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一次次對伏鈞伸手,試圖將他拉出伏陰身旁,可伏鈞不走。
無論他怎樣暗示,怎樣伸出援手,伏鈞都不走,就算明知伏陰這人不可交付也心甘情願。
他不明白這是因為什麽,但他羨慕。
對他最好的人都死在他的劍下,他身邊再無一人會如此對他好。
他始終留意著伏鈞,最後終於找到空子將伏鈞從伏陰洞府救出來,又暗中跟了他一段日子,看他身邊還有他人,一切安好才放下心來。
伏陰給他招來的敵手太多,他最後終究不得不離得遠些,避免伏陰再找來,也是他自己要一段清淨。
可越秋風萬萬沒想到,魔域結界終究是毀了。
也是這時,他恍然驚覺,曾經他選中的少年,竟與伏鈞有這般淵源。
於是他心有愧疚,雖心有所動,卻不敢上前一步。
他從未如此患得患失,猶豫徘徊,滿心情誼與善念,卻不敢表露一分。
直到伏鈞墮魔,千夫所指,無人再可護他。
越秋風自人群中站出來,為他橫劍對眾人。
唯有那時,他方才生了妄念,要留他身旁,做他的劍,護他平安。
並非因愧疚,是因愛。
他愛伏鈞,縱使這愛藏匿多時,過去不曾表露一分。
他甚至不求伏鈞也愛他,他隻要跟在伏鈞身邊。
他餘生無歸宿,伏鈞便是他的歸宿。
但天有因果,輪迴報應,要瞞的事情終究瞞不住,他一開始也沒想過特意要隱瞞。他深知自己有錯,就算那人不是謝映白,他如此手段也是有錯的。
他隻是……試圖拖得久一點,若這事不被發覺最好,但他也不願意騙伏鈞。
伏鈞被情所傷太深了,他不願做那個傷他之人。
可終究事與願違。
他心有不甘,可又惶然無措,隻能遠遠隱去身形,站在離伏鈞很遠的地方,聲音沙啞地問他一句。
「阿鈞,能不能不還啊?」
他想,不要將我的劍還給我,我控不住我的劍,我隻能交給你。
但伏鈞對他說:「我握不住你的劍了。」
那一瞬間,他仿佛又迴到許多年前,拔劍殺故人的時候。
殷紅的血漫布視野,天色沉沉,他宛若落入冰窟,四肢百骸皆寒涼。
他眼睜睜看著伏鈞將劍與傳訊石一起放下,魔域的風沙太大,大風吹來一陣,那劍與傳訊石,便都埋進了塵土裏。
他目送伏鈞遠去,宛若目送他時日太短的愛戀。
他忽而想起,多年前,家中尋來歸元宗之人為他批命。
批語說,他此生寂寥,命無親者,無一歸處。
原來,字字珠璣。
作者有話說:
還有個空無番外,晚上寫完了發
第124章 不渡(空無番外)
天生佛骨是道門說法,在佛門裏說來,其實應當是轉世佛子。
佛門講究因果輪迴,來人間走一遭的天生佛骨都當是轉世佛子,因此每一個轉世佛子早在佛光指引之下尋到,而後帶迴佛門之中。
在佛門之中,空無從未覺得這個體質有什麽特別的。
佛門弟子不枉言,講求六根清淨四大皆空,修心修性為上,無人會過分在意這一點。而因佛門的森嚴製度,他生而便是眾人師兄,也沒有人會有什麽質疑。
何況他天生與佛門有緣,本就悟性極高,性子又風輕雲淡,自來是淡漠姿態,最與佛門相合。
於是,在他千百年的前半生裏,他的生活總來都隻是檀香佛像,佛經梵文。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他心如止水,並無什麽感覺,不過是都做一樣的事情,眾生皆是如此。
他自然也是眾生之一。
直到後來,他的修為高了,師長便漸漸將一些事情告訴他,譬如天諭,譬如命途,譬如佛道。
空無本是不在意天諭的。
他想著有緣自會相見,而情道與佛門的關係大抵也不大,與他的關係就更不大了。
佛門空性,超脫紅塵,大多數弟子都遵循色戒。
他亦是如此想的。
可他沒想到,天道如此,天諭不假,無人可逃脫。
佛門選道是遵循天意的,講究的是順其自然,諸道平等,無高低貴賤也無高下之分,於滿池蓮花中折一朵,其中是什麽佛像便修什麽道。
空無本想修的是慈悲佛道,可若選不到這個,他覺得其他的也可以。
唯獨沒有想過歡喜佛道。
那朵蓮花在他手中盛開的時候,周圍萬籟俱靜,隻有流水和風聲,似乎眾人也因覺得荒誕而安靜。
他握著那蓮花想了一想,終究將蓮花收下來。
其實他也可以換一個道,佛門內是允許的。若當真不想修某個佛道,也可以另選,隻是終究會得罪某個分支的長老罷了。
可歡喜佛道不一樣,歡喜佛道隻有一個人,那一個人就是長老。
但他最後還是遵從天意,畢竟他也覺得眾佛道沒有高下之分,歡喜佛道不是他用心在意過的佛,可這或許也是修行。
因為歡喜佛道的弟子太少了,玄悟又是那麽個不著調的性子,於是入門和拜師都顯得簡略,第二日他便去了歡喜佛殿。
與歡喜佛道的寂寥不同,歡喜佛殿中五花八門,一應俱全。
無論他怎樣暗示,怎樣伸出援手,伏鈞都不走,就算明知伏陰這人不可交付也心甘情願。
他不明白這是因為什麽,但他羨慕。
對他最好的人都死在他的劍下,他身邊再無一人會如此對他好。
他始終留意著伏鈞,最後終於找到空子將伏鈞從伏陰洞府救出來,又暗中跟了他一段日子,看他身邊還有他人,一切安好才放下心來。
伏陰給他招來的敵手太多,他最後終究不得不離得遠些,避免伏陰再找來,也是他自己要一段清淨。
可越秋風萬萬沒想到,魔域結界終究是毀了。
也是這時,他恍然驚覺,曾經他選中的少年,竟與伏鈞有這般淵源。
於是他心有愧疚,雖心有所動,卻不敢上前一步。
他從未如此患得患失,猶豫徘徊,滿心情誼與善念,卻不敢表露一分。
直到伏鈞墮魔,千夫所指,無人再可護他。
越秋風自人群中站出來,為他橫劍對眾人。
唯有那時,他方才生了妄念,要留他身旁,做他的劍,護他平安。
並非因愧疚,是因愛。
他愛伏鈞,縱使這愛藏匿多時,過去不曾表露一分。
他甚至不求伏鈞也愛他,他隻要跟在伏鈞身邊。
他餘生無歸宿,伏鈞便是他的歸宿。
但天有因果,輪迴報應,要瞞的事情終究瞞不住,他一開始也沒想過特意要隱瞞。他深知自己有錯,就算那人不是謝映白,他如此手段也是有錯的。
他隻是……試圖拖得久一點,若這事不被發覺最好,但他也不願意騙伏鈞。
伏鈞被情所傷太深了,他不願做那個傷他之人。
可終究事與願違。
他心有不甘,可又惶然無措,隻能遠遠隱去身形,站在離伏鈞很遠的地方,聲音沙啞地問他一句。
「阿鈞,能不能不還啊?」
他想,不要將我的劍還給我,我控不住我的劍,我隻能交給你。
但伏鈞對他說:「我握不住你的劍了。」
那一瞬間,他仿佛又迴到許多年前,拔劍殺故人的時候。
殷紅的血漫布視野,天色沉沉,他宛若落入冰窟,四肢百骸皆寒涼。
他眼睜睜看著伏鈞將劍與傳訊石一起放下,魔域的風沙太大,大風吹來一陣,那劍與傳訊石,便都埋進了塵土裏。
他目送伏鈞遠去,宛若目送他時日太短的愛戀。
他忽而想起,多年前,家中尋來歸元宗之人為他批命。
批語說,他此生寂寥,命無親者,無一歸處。
原來,字字珠璣。
作者有話說:
還有個空無番外,晚上寫完了發
第124章 不渡(空無番外)
天生佛骨是道門說法,在佛門裏說來,其實應當是轉世佛子。
佛門講究因果輪迴,來人間走一遭的天生佛骨都當是轉世佛子,因此每一個轉世佛子早在佛光指引之下尋到,而後帶迴佛門之中。
在佛門之中,空無從未覺得這個體質有什麽特別的。
佛門弟子不枉言,講求六根清淨四大皆空,修心修性為上,無人會過分在意這一點。而因佛門的森嚴製度,他生而便是眾人師兄,也沒有人會有什麽質疑。
何況他天生與佛門有緣,本就悟性極高,性子又風輕雲淡,自來是淡漠姿態,最與佛門相合。
於是,在他千百年的前半生裏,他的生活總來都隻是檀香佛像,佛經梵文。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他心如止水,並無什麽感覺,不過是都做一樣的事情,眾生皆是如此。
他自然也是眾生之一。
直到後來,他的修為高了,師長便漸漸將一些事情告訴他,譬如天諭,譬如命途,譬如佛道。
空無本是不在意天諭的。
他想著有緣自會相見,而情道與佛門的關係大抵也不大,與他的關係就更不大了。
佛門空性,超脫紅塵,大多數弟子都遵循色戒。
他亦是如此想的。
可他沒想到,天道如此,天諭不假,無人可逃脫。
佛門選道是遵循天意的,講究的是順其自然,諸道平等,無高低貴賤也無高下之分,於滿池蓮花中折一朵,其中是什麽佛像便修什麽道。
空無本想修的是慈悲佛道,可若選不到這個,他覺得其他的也可以。
唯獨沒有想過歡喜佛道。
那朵蓮花在他手中盛開的時候,周圍萬籟俱靜,隻有流水和風聲,似乎眾人也因覺得荒誕而安靜。
他握著那蓮花想了一想,終究將蓮花收下來。
其實他也可以換一個道,佛門內是允許的。若當真不想修某個佛道,也可以另選,隻是終究會得罪某個分支的長老罷了。
可歡喜佛道不一樣,歡喜佛道隻有一個人,那一個人就是長老。
但他最後還是遵從天意,畢竟他也覺得眾佛道沒有高下之分,歡喜佛道不是他用心在意過的佛,可這或許也是修行。
因為歡喜佛道的弟子太少了,玄悟又是那麽個不著調的性子,於是入門和拜師都顯得簡略,第二日他便去了歡喜佛殿。
與歡喜佛道的寂寥不同,歡喜佛殿中五花八門,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