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多時,宋慈翻到了三月和四月的收解記錄,吳此仁的名字在字裏行間出現了兩次。按照帳本所記,吳此仁前一次來折銀解庫,是在三月二十七,典當的是衣服鞋子,後一次是在四月初一,也就是禹秋蘭遇害的次日,典當的是一枚玉扣平安符和一支銀簪子。
宋慈從韓絮處得知,母親遇害當天,曾從韓淑那裏獲贈一枚極為貴重的平安符。他也記得父親曾送給母親一支銀簪子,這支銀簪子很可能是殺害母親的兇器之一。這兩樣東西,案發後都不知所終,如今出現在吳此仁的典當記錄中,可見當年吳此仁的確在錦繡客舍主守自盜,而當母親遇害之時,吳此仁的同夥——他推想極大可能是吳大六——也的確藏身在行香子房中,目擊了兇手行兇,事後極可能見財起意,將值錢的平安符和銀簪子一併順走了。
宋慈想著這些,繼續朝帳本上看去,隻見這兩樣當物都註明了過期未贖,被一個叫作「金學士」的人買走了。他將這一頁帳本示與鄒員外,詢問金學士是何人,又問這兩樣當物是否還能追迴。
鄒員外看罷帳本所錄,道:「這位金學士,就是個倒賣金銀古玩的本地商人,我也有多年未見此人,不過多找人問問,應該能尋得到他。至於這兩樣當物,金學士買去了,定還會倒賣給他人。這平安符是玉質的,按著買主一路追下去,或許還能尋到原物。銀簪子嘛,到底是金銀器物,又過了十多年之久,隻怕早就熔了重鑄他物,要想尋得原物,怕是有些難。」
這兩樣當物如能尋迴,與收解帳本放在一起為證,便可證實吳此仁曾主守自盜,而且那支銀簪子極可能是殺害禹秋蘭的兇器之一,一旦尋得,對破案必有幫助。宋慈拱手道:「在下有一不情之請,還望員外能施以援手,幫忙追尋這兩樣當物的下落,尤其是那支銀簪子。」
「宋提刑,你是葉籟老弟的朋友,你但有所請,我鄒某人都是在所不辭。」鄒員外拍著胸脯答應下來,「隻要這兩樣當物還在這世上,就算是天南海北,我也一定為你尋來。」
說完,他立刻喚入當值的,吩咐多派人手,去尋金學士的下落。
「多謝員外相助。」宋慈道,「無論是否追尋得迴,在下都將感激萬分!」
鄒員外擺手道:「追尋當物,不過些許小事,宋提刑不必言謝。」
「我還有一事,想向員外打聽。」宋慈道,「不知員外是否認識吳大六?」
「吳大六?」鄒員外搖頭道,「不認識。」
宋慈暗暗心想:看來當年吳大六隻負責行竊,事後來折銀解庫銷贓,都是由吳此仁出麵。又問道:「那員外可識得一個叫賈寶官的人?」
「賈寶官?」鄒員外仍是搖頭,「沒聽說過。」
「這個賈寶官,片刻之前應該來過員外這裏,典當過一件冬裘。」
「宋提刑說的是賈福吧。」鄒員外道,「此人就是個無賴,哪是什麽寶官?他方才是來過我這裏,典當的可不止冬裘,還有一堆金銀珠玉。」
「他典當了金銀珠玉?」
「這賈福鬼鬼祟祟的,把金銀珠玉都裹在冬裘裏,一起拿來典當,其中不少做工精細,都是上品。」
「可否取來看看?」
「宋提刑稍等,我這便去取來。」鄒員外立刻去到解庫後廳,親自取來了一件包裹著金銀珠玉的冬裘,擱在宋慈麵前。
宋慈對金銀珠玉的了解,僅限於銀器可用於驗毒,若論金銀珠玉的做工和價值,他是知之甚少,此前關於金箔的事,他都是詢問劉克莊方可得知。劉克莊在這方麵卻是如數家珍,翻看了其中幾樣,道:「的確不是凡品,不似民間器物。」
鄒員外拇指一豎,道:「劉公子好眼力,這些金銀珠玉確非凡品,隻怕是達官貴族或宮中用度,才能有此品相。」
宋慈看著這些金銀珠玉,迴想方才吳此仁和賈福見麵時的場景,思忖了片刻。該問的都已問完,他向鄒員外再次道謝,起身告辭。鄒員外將他們三人一直送到解庫門口,說追尋當物的事一旦有所進展,會立刻差人去太學告知。
離開了折銀解庫,宋慈等三人往太學而迴。
一路上,宋慈一語不發,無論腳下怎麽走,眼睛始終怔怔地望著身前不遠處的地麵。劉克莊見他這樣,知他是在推想案情,也不出聲打擾,默默在其身側行走。辛鐵柱則是不時地看看周圍,自打宋慈在泥溪村遇襲之後,辛鐵柱每次護衛宋慈出行,不論身在何處,都會時刻留意四周,以防有任何突發變故。
行至前洋街,太學已遙遙在望,辛鐵柱忽然見太學中門外站了好幾個差役,便出聲提醒了宋慈和劉克莊。
那幾個差役的旁邊,有一人大腹便便,正是韋應奎,劉克莊低聲道了一句:「是府衙的人。」想到韋應奎一向聽命於趙師睪,趙師睪又唯韓侂胄馬首是瞻,眼下韋應奎突然帶著差役守在太學外,很可能是為了今早韓侂胄遇刺的事而來。
劉克莊心下所慮,宋慈也已想到,腳下仍是不停,走了過去。
韋應奎在太學中門外來迴走動,顯得甚不耐煩,忽見宋慈出現,立馬迎上前來,道:「宋提刑,總算等到你了。知府大人有請,還請你隨我往府衙走一趟吧。」
劉克莊沒好氣地道:「趙知府能有什麽事,要找我家宋大人?」
宋慈從韓絮處得知,母親遇害當天,曾從韓淑那裏獲贈一枚極為貴重的平安符。他也記得父親曾送給母親一支銀簪子,這支銀簪子很可能是殺害母親的兇器之一。這兩樣東西,案發後都不知所終,如今出現在吳此仁的典當記錄中,可見當年吳此仁的確在錦繡客舍主守自盜,而當母親遇害之時,吳此仁的同夥——他推想極大可能是吳大六——也的確藏身在行香子房中,目擊了兇手行兇,事後極可能見財起意,將值錢的平安符和銀簪子一併順走了。
宋慈想著這些,繼續朝帳本上看去,隻見這兩樣當物都註明了過期未贖,被一個叫作「金學士」的人買走了。他將這一頁帳本示與鄒員外,詢問金學士是何人,又問這兩樣當物是否還能追迴。
鄒員外看罷帳本所錄,道:「這位金學士,就是個倒賣金銀古玩的本地商人,我也有多年未見此人,不過多找人問問,應該能尋得到他。至於這兩樣當物,金學士買去了,定還會倒賣給他人。這平安符是玉質的,按著買主一路追下去,或許還能尋到原物。銀簪子嘛,到底是金銀器物,又過了十多年之久,隻怕早就熔了重鑄他物,要想尋得原物,怕是有些難。」
這兩樣當物如能尋迴,與收解帳本放在一起為證,便可證實吳此仁曾主守自盜,而且那支銀簪子極可能是殺害禹秋蘭的兇器之一,一旦尋得,對破案必有幫助。宋慈拱手道:「在下有一不情之請,還望員外能施以援手,幫忙追尋這兩樣當物的下落,尤其是那支銀簪子。」
「宋提刑,你是葉籟老弟的朋友,你但有所請,我鄒某人都是在所不辭。」鄒員外拍著胸脯答應下來,「隻要這兩樣當物還在這世上,就算是天南海北,我也一定為你尋來。」
說完,他立刻喚入當值的,吩咐多派人手,去尋金學士的下落。
「多謝員外相助。」宋慈道,「無論是否追尋得迴,在下都將感激萬分!」
鄒員外擺手道:「追尋當物,不過些許小事,宋提刑不必言謝。」
「我還有一事,想向員外打聽。」宋慈道,「不知員外是否認識吳大六?」
「吳大六?」鄒員外搖頭道,「不認識。」
宋慈暗暗心想:看來當年吳大六隻負責行竊,事後來折銀解庫銷贓,都是由吳此仁出麵。又問道:「那員外可識得一個叫賈寶官的人?」
「賈寶官?」鄒員外仍是搖頭,「沒聽說過。」
「這個賈寶官,片刻之前應該來過員外這裏,典當過一件冬裘。」
「宋提刑說的是賈福吧。」鄒員外道,「此人就是個無賴,哪是什麽寶官?他方才是來過我這裏,典當的可不止冬裘,還有一堆金銀珠玉。」
「他典當了金銀珠玉?」
「這賈福鬼鬼祟祟的,把金銀珠玉都裹在冬裘裏,一起拿來典當,其中不少做工精細,都是上品。」
「可否取來看看?」
「宋提刑稍等,我這便去取來。」鄒員外立刻去到解庫後廳,親自取來了一件包裹著金銀珠玉的冬裘,擱在宋慈麵前。
宋慈對金銀珠玉的了解,僅限於銀器可用於驗毒,若論金銀珠玉的做工和價值,他是知之甚少,此前關於金箔的事,他都是詢問劉克莊方可得知。劉克莊在這方麵卻是如數家珍,翻看了其中幾樣,道:「的確不是凡品,不似民間器物。」
鄒員外拇指一豎,道:「劉公子好眼力,這些金銀珠玉確非凡品,隻怕是達官貴族或宮中用度,才能有此品相。」
宋慈看著這些金銀珠玉,迴想方才吳此仁和賈福見麵時的場景,思忖了片刻。該問的都已問完,他向鄒員外再次道謝,起身告辭。鄒員外將他們三人一直送到解庫門口,說追尋當物的事一旦有所進展,會立刻差人去太學告知。
離開了折銀解庫,宋慈等三人往太學而迴。
一路上,宋慈一語不發,無論腳下怎麽走,眼睛始終怔怔地望著身前不遠處的地麵。劉克莊見他這樣,知他是在推想案情,也不出聲打擾,默默在其身側行走。辛鐵柱則是不時地看看周圍,自打宋慈在泥溪村遇襲之後,辛鐵柱每次護衛宋慈出行,不論身在何處,都會時刻留意四周,以防有任何突發變故。
行至前洋街,太學已遙遙在望,辛鐵柱忽然見太學中門外站了好幾個差役,便出聲提醒了宋慈和劉克莊。
那幾個差役的旁邊,有一人大腹便便,正是韋應奎,劉克莊低聲道了一句:「是府衙的人。」想到韋應奎一向聽命於趙師睪,趙師睪又唯韓侂胄馬首是瞻,眼下韋應奎突然帶著差役守在太學外,很可能是為了今早韓侂胄遇刺的事而來。
劉克莊心下所慮,宋慈也已想到,腳下仍是不停,走了過去。
韋應奎在太學中門外來迴走動,顯得甚不耐煩,忽見宋慈出現,立馬迎上前來,道:「宋提刑,總算等到你了。知府大人有請,還請你隨我往府衙走一趟吧。」
劉克莊沒好氣地道:「趙知府能有什麽事,要找我家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