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讓薛家見識最廣的五老太爺也不由得睜圓了眼睛,感嘆一句「後生可畏」。
而且,他有幸成為了唐姆和漢斯聯手治療的第一個病例——通過一個小手術把困擾他多年的頑疾根除,至少再活個五六七年沒有啥問題。
總之,一年的時間裏,薛攀做成了很多事兒,唯一的問題就是,他似乎離著他那個鹹魚的夢想愈發遙遠了。
在日常的揚州、姑蘇、金陵三地跑了之後,薛攀在金陵的薛家老宅度過了穿越過來之後第二年的春節。
這一次,他毫無懸念地作為薛家的族長住持了祭祖儀式。以年僅十三歲的稚齡,創造了薛家歷史上,甚至是整個金陵世家大族中的最小記錄。
問題是,沒有任何人覺得不對。
至此,薛家這塊兒從上到下是徹底被薛攀掌握住了。與此同時,林如海在揚州的鹽務差事也做得十分到位,翻過了年之後,薛攀從金陵迴到了揚州,循著去年的舊例跟林家吃了一個團年飯。
正當他們商議今年該如何跟康師傅述職的時候,卻忽然聽說,康師傅今年,又要來南巡啦。
薛攀和林如海麵麵相覷,忍不住對視苦笑,這還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還說啥去京城述職啊,預備著接駕罷。
作者有話要說:
嘿嘿嘿嘿。周末愉快鴨。
第107章 二刷
康師傅四十四年二月,康師傅再次南巡。
這次南巡跟上迴一樣,主要還是想看看這麽些年治水的效果,還有就是山東等地飽受水患天災的百姓如今生活怎麽樣了。
跟上次不同的是,這一次康師傅隻帶著太子和十三阿哥同行,把其餘的阿哥們都留在了京城,不知道是煩了他們,還是單純隻是厭倦了這種孩子太多的日常。
總之,二月初九,康師傅一行人又從京城出發了。第二天在張家灣棄車馬、登上了禦用大船,一路朝著江南而行。
這次南巡,照舊還是走得跟前年薛攀剛剛穿來的那一年差不多的路線。
禦舟從京城出發,經過天津等地進入山東境內,照舊獲得了全體山東百姓的夾道歡迎。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康師傅對於這種盛況還是十分感動,還跟身邊兒的人說,他還記得第一次南巡的時候這河兩岸都十分荒涼沒有什麽人煙的,百姓們也苦於水患流離失所,哪裏有現在這種衣衫整齊、麵露喜色的盛景?
那是,第一次南巡都是二十一年前的事兒了。就算是現栽樹也變成參天大樹了好吧……
太子、十三阿哥及眾隨行臣子當然都讚嘆不已,連連對康師傅吹彩虹屁——薛攀就是在這個時候到的現場。
因著這一次康師傅南巡是件大事兒,從正月起就開始籌備了。
薛攀也早就接到了康師傅的旨意,讓他收拾收拾就啟程往京城來迎駕——好麽,這次都不是接駕了,而是直接迎駕。
也就是,康師傅南下,薛攀北上,半路就接到聖駕,然後調頭陪著康師傅一起繼續南下的意思。
十分類似雙向奔赴了屬於是。
薛攀相當無語,卻也無可奈何。畢竟他現在可是個二等侍衛,領禦前行走,正經有個差事在身,隻能逢召必到。
何況,康師傅這一年裏也的確沒有傳召過他,算是給了他很大的麵子。如今南巡這麽大的事兒要叫他來,那也是理所應當的。
畢竟,還有誰能夠比薛攀更適合這個差事兒呢?
正所謂一迴生二迴熟,這都是薛攀第二次幹這個差事兒了,那怎麽著也得比第一次做的更好才行啊。
雖然說,薛攀在這一年裏也沒有斷了跟康師傅通信,也提供了不少的情緒價值給他,但是寫信這種方式,終究還是比不上當麵聊天效果好。
看起來康師傅是攢了一肚子的話想說,都等不及到了揚州再找薛攀了。
何況,薛攀這一年裏的行蹤也是十分飄忽,一會兒在揚州、一會兒在姑蘇、一會兒又去了金陵,搞得康師傅想給他送信聯繫起來都有些頭痛,更加不要說這南巡的路程又遠、耗時又長,少不了要提前聯繫好,直接教薛攀過來更穩妥了。
正所謂,山不就我,我就來就山,但是康師傅顯然才是那個山,那麽也就隻有薛攀主動一些,過來迎駕比較好。
薛攀非常懂得這個分寸,故此他連掙紮都沒有掙紮一下就直接收拾了東西出發了。
他正月十五都沒過就出發了,這一路也算順利,不過為了能夠接駕接得更成功一些,也沒有刻意趕路,倒是沿途提前做了一些功課,如此,恰好在二月二十二,在山東境內跟康師傅匯合了。
一來就趕上山東百姓沿河跪拜,對康師傅頂禮膜拜、感謝他在饑饉之年花費了數百萬銀子、調遣四五百官員到山東賑災,救了他們很多父母鄉親的性命。
這事兒倒是真的。
不得不說,康師傅在勤政愛民這塊兒是沒的說的。
隻是吧,這賑災的事兒,康師傅本人倒是有心做個十成十,但是落到了受災百姓那裏,能有個二三成就不錯了。
賑災糧款經過層層盤剝,到了災民們手裏,不過十之一二,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兒。
隻除了康師傅,他也不是毫無知覺,隻是有人稟報彈劾的時候,他卻並不想相信這是真的……
至於是不想相信,還是知道就算相信了也沒法杜絕,那就不清楚了。
而且,他有幸成為了唐姆和漢斯聯手治療的第一個病例——通過一個小手術把困擾他多年的頑疾根除,至少再活個五六七年沒有啥問題。
總之,一年的時間裏,薛攀做成了很多事兒,唯一的問題就是,他似乎離著他那個鹹魚的夢想愈發遙遠了。
在日常的揚州、姑蘇、金陵三地跑了之後,薛攀在金陵的薛家老宅度過了穿越過來之後第二年的春節。
這一次,他毫無懸念地作為薛家的族長住持了祭祖儀式。以年僅十三歲的稚齡,創造了薛家歷史上,甚至是整個金陵世家大族中的最小記錄。
問題是,沒有任何人覺得不對。
至此,薛家這塊兒從上到下是徹底被薛攀掌握住了。與此同時,林如海在揚州的鹽務差事也做得十分到位,翻過了年之後,薛攀從金陵迴到了揚州,循著去年的舊例跟林家吃了一個團年飯。
正當他們商議今年該如何跟康師傅述職的時候,卻忽然聽說,康師傅今年,又要來南巡啦。
薛攀和林如海麵麵相覷,忍不住對視苦笑,這還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還說啥去京城述職啊,預備著接駕罷。
作者有話要說:
嘿嘿嘿嘿。周末愉快鴨。
第107章 二刷
康師傅四十四年二月,康師傅再次南巡。
這次南巡跟上迴一樣,主要還是想看看這麽些年治水的效果,還有就是山東等地飽受水患天災的百姓如今生活怎麽樣了。
跟上次不同的是,這一次康師傅隻帶著太子和十三阿哥同行,把其餘的阿哥們都留在了京城,不知道是煩了他們,還是單純隻是厭倦了這種孩子太多的日常。
總之,二月初九,康師傅一行人又從京城出發了。第二天在張家灣棄車馬、登上了禦用大船,一路朝著江南而行。
這次南巡,照舊還是走得跟前年薛攀剛剛穿來的那一年差不多的路線。
禦舟從京城出發,經過天津等地進入山東境內,照舊獲得了全體山東百姓的夾道歡迎。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康師傅對於這種盛況還是十分感動,還跟身邊兒的人說,他還記得第一次南巡的時候這河兩岸都十分荒涼沒有什麽人煙的,百姓們也苦於水患流離失所,哪裏有現在這種衣衫整齊、麵露喜色的盛景?
那是,第一次南巡都是二十一年前的事兒了。就算是現栽樹也變成參天大樹了好吧……
太子、十三阿哥及眾隨行臣子當然都讚嘆不已,連連對康師傅吹彩虹屁——薛攀就是在這個時候到的現場。
因著這一次康師傅南巡是件大事兒,從正月起就開始籌備了。
薛攀也早就接到了康師傅的旨意,讓他收拾收拾就啟程往京城來迎駕——好麽,這次都不是接駕了,而是直接迎駕。
也就是,康師傅南下,薛攀北上,半路就接到聖駕,然後調頭陪著康師傅一起繼續南下的意思。
十分類似雙向奔赴了屬於是。
薛攀相當無語,卻也無可奈何。畢竟他現在可是個二等侍衛,領禦前行走,正經有個差事在身,隻能逢召必到。
何況,康師傅這一年裏也的確沒有傳召過他,算是給了他很大的麵子。如今南巡這麽大的事兒要叫他來,那也是理所應當的。
畢竟,還有誰能夠比薛攀更適合這個差事兒呢?
正所謂一迴生二迴熟,這都是薛攀第二次幹這個差事兒了,那怎麽著也得比第一次做的更好才行啊。
雖然說,薛攀在這一年裏也沒有斷了跟康師傅通信,也提供了不少的情緒價值給他,但是寫信這種方式,終究還是比不上當麵聊天效果好。
看起來康師傅是攢了一肚子的話想說,都等不及到了揚州再找薛攀了。
何況,薛攀這一年裏的行蹤也是十分飄忽,一會兒在揚州、一會兒在姑蘇、一會兒又去了金陵,搞得康師傅想給他送信聯繫起來都有些頭痛,更加不要說這南巡的路程又遠、耗時又長,少不了要提前聯繫好,直接教薛攀過來更穩妥了。
正所謂,山不就我,我就來就山,但是康師傅顯然才是那個山,那麽也就隻有薛攀主動一些,過來迎駕比較好。
薛攀非常懂得這個分寸,故此他連掙紮都沒有掙紮一下就直接收拾了東西出發了。
他正月十五都沒過就出發了,這一路也算順利,不過為了能夠接駕接得更成功一些,也沒有刻意趕路,倒是沿途提前做了一些功課,如此,恰好在二月二十二,在山東境內跟康師傅匯合了。
一來就趕上山東百姓沿河跪拜,對康師傅頂禮膜拜、感謝他在饑饉之年花費了數百萬銀子、調遣四五百官員到山東賑災,救了他們很多父母鄉親的性命。
這事兒倒是真的。
不得不說,康師傅在勤政愛民這塊兒是沒的說的。
隻是吧,這賑災的事兒,康師傅本人倒是有心做個十成十,但是落到了受災百姓那裏,能有個二三成就不錯了。
賑災糧款經過層層盤剝,到了災民們手裏,不過十之一二,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兒。
隻除了康師傅,他也不是毫無知覺,隻是有人稟報彈劾的時候,他卻並不想相信這是真的……
至於是不想相信,還是知道就算相信了也沒法杜絕,那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