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老豬倌的心事
我還是個高中生就遇上了末世 作者:千幻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殺豬工作很是繁雜,祝明生帶著兩個人加上老豬倌實在是忙不過來了,還是找了老書記求援。
正好,新來村裏的這群人都沒怎麽見識過殺豬,都跟著去見世麵順便打下手去了。男生都是興致勃勃,女生還是有些受不了這血腥的場麵的,看了一眼就主動退出幹些雜活去了。
各家出人出力出鍋出灶,忙得熱火朝天,就是這樣,等午飯開飯,也差不多下午兩點多了。
雖然時間長了些,但吃上紅燒肉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覺得這番等待是值得的。
太香了!
祝浩歌、劉帥、曹宇和黃楓坐在一桌上,為了多吃口肉差點都打起來了。女生們沒有了什麽減肥顧慮,看似吃得斯斯文文,實則速度不比男生們慢上多少。
看著孩子們吃得香,大人們在一旁挽著袖子嗬嗬地笑,時不時還指著孩子們私語一陣。
冬日午後的陽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暖的。
有那麽一刻,祝浩歌都有些恍惚。
末日真的來過嗎?
有人在笑,有人在鬧,唯有一人,在人群中沉默著,臉上無喜無悲,手裏拿著一杆油光鋥亮的老式旱煙,吧嗒吧嗒地抽著。
老豬倌。
老豬倌今年已經七十有八了,他幹了半輩子的殺豬匠,養了兩兒兩女。兩雙兒女都是聰明孝順,事業有成,所以不到五十他就已經是半退休了。
說是半退休也沒閑著,在兒子廠裏掛了個保安的閑職,沒事兒還去養殖場裏幫幫忙,日子不算清閑,但小老頭很是滿足。
如今將近八十歲的年紀,同輩人都老態龍鍾,步履蹣跚,他卻是精神矍鑠,跟五十歲沒什麽區別。殺豬的時候,別看拿豬的三個中年人上躥下跳似乎出了大力,按豬的頭把手還是老豬倌。
祝浩歌看的時候真覺得這就是一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可現在他往旁邊的泰山石盤上一坐,看著老了許多。
“太爺誒!”祝浩歌發覺老豬倌一人落寞,端著飯盆湊到他身邊,“想什麽呢?”
按輩分,老豬倌比祝浩歌爺爺還要大一倍,他算是老豬倌的重孫輩了,不過兩人並不是本家的,叫法也隻是個稱唿。
老豬倌“誒”了一聲,勉強扯出一個笑容,但很快收斂下去,並沒有迴答祝浩歌的問題。
祝母看祝浩歌不在桌子上吃飯,反而是湊在老豬倌身邊。她略微一驚,連忙將祝浩歌拉了迴來。
“你別去煩人!”
“沒煩,”祝浩歌端著飯盆一臉疑惑,“我就是看太爺好像不高興的樣子,問問而已,咋了這是?”
“唉,這事兒一句兩句說不清楚,迴去再跟你說,你別去煩你太爺。”祝母看著老豬倌歎了口氣。
祝母避而不談倒是讓祝浩歌起了好奇心,當下飯也不吃了,追著祝母問發生了什麽。祝母本來不想搭理他,但祝浩歌死纏人的勁兒隨了爹,跟條狗皮膏藥似的甩都甩不掉。
沒辦法,隻好找了個稍稍安靜的角落跟他說了。
原來,就在末日爆發當天,老豬倌收到老書記的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就聯係了嫁去蒼墩村的女兒,他的女兒女婿還有外孫外孫女都在那裏。
好在,通訊徹底斷掉之前,他將救命的消息傳遞了出去,但也僅此而已了。
通訊斷掉之後,他和女兒女婿徹底失聯,更不知道他外孫外孫女現在如何。
他心急如焚,多次想要獨自尋去蒼墩村,都被老書記攔下來了。這倔老頭被攔了三四趟還是不死心,大半夜還想出村。好在村子無論白天晚上都安排了人值守,否則就真讓他走出去了。
老書記知道他賊心不死,也不敢讓他一個人住了,幹脆安排他侄子看著他,可看得住人看不住心,眼瞅著老頭一天比一天憔悴,眾人也是毫無辦法。
昨天祝浩歌帶著一幫子人迴來,小老頭看著難受了,他是真想車上下來的還有他的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今天這麽一熱鬧起來啊,小老頭肯定又想他女兒了。
偏生祝浩歌個不識趣兒的,還往上湊。
聽完,祝浩歌有些慚愧地撓了撓頭,可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道:“蒼墩村好像就在餘灣吧?離我們這遠嗎?”
他聽過蒼墩村的名字,但並不知道具體的位置在哪兒。餘灣大是不大,但好歹是個鎮子,祝浩歌作為本地人也不是處處通的。
“不遠,”祝母搖了搖頭,“就在鎮政府過去兩個街道,電瓶車十五分鍾就能到。”
“這麽近?那可以派人過去看看的呀!”
電瓶車十五分鍾,大概也就是四五公裏的樣子,這個距離算不得太遠。
“派了,怎麽可能不派呢?你阿公知道這事兒之後隔天就安排人去了,過不去啊!”祝母一臉無奈,“咱們村離蒼墩村電瓶車十五分鍾到,但蒼墩村到紅杉商城也就十五分鍾到,還是走路到!”
“那裏周邊都是居民區,人太多了,瘋了的人把去蒼墩村的路都給堵上了,你二叔打的頭陣,換了幾條路都進不去,是真的沒辦法啊!”
“村上人私下都說啊,估摸著人是沒了!想著是啊,那些瘋掉的人能把路都堵上,裏麵的人哪兒還有活頭?但這話怎麽跟老豬倌說啊?真跟他實話實說,他非跳河不可。”
“最後也隻能跟他說,村子進不去,但看見人了,在樓上呢,好好兒的沒事兒,過段日子等瘋了的人散散,再想想辦法。”
提到這事兒,祝母心裏也不好受,語氣很是低沉。
“總之,你就別湊上去了,避開點兒。”祝母拍了拍祝浩歌的腦袋。
祝浩歌看看老豬倌,抿了抿嘴:“其實,可以試試……”
他的話沒說一半,祝母就賞了他一個爆栗:“大人都搞不定的事情,你一個小孩子別瞎摻和!這件事是老書記定的,他會處理好的。”
“……”祝浩歌摸了摸腦袋,有些困惑。
祝母之前教他的是,終起身吾輩事,為人大丈夫!
如今怎麽變成了,別瞎摻和?
怪哉怪哉!
正好,新來村裏的這群人都沒怎麽見識過殺豬,都跟著去見世麵順便打下手去了。男生都是興致勃勃,女生還是有些受不了這血腥的場麵的,看了一眼就主動退出幹些雜活去了。
各家出人出力出鍋出灶,忙得熱火朝天,就是這樣,等午飯開飯,也差不多下午兩點多了。
雖然時間長了些,但吃上紅燒肉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覺得這番等待是值得的。
太香了!
祝浩歌、劉帥、曹宇和黃楓坐在一桌上,為了多吃口肉差點都打起來了。女生們沒有了什麽減肥顧慮,看似吃得斯斯文文,實則速度不比男生們慢上多少。
看著孩子們吃得香,大人們在一旁挽著袖子嗬嗬地笑,時不時還指著孩子們私語一陣。
冬日午後的陽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暖的。
有那麽一刻,祝浩歌都有些恍惚。
末日真的來過嗎?
有人在笑,有人在鬧,唯有一人,在人群中沉默著,臉上無喜無悲,手裏拿著一杆油光鋥亮的老式旱煙,吧嗒吧嗒地抽著。
老豬倌。
老豬倌今年已經七十有八了,他幹了半輩子的殺豬匠,養了兩兒兩女。兩雙兒女都是聰明孝順,事業有成,所以不到五十他就已經是半退休了。
說是半退休也沒閑著,在兒子廠裏掛了個保安的閑職,沒事兒還去養殖場裏幫幫忙,日子不算清閑,但小老頭很是滿足。
如今將近八十歲的年紀,同輩人都老態龍鍾,步履蹣跚,他卻是精神矍鑠,跟五十歲沒什麽區別。殺豬的時候,別看拿豬的三個中年人上躥下跳似乎出了大力,按豬的頭把手還是老豬倌。
祝浩歌看的時候真覺得這就是一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可現在他往旁邊的泰山石盤上一坐,看著老了許多。
“太爺誒!”祝浩歌發覺老豬倌一人落寞,端著飯盆湊到他身邊,“想什麽呢?”
按輩分,老豬倌比祝浩歌爺爺還要大一倍,他算是老豬倌的重孫輩了,不過兩人並不是本家的,叫法也隻是個稱唿。
老豬倌“誒”了一聲,勉強扯出一個笑容,但很快收斂下去,並沒有迴答祝浩歌的問題。
祝母看祝浩歌不在桌子上吃飯,反而是湊在老豬倌身邊。她略微一驚,連忙將祝浩歌拉了迴來。
“你別去煩人!”
“沒煩,”祝浩歌端著飯盆一臉疑惑,“我就是看太爺好像不高興的樣子,問問而已,咋了這是?”
“唉,這事兒一句兩句說不清楚,迴去再跟你說,你別去煩你太爺。”祝母看著老豬倌歎了口氣。
祝母避而不談倒是讓祝浩歌起了好奇心,當下飯也不吃了,追著祝母問發生了什麽。祝母本來不想搭理他,但祝浩歌死纏人的勁兒隨了爹,跟條狗皮膏藥似的甩都甩不掉。
沒辦法,隻好找了個稍稍安靜的角落跟他說了。
原來,就在末日爆發當天,老豬倌收到老書記的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就聯係了嫁去蒼墩村的女兒,他的女兒女婿還有外孫外孫女都在那裏。
好在,通訊徹底斷掉之前,他將救命的消息傳遞了出去,但也僅此而已了。
通訊斷掉之後,他和女兒女婿徹底失聯,更不知道他外孫外孫女現在如何。
他心急如焚,多次想要獨自尋去蒼墩村,都被老書記攔下來了。這倔老頭被攔了三四趟還是不死心,大半夜還想出村。好在村子無論白天晚上都安排了人值守,否則就真讓他走出去了。
老書記知道他賊心不死,也不敢讓他一個人住了,幹脆安排他侄子看著他,可看得住人看不住心,眼瞅著老頭一天比一天憔悴,眾人也是毫無辦法。
昨天祝浩歌帶著一幫子人迴來,小老頭看著難受了,他是真想車上下來的還有他的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今天這麽一熱鬧起來啊,小老頭肯定又想他女兒了。
偏生祝浩歌個不識趣兒的,還往上湊。
聽完,祝浩歌有些慚愧地撓了撓頭,可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道:“蒼墩村好像就在餘灣吧?離我們這遠嗎?”
他聽過蒼墩村的名字,但並不知道具體的位置在哪兒。餘灣大是不大,但好歹是個鎮子,祝浩歌作為本地人也不是處處通的。
“不遠,”祝母搖了搖頭,“就在鎮政府過去兩個街道,電瓶車十五分鍾就能到。”
“這麽近?那可以派人過去看看的呀!”
電瓶車十五分鍾,大概也就是四五公裏的樣子,這個距離算不得太遠。
“派了,怎麽可能不派呢?你阿公知道這事兒之後隔天就安排人去了,過不去啊!”祝母一臉無奈,“咱們村離蒼墩村電瓶車十五分鍾到,但蒼墩村到紅杉商城也就十五分鍾到,還是走路到!”
“那裏周邊都是居民區,人太多了,瘋了的人把去蒼墩村的路都給堵上了,你二叔打的頭陣,換了幾條路都進不去,是真的沒辦法啊!”
“村上人私下都說啊,估摸著人是沒了!想著是啊,那些瘋掉的人能把路都堵上,裏麵的人哪兒還有活頭?但這話怎麽跟老豬倌說啊?真跟他實話實說,他非跳河不可。”
“最後也隻能跟他說,村子進不去,但看見人了,在樓上呢,好好兒的沒事兒,過段日子等瘋了的人散散,再想想辦法。”
提到這事兒,祝母心裏也不好受,語氣很是低沉。
“總之,你就別湊上去了,避開點兒。”祝母拍了拍祝浩歌的腦袋。
祝浩歌看看老豬倌,抿了抿嘴:“其實,可以試試……”
他的話沒說一半,祝母就賞了他一個爆栗:“大人都搞不定的事情,你一個小孩子別瞎摻和!這件事是老書記定的,他會處理好的。”
“……”祝浩歌摸了摸腦袋,有些困惑。
祝母之前教他的是,終起身吾輩事,為人大丈夫!
如今怎麽變成了,別瞎摻和?
怪哉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