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ri),常駐涼州的西夏正使馬黎明迴來了,但卻不見了三個副使,便去問館驛的人。
“正使大人,三位副使大人昨夜調戲大首領的親戚,被人打死了。”館驛這樣迴答。
“什麽?打死了?”馬黎明勃然大怒:“你們好大的膽子,這是要和我大夏國公然作對不成?”
“大人息怒,大首領吩咐了,請大人迴來後馬上去王府,大首領會給您交代的。”
“好,我倒要看看他怎麽交代。”馬黎明怒氣衝衝趕往王府。
其實,三個手下對陳曦兒圖謀不軌的事他很清楚,被人打死了也是活該,不過他要以此為借口,(bi)迫潘羅支就範。
進了王府見到潘羅支,馬黎明劈頭蓋臉就問:“大首領,兩國交兵尚且不斬來使,如今大首領公然殺死我大夏使者意(yu)何為?”
“馬大人誤會了。”潘羅支苦著臉道:“事(qing)是這樣的,三位使者調戲本王的內侄女,被一個剛剛前來的漢人使者撞見,就給殺了,實數意外啊。”
“什麽?漢人使者?大首領這是鐵了心要跟著宋朝了嗎?這是要公開與我大夏撕破臉皮了嗎?你可想好了後果?宋朝現在自(shēn)難保,而我大夏一(ri)之間便可發兵涼州。”
潘羅支擺擺手道:“馬大人消消火,這事我會給你一個交代的。”說著對外喊道:“帶上來。”
外麵有侍衛上來,手裏端著一個托盤,上麵放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
“這是什麽意思?”馬黎明變色道。
“這就是殺了貴國三位使者的兇手,已經被我就地正法。”
馬黎明嗬嗬笑道:“大首領,這樣就算交代了嗎?我倒是無所謂,隻怕給大王交代不下去吧。”
潘羅支長長歎口氣說道:“唉,事已至此,我也知道,李繼遷大王一定會以此為借口,興兵犯涼州。我也想好了,願意歸附西夏,並且獻出涼州,隻盼大王能將六穀留給吐蕃人生活。”
馬黎明大喜過望,怔怔說道:“大首領說得是真的?”
“當然,
我還有說假話的餘地嗎?”潘羅支苦笑道:“不過我有個條件。”
“什麽條件?”馬黎明問道。
“我要麵見大王,請他親自來接收涼州,到時候還有一些細節我要親自與他談。”
“這個……我不能做主,不過我會馬上迴去稟報大王定奪。”馬黎明欣喜若狂,趕忙說道。
潘羅支拿出一封信遞給馬黎明道:“這是我給大王寫得親筆信,請馬大人一定轉交大王,我在涼州等你們的好消息。”
“好,沒問題,我現在即刻趕迴西夏去。”馬黎明馬上告辭而去,迴到館驛騎了快馬向西夏趕去。
此刻的李繼遷正在距離白城不遠的一個叫做烏池的地方休整,他已經知道趙明月從大宋出發了,再過幾(ri)便可到達西夏境內。
每每想起趙明月來,渾(shēn)上下都會氣血翻湧,像一個(qing)竇初開的年輕人。
“大哥,將來你真的會與趙明月一同到開封定居嗎?”李繼信問道。
李繼遷點點頭道:“對啊,既然西夏和宋朝已經聯姻,以後就不用打仗了,我留在西夏也沒什麽用,不如就留給你吧,雖不能稱在公開稱王,但至少也是一方大員。”
李繼信搖頭道:“大哥,若你決意要走,就把德明留下吧,我會盡力輔佐他的。”
李繼遷驚異地看著李繼信,半晌說道:“為什麽,你不想成為西夏首領?”
李繼信苦笑道:“不是不想,是我資曆不夠,一旦你離開,族裏那些老人根本不會把我放在眼裏。如果是德明就不一樣了,他是你的兒子,子承父業理所當然,況且有你在開封照應,他做首領一定會使西夏更好。”
李繼遷點點頭道:“這樣也好,將來去開封,我誰都不帶,也給自己留條後路。”
“報——”
這時外麵有侍衛大聲匯報:“大王,派往涼州的馬黎明大人迴來了,說有要事麵見大王。”
“哦,叫他進來吧。”李繼遷說道。
馬黎明急匆匆進來,向李繼遷兄弟施禮。
“你不在涼州,跑迴來幹什麽?”
“大王,潘羅支降了,他要獻出涼州,以後徹底歸順我西夏。”馬黎明說著將潘羅支的信奉上。
“哦?是真的嗎?”李繼遷接過信打開看,果然是潘羅支的親筆信,寫得非常誠懇真摯,願意將涼州獻給李繼遷,但希望西夏能保全六穀吐蕃族的安全,還特意邀請李繼遷親自前往涼州接收城池,順便磋商細節。
“這個潘羅支不是一直都不肯答應嗎?怎麽會突然轉變?”李繼遷一邊將信遞給李繼信,一邊問馬黎明。
“大王,是這樣的。”馬黎明將宋朝使者殺了三個西夏使者,潘羅支害怕西夏即刻報複,所以決定開城投降的事添油加醋說了一遍,著重突出他自己借機行事,(bi)迫潘羅支就範的功勞。
“阿信,你怎麽看?”李繼遷問道。
李繼信搖頭道:“不好說,誰知道他說得是真是假,萬一是詐降呢?”
“詐降?他潘羅支有詐降的能力嗎?隻要西夏軍長驅直入,進入涼州城,他那三萬不到的軍隊,能吞得下我嗎?”李繼遷輕蔑地說。
“大哥說得有道理,那您要親自去接收嗎?”
李繼遷麵色猶豫,搖頭道:“趙明月馬上就要來了,我心思已經不在這上麵了,還是你去接收吧。”
“大哥,潘羅支指明要你去接收,我若去了,他未必肯開城門。”李繼信為難地說道。
“這個……那怎麽辦,我得去迎接趙明月啊。”李繼遷為難道。
“大哥,趙明月還沒有入境,現在還有時間。成功接收涼州城,也是給德明積累一些資本。等我們得勝歸來,再與大宋公主成親也是一樣啊。”
李繼遷深深皺起眉頭,他雖然已經無意於西夏政事,但這一攤子畢竟還要留給兒子,不給他積累些資本,兒子未必能鎮得住那些族中老人,自己在開封也不會過得開心。
好吧,把接受吐蕃投降當做自己最後一件大事吧,從此以後,便不再過問政事,安心過自己詩酒美人為伴的生活。
“正使大人,三位副使大人昨夜調戲大首領的親戚,被人打死了。”館驛這樣迴答。
“什麽?打死了?”馬黎明勃然大怒:“你們好大的膽子,這是要和我大夏國公然作對不成?”
“大人息怒,大首領吩咐了,請大人迴來後馬上去王府,大首領會給您交代的。”
“好,我倒要看看他怎麽交代。”馬黎明怒氣衝衝趕往王府。
其實,三個手下對陳曦兒圖謀不軌的事他很清楚,被人打死了也是活該,不過他要以此為借口,(bi)迫潘羅支就範。
進了王府見到潘羅支,馬黎明劈頭蓋臉就問:“大首領,兩國交兵尚且不斬來使,如今大首領公然殺死我大夏使者意(yu)何為?”
“馬大人誤會了。”潘羅支苦著臉道:“事(qing)是這樣的,三位使者調戲本王的內侄女,被一個剛剛前來的漢人使者撞見,就給殺了,實數意外啊。”
“什麽?漢人使者?大首領這是鐵了心要跟著宋朝了嗎?這是要公開與我大夏撕破臉皮了嗎?你可想好了後果?宋朝現在自(shēn)難保,而我大夏一(ri)之間便可發兵涼州。”
潘羅支擺擺手道:“馬大人消消火,這事我會給你一個交代的。”說著對外喊道:“帶上來。”
外麵有侍衛上來,手裏端著一個托盤,上麵放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
“這是什麽意思?”馬黎明變色道。
“這就是殺了貴國三位使者的兇手,已經被我就地正法。”
馬黎明嗬嗬笑道:“大首領,這樣就算交代了嗎?我倒是無所謂,隻怕給大王交代不下去吧。”
潘羅支長長歎口氣說道:“唉,事已至此,我也知道,李繼遷大王一定會以此為借口,興兵犯涼州。我也想好了,願意歸附西夏,並且獻出涼州,隻盼大王能將六穀留給吐蕃人生活。”
馬黎明大喜過望,怔怔說道:“大首領說得是真的?”
“當然,
我還有說假話的餘地嗎?”潘羅支苦笑道:“不過我有個條件。”
“什麽條件?”馬黎明問道。
“我要麵見大王,請他親自來接收涼州,到時候還有一些細節我要親自與他談。”
“這個……我不能做主,不過我會馬上迴去稟報大王定奪。”馬黎明欣喜若狂,趕忙說道。
潘羅支拿出一封信遞給馬黎明道:“這是我給大王寫得親筆信,請馬大人一定轉交大王,我在涼州等你們的好消息。”
“好,沒問題,我現在即刻趕迴西夏去。”馬黎明馬上告辭而去,迴到館驛騎了快馬向西夏趕去。
此刻的李繼遷正在距離白城不遠的一個叫做烏池的地方休整,他已經知道趙明月從大宋出發了,再過幾(ri)便可到達西夏境內。
每每想起趙明月來,渾(shēn)上下都會氣血翻湧,像一個(qing)竇初開的年輕人。
“大哥,將來你真的會與趙明月一同到開封定居嗎?”李繼信問道。
李繼遷點點頭道:“對啊,既然西夏和宋朝已經聯姻,以後就不用打仗了,我留在西夏也沒什麽用,不如就留給你吧,雖不能稱在公開稱王,但至少也是一方大員。”
李繼信搖頭道:“大哥,若你決意要走,就把德明留下吧,我會盡力輔佐他的。”
李繼遷驚異地看著李繼信,半晌說道:“為什麽,你不想成為西夏首領?”
李繼信苦笑道:“不是不想,是我資曆不夠,一旦你離開,族裏那些老人根本不會把我放在眼裏。如果是德明就不一樣了,他是你的兒子,子承父業理所當然,況且有你在開封照應,他做首領一定會使西夏更好。”
李繼遷點點頭道:“這樣也好,將來去開封,我誰都不帶,也給自己留條後路。”
“報——”
這時外麵有侍衛大聲匯報:“大王,派往涼州的馬黎明大人迴來了,說有要事麵見大王。”
“哦,叫他進來吧。”李繼遷說道。
馬黎明急匆匆進來,向李繼遷兄弟施禮。
“你不在涼州,跑迴來幹什麽?”
“大王,潘羅支降了,他要獻出涼州,以後徹底歸順我西夏。”馬黎明說著將潘羅支的信奉上。
“哦?是真的嗎?”李繼遷接過信打開看,果然是潘羅支的親筆信,寫得非常誠懇真摯,願意將涼州獻給李繼遷,但希望西夏能保全六穀吐蕃族的安全,還特意邀請李繼遷親自前往涼州接收城池,順便磋商細節。
“這個潘羅支不是一直都不肯答應嗎?怎麽會突然轉變?”李繼遷一邊將信遞給李繼信,一邊問馬黎明。
“大王,是這樣的。”馬黎明將宋朝使者殺了三個西夏使者,潘羅支害怕西夏即刻報複,所以決定開城投降的事添油加醋說了一遍,著重突出他自己借機行事,(bi)迫潘羅支就範的功勞。
“阿信,你怎麽看?”李繼遷問道。
李繼信搖頭道:“不好說,誰知道他說得是真是假,萬一是詐降呢?”
“詐降?他潘羅支有詐降的能力嗎?隻要西夏軍長驅直入,進入涼州城,他那三萬不到的軍隊,能吞得下我嗎?”李繼遷輕蔑地說。
“大哥說得有道理,那您要親自去接收嗎?”
李繼遷麵色猶豫,搖頭道:“趙明月馬上就要來了,我心思已經不在這上麵了,還是你去接收吧。”
“大哥,潘羅支指明要你去接收,我若去了,他未必肯開城門。”李繼信為難地說道。
“這個……那怎麽辦,我得去迎接趙明月啊。”李繼遷為難道。
“大哥,趙明月還沒有入境,現在還有時間。成功接收涼州城,也是給德明積累一些資本。等我們得勝歸來,再與大宋公主成親也是一樣啊。”
李繼遷深深皺起眉頭,他雖然已經無意於西夏政事,但這一攤子畢竟還要留給兒子,不給他積累些資本,兒子未必能鎮得住那些族中老人,自己在開封也不會過得開心。
好吧,把接受吐蕃投降當做自己最後一件大事吧,從此以後,便不再過問政事,安心過自己詩酒美人為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