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鳳淋瀝濕衣,心中不懌。
王敦以嶠為醉,笑而解之。
嶠辭敦行,佯為涕淚橫流,出而復入,叮嚀者三,以示不忍相離之態。
敦執嶠手慰安,因密囑之曰:“卿到京口,當覘伺朝廷消息,早晚報吾為幸。
”嶠點首蹙告曰:“適因酒醉,觸冒錢司馬,吾恐其不相容耳。
”敦曰:“是何言耶?用心為官,不必疑慮。
”嶠去。
王敦以為得賢歸附,料事有成,病即稍可,復出計議。
後人有詩嘆曰: 王敦狂逆起謀心,百計牢籠晉大臣。
謝鯤郭璞並溫嶠,各秉忠誠不負君。
第一三六迴 明帝南皇堂大捷
王敦表請溫嶠為丹陽尹,不知嶠心,私喜得人。
錢鳳終慮溫嶠忠正,恐非真附,越日,密言於敦曰:“溫嶠在東宮即與朝廷相得,有師傅之誼。
前見所請,帝不少留,忻然即至,恐是將計就計,來探強弱耳。
吾思此任不可使,慮難倚討也。
宜追轉監之。
”王敦曰:“太真昨過酒耳,少加聲色,何得便爾相讒嫉也?”鳳不敢再言。
溫嶠看敦氣色不旺,有病上身,一離湖陰,徑至建康麵君,盡以其逆謀告之,言:“不足懼。
慎毋效前先帝所為,使其肆誌。
”明帝即與王導等謀畫迎敵之策。
導曰:“臣蒙聖先帝授以都督之任,適足為逆兄之礙,而才勢不及兄敦,故弗獲製。
彼今復鼓兵東向,不知何為。
臣但主籌於內,可委溫嶠、庾亮、紀瞻、郤鑒、卞敦為五總管,領兵拒住,然後以計討之。
”京中探事細作馳往湖陰報敦,言溫嶠如此如此。
敦大怒曰:“我不聽錢司馬之言,反為小物所欺。
”乃使人遺書與弟王導曰:“溫嶠別來幾日,作如此事,當募人生致之,自拔其舌,方熄吾丹田一點火耳。
”王導即將其書入見明帝。
帝曰:“卿之忠心,朕父子俱識之真者。
今當以前都督領揚州刺史,總統討逆軍馬,催五總管將兵出京征進。
”郤鑒奏曰:“前詔淮蔡諸軍未到。
臣等出外,京邑空虛,宜速催之入援,使內有護衛,外有接應,方保無虞。
”帝準奏,發使分道往催蘇峻、劉遐、祖約、王彬等入衛京邑,共誅叛逆,與國幹功。
溫、郤等兵江邊,懼王敦兵多將廣,不敢前進。
明帝自與段匹殫之子段琇、祖逖舊將韓潛統禁軍出屯南皇堂,以觀進退。
見諸軍懼威不動,召王導議之。
導密地獻計曰:“臣知京兵素有懼怯之心,進恐不勝故耳。
昨聞逆兄患病,必因鬱氣所致。
陛下可頒明詔於敦營,暴揚過惡罪狀,更敕兵眾,言有能斬敦歸朝者,定封萬戶侯,賞以千金,代鎮武昌。
老賊自先帝時恃強,見朝廷惟命是從,並不曾白他逆節,以為可欺可侮,故敢罔悖。
今見陛下一旦責其不道,欲購其首,敦素性急躁,不能容物,必然氣塞,縱然不死,病必加篤。
那時臣率滿門掛孝,揚言敦死,下詔各處,隻討沈充、錢鳳、魏義三人,其餘將士一無所問。
四方將士聞說敦死,人人不畏,攘臂爭先,相率以誅充、鳳矣。
二賊既除,王含老怯,兵將自將瓦解矣。
何難之有?”明帝素多膽略,聽言大喜,即命草詔齎至敦營。
詔曰: 兇逆王敦,輒立元息,自行承代,不由朝命,頑悖是恣,誌窺神器,莽操無過。
豈期天不長奸,先自殞斃。
沈充、錢鳳逞奸煽逆,擁兵不退。
今遣大都督王導等,討正叛罪。
有能持敦、含、充、鳳四人之首來獻者,各賞千金,侯封萬戶,就代其職。
諸為逆敦所授用者,一概不問。
荊楚將士從敦多年,未得朝廷恩秩,朕甚憫之。
茲念睽離室家,暫敕歸寧。
其單丁者,免米一石,終身不調。
餘皆驗功賜賞,給暇三年,休訖還台,當與宿衛同例三番,各宜聽悉。
王敦見詔,發聳汗洽,氣塞胸膛,喉如骨鯁,昏倒於座。
眾慌扶住救之。
須臾甦醒,作勢強起曰:“鮮卑奴胡敢乃爾!吾當親自提兵,立攻建康,捉出問之。
”言罷,復又仆倒。
自覺病已沉重,乃召兄王含與沈充、錢鳳、魏義上帳分付曰:“吾今疾甚,難以禦眾。
汝等可與周、杜、呂、鄧諸將,率兵五萬,先向建康。
吾養數日,隨後就來接應。
”錢鳳曰:“事克濟之日,天子何處?”敦曰:“尚未南郊,難行赦理。
盡卿兵勢,但保東海王裴妃而已,其外悉皆誅之。
”七月,王含以兵五萬,一時奄至江寧南岸。
其際人情洶懼,不知所為。
溫嶠恐敦兵過,將朱雀橋放火焚其屋而拆毀之,分兵守其渡口,以阻敦鋒。
晉主探得王敦不在軍中,欲乘夜將兵暗擊王含。
聞朱雀橋毀,乃大怒,召嶠責之。
王敦以嶠為醉,笑而解之。
嶠辭敦行,佯為涕淚橫流,出而復入,叮嚀者三,以示不忍相離之態。
敦執嶠手慰安,因密囑之曰:“卿到京口,當覘伺朝廷消息,早晚報吾為幸。
”嶠點首蹙告曰:“適因酒醉,觸冒錢司馬,吾恐其不相容耳。
”敦曰:“是何言耶?用心為官,不必疑慮。
”嶠去。
王敦以為得賢歸附,料事有成,病即稍可,復出計議。
後人有詩嘆曰: 王敦狂逆起謀心,百計牢籠晉大臣。
謝鯤郭璞並溫嶠,各秉忠誠不負君。
第一三六迴 明帝南皇堂大捷
王敦表請溫嶠為丹陽尹,不知嶠心,私喜得人。
錢鳳終慮溫嶠忠正,恐非真附,越日,密言於敦曰:“溫嶠在東宮即與朝廷相得,有師傅之誼。
前見所請,帝不少留,忻然即至,恐是將計就計,來探強弱耳。
吾思此任不可使,慮難倚討也。
宜追轉監之。
”王敦曰:“太真昨過酒耳,少加聲色,何得便爾相讒嫉也?”鳳不敢再言。
溫嶠看敦氣色不旺,有病上身,一離湖陰,徑至建康麵君,盡以其逆謀告之,言:“不足懼。
慎毋效前先帝所為,使其肆誌。
”明帝即與王導等謀畫迎敵之策。
導曰:“臣蒙聖先帝授以都督之任,適足為逆兄之礙,而才勢不及兄敦,故弗獲製。
彼今復鼓兵東向,不知何為。
臣但主籌於內,可委溫嶠、庾亮、紀瞻、郤鑒、卞敦為五總管,領兵拒住,然後以計討之。
”京中探事細作馳往湖陰報敦,言溫嶠如此如此。
敦大怒曰:“我不聽錢司馬之言,反為小物所欺。
”乃使人遺書與弟王導曰:“溫嶠別來幾日,作如此事,當募人生致之,自拔其舌,方熄吾丹田一點火耳。
”王導即將其書入見明帝。
帝曰:“卿之忠心,朕父子俱識之真者。
今當以前都督領揚州刺史,總統討逆軍馬,催五總管將兵出京征進。
”郤鑒奏曰:“前詔淮蔡諸軍未到。
臣等出外,京邑空虛,宜速催之入援,使內有護衛,外有接應,方保無虞。
”帝準奏,發使分道往催蘇峻、劉遐、祖約、王彬等入衛京邑,共誅叛逆,與國幹功。
溫、郤等兵江邊,懼王敦兵多將廣,不敢前進。
明帝自與段匹殫之子段琇、祖逖舊將韓潛統禁軍出屯南皇堂,以觀進退。
見諸軍懼威不動,召王導議之。
導密地獻計曰:“臣知京兵素有懼怯之心,進恐不勝故耳。
昨聞逆兄患病,必因鬱氣所致。
陛下可頒明詔於敦營,暴揚過惡罪狀,更敕兵眾,言有能斬敦歸朝者,定封萬戶侯,賞以千金,代鎮武昌。
老賊自先帝時恃強,見朝廷惟命是從,並不曾白他逆節,以為可欺可侮,故敢罔悖。
今見陛下一旦責其不道,欲購其首,敦素性急躁,不能容物,必然氣塞,縱然不死,病必加篤。
那時臣率滿門掛孝,揚言敦死,下詔各處,隻討沈充、錢鳳、魏義三人,其餘將士一無所問。
四方將士聞說敦死,人人不畏,攘臂爭先,相率以誅充、鳳矣。
二賊既除,王含老怯,兵將自將瓦解矣。
何難之有?”明帝素多膽略,聽言大喜,即命草詔齎至敦營。
詔曰: 兇逆王敦,輒立元息,自行承代,不由朝命,頑悖是恣,誌窺神器,莽操無過。
豈期天不長奸,先自殞斃。
沈充、錢鳳逞奸煽逆,擁兵不退。
今遣大都督王導等,討正叛罪。
有能持敦、含、充、鳳四人之首來獻者,各賞千金,侯封萬戶,就代其職。
諸為逆敦所授用者,一概不問。
荊楚將士從敦多年,未得朝廷恩秩,朕甚憫之。
茲念睽離室家,暫敕歸寧。
其單丁者,免米一石,終身不調。
餘皆驗功賜賞,給暇三年,休訖還台,當與宿衛同例三番,各宜聽悉。
王敦見詔,發聳汗洽,氣塞胸膛,喉如骨鯁,昏倒於座。
眾慌扶住救之。
須臾甦醒,作勢強起曰:“鮮卑奴胡敢乃爾!吾當親自提兵,立攻建康,捉出問之。
”言罷,復又仆倒。
自覺病已沉重,乃召兄王含與沈充、錢鳳、魏義上帳分付曰:“吾今疾甚,難以禦眾。
汝等可與周、杜、呂、鄧諸將,率兵五萬,先向建康。
吾養數日,隨後就來接應。
”錢鳳曰:“事克濟之日,天子何處?”敦曰:“尚未南郊,難行赦理。
盡卿兵勢,但保東海王裴妃而已,其外悉皆誅之。
”七月,王含以兵五萬,一時奄至江寧南岸。
其際人情洶懼,不知所為。
溫嶠恐敦兵過,將朱雀橋放火焚其屋而拆毀之,分兵守其渡口,以阻敦鋒。
晉主探得王敦不在軍中,欲乘夜將兵暗擊王含。
聞朱雀橋毀,乃大怒,召嶠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