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朗先生的“唱歌科學課”沒能持續太久。這不是阿康的錯,起因來自趙四化校長。
這幾天趙校長悶悶不樂。全區統一考試的分數統計公布了,這所小學一二年級的數學成績竟然跌出了前五名,而之前從來都位列前三。這讓他見到別的小學校長時很沒麵子,自己也覺得對不起這所小學一向的好名聲。趙校長專門召集數學老師開會研究。
一位數學老師這樣說:
“每年都有一些孩子來這裏上小學,今年有,去年也有,明年還會有。這些孩子看上去差不多,但總是有些差異。這就像我的鄉下老家種蘋果樹,收獲蘋果。今年的蘋果都挺甜,明年的可能都不太甜,到了後年可能又會很甜。”
另一位數學老師則這樣說:
“分數都是練出來的。要想提高就得多做題,多留作業。可上麵一直在要求降低課業負擔。如果多留作業說不定會有家長反對,給區教委打電話告我們的狀。”
老師們都覺得自己的執教沒什麽問題,這讓趙校長很無奈。
公園裏的烏鴉阿康,原本盼著“科學課”之後都會有孩子到它的樹下來唱歌。它的願望很快就落空了。不是因為課外班的教室修好了,而是朗先生不再來上課了。不知緣由的阿康趁著課間的時候去向孩子們打聽,泰山告訴它:
“朗先生不來了。”
“那誰來給你們上科學課?”
“數學老師,她帶著我們做心算題。”
“太浪費了!”阿康無奈地搖搖頭,飛走了。
當王大本又來找趙校長商量如果推廣他的“超常兒童培養計劃”時,校長忽然有了主意,他對王大本說:
“王博士,咱們的培養計劃能不能更有些方向性?”
“方向性?”王大本一時沒跟上趙校長的思路。
趙校長向他講了這學期數學成績下滑的情況,然後說:
“人們總會覺得數學學得好不好和孩子是否聰明有關係,如果我們的’超常兒童培養計劃’能在提高數學成績上有所貢獻,那不是對把項目向全社會推廣大有幫助。”
“對,還是校長有遠見。我馬上和我的團隊商量,調整我們的計劃。”
趙四化校長第二次召集數學老師開“成績分析會”時特約王大本出席。王大本有些緊張,這緣於學生時代的記憶。他打小數學成績就不好,上學時最怕數學老師找他。如今和一群數學老師坐在一起,他感到渾身不自在。數學老師們卻對他很尊重,因為他如今是王博士,還是校長請來的專家。
王大本的聰明之處在於他知道什麽時候該講話,什麽時候不該講話,他彬彬有禮地坐那裏聽別的老師怎麽說。他得到了一些重要信息。原來成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多數孩子不擅長心算,而這次考試出了很多的心算題。出考題的那位認為心算好不好對今後數學學習至關重要,而這裏有的老師則認為沒那麽重要。但是趙四化校長認為凡事關成績和分數的都重要。
王大本知道,他必須堅定地支持校長的觀點。之後的幾天裏他一直冥思苦想。
王大本請一位數學老師幫他選了一本“心算練習冊”。他聯係到那小冊子的出版商,用極低的價格批發了一百本。在學校的家長會上,他免費發給每位家長,請家長們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做心算練習。不過效果不及預期,因為即便家長們覺得這是件好事,孩子們也不願意配合。就連像夏葉這種愛學習的孩子也不願意,孩子們都想課餘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一天王大本到他家樓下的水果蔬菜攤上買菜,賣菜的老吳熱情地和他打招唿。這蔬菜攤是老吳和他老婆經營,在小區門口已經十多個年頭了,他們和這裏的居民相互很熟悉。他老婆也姓吳,叫吳細花。老吳主要負責每天早上上菜。天還沒亮,就跑到蔬菜批發市場采購各種蔬菜水果,裝上小麵包車運迴菜攤。賣菜的任務主要由他老婆吳細花負責。這老兩口都是農民,老吳上過小學,吳細化則是個文盲,一天學校都沒上過,除了自己的名字,會寫的字沒幾個。但這吳細花有一項過人本領——很會算術。她不用計算器,也不用算盤,更沒有收銀機之類現代化的工具,光憑腦子。無論你買了多少樣水果多少樣蔬菜,該付多少錢脫口而出,一定不會錯。
王大本選了一顆白菜、兩根芹菜、兩顆土豆、五隻蘋果,一一過秤後吳細花報出:“12塊3毛六,就算12塊3吧。”
王大本笑著說:“一下子就算出來了,不會出錯嗎?”
吳細花搖搖頭:
“怎麽會錯呢?雖說我沒上過學,可一天到晚都在賣菜,算這些數。該多少錢好像它自己就能從腦子裏蹦出來一樣。”
王大本拿迴吳細花找給他的零錢時忽然冒出一個念頭:這吳細花應該是個人才啊!
王大本有了第二個行動計劃,他要在小學校組織一場“心算擂台賽”,中間還會有位民間心算達人登台表演,“達人”是誰?你們會猜出的。
有了計劃,王大本就開始行動了。
孩子們放學後有一段好時光。別的孩子在公園裏跑來跑去,隻有夏葉同學俯身長椅上,在做一頁大紙上的算術題。阿康感到奇怪,問她是不是還沒寫完作業。她說:
“這不是作業,是特別的練習。明天下午我要代表我們班參加’心算擂台賽’,我在做賽前訓練。”
說著她舉起那張紙給阿康看,上麵密密麻麻,好多道題。
“每班隻能派一名代表參賽,老師指定我代表我們班上場。”她自豪的說。
“那我要恭喜你,祝你明天旗開得勝!”
“阿康,明天一定要來看我比賽,給我加油。”
阿康明白,像夏葉這樣的孩子喜歡比賽,喜歡競爭。爭強好勝是很多人的一種天性,為了壓倒對手他們願意去做他們並不喜歡的事。“訓練心算”這件事,阿康完全不同意趙四化校長和王大本的觀點。無論是強迫還是誘惑孩子去做那麽多的題,都是在浪費時間。
夕陽下,孩子們快樂地追逐跑跳、遊戲、放聲大笑,這些對他們的成長有益處。不包括做心算題,心算與其說是數學,不如說是“生活小技能”。阿康自己不擅長數學,但它對數學還是有點了解。你們知道阿康以前曾在大學校園裏生活多年,它有位很好的朋友,一位數學教授,從前他們經常在一起聊天。
心算好壞和日後的數學學習有多大關係?阿康沒為了這個問題專門迴去找那位數學教授討論一番,稍微想想就能看出這是兩迴事。對夏葉、泰山這些孩子而言,他們渴望著更多的認知世界,有太多好看的書籍、好玩的遊戲等著他們,哪有興趣為心算耗時勞神。趙四化校長看中這事是為了他的麵子和學校的聲譽,王大本熱衷這事一定是為了獲利,因為他是個商人。
阿康無力阻止人家舉辦“心算擂台賽”。看到夏葉的興奮勁兒,它也不願意潑冷水。阿康還心疼泰山和張小跑這倆,他們的心算總不過關,總被留在教室裏改錯,少了很多自由活動的時間。
“心算擂台賽”的那天中午,王大本先對著鏡子把自己打扮了一番,新的西裝,新做的發型。他已經請了電視台的記者,活動結束後還會有一個對趙四化校長和他的采訪。他還要帶一個人一起去參加活動,就是那賣菜的吳細花。王大本給吳細花封了個稱號:民間心算達人。在擂台賽上,吳細花將和計算器來場pk。
王大本來到吳細花的菜攤時,她還守著一堆蘿卜白菜,王大本一見就急了:
“吳細花,咱們昨天不是都說好了嗎?我還訓練了你半天,還專門為你買了新外套,你怎麽象是忘了這事兒?”
吳細花卻無奈的說:
“王老板,你是不知道啊。昨天晚上,老家來人捎話兒,說老吳他那外甥媳婦生了個大胖小子,今天辦滿月,請他迴家喝滿月酒去。他今天一大早就走了,剩下我一個人照看著攤子。今天我是實在離不開,咱們改日子吧。”
王大本立刻跳了起來:
“大姐啊,大姑奶奶啊,你可不能坑我啊!都準備好了,電視台的人都到了。”
王大本狠狠心:
“吳細花,我再出三百元,你剩下的這些菜我全包了。”
吳細花終於收了她的菜攤,洗洗手,換上新外套,上了王大本的轎車。
操場的領操台上並排放了兩塊可移動的黑板。移動黑板兩麵都可以書寫,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下有輪子,可以推來轉去。
趙四化校長親自擔任了比賽裁判。比賽過程是這樣的:
兩塊黑板的背麵由老師事先寫好一些題目。來自不同班的兩個同學站在黑板前,校長的哨聲一響起,開始計時。移動黑板同時轉過身來,兩個選手開始在黑板上答題,題目要在指定時間裏完成,答題正確多者獲勝。
正式比賽之前先由“民間心算達人”登台表演,就是那個吳細花。當然,除了王大並沒有誰知道她是個賣菜的。吳細花的表演是王大本準備的重頭戲。那吳細花是個從未上過學的農村婦女,雖然後來在城市裏賣菜多年,但還是害怕大場麵。這迴是王大本靠口吐蓮花般的說辭,加上死磨硬泡才把她推到台上。
吳細花一上台,見到黑板上那些加減乘除的式子就傻眼了。她根本看不懂,呆呆地立在台上不動。王大本看到吳細花呆立在台上不動,知道是出了問題。王大本腦筋靈活反應快,立刻看出了問題所在。
王大本走上台對大家說,這位“達人”最擅長“應用題”,咱們把題目改成應用題。王大本擦去原題,拿起粉筆寫題:
“大白菜5斤6兩,每斤4毛5分;馬鈴薯10斤8兩,每斤3毛2分;蘿卜10斤9兩;每斤7毛6分;葡萄4斤4兩,每斤4元5毛6分;木耳1斤3兩;每斤20元8毛7分。一共多少錢?”
看到這樣的題,吳細花臉上露出笑容,隻用5秒鍾就給出了答案。台上另一側,一個老師在按計算器,按了半分鍾才宣布:迴答正確。
之後王大本又請台下的人任意改變題目中的數字,添加更多種類的蔬菜或水果。這當然難不倒吳細花,她答得又快又準。其中還又一次是那位老師不小心按錯了鍵,造成誤判。不過很快被糾正,吳細花的答案才是正確。
吳細花的表演結束後才是正式比賽。烏鴉阿康一直站在操場邊的一棵大楊樹上觀看這場熱鬧。因為夏葉同學要代表她的班參賽,阿康答應過來看她的表演,為她加油助威。
夏葉成為年級最終獲勝者沒人覺得意外,因為她確實有這實力。但阿康一點也不高興,它無奈地望著王大本和校長得意的樣子,真為孩子們感到悲哀。這更像一場有辱智商的鬧劇。
“心算擂台賽”圓滿結束。沒過幾天,當地電視台的教育新聞裏播出了采訪小學校“心算比賽”的畫麵。趙四化校長很滿意,王大本很得意。他們的功夫沒有白費。
</p>
朗先生的“唱歌科學課”沒能持續太久。這不是阿康的錯,起因來自趙四化校長。
這幾天趙校長悶悶不樂。全區統一考試的分數統計公布了,這所小學一二年級的數學成績竟然跌出了前五名,而之前從來都位列前三。這讓他見到別的小學校長時很沒麵子,自己也覺得對不起這所小學一向的好名聲。趙校長專門召集數學老師開會研究。
一位數學老師這樣說:
“每年都有一些孩子來這裏上小學,今年有,去年也有,明年還會有。這些孩子看上去差不多,但總是有些差異。這就像我的鄉下老家種蘋果樹,收獲蘋果。今年的蘋果都挺甜,明年的可能都不太甜,到了後年可能又會很甜。”
另一位數學老師則這樣說:
“分數都是練出來的。要想提高就得多做題,多留作業。可上麵一直在要求降低課業負擔。如果多留作業說不定會有家長反對,給區教委打電話告我們的狀。”
老師們都覺得自己的執教沒什麽問題,這讓趙校長很無奈。
公園裏的烏鴉阿康,原本盼著“科學課”之後都會有孩子到它的樹下來唱歌。它的願望很快就落空了。不是因為課外班的教室修好了,而是朗先生不再來上課了。不知緣由的阿康趁著課間的時候去向孩子們打聽,泰山告訴它:
“朗先生不來了。”
“那誰來給你們上科學課?”
“數學老師,她帶著我們做心算題。”
“太浪費了!”阿康無奈地搖搖頭,飛走了。
當王大本又來找趙校長商量如果推廣他的“超常兒童培養計劃”時,校長忽然有了主意,他對王大本說:
“王博士,咱們的培養計劃能不能更有些方向性?”
“方向性?”王大本一時沒跟上趙校長的思路。
趙校長向他講了這學期數學成績下滑的情況,然後說:
“人們總會覺得數學學得好不好和孩子是否聰明有關係,如果我們的’超常兒童培養計劃’能在提高數學成績上有所貢獻,那不是對把項目向全社會推廣大有幫助。”
“對,還是校長有遠見。我馬上和我的團隊商量,調整我們的計劃。”
趙四化校長第二次召集數學老師開“成績分析會”時特約王大本出席。王大本有些緊張,這緣於學生時代的記憶。他打小數學成績就不好,上學時最怕數學老師找他。如今和一群數學老師坐在一起,他感到渾身不自在。數學老師們卻對他很尊重,因為他如今是王博士,還是校長請來的專家。
王大本的聰明之處在於他知道什麽時候該講話,什麽時候不該講話,他彬彬有禮地坐那裏聽別的老師怎麽說。他得到了一些重要信息。原來成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多數孩子不擅長心算,而這次考試出了很多的心算題。出考題的那位認為心算好不好對今後數學學習至關重要,而這裏有的老師則認為沒那麽重要。但是趙四化校長認為凡事關成績和分數的都重要。
王大本知道,他必須堅定地支持校長的觀點。之後的幾天裏他一直冥思苦想。
王大本請一位數學老師幫他選了一本“心算練習冊”。他聯係到那小冊子的出版商,用極低的價格批發了一百本。在學校的家長會上,他免費發給每位家長,請家長們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做心算練習。不過效果不及預期,因為即便家長們覺得這是件好事,孩子們也不願意配合。就連像夏葉這種愛學習的孩子也不願意,孩子們都想課餘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一天王大本到他家樓下的水果蔬菜攤上買菜,賣菜的老吳熱情地和他打招唿。這蔬菜攤是老吳和他老婆經營,在小區門口已經十多個年頭了,他們和這裏的居民相互很熟悉。他老婆也姓吳,叫吳細花。老吳主要負責每天早上上菜。天還沒亮,就跑到蔬菜批發市場采購各種蔬菜水果,裝上小麵包車運迴菜攤。賣菜的任務主要由他老婆吳細花負責。這老兩口都是農民,老吳上過小學,吳細化則是個文盲,一天學校都沒上過,除了自己的名字,會寫的字沒幾個。但這吳細花有一項過人本領——很會算術。她不用計算器,也不用算盤,更沒有收銀機之類現代化的工具,光憑腦子。無論你買了多少樣水果多少樣蔬菜,該付多少錢脫口而出,一定不會錯。
王大本選了一顆白菜、兩根芹菜、兩顆土豆、五隻蘋果,一一過秤後吳細花報出:“12塊3毛六,就算12塊3吧。”
王大本笑著說:“一下子就算出來了,不會出錯嗎?”
吳細花搖搖頭:
“怎麽會錯呢?雖說我沒上過學,可一天到晚都在賣菜,算這些數。該多少錢好像它自己就能從腦子裏蹦出來一樣。”
王大本拿迴吳細花找給他的零錢時忽然冒出一個念頭:這吳細花應該是個人才啊!
王大本有了第二個行動計劃,他要在小學校組織一場“心算擂台賽”,中間還會有位民間心算達人登台表演,“達人”是誰?你們會猜出的。
有了計劃,王大本就開始行動了。
孩子們放學後有一段好時光。別的孩子在公園裏跑來跑去,隻有夏葉同學俯身長椅上,在做一頁大紙上的算術題。阿康感到奇怪,問她是不是還沒寫完作業。她說:
“這不是作業,是特別的練習。明天下午我要代表我們班參加’心算擂台賽’,我在做賽前訓練。”
說著她舉起那張紙給阿康看,上麵密密麻麻,好多道題。
“每班隻能派一名代表參賽,老師指定我代表我們班上場。”她自豪的說。
“那我要恭喜你,祝你明天旗開得勝!”
“阿康,明天一定要來看我比賽,給我加油。”
阿康明白,像夏葉這樣的孩子喜歡比賽,喜歡競爭。爭強好勝是很多人的一種天性,為了壓倒對手他們願意去做他們並不喜歡的事。“訓練心算”這件事,阿康完全不同意趙四化校長和王大本的觀點。無論是強迫還是誘惑孩子去做那麽多的題,都是在浪費時間。
夕陽下,孩子們快樂地追逐跑跳、遊戲、放聲大笑,這些對他們的成長有益處。不包括做心算題,心算與其說是數學,不如說是“生活小技能”。阿康自己不擅長數學,但它對數學還是有點了解。你們知道阿康以前曾在大學校園裏生活多年,它有位很好的朋友,一位數學教授,從前他們經常在一起聊天。
心算好壞和日後的數學學習有多大關係?阿康沒為了這個問題專門迴去找那位數學教授討論一番,稍微想想就能看出這是兩迴事。對夏葉、泰山這些孩子而言,他們渴望著更多的認知世界,有太多好看的書籍、好玩的遊戲等著他們,哪有興趣為心算耗時勞神。趙四化校長看中這事是為了他的麵子和學校的聲譽,王大本熱衷這事一定是為了獲利,因為他是個商人。
阿康無力阻止人家舉辦“心算擂台賽”。看到夏葉的興奮勁兒,它也不願意潑冷水。阿康還心疼泰山和張小跑這倆,他們的心算總不過關,總被留在教室裏改錯,少了很多自由活動的時間。
“心算擂台賽”的那天中午,王大本先對著鏡子把自己打扮了一番,新的西裝,新做的發型。他已經請了電視台的記者,活動結束後還會有一個對趙四化校長和他的采訪。他還要帶一個人一起去參加活動,就是那賣菜的吳細花。王大本給吳細花封了個稱號:民間心算達人。在擂台賽上,吳細花將和計算器來場pk。
王大本來到吳細花的菜攤時,她還守著一堆蘿卜白菜,王大本一見就急了:
“吳細花,咱們昨天不是都說好了嗎?我還訓練了你半天,還專門為你買了新外套,你怎麽象是忘了這事兒?”
吳細花卻無奈的說:
“王老板,你是不知道啊。昨天晚上,老家來人捎話兒,說老吳他那外甥媳婦生了個大胖小子,今天辦滿月,請他迴家喝滿月酒去。他今天一大早就走了,剩下我一個人照看著攤子。今天我是實在離不開,咱們改日子吧。”
王大本立刻跳了起來:
“大姐啊,大姑奶奶啊,你可不能坑我啊!都準備好了,電視台的人都到了。”
王大本狠狠心:
“吳細花,我再出三百元,你剩下的這些菜我全包了。”
吳細花終於收了她的菜攤,洗洗手,換上新外套,上了王大本的轎車。
操場的領操台上並排放了兩塊可移動的黑板。移動黑板兩麵都可以書寫,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下有輪子,可以推來轉去。
趙四化校長親自擔任了比賽裁判。比賽過程是這樣的:
兩塊黑板的背麵由老師事先寫好一些題目。來自不同班的兩個同學站在黑板前,校長的哨聲一響起,開始計時。移動黑板同時轉過身來,兩個選手開始在黑板上答題,題目要在指定時間裏完成,答題正確多者獲勝。
正式比賽之前先由“民間心算達人”登台表演,就是那個吳細花。當然,除了王大並沒有誰知道她是個賣菜的。吳細花的表演是王大本準備的重頭戲。那吳細花是個從未上過學的農村婦女,雖然後來在城市裏賣菜多年,但還是害怕大場麵。這迴是王大本靠口吐蓮花般的說辭,加上死磨硬泡才把她推到台上。
吳細花一上台,見到黑板上那些加減乘除的式子就傻眼了。她根本看不懂,呆呆地立在台上不動。王大本看到吳細花呆立在台上不動,知道是出了問題。王大本腦筋靈活反應快,立刻看出了問題所在。
王大本走上台對大家說,這位“達人”最擅長“應用題”,咱們把題目改成應用題。王大本擦去原題,拿起粉筆寫題:
“大白菜5斤6兩,每斤4毛5分;馬鈴薯10斤8兩,每斤3毛2分;蘿卜10斤9兩;每斤7毛6分;葡萄4斤4兩,每斤4元5毛6分;木耳1斤3兩;每斤20元8毛7分。一共多少錢?”
看到這樣的題,吳細花臉上露出笑容,隻用5秒鍾就給出了答案。台上另一側,一個老師在按計算器,按了半分鍾才宣布:迴答正確。
之後王大本又請台下的人任意改變題目中的數字,添加更多種類的蔬菜或水果。這當然難不倒吳細花,她答得又快又準。其中還又一次是那位老師不小心按錯了鍵,造成誤判。不過很快被糾正,吳細花的答案才是正確。
吳細花的表演結束後才是正式比賽。烏鴉阿康一直站在操場邊的一棵大楊樹上觀看這場熱鬧。因為夏葉同學要代表她的班參賽,阿康答應過來看她的表演,為她加油助威。
夏葉成為年級最終獲勝者沒人覺得意外,因為她確實有這實力。但阿康一點也不高興,它無奈地望著王大本和校長得意的樣子,真為孩子們感到悲哀。這更像一場有辱智商的鬧劇。
“心算擂台賽”圓滿結束。沒過幾天,當地電視台的教育新聞裏播出了采訪小學校“心算比賽”的畫麵。趙四化校長很滿意,王大本很得意。他們的功夫沒有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