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家庭地位
冤種夫妻七零重生軍嫂軍哥把歌唱 作者:土木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村裏來了輛車,這可是稀罕物。
先去了村委會,又去了老薑家。
薑長安和李懷忠出了老薑家,這一路上碰上了不少人,也沒啥不能說的。
薑山要迴來是好事。
這天下午地裏幹活的人,那嘴是比手還忙啊。
“老薑家上輩子幹了啥好事啊,薑山這小子都當團長了。”
“一個團長,兩工人,一個老師,這家庭放城裏也不差啊。”
“梅子還沒對象吧?”
“你們別做夢了,人家看不上。”
“試試唄,萬一成了呢!”
梅子還沒畢業的時候,就不少人說媒了,那時說的是等畢業了再說。
畢業了在縣裏上班,村裏的人都提過了,梅子自己不樂意,崔琴也看不上。
這事母女倆想到一塊去了,肯定不在家裏找,在學校裏找個男老師也成啊。
朱柳的婆家也在大和田村,聽到了消息的第一時間就迴了娘家。
朱家人正要去地裏幹活呢,急吼吼的朱柳腳還沒跨進大門就喊上了。
“爹,娘,姐和姐夫要迴來了!”
李紅激動地,閨女都多少年沒迴來了,“迴來了?等我去換身衣裳去。”
“哎呀,娘,還沒迴來呢,要迴來了。”
……
朱柳把村裏來了車去了老薑家從頭到尾她聽到的都說了。
“迴來養傷?傷得很重嗎?”
“不知道呢,爹,我姐夫當團長了!!”
“啊?”
朱楊嘴張的都能塞一個雞蛋了,“營長上頭不是副團長嗎?”
“副團長也是團長啊。”
“哪天迴說了嗎?”
“不知道呢,說挺快的,要等這邊收拾好了,就迴來了。”
李紅想來想去還是不行,“你們先去地裏幹著,我和你爹去趟薑家。”
“娘,我跟你一起去吧。”
朱柳也想聽聽老薑家人咋說的。
這一趟她算是白跑了,老薑家人說的這些她都知道,反正就是讓收拾兩間屋子。
這次見麵的氣氛非常的和諧,都很高興,老三當團長了,還馬上就迴來了。
雖然有點擔心傷勢,等人迴來就知道了,能迴來養傷問題不大。
·
薑梅和薑河兩口子趕著最後一班車迴來,仨人坐的一趟車。
今兒薑家這氣氛就跟過年似的,這一下午嘴巴都沒合上過。
一大家子坐在炕上,薑老漢發話了。
“老三這次迴來,你們別找不痛快,否則別怪我翻臉。”
“我和你娘搬去東屋,這兩間屋子給老三騰出來。”
這樣安排最好,王海霞和李海鷗對了一個眼神,果然還是爹啊。
李海鷗詢問屋裏的東西怎麽整,“爹,您看,把您和娘用的東西都搬到東屋去?”
“嗯,我們的東西都搬過去,這家具能用上的給留下。”
薑老漢的意思是,別總是過來拿東西啥的。
崔琴不樂意了,這個屋多暖和呀,東屋都沒爐子,怪冷的。
“咱白天在這屋待著,睡覺迴東屋就行了。”
薑老漢瞪著老婆子,兇巴巴的,“老三傷著呢,在這屋暖和的慢慢養,你兒子不待見你,天天看著你心堵著,怎麽養身體!”
“你白天沒事也別過來,東屋沒爐子有炕,炕燒熱點也不冷。”
“穿著棉襖,腿上蓋著小被子,你要是還嫌冷,再給你生個爐子。”
薑老漢太了解老婆子了,是打定了主意把他們分開。
崔琴:“老頭子,你咋這麽壞呢,就你想兒子想孫子,我就不想啊。我也想跟老三和九九親乎親乎。”
“你可別親乎了,你個老婆子越來越壞了,說話還賊難聽。”
老兩口一人一句誰也不讓誰,梅子打岔,先說正事要緊。
“爹,這炕席咱換新的唄!”
在座的這一屋子人,梅子自認是最了解嫂子的,別人用過的東西她是不用的。
村裏誰家都是全家人用一個盆,洗手洗臉洗腳用一個的可不在少數。個別人家分開。
嫂子家可不是,一人一個,盆子毛巾都是自個用自個的。
薑老漢摸了摸炕席,這都多少年了,破的地方用布補的,該換了。
“行,換新的,這舊的也別扔,放東屋我和你娘用。”
“好嘞,您去大爺家給挑個好的,兩個屋都換成新的,爹,這錢我來出。”
她提議換新的,先表態出錢總沒錯,這錢她也是真樂意出。
這都是小錢,她寒暑假去嫂子那幹活都能掙迴來。
薑老漢笑嗬嗬的,閨女有這個話,他就高興。
“這錢用不著你出,你手裏那點錢就好好攢著,別亂花。”
梅子上班的第一個月工資到手,就全交給了爹娘,說是感謝爹娘的養育之恩,供她念了大學,她理應報答父母,她現在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
隻能說,梅子這一招高啊,薑老漢和崔琴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尤其是跟老四一對比,一個不情不願的,就怕吃虧,恨不得把家裏都搜刮幹淨,一個這麽心甘情願的,先想著父母。
梅子敢給就做好了爹娘真要的準備,她有底氣還是嫂子給的,後麵這兩年她給嫂子幹活掙的錢可是一分都沒花。
加上上大學這四年跟父母要的錢,她跟著嫂子當嫂子的小丫鬟混吃混喝,省下錢真值了。
當時她說過的話,一定要兌現,做出態度來,爹娘要不要和要多少是另外一迴事。
薑老漢和崔琴留下了閨女一半的工資,一半讓閨女留著自己花。
閨女大了,要說婆家了,還在學校上班,要穿的像模像樣的,不說出挑,起碼跟同事們差不多。
女孩子花錢的地方多。
這錢呢,薑老漢也明說了,他們先拿著,畢竟他們也這個年紀了,手裏有錢心裏不慌。
將來這錢要是沒花,還給她。
梅子平時也表現的非常好,不忙一個星期迴來一趟,忙兩個星期迴來一趟。
迴來就搶著幹活,把屋裏屋外的打掃一遍,給爹娘洗頭洗腳洗衣裳,伺候的舒舒服服的。
每次迴來都不空手,食堂裏的葷菜,學校門口小攤的小東西,也不貴,父母能吃能用上的,花個小錢就可高興了。
薑老漢和崔琴高興的是閨女想著他們,東西還是其次的。
梅子還悄悄的跟爹娘說自己攢了多少錢了,分開說。
薑老漢跟閨女說,別跟你娘說,你娘個拎不清的。
崔琴就跟閨女說,這錢誰也別告訴,就自己攢著,將來結了婚是自己的小金庫。
……
梅子會做人,不光跟父母處得特別好,對哥哥嫂子們也做的很到位,給侄子侄女們買筆買本子買書買點心。
迴家就輔導孩子們作業,這比什麽都讓哥哥嫂子們開心的。
梅子畢業迴來這大半年的時間,迅速地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基本上她說啥,家裏人都支持。
比老四兩口子在家的地位可高,明明老四薑河的工資全給了家裏,還是比不上梅子。
先去了村委會,又去了老薑家。
薑長安和李懷忠出了老薑家,這一路上碰上了不少人,也沒啥不能說的。
薑山要迴來是好事。
這天下午地裏幹活的人,那嘴是比手還忙啊。
“老薑家上輩子幹了啥好事啊,薑山這小子都當團長了。”
“一個團長,兩工人,一個老師,這家庭放城裏也不差啊。”
“梅子還沒對象吧?”
“你們別做夢了,人家看不上。”
“試試唄,萬一成了呢!”
梅子還沒畢業的時候,就不少人說媒了,那時說的是等畢業了再說。
畢業了在縣裏上班,村裏的人都提過了,梅子自己不樂意,崔琴也看不上。
這事母女倆想到一塊去了,肯定不在家裏找,在學校裏找個男老師也成啊。
朱柳的婆家也在大和田村,聽到了消息的第一時間就迴了娘家。
朱家人正要去地裏幹活呢,急吼吼的朱柳腳還沒跨進大門就喊上了。
“爹,娘,姐和姐夫要迴來了!”
李紅激動地,閨女都多少年沒迴來了,“迴來了?等我去換身衣裳去。”
“哎呀,娘,還沒迴來呢,要迴來了。”
……
朱柳把村裏來了車去了老薑家從頭到尾她聽到的都說了。
“迴來養傷?傷得很重嗎?”
“不知道呢,爹,我姐夫當團長了!!”
“啊?”
朱楊嘴張的都能塞一個雞蛋了,“營長上頭不是副團長嗎?”
“副團長也是團長啊。”
“哪天迴說了嗎?”
“不知道呢,說挺快的,要等這邊收拾好了,就迴來了。”
李紅想來想去還是不行,“你們先去地裏幹著,我和你爹去趟薑家。”
“娘,我跟你一起去吧。”
朱柳也想聽聽老薑家人咋說的。
這一趟她算是白跑了,老薑家人說的這些她都知道,反正就是讓收拾兩間屋子。
這次見麵的氣氛非常的和諧,都很高興,老三當團長了,還馬上就迴來了。
雖然有點擔心傷勢,等人迴來就知道了,能迴來養傷問題不大。
·
薑梅和薑河兩口子趕著最後一班車迴來,仨人坐的一趟車。
今兒薑家這氣氛就跟過年似的,這一下午嘴巴都沒合上過。
一大家子坐在炕上,薑老漢發話了。
“老三這次迴來,你們別找不痛快,否則別怪我翻臉。”
“我和你娘搬去東屋,這兩間屋子給老三騰出來。”
這樣安排最好,王海霞和李海鷗對了一個眼神,果然還是爹啊。
李海鷗詢問屋裏的東西怎麽整,“爹,您看,把您和娘用的東西都搬到東屋去?”
“嗯,我們的東西都搬過去,這家具能用上的給留下。”
薑老漢的意思是,別總是過來拿東西啥的。
崔琴不樂意了,這個屋多暖和呀,東屋都沒爐子,怪冷的。
“咱白天在這屋待著,睡覺迴東屋就行了。”
薑老漢瞪著老婆子,兇巴巴的,“老三傷著呢,在這屋暖和的慢慢養,你兒子不待見你,天天看著你心堵著,怎麽養身體!”
“你白天沒事也別過來,東屋沒爐子有炕,炕燒熱點也不冷。”
“穿著棉襖,腿上蓋著小被子,你要是還嫌冷,再給你生個爐子。”
薑老漢太了解老婆子了,是打定了主意把他們分開。
崔琴:“老頭子,你咋這麽壞呢,就你想兒子想孫子,我就不想啊。我也想跟老三和九九親乎親乎。”
“你可別親乎了,你個老婆子越來越壞了,說話還賊難聽。”
老兩口一人一句誰也不讓誰,梅子打岔,先說正事要緊。
“爹,這炕席咱換新的唄!”
在座的這一屋子人,梅子自認是最了解嫂子的,別人用過的東西她是不用的。
村裏誰家都是全家人用一個盆,洗手洗臉洗腳用一個的可不在少數。個別人家分開。
嫂子家可不是,一人一個,盆子毛巾都是自個用自個的。
薑老漢摸了摸炕席,這都多少年了,破的地方用布補的,該換了。
“行,換新的,這舊的也別扔,放東屋我和你娘用。”
“好嘞,您去大爺家給挑個好的,兩個屋都換成新的,爹,這錢我來出。”
她提議換新的,先表態出錢總沒錯,這錢她也是真樂意出。
這都是小錢,她寒暑假去嫂子那幹活都能掙迴來。
薑老漢笑嗬嗬的,閨女有這個話,他就高興。
“這錢用不著你出,你手裏那點錢就好好攢著,別亂花。”
梅子上班的第一個月工資到手,就全交給了爹娘,說是感謝爹娘的養育之恩,供她念了大學,她理應報答父母,她現在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
隻能說,梅子這一招高啊,薑老漢和崔琴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尤其是跟老四一對比,一個不情不願的,就怕吃虧,恨不得把家裏都搜刮幹淨,一個這麽心甘情願的,先想著父母。
梅子敢給就做好了爹娘真要的準備,她有底氣還是嫂子給的,後麵這兩年她給嫂子幹活掙的錢可是一分都沒花。
加上上大學這四年跟父母要的錢,她跟著嫂子當嫂子的小丫鬟混吃混喝,省下錢真值了。
當時她說過的話,一定要兌現,做出態度來,爹娘要不要和要多少是另外一迴事。
薑老漢和崔琴留下了閨女一半的工資,一半讓閨女留著自己花。
閨女大了,要說婆家了,還在學校上班,要穿的像模像樣的,不說出挑,起碼跟同事們差不多。
女孩子花錢的地方多。
這錢呢,薑老漢也明說了,他們先拿著,畢竟他們也這個年紀了,手裏有錢心裏不慌。
將來這錢要是沒花,還給她。
梅子平時也表現的非常好,不忙一個星期迴來一趟,忙兩個星期迴來一趟。
迴來就搶著幹活,把屋裏屋外的打掃一遍,給爹娘洗頭洗腳洗衣裳,伺候的舒舒服服的。
每次迴來都不空手,食堂裏的葷菜,學校門口小攤的小東西,也不貴,父母能吃能用上的,花個小錢就可高興了。
薑老漢和崔琴高興的是閨女想著他們,東西還是其次的。
梅子還悄悄的跟爹娘說自己攢了多少錢了,分開說。
薑老漢跟閨女說,別跟你娘說,你娘個拎不清的。
崔琴就跟閨女說,這錢誰也別告訴,就自己攢著,將來結了婚是自己的小金庫。
……
梅子會做人,不光跟父母處得特別好,對哥哥嫂子們也做的很到位,給侄子侄女們買筆買本子買書買點心。
迴家就輔導孩子們作業,這比什麽都讓哥哥嫂子們開心的。
梅子畢業迴來這大半年的時間,迅速地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基本上她說啥,家裏人都支持。
比老四兩口子在家的地位可高,明明老四薑河的工資全給了家裏,還是比不上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