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那麽多的狗,你知不知道,那麽多的狗,居然一聲都沒叫?張姨怎麽會被人從後心一刀斃命?然後她再有時間安排你媽......”
他朝我擺擺手。
“先別跟我說這些了。”
他一臉疲憊。
“張姨小時候確實帶過我,總帶我玩兒。”
他眼眶微紅。
“一切等我迴來再說。”
他深深看著我。
“可你自己在這裏,我又有點兒不放心。”
我低下頭,心裏一暖,複抬起頭來。
“我沒事。”
我伸手幫他理了理衣服,又幫他整理一下頭發。
“你路上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到家了給我打個電話或者發個微信。”
“好。”
“你爸那邊兒......”
他扶我兩個肩膀。
“放心,我跟那頭通過電話,已經叫人安排好了,又雇了一個女護士。這護士原先在某某精神衛生中心幹過,經驗豐富。你放心。”
我點點頭。他扶著臉色蒼白、目光迷茫的老太太上了車,幫她扣好了安全帶,頭從車窗裏探出來。
“我走了。”
我舉起手,朝他揮了兩下。
“有事給我打電話。”
他喊。
我點點頭,說知道了。
“別衝動,有什麽事兒等我迴來再說。”
“好。”
汽車引掣轟鳴,張若雷的車子絕塵而去。
我一個人滯留在這裏,等天黑。天黑了,黑暗能把一切都掩蓋,所有的罪惡都在黑暗裏潛滋暗長。黑暗,是罪惡滋生的溫床。
張姨究竟得罪了誰?
這小鎮沒什麽出租,有一種小小的代步車,當地人叫蹦蹦,我叫了一輛,說了地點。那人一聽,先就膽突的,我又加了點錢,說我姑母死在那裏。
他說那是你姑母?死得真慘。
我說是。
到地方我付了錢,他一個人把車開走。
我不知為什麽竟然不怕,今天還沒到三天,據說鬼魂七天才會迴家。如果張姨在天有靈,她不會讓我出事兒。這是個兇宅,不知道兇手會不會想再迴到這裏,據說最危險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打開門,大門“吱呀”一聲,這門現在有沒有鎖已經沒什麽意義,任何知道這段曆史的人都不會輕易前來。裏麵大門一圈圍著藍白相間的警戒條,我頭一低,從下麵鑽了進去。
“張姨,如果你在天有靈,一定要幫助我破案,讓我幫你找到真兇。”
“嘿。”
我一迴頭,見有警察和警車出現在我麵前。我狐疑的看著他們。
“這裏警戒,你進去會破壞現場。”
我一矮身,又從裏麵鑽了出來。
“你們好!”
“你好。”
“我想進去取點兒私人物品。”
其中一個笑笑。
“恐怕不行。”
另外一個掏出煙來,先遞給同伴一支,然後又為自己拿出一支來,點上,抽了一口。
“迴到鎮上去吧。”
他說。
“破案這種事兒不是你幹的。再說了,兇宅,你不害怕啊?”
我迴過頭去,幾天之前我還在這裏,張姨在門口迎我,裏麵燈火通明,她預備了滿滿一桌的好菜好飯,我們吃得酒足飯飽。臨走前我在後視鏡裏看見她,我們都開出去那麽遠了,但是她還站在風裏,一直朝我們離開的方向揮手。
“我隻是......”
“我們理解。”
另外一個吐出最後一口煙,把煙頭扔在地上,用鞋底抿滅。
“走吧!跟我們迴去。如果你在這裏再出點兒什麽事兒?恐怕更糟糕。”
我又迴頭看一眼,沒有辦法,隻好轉身跟他們上了警車。
“你們怎麽會來這兒?出現場嗎?”
“現場出事兒那天就已經出了,再說,我們不是一個班兒的,我們四天一個班兒,而且現在這事兒已經移交刑警大隊了。”
“你們這兒也有刑警大隊?!”
兩個人估計不知道怎麽迴答我這個令人尷尬的問題,於是什麽也沒說。車在路上平緩行駛。
“那你們怎麽會來這兒找到我,你們監視我嗎?”
其中一個笑笑。
“怎麽會?您也不是嫌疑犯。”
“那你們怎麽會......”
我說。
“我剛剛才到。”
“您......那個......”
那人似乎在小心措辭。
“嗯?”
“今天跟你一起來的那個男的是......”
“噢,我們正在籌備婚禮。”
對方這下釋然,似乎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形容詞。
“你未婚夫,張先生,臨走的時候交代了那個小鎮旅館的人要照顧你。你一有什麽異動,要馬上向他報告。所以你前腳動身,後腳他就給張先生打了電話,張先生就給我們打了電話。”
我恍然大悟,心裏自然五味雜陳。他關心我?也許吧,還是控製欲?還是......他害怕我知道得更多?
我想我又開始想多了,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再學不會信任身邊的任何一個人,請注意,是任何,曾經,那個任何裏甚至包括了我的兒子---淮平。
警車在小店門口戛然而止,我道了謝,下了車。見小店店主正在櫃台裏麵拾掇什麽,見我進來,先低下頭沒敢看我。
我知道張若雷一定是給了他錢,不然這世界可沒那麽多的熱心人。
這個世界有的是冷眼旁觀的人,嚴歌苓在自己的作品《陸犯焉識》裏說,旁觀別人的苦難,可以讓那些人把自己的苦難似轉
移到那人身上,以此來減輕自己對苦難的覺受。
就好像總會有人這樣奉勸別人,當你覺得自己過得生活不如意的時候,可以去醫院或者火葬場裏看看,去了那裏以後你就會知道自己其實很幸福。
人沒有病、健康、還活著,是比大多數人應該學會知足、感恩,然而讓別人的苦難來襯托自己的幸福,或者隻有別人過得不如自己,才可以讓自己覺受到幸福,這又何嚐不是一種悲哀。
上樓時,我又迴頭看了他一眼,他年齡已經不小了,花白的頭發,背倒不鴕,但肩頸部仍舊突起來一大塊。若非他生得高,還真有點兒像《敲鍾人》裏的卡西莫多。
他見我瞅他,又把頭低下,像自己真犯下了莫大的罪過。小鎮裏人還是淳樸,他們不知道外麵的人為了錢已經可以殺人越貨,可以欺世盜名。絕不會因為自己曾拿一點兒小錢,通個風、報個信,還是出於善意隻做了一個提醒者而讓自己覺得羞恥。
老舊的木質樓梯踩起來嘎吱作響,上了樓,兩邊是兩排整齊的房間,沒什麽客人,我的房間在走廊右手第二間。張若雷說第一間吵,第二間好點兒,而旅館裏最後一間往往跟詭異、神秘掛鉤。
在這種時候,張若雷是個不爭的神秘力量的擁護者。
開了門,撲麵而來一張大床的下圍,上麵鋪著十分有鄉土氣息的淡藍色床單、被罩,門右手邊是衛生間。這裏不需要什麽房卡,我隨手把房間燈全部按亮。白天入住的時候沒有閑情逸致去欣賞它,不想這樣一個地方這樣規格的一家小旅館、這樣一個房間裏,竟然有一間落地窗,細細的四方格子把窗戶分割成若幹份,兩邊的窗簾也十分讓人驚豔。鑲金邊寶藍絲絨。
很有意思,不想店主竟有-----怎麽說呢?這樣的審美或者情懷。
小鎮寂靜,八、九點鍾已完全陷入沉寂,據說冬天比這還要早,天一黑,街道上就基本再看不見人。夏天還好些,但也好不到哪兒去。你可以出去,不過會被一堆可惡的蚊蟲給盯上,不付出點代價那群蠅蠅苟苟的東西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至少,會破壞你消遣夏夜的心情。
憑窗望了一會兒,拉上窗簾。沒洗澡,和衣而眠,這被褥倒幹淨也幹爽,不潮,也沒有異味兒,如果不是虛榮的人,這小店真該給個五星好評。
即便如此,仍舊輾轉反側,我有時覺得我應該已經習慣了死亡,尤其是這種突如其外的意外死亡。比如小葉、比如蘇白、比如張姨,她們都跟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的時候你不覺得,甚至會忽略,小葉、蘇白,我當時甚至會感覺到厭惡。可她們一旦從我生命裏徹底消失,我又開始憑吊跟懷念。
那些迴憶
裏都自帶了美顏和濾鏡。
自此,我知道。沒有完美的人,隻有完美的視角。
自此,我也終於開始明白。愛或者恨都不必太過耿耿於懷,時間終會把這一切都帶走。而且不留一絲痕跡。
就像,他們從來就沒有存在過。
張若雷早到了家,給我發了微信我也沒迴,後來給我打來電話,也沒說幾句,我問問他那邊的情況,那邊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一切似乎都不是什麽問題。
當然,他也沒忘記批評我兩句。說我不應該一意孤行,如果那些人去而又返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我不知怎麽迴應他的關心。這沉默被他視為理所應當的歉意。於是他愉快的在電話的另外一端十分大度的原諒了我。
與此同時,他不忘小小炫耀了一下自己的手段,告訴我,不要以為不在我身邊就可以為所欲為,他本事可以通天。
我輕笑一聲,說拉倒吧,讓你通天的可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荷包。
掛電話時,他跟我說:“我愛你。”
“我也是。”
完美的結案陳詞。
張姨的事情也經已定性,尚不知道什麽時候可以處理她的身後事。她老家在陝北農村,張若雷還去過一次,中國人都講入土為安,也講葉落歸根。
(本章完)
他朝我擺擺手。
“先別跟我說這些了。”
他一臉疲憊。
“張姨小時候確實帶過我,總帶我玩兒。”
他眼眶微紅。
“一切等我迴來再說。”
他深深看著我。
“可你自己在這裏,我又有點兒不放心。”
我低下頭,心裏一暖,複抬起頭來。
“我沒事。”
我伸手幫他理了理衣服,又幫他整理一下頭發。
“你路上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到家了給我打個電話或者發個微信。”
“好。”
“你爸那邊兒......”
他扶我兩個肩膀。
“放心,我跟那頭通過電話,已經叫人安排好了,又雇了一個女護士。這護士原先在某某精神衛生中心幹過,經驗豐富。你放心。”
我點點頭。他扶著臉色蒼白、目光迷茫的老太太上了車,幫她扣好了安全帶,頭從車窗裏探出來。
“我走了。”
我舉起手,朝他揮了兩下。
“有事給我打電話。”
他喊。
我點點頭,說知道了。
“別衝動,有什麽事兒等我迴來再說。”
“好。”
汽車引掣轟鳴,張若雷的車子絕塵而去。
我一個人滯留在這裏,等天黑。天黑了,黑暗能把一切都掩蓋,所有的罪惡都在黑暗裏潛滋暗長。黑暗,是罪惡滋生的溫床。
張姨究竟得罪了誰?
這小鎮沒什麽出租,有一種小小的代步車,當地人叫蹦蹦,我叫了一輛,說了地點。那人一聽,先就膽突的,我又加了點錢,說我姑母死在那裏。
他說那是你姑母?死得真慘。
我說是。
到地方我付了錢,他一個人把車開走。
我不知為什麽竟然不怕,今天還沒到三天,據說鬼魂七天才會迴家。如果張姨在天有靈,她不會讓我出事兒。這是個兇宅,不知道兇手會不會想再迴到這裏,據說最危險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打開門,大門“吱呀”一聲,這門現在有沒有鎖已經沒什麽意義,任何知道這段曆史的人都不會輕易前來。裏麵大門一圈圍著藍白相間的警戒條,我頭一低,從下麵鑽了進去。
“張姨,如果你在天有靈,一定要幫助我破案,讓我幫你找到真兇。”
“嘿。”
我一迴頭,見有警察和警車出現在我麵前。我狐疑的看著他們。
“這裏警戒,你進去會破壞現場。”
我一矮身,又從裏麵鑽了出來。
“你們好!”
“你好。”
“我想進去取點兒私人物品。”
其中一個笑笑。
“恐怕不行。”
另外一個掏出煙來,先遞給同伴一支,然後又為自己拿出一支來,點上,抽了一口。
“迴到鎮上去吧。”
他說。
“破案這種事兒不是你幹的。再說了,兇宅,你不害怕啊?”
我迴過頭去,幾天之前我還在這裏,張姨在門口迎我,裏麵燈火通明,她預備了滿滿一桌的好菜好飯,我們吃得酒足飯飽。臨走前我在後視鏡裏看見她,我們都開出去那麽遠了,但是她還站在風裏,一直朝我們離開的方向揮手。
“我隻是......”
“我們理解。”
另外一個吐出最後一口煙,把煙頭扔在地上,用鞋底抿滅。
“走吧!跟我們迴去。如果你在這裏再出點兒什麽事兒?恐怕更糟糕。”
我又迴頭看一眼,沒有辦法,隻好轉身跟他們上了警車。
“你們怎麽會來這兒?出現場嗎?”
“現場出事兒那天就已經出了,再說,我們不是一個班兒的,我們四天一個班兒,而且現在這事兒已經移交刑警大隊了。”
“你們這兒也有刑警大隊?!”
兩個人估計不知道怎麽迴答我這個令人尷尬的問題,於是什麽也沒說。車在路上平緩行駛。
“那你們怎麽會來這兒找到我,你們監視我嗎?”
其中一個笑笑。
“怎麽會?您也不是嫌疑犯。”
“那你們怎麽會......”
我說。
“我剛剛才到。”
“您......那個......”
那人似乎在小心措辭。
“嗯?”
“今天跟你一起來的那個男的是......”
“噢,我們正在籌備婚禮。”
對方這下釋然,似乎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形容詞。
“你未婚夫,張先生,臨走的時候交代了那個小鎮旅館的人要照顧你。你一有什麽異動,要馬上向他報告。所以你前腳動身,後腳他就給張先生打了電話,張先生就給我們打了電話。”
我恍然大悟,心裏自然五味雜陳。他關心我?也許吧,還是控製欲?還是......他害怕我知道得更多?
我想我又開始想多了,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再學不會信任身邊的任何一個人,請注意,是任何,曾經,那個任何裏甚至包括了我的兒子---淮平。
警車在小店門口戛然而止,我道了謝,下了車。見小店店主正在櫃台裏麵拾掇什麽,見我進來,先低下頭沒敢看我。
我知道張若雷一定是給了他錢,不然這世界可沒那麽多的熱心人。
這個世界有的是冷眼旁觀的人,嚴歌苓在自己的作品《陸犯焉識》裏說,旁觀別人的苦難,可以讓那些人把自己的苦難似轉
移到那人身上,以此來減輕自己對苦難的覺受。
就好像總會有人這樣奉勸別人,當你覺得自己過得生活不如意的時候,可以去醫院或者火葬場裏看看,去了那裏以後你就會知道自己其實很幸福。
人沒有病、健康、還活著,是比大多數人應該學會知足、感恩,然而讓別人的苦難來襯托自己的幸福,或者隻有別人過得不如自己,才可以讓自己覺受到幸福,這又何嚐不是一種悲哀。
上樓時,我又迴頭看了他一眼,他年齡已經不小了,花白的頭發,背倒不鴕,但肩頸部仍舊突起來一大塊。若非他生得高,還真有點兒像《敲鍾人》裏的卡西莫多。
他見我瞅他,又把頭低下,像自己真犯下了莫大的罪過。小鎮裏人還是淳樸,他們不知道外麵的人為了錢已經可以殺人越貨,可以欺世盜名。絕不會因為自己曾拿一點兒小錢,通個風、報個信,還是出於善意隻做了一個提醒者而讓自己覺得羞恥。
老舊的木質樓梯踩起來嘎吱作響,上了樓,兩邊是兩排整齊的房間,沒什麽客人,我的房間在走廊右手第二間。張若雷說第一間吵,第二間好點兒,而旅館裏最後一間往往跟詭異、神秘掛鉤。
在這種時候,張若雷是個不爭的神秘力量的擁護者。
開了門,撲麵而來一張大床的下圍,上麵鋪著十分有鄉土氣息的淡藍色床單、被罩,門右手邊是衛生間。這裏不需要什麽房卡,我隨手把房間燈全部按亮。白天入住的時候沒有閑情逸致去欣賞它,不想這樣一個地方這樣規格的一家小旅館、這樣一個房間裏,竟然有一間落地窗,細細的四方格子把窗戶分割成若幹份,兩邊的窗簾也十分讓人驚豔。鑲金邊寶藍絲絨。
很有意思,不想店主竟有-----怎麽說呢?這樣的審美或者情懷。
小鎮寂靜,八、九點鍾已完全陷入沉寂,據說冬天比這還要早,天一黑,街道上就基本再看不見人。夏天還好些,但也好不到哪兒去。你可以出去,不過會被一堆可惡的蚊蟲給盯上,不付出點代價那群蠅蠅苟苟的東西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至少,會破壞你消遣夏夜的心情。
憑窗望了一會兒,拉上窗簾。沒洗澡,和衣而眠,這被褥倒幹淨也幹爽,不潮,也沒有異味兒,如果不是虛榮的人,這小店真該給個五星好評。
即便如此,仍舊輾轉反側,我有時覺得我應該已經習慣了死亡,尤其是這種突如其外的意外死亡。比如小葉、比如蘇白、比如張姨,她們都跟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的時候你不覺得,甚至會忽略,小葉、蘇白,我當時甚至會感覺到厭惡。可她們一旦從我生命裏徹底消失,我又開始憑吊跟懷念。
那些迴憶
裏都自帶了美顏和濾鏡。
自此,我知道。沒有完美的人,隻有完美的視角。
自此,我也終於開始明白。愛或者恨都不必太過耿耿於懷,時間終會把這一切都帶走。而且不留一絲痕跡。
就像,他們從來就沒有存在過。
張若雷早到了家,給我發了微信我也沒迴,後來給我打來電話,也沒說幾句,我問問他那邊的情況,那邊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一切似乎都不是什麽問題。
當然,他也沒忘記批評我兩句。說我不應該一意孤行,如果那些人去而又返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我不知怎麽迴應他的關心。這沉默被他視為理所應當的歉意。於是他愉快的在電話的另外一端十分大度的原諒了我。
與此同時,他不忘小小炫耀了一下自己的手段,告訴我,不要以為不在我身邊就可以為所欲為,他本事可以通天。
我輕笑一聲,說拉倒吧,讓你通天的可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荷包。
掛電話時,他跟我說:“我愛你。”
“我也是。”
完美的結案陳詞。
張姨的事情也經已定性,尚不知道什麽時候可以處理她的身後事。她老家在陝北農村,張若雷還去過一次,中國人都講入土為安,也講葉落歸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