏頭臨時加的個選公主陪讀的遴選。
這就有些意思了。
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選拔法兒。不過,這種類似的事兒卻也並不是第一次了——多少跟上迴元春「破格」入宮做女史的事兒有些相似。
反正,肯定又是走後門兒搞出來的就是了。
關鍵原著裏頭那一次遴選,寶釵也沒成功。
隻是薛家他們母子三個人也沒有離開京城迴去金陵,而是就順勢留在了榮國府,一住就是好多年。
直到「金玉良緣」成功,寶釵嫁給了寶玉做寶二奶奶,他們一家子都沒有離開京城。
也算是,一入京城深似海了。
薛攀一邊兒往內院走,一邊兒想著原著裏頭這段劇情,再想著現今他們的處境,不由得感慨良多。
原來不過隻是一些小小的努力,就能夠改變這麽多,從寄人籬下到座上貴客,如此天上地下的差距,其實就是這麽簡單。
照舊還是一路車馬轎子地換乘,大概花了小半個時辰才終於到了內宅正院兒。
還沒進門兒,就聽見裏頭早就是歡聲笑語、很多人的聲音傳出來了。
內中嗓門兒最大的那個,聽起來十分耳熟,卻像是鳳姐兒的聲音。
她正笑著道:「蟠兄弟如今總算是迴來了,姨媽可算是放心了——若是瘦了一點兒,明兒就叫姑媽找姑父說理去。」
得,這位鳳姐姐還是如同昔日一般潑辣爽利,打趣起人來,不拘對方是什麽身份,都不話下,張口就來。
她話音沒落,眾女眷早就笑成一團。
賈敏還沒來得及說什麽,賈母已經笑著道:「這猴兒又在渾說——看你姑母不錘你,便就是不錘你,你婆婆、嬸子也得給你立立規矩了。不然,你還真的要上房揭瓦了。」
鳳姐兒忙笑著求饒,一屋子女眷都在笑鬧,根本就沒聽見丫頭們通傳的聲音,薛攀就是在這個時候進了屋子的。
見他進來,鳳姐兒立刻迎上來,拉著他的手笑道:「哎喲,咱們的薛大人可算家來了——真是教咱們好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