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看似風平不浪靜
驚世嫡女:這位公子我罩了 作者:月映薔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現如今一定找了不少色目人到中京了,而一個攝政王,他想要做什麽都如魚得水。
等沈喬安再一次到帝京,裴炎連忙道:“娘娘最近做什麽去了啊,老臣日日在等娘娘。”
“最近遇險了,好容易才迴來。”那些驚心動魄的事,沈喬安總能輕描淡寫說出來。
那裴炎聽到這裏,道:“朝廷在增加賦稅,老百姓苦不堪言。”沈喬安聽到這裏,就知一切一定是梁超雄在搗鬼,長驅直入到了梁超雄的屋子。
那梁超雄在乾坤殿後殿生活,至於皇帝,形同虛設。其實,皇上也是需要仰人鼻息的,他本就是膽小如鼠之人,做什麽事情都需看梁超雄的眉眼。
喬安怒極,拍案道:“你怎麽能隨隨便便就增收賦稅呢?如今帝京什麽都好,你非要鬧一鬧,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我現在需要銀子。”
“你可以做生意。”喬安皺眉。
“很需要!”
“策反?”喬安歎息:“你已位高權重,可以說應有盡有了,非要鬧到天怒人怨才算數。”她有點不理解這些男人,為皇權,他們前赴後繼,任何事都會去做。
沈喬安知道,三言兩語不可能打動他,更不可能說服他,隻能去想其餘的辦法,哪裏知道賦稅一事,民怨沸騰,老百姓開始抗議。
人們不但不交糧食,還將農具都丟到了紫華城的城牆根下,有那跑得慢的衛兵,險乎吃了一鐮刀。
“我們要見沈喬安,讓沈喬安出來!”民眾都很聰明,當他們知道梁超雄順順利利做了攝政王後,料定李仲宣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之下才增收賦稅的,因此他們強烈要求見一見沈喬安,和沈喬安聊一聊。
喬安也樂得和民眾見麵,但梁超雄卻要雪藏喬安,非要自己去見老百姓,哪裏知道他才一上城頭,各種汙言穢語的謾罵就接踵而來,當衛兵將遭遇描述給喬安和裴大人後,倆人樂不可支,笑的合不攏嘴。
結果事情還是落在了喬安頭上。
那梁超雄來找喬安,要求沈喬安出去平事,喬安也知此事的重要性,更知自己轉圜起來需要點兒手腕和技巧。
她不能三下五除二,說處理就處理說解決就解決,這些事情非要一發不可收拾江河日下,她沈喬安才可力挽狂瀾。
不然梁超雄府老百姓的盤剝一定還會變本加厲。
帝京士農工商都開始抗議,大家平日裏什麽都不做,就坐在四九城外麵,和乞丐一般等太陽,等朝廷的人出來。
梁超雄實在是無計可施,開始懇求沈喬安:“我的個姑奶奶,您好歹讓他們離開吧,不要繼續鬧下去。”
其實梁超雄哪裏知道,激化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沈喬安,這一切都是沈喬安和裴大人的安排。
喬安隻能“勉為其難”的去處理事情,喬安談判的結果是:帝京必須退還今年的賦稅。
李仲宣向來是精兵簡政之人,他從來沒有征收過太多的賦稅,因此朝廷的國庫時常都空蕩蕩的。這也讓梁超雄感覺,自己雖然把控了龍脈,但卻也是個爛攤子。
退了老百姓的賦稅後,日子就更舉步維艱了,且今日東邊來一群山賊,明日西邊來一群悍匪,大後天有人起義,大大後天有人造反。
帝京真可謂亂上加亂,梁超雄頻繁的約見沈喬安,沈喬安經常也在出主意,但似乎也不怎麽高明。
梁超雄終於明白這皇帝也不怎麽好做了,倒是他膏火自煎,難受極了,且今年是個遭難之年,過了三月的春汛後,護城河附近的老百姓遭遇了水災,不少人葬身魚腹。
河堤需要加固,百姓需要救贖,這這樁樁件件都是錢,梁超雄不會開源節流,隻能去找裴炎。
那裴炎平日裏很健談,也很聰明,但唯獨最近,裴炎臥床不起,病的似乎很嚴重。
他問問題,裴炎要麽左耳進右耳出,要麽假裝什麽都沒有聽到,再不然就是胡說八道。
梁超雄這才發現,朝廷裏能用的官員少的如同鳳毛麟角,大多數都在屍位素餐,說不得還要涎著臉來求喬安。
看梁超雄“心係百姓”喬安道:“我明日就去探看探看情況,這事情還需我來處理。”
“那好極了。”梁超雄已算是三顧茅廬了,但沈喬安這邊也有條件,“你要給我一些衛兵,成將軍是一品將軍,向來和我麵和心不合,他脾氣不怎麽好,我也不敢用他的人。”
梁超雄嘬牙花子,“你這意思竟是問我要人了?”
“可以不給的,但我獨木難支,事情也不能解決,您自己看著辦。”梁超雄無計可施,一想到皇城外人山人海,他就頭皮發麻。
梁超雄心情糟糕,思前想後許久,豎起來個手指頭。
“一百人?”
沈喬安不滿意。
“一千。”梁超雄道。
喬安起身就走:“我是正兒八經想要為你處理問題呢,但你這算是什麽態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走了。”看沈喬安準備撂挑子,那梁超雄急切之間隻能挽留,一把拉住了喬安的手腕。
“一萬人,就給你一萬人。”
“一萬五,我還要修築堤壩呢。”喬安據理力爭,那梁超雄暗忖,如今燃眉之急是救一救老百姓,讓老百姓脫離危險,而沈喬安一定已想到了治理的辦法,如此一來,將來勝利後,老百姓也會看到他梁超雄對他們的“好。”
從大局上看,這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至於這群突厥人,他統領起來眾人還有點不怎麽馴良呢,更不要說一個小丫頭了。
草原人和中原人不同,中原人從上到下,都有個“世襲罔替”的原則,但草原人,他們是拳頭下麵出政權,誰更厲害,部落裏的人也就更情願聽憑誰的指派和安排。
他們的領袖是角逐中的勝利者才能擔任,而喬安是個小丫頭,又是地地道道的中京人,那群突厥人怎麽可能會聽喬安的話。
一想到這裏,梁超雄倒是放心了不少。
“我給你一萬五千人就是,”梁超雄道:“但我草原人血氣方剛野性難馴,這一萬五千人他們聽不聽你的話,那且要你自己去安排。”
“放心好了,他們絕對死心塌地都聽我的話。”
那一萬五千人交給了沈喬安,他們的統領叫割風,割風是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身體強狀如牛,頭上打著突厥人慣有的發辮,從中間一分為二,髒兮兮的發辮也不知道多久沒有清理過了。
割風喜歡吃腥膻,以至於一靠近喬安,沈喬安就能嗅到來自於割風身上那不可描述的腥味。
梁超雄有四個部下,和沈慶年交給喬安的家丁一般同樣是分為“風雨雷電”,割風就是風。
但之所以割風排列在其餘幾個統領之前,不是割風有什麽突出的貢獻或者能耐,而是因為割風年紀最大。
而梁超雄是個嫉賢妒之人,他口口聲聲說求賢若渴,而一旦有賢德之人果真投靠了他,他會仔細的去觀察。
那人要的確是可造之才,且比自己還聰明,那人就完蛋了,一輩子不可能得到重用。而那人要是馬馬虎虎,平平無奇,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梁超雄會安排個職務給他們。
割風屬於前者,壯誌難酬。
他雖然是大首領,但多年來各種大事情都沒有參與過,他也不怎麽喜歡聽梁超雄的調遣和安排。
沈喬安看了看這割風的隊伍,發覺這些人對割風很是服從,好像他們與生俱來就是割風的奴隸一般,這讓喬安隱隱約約覺得割風可能不簡單。
黃昏,沈喬安約見了梁超雄和裴炎,推杯過盞之間,喬安將自己的計劃說了,想要處理戰亂或者水患等等問題,就需實地考察親力親為,閉門造車那是絕對要不得的。
所以喬安決定帶著假皇帝出門去,梁超雄一想,反正也有自己的割風在盯著喬安,她還能飛了不成?
因此竟舉杯道:“那就提前祝福你旗開得勝了,來日你凱旋,我們還迎接你。”
“快哉,快哉!”
大概是今晚吃多了酒,喬安有點昏沉,人還沒有到鳳儀宮去呢,就哇哇哇的吐了,她已很少這麽喝酒了。
隻感覺胃袋裏似乎埋了一座活火山,一股一股的液體蜂擁而至,從口腔裏不可遏止的噴了出來。
喬安羞於讓人看到自己的狼狽,推開了握著自己手的倆丫頭。
“你們迴去吧,我看今晚月亮也好,一個人在那邊坐一坐就迴。”沈喬安一麵說,一麵朝著太液池去了。
那太液池是能工巧匠修築出的湖,據說下通海眼,因此深不可測,此刻湖麵寧謐極了,有丁香花落在池麵上,風一吹,一片顫動的漣漪蕩漾出驚心動魄的波紋。
喬安靠近一塊太湖石坐了下來,池塘裏的菖蒲也長了出來,菱蓮也齊頭並進,清甜的氣味衝入鼻孔,舒服極了。
喬安就那樣閑閑的坐著,忽然聽到背後有窸窸窣窣的腳步聲,她迴目一看,卻發覺有個人似乎躲在了太湖石背後。
“誰啊,鬼鬼祟祟?”喬安本是習武之人,耳力比一般人敏銳不少。
這一問,那太湖石背後出現了一抹嬌小的身影,她定睛一看,笑道:“原來是玲珠到了,你怕我做什麽,母後是大老虎嗎?過來一起吹吹風。”
四月的風,已不算料峭,但天已黑,風就比白日裏硬一些。沈喬安柔柔的揮手,玲珠已怯生生靠近了她。
自從上次喬安折騰了一把玲珠後,這小丫頭就心有餘悸,沒事的時候老遠看到了沈喬安都要繞道走。
“坐下吧,最近功課做的怎麽樣呢?黃帶子也不好當,起早貪黑,策論和韜略都看的怎麽樣呢?”沈喬安的問題比較多。
玲珠怕喬安會抽查,早將不少東西都記了個滾瓜爛熟,喬安這邊一提問,玲珠立即對答如流。
今晚有月,朦朧的月光落在玲珠的臉上,讓她看起來美麗極了,而這玲珠的確和喬安神似,連沈喬安自己都詫異。
她就那樣目不斜視的盯著玲珠看,玲珠任憑喬安打量,也不說話。許久後喬安笑了,她發現玲珠是一個很聰明的女孩,“好了,我們迴去吧。”
等沈喬安再一次到帝京,裴炎連忙道:“娘娘最近做什麽去了啊,老臣日日在等娘娘。”
“最近遇險了,好容易才迴來。”那些驚心動魄的事,沈喬安總能輕描淡寫說出來。
那裴炎聽到這裏,道:“朝廷在增加賦稅,老百姓苦不堪言。”沈喬安聽到這裏,就知一切一定是梁超雄在搗鬼,長驅直入到了梁超雄的屋子。
那梁超雄在乾坤殿後殿生活,至於皇帝,形同虛設。其實,皇上也是需要仰人鼻息的,他本就是膽小如鼠之人,做什麽事情都需看梁超雄的眉眼。
喬安怒極,拍案道:“你怎麽能隨隨便便就增收賦稅呢?如今帝京什麽都好,你非要鬧一鬧,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我現在需要銀子。”
“你可以做生意。”喬安皺眉。
“很需要!”
“策反?”喬安歎息:“你已位高權重,可以說應有盡有了,非要鬧到天怒人怨才算數。”她有點不理解這些男人,為皇權,他們前赴後繼,任何事都會去做。
沈喬安知道,三言兩語不可能打動他,更不可能說服他,隻能去想其餘的辦法,哪裏知道賦稅一事,民怨沸騰,老百姓開始抗議。
人們不但不交糧食,還將農具都丟到了紫華城的城牆根下,有那跑得慢的衛兵,險乎吃了一鐮刀。
“我們要見沈喬安,讓沈喬安出來!”民眾都很聰明,當他們知道梁超雄順順利利做了攝政王後,料定李仲宣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之下才增收賦稅的,因此他們強烈要求見一見沈喬安,和沈喬安聊一聊。
喬安也樂得和民眾見麵,但梁超雄卻要雪藏喬安,非要自己去見老百姓,哪裏知道他才一上城頭,各種汙言穢語的謾罵就接踵而來,當衛兵將遭遇描述給喬安和裴大人後,倆人樂不可支,笑的合不攏嘴。
結果事情還是落在了喬安頭上。
那梁超雄來找喬安,要求沈喬安出去平事,喬安也知此事的重要性,更知自己轉圜起來需要點兒手腕和技巧。
她不能三下五除二,說處理就處理說解決就解決,這些事情非要一發不可收拾江河日下,她沈喬安才可力挽狂瀾。
不然梁超雄府老百姓的盤剝一定還會變本加厲。
帝京士農工商都開始抗議,大家平日裏什麽都不做,就坐在四九城外麵,和乞丐一般等太陽,等朝廷的人出來。
梁超雄實在是無計可施,開始懇求沈喬安:“我的個姑奶奶,您好歹讓他們離開吧,不要繼續鬧下去。”
其實梁超雄哪裏知道,激化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沈喬安,這一切都是沈喬安和裴大人的安排。
喬安隻能“勉為其難”的去處理事情,喬安談判的結果是:帝京必須退還今年的賦稅。
李仲宣向來是精兵簡政之人,他從來沒有征收過太多的賦稅,因此朝廷的國庫時常都空蕩蕩的。這也讓梁超雄感覺,自己雖然把控了龍脈,但卻也是個爛攤子。
退了老百姓的賦稅後,日子就更舉步維艱了,且今日東邊來一群山賊,明日西邊來一群悍匪,大後天有人起義,大大後天有人造反。
帝京真可謂亂上加亂,梁超雄頻繁的約見沈喬安,沈喬安經常也在出主意,但似乎也不怎麽高明。
梁超雄終於明白這皇帝也不怎麽好做了,倒是他膏火自煎,難受極了,且今年是個遭難之年,過了三月的春汛後,護城河附近的老百姓遭遇了水災,不少人葬身魚腹。
河堤需要加固,百姓需要救贖,這這樁樁件件都是錢,梁超雄不會開源節流,隻能去找裴炎。
那裴炎平日裏很健談,也很聰明,但唯獨最近,裴炎臥床不起,病的似乎很嚴重。
他問問題,裴炎要麽左耳進右耳出,要麽假裝什麽都沒有聽到,再不然就是胡說八道。
梁超雄這才發現,朝廷裏能用的官員少的如同鳳毛麟角,大多數都在屍位素餐,說不得還要涎著臉來求喬安。
看梁超雄“心係百姓”喬安道:“我明日就去探看探看情況,這事情還需我來處理。”
“那好極了。”梁超雄已算是三顧茅廬了,但沈喬安這邊也有條件,“你要給我一些衛兵,成將軍是一品將軍,向來和我麵和心不合,他脾氣不怎麽好,我也不敢用他的人。”
梁超雄嘬牙花子,“你這意思竟是問我要人了?”
“可以不給的,但我獨木難支,事情也不能解決,您自己看著辦。”梁超雄無計可施,一想到皇城外人山人海,他就頭皮發麻。
梁超雄心情糟糕,思前想後許久,豎起來個手指頭。
“一百人?”
沈喬安不滿意。
“一千。”梁超雄道。
喬安起身就走:“我是正兒八經想要為你處理問題呢,但你這算是什麽態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走了。”看沈喬安準備撂挑子,那梁超雄急切之間隻能挽留,一把拉住了喬安的手腕。
“一萬人,就給你一萬人。”
“一萬五,我還要修築堤壩呢。”喬安據理力爭,那梁超雄暗忖,如今燃眉之急是救一救老百姓,讓老百姓脫離危險,而沈喬安一定已想到了治理的辦法,如此一來,將來勝利後,老百姓也會看到他梁超雄對他們的“好。”
從大局上看,這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至於這群突厥人,他統領起來眾人還有點不怎麽馴良呢,更不要說一個小丫頭了。
草原人和中原人不同,中原人從上到下,都有個“世襲罔替”的原則,但草原人,他們是拳頭下麵出政權,誰更厲害,部落裏的人也就更情願聽憑誰的指派和安排。
他們的領袖是角逐中的勝利者才能擔任,而喬安是個小丫頭,又是地地道道的中京人,那群突厥人怎麽可能會聽喬安的話。
一想到這裏,梁超雄倒是放心了不少。
“我給你一萬五千人就是,”梁超雄道:“但我草原人血氣方剛野性難馴,這一萬五千人他們聽不聽你的話,那且要你自己去安排。”
“放心好了,他們絕對死心塌地都聽我的話。”
那一萬五千人交給了沈喬安,他們的統領叫割風,割風是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身體強狀如牛,頭上打著突厥人慣有的發辮,從中間一分為二,髒兮兮的發辮也不知道多久沒有清理過了。
割風喜歡吃腥膻,以至於一靠近喬安,沈喬安就能嗅到來自於割風身上那不可描述的腥味。
梁超雄有四個部下,和沈慶年交給喬安的家丁一般同樣是分為“風雨雷電”,割風就是風。
但之所以割風排列在其餘幾個統領之前,不是割風有什麽突出的貢獻或者能耐,而是因為割風年紀最大。
而梁超雄是個嫉賢妒之人,他口口聲聲說求賢若渴,而一旦有賢德之人果真投靠了他,他會仔細的去觀察。
那人要的確是可造之才,且比自己還聰明,那人就完蛋了,一輩子不可能得到重用。而那人要是馬馬虎虎,平平無奇,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梁超雄會安排個職務給他們。
割風屬於前者,壯誌難酬。
他雖然是大首領,但多年來各種大事情都沒有參與過,他也不怎麽喜歡聽梁超雄的調遣和安排。
沈喬安看了看這割風的隊伍,發覺這些人對割風很是服從,好像他們與生俱來就是割風的奴隸一般,這讓喬安隱隱約約覺得割風可能不簡單。
黃昏,沈喬安約見了梁超雄和裴炎,推杯過盞之間,喬安將自己的計劃說了,想要處理戰亂或者水患等等問題,就需實地考察親力親為,閉門造車那是絕對要不得的。
所以喬安決定帶著假皇帝出門去,梁超雄一想,反正也有自己的割風在盯著喬安,她還能飛了不成?
因此竟舉杯道:“那就提前祝福你旗開得勝了,來日你凱旋,我們還迎接你。”
“快哉,快哉!”
大概是今晚吃多了酒,喬安有點昏沉,人還沒有到鳳儀宮去呢,就哇哇哇的吐了,她已很少這麽喝酒了。
隻感覺胃袋裏似乎埋了一座活火山,一股一股的液體蜂擁而至,從口腔裏不可遏止的噴了出來。
喬安羞於讓人看到自己的狼狽,推開了握著自己手的倆丫頭。
“你們迴去吧,我看今晚月亮也好,一個人在那邊坐一坐就迴。”沈喬安一麵說,一麵朝著太液池去了。
那太液池是能工巧匠修築出的湖,據說下通海眼,因此深不可測,此刻湖麵寧謐極了,有丁香花落在池麵上,風一吹,一片顫動的漣漪蕩漾出驚心動魄的波紋。
喬安靠近一塊太湖石坐了下來,池塘裏的菖蒲也長了出來,菱蓮也齊頭並進,清甜的氣味衝入鼻孔,舒服極了。
喬安就那樣閑閑的坐著,忽然聽到背後有窸窸窣窣的腳步聲,她迴目一看,卻發覺有個人似乎躲在了太湖石背後。
“誰啊,鬼鬼祟祟?”喬安本是習武之人,耳力比一般人敏銳不少。
這一問,那太湖石背後出現了一抹嬌小的身影,她定睛一看,笑道:“原來是玲珠到了,你怕我做什麽,母後是大老虎嗎?過來一起吹吹風。”
四月的風,已不算料峭,但天已黑,風就比白日裏硬一些。沈喬安柔柔的揮手,玲珠已怯生生靠近了她。
自從上次喬安折騰了一把玲珠後,這小丫頭就心有餘悸,沒事的時候老遠看到了沈喬安都要繞道走。
“坐下吧,最近功課做的怎麽樣呢?黃帶子也不好當,起早貪黑,策論和韜略都看的怎麽樣呢?”沈喬安的問題比較多。
玲珠怕喬安會抽查,早將不少東西都記了個滾瓜爛熟,喬安這邊一提問,玲珠立即對答如流。
今晚有月,朦朧的月光落在玲珠的臉上,讓她看起來美麗極了,而這玲珠的確和喬安神似,連沈喬安自己都詫異。
她就那樣目不斜視的盯著玲珠看,玲珠任憑喬安打量,也不說話。許久後喬安笑了,她發現玲珠是一個很聰明的女孩,“好了,我們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