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起義者枚不勝舉
驚世嫡女:這位公子我罩了 作者:月映薔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昭雪氣壞了,惱恨的握著拳頭,有一下沒有一下的砸在孫昭茗的胸膛上,孫昭茗一言不發,閉合的眼簾下,也有了清澈的溪流。
李仲宣哪裏會顧慮孫昭雪的心情?亦或者說,是他將事情前前後後都考慮過了,因此上才休掉了孫昭雪。
這何嚐不是個美好的解決。
第二日,中京那邊也下了聖旨,將此事廣而告之,知情人都知李仲宣對孫昭雪沒有任何意思,兩人走到今日也是情理之中,但不知情之人卻以為孫昭雪得罪了李仲宣。
輿論沸反盈天,孫昭雪羞於見人,日日躲在朱門繡戶中嚎啕大哭,孫昭茗時不時的過去訓導兩句,但卻被孫昭雪拒之門外。
孫昭茗才剛剛從妹妹那邊出來,就看到了幾個侍女唉聲歎息的握著食盒和托盤過來送吃的,因不留心,倒是撞在孫昭茗身上。
“怎麽搞的,走路不長眼睛的嗎?”孫昭茗怒極,用力的推了一下那侍女,後麵幾個侍女井然有序的跟在這大丫頭後麵,被孫昭茗這一推,眾人同時跌倒。
“哎呦”“啊呀”之聲不絕於耳,看到這裏,孫昭茗氣惱了,轉身就走。
“皇上,公主已兩日滴水未沾了,可怎麽辦啊?”那大丫頭伺候公主已多年,自然一損俱損,傷感極了。
“她自己不吃東西,餓死了也與人無尤,起開!起開!”孫昭茗嫌惡的推開了眼前一群女子,眾人唉聲歎息。
才剛剛出了西宮,一個太監心急火燎的衝了過來,再一次撞在了孫昭茗身上,孫昭茗無名火起,“什麽事情?”
“禍事了,皇上!有起義軍偷襲了兵部!”
“快,找皇上商量。”他自己就是“皇上”,但關鍵時刻卻常常忘記自己的身份。
一刻鍾後,孫昭茗大步流星進入勤政殿,兵部尚書和庶吉士乃至將軍等等濟濟一堂都到了,李仲宣也到了。
“依照您看,此事當如何?”孫昭茗從來沒有增壓過反賊,對這些事情所知甚少,隻能征詢李仲宣。
李仲宣看向兵部尚書:“來人幾何?”
“五六百人,但卻如狼似虎,倒好像是有什麽人在推波助瀾一般。”兵部尚書已看出了端倪,但茲事體大,他不敢說空穴來風之話。
“朕知道了。”李仲宣走開一步,僅僅這一步,就做好了決斷,“立即動手,剿滅他們,抓住匪首朕親自審問。”
“就、就這樣?”孫昭茗顯然不理解李仲宣,他滿以為勞作仔細一定會有其餘的安排,至少應該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計劃。
哪裏知道,他宣布用武力解決。
“這事情有蹊蹺,隻能打敗他們,為虺弗摧為蛇若何?”李仲宣這麽說,孫昭茗麵子上下不來,但此刻卻也隻能打哈哈。
“我算是坐井觀天,時常隻有一孔之見,今日找你來,可謂登高望遠,方知天外有天,諸位聽令!按吾皇的安排來,甘將軍,立即圍賊人!”
反賊很猖獗,但數量不是很多,五六百人再怎麽勢如破竹,和朝廷的士兵比較起來也小巫見大巫,戰鬥不過進行了兩個時辰,起義軍就被全部消滅。
一會兒後,起義軍的首領被拿下了,刑部那邊立即審訊,隻知道此人是花間集來的,其餘一切不得而知。
李仲宣親自進入深牢大獄,提審人犯,那陸莽後背靠著牆壁,一雙黑漆漆的大眼睛死死的盯著李仲宣,李仲宣向來求賢若渴,看那陸莽似乎不像是個十惡不赦之人。
他讓人打開了監牢。
“皇上,讓末將伺候在身旁,這陸莽老匹夫厲害的很,早上幾乎讓他偷襲了我們王。”此刻,皇上和王,分別代表了李仲宣和孫昭茗。
“不用。”李仲宣揮揮手,屏退了那好事者昂仁還要說什麽,李仲宣已道:“為何要反?”
他太關心這些問題了,在中京幾乎每三五年都有人造反,李仲宣第一個問的問題也是這個。
“孫天子失道寡助,大勢所趨。”看來,這陸莽是個直來直去之人,李仲宣點點頭,扛著模樣是很認可。
而在此之前,其餘人審訊的時候,這陸莽一旦開口“孫天子失道寡助,大勢所趨。”迎接他的就是皮鞭和烙鐵。
“一個稅收鬧得滿城風雨。”李仲宣抓住了問題的核心,“誰要你來的?此事為人作嫁,不知道現在你想明白了沒有,你做了他的一把刀。”
“嗬嗬。”陸莽聽天由命的閉上了眼睛,“就算有你李仲宣幫忙,孫昭茗依舊坐不穩這江山。”
“很有氣性,朕該為你鼓掌了。”李仲宣點點頭,竟果真開始鼓掌,對麵的陸莽逐漸睜開了眼睛。
李仲宣又道:“等孫昭茗迴到葉欽國,葉欽國已是一盤散沙,且國庫早已經空虛,慶公子為收買人心,不惜將皇宮裏一切能騰挪的東西都弄走了,朝廷已空空如也,至於這稅收,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朝廷需要豢養士兵,就小小一個葉欽國,雄兵百萬,要是沒有這些出生入死的將士們戍邊,現如今女真、匈奴、突厥、薩日、這群酋奴早已揮師南下,豈非唇亡齒寒?”
“豢養士兵需要糧草,你葉欽國處渤海中段,稻米並不豐腴,你可知為采買糧食,為簽訂協議,孫天子當年給朕下跪過多少次?”
“這!”可見陸莽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了,聽李仲宣這麽頭頭是道一分析,陸莽頓時覺得自己似乎做錯了。
但他是血氣方剛之人,即便是明白自己做錯了也不情願立即就承認。
“海運也是朝廷的,朝廷如果不開漕運,士農工商一日都過不下去,你們隻看到吃的喝的東西俯拾即是,哪裏知道這些也都是船隻從其餘的國度運送過來的,沒有朝廷,焉能有民?”
李仲宣不想繼續分析利害關係了,至於陸莽,他改邪歸正還是怙惡不悛,已不是李仲宣要關注的了,他的目光銳利好像匕首,落在陸莽身上。
“最後一個問題,他讓你來的,對嗎?此刻他在哪裏?喬安呢?是否在他身邊?”
這問題落地許久,得不到迴應,李仲宣再看陸莽,陸莽閉上了眼,一股渾濁的淚水滑落了下來。
“難道說,我錯了嗎?”陸莽撕心裂肺的吼了一聲,李仲宣唯恐陸莽暴起傷人,一把將旁邊的老太監拉到了自己身旁。
那陸莽已咬舌自盡了,一股湍急的熱血噴在了那老太監的麵上,那老太監瑟瑟發抖,急忙伸手擦拭,倒是李仲宣,依舊麵不改色。
“埋了吧。”他指了指屍體,轉身離開。
從監牢出去,就看到了孫昭茗,孫昭茗焦慮極了,在原地踱來踱去,看李仲宣出來了,急忙過去迎接。
“讓你失望了,並沒有找到什麽線索。”
“匪首自殺了?”孫昭茗跟在李仲宣背後,李仲宣沉默的點了點頭,孫昭茗也不知道說什麽好。
“算了,死了就死了吧。”
“後麵有人在挑撥,這陸莽不過是個窮途末路之人,他自詡壯誌難酬,哪裏知道會泥足深陷,你還繼續加強巡邏,依照朕看,此事不過投石問路罷了,將來還會繼續發生。”
李仲宣所料不差,第二日就有另外一群人開始起義,士兵與之交戰,眾人焦頭爛額,好不容易才消滅了他們,但那匪首和陸莽一般,是個“鐵人”寧肯一頭撞死也不將幕後搖鵝毛扇之人說出。
那事情過去了,但李仲宣卻根據僅有的線索開始調查,他召見了戶部尚書,與那人聊起來。
經過調查,這群人的戶籍十有八九都在“花間集”。
“拿過來我看。”李仲宣伸手,旁邊的戶部尚書立即將調查到的線索送到了李仲宣麵前。
李仲宣握著一看,發覺那一卷文檔內,凡被紅色圈點過的都是禍亂中死於非命之人,後麵的籍貫一欄果真寫的是“桃源縣、花間集”,李仲宣將那張紙丟開,手指在桌上輕輕的敲擊了一下。
“查——”他拖長了語聲,“慶公子是不是桃源縣人。”
那戶部尚書當即將鹵簿握著,認真翻閱。
“到了,皇上,沈慶年也是桃源縣人,但他從小就背井離鄉出門遠行去了根據我們的走訪,這二十年之內,他一共出現過三次。”
“繼續。”李仲宣的眸子浩瀚如同星河,那戶部尚書舔舐了一下幹澀的嘴唇,續道:“前麵兩次不外乎衣錦還鄉,最後一次,也就是去年七月半中元節時候,他到桃源縣帶走了自己的娘親。”
李仲宣一麵聽,一麵在計算,“去年七月之間,那時候他在稱帝,對嗎?”
“吾皇英明,是。”戶部尚書點了點頭。
“備馬。”
李仲宣到桃源縣去了,但紅姐卻比李仲宣還要快,自從知道喬安下落不明後,紅姐就在葉欽國的各個村落裏找尋,自然也杳無音訊,但有線報稱那慶公子的原籍就在葉欽國的桃源花間集。
如此一來,紅姐就有了興趣,帶領了一群紅娘子來調查,這花間集,不過是個比較繁華的小集鎮罷了,但和葉欽國其餘的村落比起來,這裏的民風更淳樸,人民生活的富足。
誰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形成的風俗,十裏八鄉之人都喜歡在這裏做交易,以至於這小小的一個集鎮,經過發展已經首屈一指,在這小鎮子裏,有各種吃喝玩樂的地方。
“你可沒有騙我吧,這裏果真是慶公子的家鄉?”此刻,紅姐和成將軍進入了一家客棧,紅姐一麵吃一麵問。
“自然不會錯,我已經調查了許久了,難不成你會以為你慶公子是我中京人?”成將軍在吃東西,但那滴溜溜的眼睛卻在留意進進出出的人。
“吃了這個,我們到慶公子家裏去看看。”
原來,慶公子的老宅還在呢。
雖然人去樓空,但紅姐和成將軍都覺得很有到裏頭偷窺一下的必要,幾人住店,夜幕降臨,更換了夜行衣朝著慶公子的老宅去了。
因慶公子是十裏八鄉的名人,而沈家又是這裏的名門望族,所以即便是慶公子被視為“逆賊”,但民眾心目中,慶公子依舊是有口皆碑的有道明君,所以,人去樓空,依舊有人將一切保護的很好。
樂文
李仲宣哪裏會顧慮孫昭雪的心情?亦或者說,是他將事情前前後後都考慮過了,因此上才休掉了孫昭雪。
這何嚐不是個美好的解決。
第二日,中京那邊也下了聖旨,將此事廣而告之,知情人都知李仲宣對孫昭雪沒有任何意思,兩人走到今日也是情理之中,但不知情之人卻以為孫昭雪得罪了李仲宣。
輿論沸反盈天,孫昭雪羞於見人,日日躲在朱門繡戶中嚎啕大哭,孫昭茗時不時的過去訓導兩句,但卻被孫昭雪拒之門外。
孫昭茗才剛剛從妹妹那邊出來,就看到了幾個侍女唉聲歎息的握著食盒和托盤過來送吃的,因不留心,倒是撞在孫昭茗身上。
“怎麽搞的,走路不長眼睛的嗎?”孫昭茗怒極,用力的推了一下那侍女,後麵幾個侍女井然有序的跟在這大丫頭後麵,被孫昭茗這一推,眾人同時跌倒。
“哎呦”“啊呀”之聲不絕於耳,看到這裏,孫昭茗氣惱了,轉身就走。
“皇上,公主已兩日滴水未沾了,可怎麽辦啊?”那大丫頭伺候公主已多年,自然一損俱損,傷感極了。
“她自己不吃東西,餓死了也與人無尤,起開!起開!”孫昭茗嫌惡的推開了眼前一群女子,眾人唉聲歎息。
才剛剛出了西宮,一個太監心急火燎的衝了過來,再一次撞在了孫昭茗身上,孫昭茗無名火起,“什麽事情?”
“禍事了,皇上!有起義軍偷襲了兵部!”
“快,找皇上商量。”他自己就是“皇上”,但關鍵時刻卻常常忘記自己的身份。
一刻鍾後,孫昭茗大步流星進入勤政殿,兵部尚書和庶吉士乃至將軍等等濟濟一堂都到了,李仲宣也到了。
“依照您看,此事當如何?”孫昭茗從來沒有增壓過反賊,對這些事情所知甚少,隻能征詢李仲宣。
李仲宣看向兵部尚書:“來人幾何?”
“五六百人,但卻如狼似虎,倒好像是有什麽人在推波助瀾一般。”兵部尚書已看出了端倪,但茲事體大,他不敢說空穴來風之話。
“朕知道了。”李仲宣走開一步,僅僅這一步,就做好了決斷,“立即動手,剿滅他們,抓住匪首朕親自審問。”
“就、就這樣?”孫昭茗顯然不理解李仲宣,他滿以為勞作仔細一定會有其餘的安排,至少應該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計劃。
哪裏知道,他宣布用武力解決。
“這事情有蹊蹺,隻能打敗他們,為虺弗摧為蛇若何?”李仲宣這麽說,孫昭茗麵子上下不來,但此刻卻也隻能打哈哈。
“我算是坐井觀天,時常隻有一孔之見,今日找你來,可謂登高望遠,方知天外有天,諸位聽令!按吾皇的安排來,甘將軍,立即圍賊人!”
反賊很猖獗,但數量不是很多,五六百人再怎麽勢如破竹,和朝廷的士兵比較起來也小巫見大巫,戰鬥不過進行了兩個時辰,起義軍就被全部消滅。
一會兒後,起義軍的首領被拿下了,刑部那邊立即審訊,隻知道此人是花間集來的,其餘一切不得而知。
李仲宣親自進入深牢大獄,提審人犯,那陸莽後背靠著牆壁,一雙黑漆漆的大眼睛死死的盯著李仲宣,李仲宣向來求賢若渴,看那陸莽似乎不像是個十惡不赦之人。
他讓人打開了監牢。
“皇上,讓末將伺候在身旁,這陸莽老匹夫厲害的很,早上幾乎讓他偷襲了我們王。”此刻,皇上和王,分別代表了李仲宣和孫昭茗。
“不用。”李仲宣揮揮手,屏退了那好事者昂仁還要說什麽,李仲宣已道:“為何要反?”
他太關心這些問題了,在中京幾乎每三五年都有人造反,李仲宣第一個問的問題也是這個。
“孫天子失道寡助,大勢所趨。”看來,這陸莽是個直來直去之人,李仲宣點點頭,扛著模樣是很認可。
而在此之前,其餘人審訊的時候,這陸莽一旦開口“孫天子失道寡助,大勢所趨。”迎接他的就是皮鞭和烙鐵。
“一個稅收鬧得滿城風雨。”李仲宣抓住了問題的核心,“誰要你來的?此事為人作嫁,不知道現在你想明白了沒有,你做了他的一把刀。”
“嗬嗬。”陸莽聽天由命的閉上了眼睛,“就算有你李仲宣幫忙,孫昭茗依舊坐不穩這江山。”
“很有氣性,朕該為你鼓掌了。”李仲宣點點頭,竟果真開始鼓掌,對麵的陸莽逐漸睜開了眼睛。
李仲宣又道:“等孫昭茗迴到葉欽國,葉欽國已是一盤散沙,且國庫早已經空虛,慶公子為收買人心,不惜將皇宮裏一切能騰挪的東西都弄走了,朝廷已空空如也,至於這稅收,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朝廷需要豢養士兵,就小小一個葉欽國,雄兵百萬,要是沒有這些出生入死的將士們戍邊,現如今女真、匈奴、突厥、薩日、這群酋奴早已揮師南下,豈非唇亡齒寒?”
“豢養士兵需要糧草,你葉欽國處渤海中段,稻米並不豐腴,你可知為采買糧食,為簽訂協議,孫天子當年給朕下跪過多少次?”
“這!”可見陸莽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了,聽李仲宣這麽頭頭是道一分析,陸莽頓時覺得自己似乎做錯了。
但他是血氣方剛之人,即便是明白自己做錯了也不情願立即就承認。
“海運也是朝廷的,朝廷如果不開漕運,士農工商一日都過不下去,你們隻看到吃的喝的東西俯拾即是,哪裏知道這些也都是船隻從其餘的國度運送過來的,沒有朝廷,焉能有民?”
李仲宣不想繼續分析利害關係了,至於陸莽,他改邪歸正還是怙惡不悛,已不是李仲宣要關注的了,他的目光銳利好像匕首,落在陸莽身上。
“最後一個問題,他讓你來的,對嗎?此刻他在哪裏?喬安呢?是否在他身邊?”
這問題落地許久,得不到迴應,李仲宣再看陸莽,陸莽閉上了眼,一股渾濁的淚水滑落了下來。
“難道說,我錯了嗎?”陸莽撕心裂肺的吼了一聲,李仲宣唯恐陸莽暴起傷人,一把將旁邊的老太監拉到了自己身旁。
那陸莽已咬舌自盡了,一股湍急的熱血噴在了那老太監的麵上,那老太監瑟瑟發抖,急忙伸手擦拭,倒是李仲宣,依舊麵不改色。
“埋了吧。”他指了指屍體,轉身離開。
從監牢出去,就看到了孫昭茗,孫昭茗焦慮極了,在原地踱來踱去,看李仲宣出來了,急忙過去迎接。
“讓你失望了,並沒有找到什麽線索。”
“匪首自殺了?”孫昭茗跟在李仲宣背後,李仲宣沉默的點了點頭,孫昭茗也不知道說什麽好。
“算了,死了就死了吧。”
“後麵有人在挑撥,這陸莽不過是個窮途末路之人,他自詡壯誌難酬,哪裏知道會泥足深陷,你還繼續加強巡邏,依照朕看,此事不過投石問路罷了,將來還會繼續發生。”
李仲宣所料不差,第二日就有另外一群人開始起義,士兵與之交戰,眾人焦頭爛額,好不容易才消滅了他們,但那匪首和陸莽一般,是個“鐵人”寧肯一頭撞死也不將幕後搖鵝毛扇之人說出。
那事情過去了,但李仲宣卻根據僅有的線索開始調查,他召見了戶部尚書,與那人聊起來。
經過調查,這群人的戶籍十有八九都在“花間集”。
“拿過來我看。”李仲宣伸手,旁邊的戶部尚書立即將調查到的線索送到了李仲宣麵前。
李仲宣握著一看,發覺那一卷文檔內,凡被紅色圈點過的都是禍亂中死於非命之人,後麵的籍貫一欄果真寫的是“桃源縣、花間集”,李仲宣將那張紙丟開,手指在桌上輕輕的敲擊了一下。
“查——”他拖長了語聲,“慶公子是不是桃源縣人。”
那戶部尚書當即將鹵簿握著,認真翻閱。
“到了,皇上,沈慶年也是桃源縣人,但他從小就背井離鄉出門遠行去了根據我們的走訪,這二十年之內,他一共出現過三次。”
“繼續。”李仲宣的眸子浩瀚如同星河,那戶部尚書舔舐了一下幹澀的嘴唇,續道:“前麵兩次不外乎衣錦還鄉,最後一次,也就是去年七月半中元節時候,他到桃源縣帶走了自己的娘親。”
李仲宣一麵聽,一麵在計算,“去年七月之間,那時候他在稱帝,對嗎?”
“吾皇英明,是。”戶部尚書點了點頭。
“備馬。”
李仲宣到桃源縣去了,但紅姐卻比李仲宣還要快,自從知道喬安下落不明後,紅姐就在葉欽國的各個村落裏找尋,自然也杳無音訊,但有線報稱那慶公子的原籍就在葉欽國的桃源花間集。
如此一來,紅姐就有了興趣,帶領了一群紅娘子來調查,這花間集,不過是個比較繁華的小集鎮罷了,但和葉欽國其餘的村落比起來,這裏的民風更淳樸,人民生活的富足。
誰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形成的風俗,十裏八鄉之人都喜歡在這裏做交易,以至於這小小的一個集鎮,經過發展已經首屈一指,在這小鎮子裏,有各種吃喝玩樂的地方。
“你可沒有騙我吧,這裏果真是慶公子的家鄉?”此刻,紅姐和成將軍進入了一家客棧,紅姐一麵吃一麵問。
“自然不會錯,我已經調查了許久了,難不成你會以為你慶公子是我中京人?”成將軍在吃東西,但那滴溜溜的眼睛卻在留意進進出出的人。
“吃了這個,我們到慶公子家裏去看看。”
原來,慶公子的老宅還在呢。
雖然人去樓空,但紅姐和成將軍都覺得很有到裏頭偷窺一下的必要,幾人住店,夜幕降臨,更換了夜行衣朝著慶公子的老宅去了。
因慶公子是十裏八鄉的名人,而沈家又是這裏的名門望族,所以即便是慶公子被視為“逆賊”,但民眾心目中,慶公子依舊是有口皆碑的有道明君,所以,人去樓空,依舊有人將一切保護的很好。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