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反寇甚多,須連路體探而行。
”諸葛武曰:“叔請放心。
某因父喪在身,不得相助討逆,途路上自能相機保護,悉在我身,料無妨事。
”眾人亦皆曰:“川隴之途,不過陳安、楊酋等為最,吾等有何懼哉?但慮賊在平陽勢大,叔等宜在心耳。
”實曰:“賊黨亦量得他過,管取成功而來。
”於是酬謝店家,分別前去。
關心、唿延實輕身連夜疾行,不日即至長安,入見趙王劉曜,二人哭拜於地,言:“靳準作亂,將漢家劉氏內外老小三百餘口盡皆殺害,止留靳後一人。
前後帝王後妃諸墳陵俱被發棺燒毀。
自稱統漢天王,臨朝攝政,分布親黨於陛廷各要職。
是以我等逃來報知,去復大仇。
”劉曜聽罷,大叫一聲,昏倒於地,未知當下性命如何。
後人有詩讚曰: 百戰經營立漢基,堪佳劉曜壯而奇。
血汗未幹遭逆亂,哭倒長安理亦宜。
劉曜氣倒昏於地上,半晌不能聲。
眾將救起,麵無點血,渾身顫抖,冷汗津津,幾至昏絕。
遊子遠、關心曰:“死者不復生,逝者豈能再轉,痛亦無益。
大丈夫當急於雪恥,以伸大義,勿得有傷貴體。
”頃而嘆息轉色,踴躍指西大罵曰:“負恩賊子,享吾厚祿,不思報本,反害吾家宗祀,狗彘不如,蛇蠍過矣!吾當踏平平陽,生嚼汝肉,始雪此恨!”正罵未了,隻見尚書遊光遠飛馬又至,哭告劉曜曰:“少帝不聽吾言,反被賊等所訛,擢我為觀察都監,使出巡考校官吏,迴朝伏命才及一日,彼就做出天樣大的逆事。
吾欲與諸葛老相謀圖靳賊,不想宣於公一氣竟喪大命,臣乃與唿延太保奔逃來此。
昨日使人將家眷送迴故裏,故後到耳。
可即起兵討逆,以報大仇。
”劉曜曰:“尚書長於治民,可替吾鎮守長安,留楊繼勛、李華春督兵相助。
待吾親往收剿那賊。
”於是以鄭雄為先鋒,遊子遠為參謀,劉雅為監軍,關心、唿延實等皆於中軍共議。
遊光遠曰:“平陽舊將,去的去,害的害,城中皆其心腹分掌兵馬,尚有鐵甲馬步四十餘萬,喬泰等亦善用謀,恐難獨下。
必須往青州、襄國二處,合兵同進,方可殄賊。
”曜曰:“石世龍誌大心雄,未知從吾相召乎?要得一個能者前去,方肯動兵。
”伏都之子王震曰:“臣父在襄國為將,待臣去見,與之同懇張孟孫軍師,方能得從吾約。
不然,恐違誤也。
”劉曜大喜,命震奉書前去,不在話下。
卻說石勒在襄國無事,亦與張賓閑議曰:“前者漢主遺詔,召吾等入朝,推故不去,又下敕加封官職,託付外兵大任。
今新君建立,頒赦至郡,許久不曾奉表稱賀,是吾忽恩失禮矣,還當行之。
”正論未散,隻見黃命白幘素衣,竟至府第。
門上報入,張敬、張賓自出相接,看其裝束,忙驚問曰:“莫非黃良卿有何大故乎?”命趨近前,執手泣曰:“漢家不幸,遭靳準謀篡,害死劉氏內外老幼三百餘口,宣於氣死,陵寢棺槨俱被伐起殆盡。
吾兄以老在彼收拾,我卻奔來共圖滅賊報仇耳。
”眾人聽言,一齊慟哭曰:“吾等出萬死一生,竭力扶漢,少立功業,豈知到此悉成虛話,何忍聞也?”言訖,愈哀。
張賓年老,情切過甚,忽然悶倒,石勒忙自來扶,泣謂賓曰:“吾與右侯同是漢臣,又皆故舊,不必慟念傷神。
此事土木難忍,路人且怒,況汝我乎?但當仗義戮力,以報大仇,討滅國賊,哭亦無幹。
且自設祭一番,以表誠意,來日再議。
”賓、敬辭出,歸第設漢帝諸靈於堂,舉家掛孝,朝夕拜祭,三日不出議事。
石勒正欲差人請賓商量,又見王震自長安奔至,與父伏都同入,告石勒曰:“趙王痛傷漢滅,起兵討賊,命吾奉書拜請國公大人與張燕公,乞為仗義共剿國賊,以復大仇,望惟念之。
”勒曰:“此吾之本心也。
但有一節,還要商議而行。
吾思少帶人馬,又恐平陽兵廣,不能取勝;多興人馬,又恐曹嶷勾引晉兵,乘虛來襲此地。
”王震曰:“留兵一半,與大將軍張季孫、大夫徐普明、孔將軍、王子春等共守此地。
國公親將一半人馬,去助劉永明,有何懼哉?”孔萇曰:“不可妄誤。
我兵雖有數十萬之眾,界於諸強敵之中,北有幽冀河內,常懷報恨之心,南有蘇峻、祖逖,每懷恢復之意,曹嶷為心腹之患,王敦為肘腋之憂。
一若動兵,則乘虛襲我者不少。
那時進退失據,自取滅亡之兆也。
”王伏都曰:“世魯亦不必執阻,且諸處知吾有備,未易窺測。
宜請張右侯來議之方可。
”言未畢,張賓直入,高聲謂眾曰:“國恩不報,大恥不雪,議論紛紛,所為何事?”王伏都曰:“亦為此事耳。
眾將主意不同,有言宜當起兵報仇者,有言不可妄動,恐人瞰襲我地者,正待要請右侯決之。
”諸葛武曰:“叔請放心。
某因父喪在身,不得相助討逆,途路上自能相機保護,悉在我身,料無妨事。
”眾人亦皆曰:“川隴之途,不過陳安、楊酋等為最,吾等有何懼哉?但慮賊在平陽勢大,叔等宜在心耳。
”實曰:“賊黨亦量得他過,管取成功而來。
”於是酬謝店家,分別前去。
關心、唿延實輕身連夜疾行,不日即至長安,入見趙王劉曜,二人哭拜於地,言:“靳準作亂,將漢家劉氏內外老小三百餘口盡皆殺害,止留靳後一人。
前後帝王後妃諸墳陵俱被發棺燒毀。
自稱統漢天王,臨朝攝政,分布親黨於陛廷各要職。
是以我等逃來報知,去復大仇。
”劉曜聽罷,大叫一聲,昏倒於地,未知當下性命如何。
後人有詩讚曰: 百戰經營立漢基,堪佳劉曜壯而奇。
血汗未幹遭逆亂,哭倒長安理亦宜。
劉曜氣倒昏於地上,半晌不能聲。
眾將救起,麵無點血,渾身顫抖,冷汗津津,幾至昏絕。
遊子遠、關心曰:“死者不復生,逝者豈能再轉,痛亦無益。
大丈夫當急於雪恥,以伸大義,勿得有傷貴體。
”頃而嘆息轉色,踴躍指西大罵曰:“負恩賊子,享吾厚祿,不思報本,反害吾家宗祀,狗彘不如,蛇蠍過矣!吾當踏平平陽,生嚼汝肉,始雪此恨!”正罵未了,隻見尚書遊光遠飛馬又至,哭告劉曜曰:“少帝不聽吾言,反被賊等所訛,擢我為觀察都監,使出巡考校官吏,迴朝伏命才及一日,彼就做出天樣大的逆事。
吾欲與諸葛老相謀圖靳賊,不想宣於公一氣竟喪大命,臣乃與唿延太保奔逃來此。
昨日使人將家眷送迴故裏,故後到耳。
可即起兵討逆,以報大仇。
”劉曜曰:“尚書長於治民,可替吾鎮守長安,留楊繼勛、李華春督兵相助。
待吾親往收剿那賊。
”於是以鄭雄為先鋒,遊子遠為參謀,劉雅為監軍,關心、唿延實等皆於中軍共議。
遊光遠曰:“平陽舊將,去的去,害的害,城中皆其心腹分掌兵馬,尚有鐵甲馬步四十餘萬,喬泰等亦善用謀,恐難獨下。
必須往青州、襄國二處,合兵同進,方可殄賊。
”曜曰:“石世龍誌大心雄,未知從吾相召乎?要得一個能者前去,方肯動兵。
”伏都之子王震曰:“臣父在襄國為將,待臣去見,與之同懇張孟孫軍師,方能得從吾約。
不然,恐違誤也。
”劉曜大喜,命震奉書前去,不在話下。
卻說石勒在襄國無事,亦與張賓閑議曰:“前者漢主遺詔,召吾等入朝,推故不去,又下敕加封官職,託付外兵大任。
今新君建立,頒赦至郡,許久不曾奉表稱賀,是吾忽恩失禮矣,還當行之。
”正論未散,隻見黃命白幘素衣,竟至府第。
門上報入,張敬、張賓自出相接,看其裝束,忙驚問曰:“莫非黃良卿有何大故乎?”命趨近前,執手泣曰:“漢家不幸,遭靳準謀篡,害死劉氏內外老幼三百餘口,宣於氣死,陵寢棺槨俱被伐起殆盡。
吾兄以老在彼收拾,我卻奔來共圖滅賊報仇耳。
”眾人聽言,一齊慟哭曰:“吾等出萬死一生,竭力扶漢,少立功業,豈知到此悉成虛話,何忍聞也?”言訖,愈哀。
張賓年老,情切過甚,忽然悶倒,石勒忙自來扶,泣謂賓曰:“吾與右侯同是漢臣,又皆故舊,不必慟念傷神。
此事土木難忍,路人且怒,況汝我乎?但當仗義戮力,以報大仇,討滅國賊,哭亦無幹。
且自設祭一番,以表誠意,來日再議。
”賓、敬辭出,歸第設漢帝諸靈於堂,舉家掛孝,朝夕拜祭,三日不出議事。
石勒正欲差人請賓商量,又見王震自長安奔至,與父伏都同入,告石勒曰:“趙王痛傷漢滅,起兵討賊,命吾奉書拜請國公大人與張燕公,乞為仗義共剿國賊,以復大仇,望惟念之。
”勒曰:“此吾之本心也。
但有一節,還要商議而行。
吾思少帶人馬,又恐平陽兵廣,不能取勝;多興人馬,又恐曹嶷勾引晉兵,乘虛來襲此地。
”王震曰:“留兵一半,與大將軍張季孫、大夫徐普明、孔將軍、王子春等共守此地。
國公親將一半人馬,去助劉永明,有何懼哉?”孔萇曰:“不可妄誤。
我兵雖有數十萬之眾,界於諸強敵之中,北有幽冀河內,常懷報恨之心,南有蘇峻、祖逖,每懷恢復之意,曹嶷為心腹之患,王敦為肘腋之憂。
一若動兵,則乘虛襲我者不少。
那時進退失據,自取滅亡之兆也。
”王伏都曰:“世魯亦不必執阻,且諸處知吾有備,未易窺測。
宜請張右侯來議之方可。
”言未畢,張賓直入,高聲謂眾曰:“國恩不報,大恥不雪,議論紛紛,所為何事?”王伏都曰:“亦為此事耳。
眾將主意不同,有言宜當起兵報仇者,有言不可妄動,恐人瞰襲我地者,正待要請右侯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