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侃素知紮存忠義,即求紮為書策,共相圖之。
紮曰:“叛逆徒知吾等泄其謀,必即動手,先從縣中起。
可急點集官兵民快準備,免被所算。
”侃從之,共聚有精壯五百人,於縣防備。
周勰知叔杖子鎖禁不從,遂不敢動手,匿於家中。
徐馥使人召勰計議,人以紮與孔侃聚兵之故道之,眾兵壯私相議曰:“前者功曹等言是周紮公令其聚兵,共討刁協、王敦,今觀所為,乃妄言耳!我等何即被其所誑,而計滅族乎!今若與官兵相敵,有周公在內,決無勝理,不如反戈攻殺徐功曹,以釋己罪,方保無禍。
”眾議已定,一齊殺到徐馨衙內去。
馨見事變,急令家兵拒住內門。
眾見馨閉門,即便放火燒起。
徐馥領眾殺出,以人少抵敵不過,盡被殺死。
眾人找了首級,入內將馨並砍其頭,去迎周紮。
一家大小悉被燒死,眾才提頭出府,欲往儀興見紮。
卻好周筵來到,問其何故,眾皆跪下告罪。
筵曰:“自首者免誅,汝等既殺徐馨折罪,一併赦之。
”眾人拜謝,隨筵到縣。
孔侃聞報筵至,乃同周紮出迎,入內相見。
筵謂孔侃曰:“父母大人,何得反置作逆之儕在坐也?”侃乃跪下,以紮杖子諭族、聚兵製勰之事告上一遍。
筵聽其言,始喚紮分付曰:“吾因人傳周劭、周勰托叔之勢,謀為作亂,朝廷命吾自來收治,故先使人至家探問。
幸叔已自仗義,與孔父母預謀防亂,俾反側子悔罪,攻殺徐馨。
叔情雖得稍明,猶不能盡雪誣愆,必須再去捕捉阿勰,朝廷方始信汝忠正,無為逆之事。
”紮曰:“吾奉詔命,以義滅親,有何不可?況吾先立此心久矣,侄雖不至,亦要自除逆子矣!”遂率眾並縣兵至家,將勰擒之。
勰曰:“非幹我事,乃吾兄周劭之意,我何敢主此大謀?”紮曰:“汝要做便做,怎又假我之名,移禍相害耶?若非吾知,險些兒宗祀俱休矣!尚欲辨乎?”乃連周劭捉縛,送入縣中。
孔侃以周氏名宦子孫,不敢推問。
周筵乃自問曰:“弟等何為作此大逆,不怕門戶絕滅也?”劭曰:“吾以父死無辜,常懷痛恨在心,今弟勰年稍長,實與商議報仇之事,使勰去請徐功曹相助,初無反意,但徐復兄弟不當勒殺袁太守。
今他已誅,事勢已壞,不復有辨,但阿勰實不曾主此謀。
吾今不能報父,亦非孝也;叛君殺守,亦非忠也。
不忠不孝,罪無所逭,死是分也。
乞兄念父歿於忠冤,存弟以養老母,莫使宗祀盡絕,吾歸九泉,亦感兄之大德也!”周筵乃假公濟私,使孔侃上本申周劭、徐馨之罪,陳周紮之忠,即將周劭斬首,係勰縣獄。
筵迴京伏命,代紮上言,又請貸勰存祀。
元帝從之,擢筵為東宮太子賓客,復起周紮之官,為桂陽太守,繼王棱之任,遷孔侃為吳興太守,頒敕赦周氏一門之罪,命周勰以冠帶榮身,主奉宗祀,其餘在言者各隻減俸三月。
以周氏有功於國家,惟聊示以法故也。
或奏以周紮雖有杖子集兵之功,叛出他門,隻可折罪,不當加職。
王導乃上奏保紮,言江州華軼不欽朝命,宜使其督兵討軼治罪,以報國恩。
帝喜,下敕令紮先往江州,然後之任。
按《史》:華軼字公輅,乃華歆之孫。
少有逸才,通孫吳兵法,熟孔孟詩書。
晉惠帝時,人以其祖父有功於國,保奏蔭襲。
琅琊王東渡,軼以恢復上言,隨至建康,王使其鎮守江州,招兵積糧,以俟北伐。
軼乃欣然領命,到任募有精兵二萬,錢糧數年。
及後琅琊繼承帝位,軼上本進諫,以為:“王上宜當勵兵戩寇,克復洛陽,報漢大仇,而乃聽信饕祿求榮之言,妄欲稱尊,偷安江左,臣切以為未可也。
”朝臣等暗下詔責之。
及元帝建號,軼忿怨不承教命,阻挪錢糧。
其參謀高悝諫勸極力,軼不肯從。
悝又曰:“此非琅琊自欲如此,為因二帝被擄,中原無主,朝野連名三百,勸上尊號,以興晉祀。
府尊既不入覲,亦當奉表稱賀,才是鎮臣之禮。
”軼曰:“吾未聞有詔命加封,何得奉表?”竟不聽勸。
晉元立後,雖然江州久未輸糧入京,亦不知華軼挾恨逆命。
王導總政尚寬,故亦不究察。
至是下縣有怪軼者,將其言上於朝中。
晉主以問於大臣等,眾臣宰曰:“華軼未嚐有鎮撫偉跡,建立殊勛,何欲我先加封而後奉表?太無臣禮!況又不當久捺錢糧,若不懲治,是起天下效尤矣。
”乃命荀藩移檄試召之,軼復不從,帝特敕令周紮先往征討。
紮上言:“江州逆命久遠,必有兵備,非易可率爾收者,須賜兵馬,以防不然。
”朝議命宋典、趙誘二人將兵聽紮節製,同往伐軼,又檄周訪、荀崧、甘卓為援助之。
華軼聞知,亦命驍將鄭雄將兵屯於柴桑,以防北兵,以部下內史衛展、屬將周廣操兵俟候。
紮曰:“叛逆徒知吾等泄其謀,必即動手,先從縣中起。
可急點集官兵民快準備,免被所算。
”侃從之,共聚有精壯五百人,於縣防備。
周勰知叔杖子鎖禁不從,遂不敢動手,匿於家中。
徐馥使人召勰計議,人以紮與孔侃聚兵之故道之,眾兵壯私相議曰:“前者功曹等言是周紮公令其聚兵,共討刁協、王敦,今觀所為,乃妄言耳!我等何即被其所誑,而計滅族乎!今若與官兵相敵,有周公在內,決無勝理,不如反戈攻殺徐功曹,以釋己罪,方保無禍。
”眾議已定,一齊殺到徐馨衙內去。
馨見事變,急令家兵拒住內門。
眾見馨閉門,即便放火燒起。
徐馥領眾殺出,以人少抵敵不過,盡被殺死。
眾人找了首級,入內將馨並砍其頭,去迎周紮。
一家大小悉被燒死,眾才提頭出府,欲往儀興見紮。
卻好周筵來到,問其何故,眾皆跪下告罪。
筵曰:“自首者免誅,汝等既殺徐馨折罪,一併赦之。
”眾人拜謝,隨筵到縣。
孔侃聞報筵至,乃同周紮出迎,入內相見。
筵謂孔侃曰:“父母大人,何得反置作逆之儕在坐也?”侃乃跪下,以紮杖子諭族、聚兵製勰之事告上一遍。
筵聽其言,始喚紮分付曰:“吾因人傳周劭、周勰托叔之勢,謀為作亂,朝廷命吾自來收治,故先使人至家探問。
幸叔已自仗義,與孔父母預謀防亂,俾反側子悔罪,攻殺徐馨。
叔情雖得稍明,猶不能盡雪誣愆,必須再去捕捉阿勰,朝廷方始信汝忠正,無為逆之事。
”紮曰:“吾奉詔命,以義滅親,有何不可?況吾先立此心久矣,侄雖不至,亦要自除逆子矣!”遂率眾並縣兵至家,將勰擒之。
勰曰:“非幹我事,乃吾兄周劭之意,我何敢主此大謀?”紮曰:“汝要做便做,怎又假我之名,移禍相害耶?若非吾知,險些兒宗祀俱休矣!尚欲辨乎?”乃連周劭捉縛,送入縣中。
孔侃以周氏名宦子孫,不敢推問。
周筵乃自問曰:“弟等何為作此大逆,不怕門戶絕滅也?”劭曰:“吾以父死無辜,常懷痛恨在心,今弟勰年稍長,實與商議報仇之事,使勰去請徐功曹相助,初無反意,但徐復兄弟不當勒殺袁太守。
今他已誅,事勢已壞,不復有辨,但阿勰實不曾主此謀。
吾今不能報父,亦非孝也;叛君殺守,亦非忠也。
不忠不孝,罪無所逭,死是分也。
乞兄念父歿於忠冤,存弟以養老母,莫使宗祀盡絕,吾歸九泉,亦感兄之大德也!”周筵乃假公濟私,使孔侃上本申周劭、徐馨之罪,陳周紮之忠,即將周劭斬首,係勰縣獄。
筵迴京伏命,代紮上言,又請貸勰存祀。
元帝從之,擢筵為東宮太子賓客,復起周紮之官,為桂陽太守,繼王棱之任,遷孔侃為吳興太守,頒敕赦周氏一門之罪,命周勰以冠帶榮身,主奉宗祀,其餘在言者各隻減俸三月。
以周氏有功於國家,惟聊示以法故也。
或奏以周紮雖有杖子集兵之功,叛出他門,隻可折罪,不當加職。
王導乃上奏保紮,言江州華軼不欽朝命,宜使其督兵討軼治罪,以報國恩。
帝喜,下敕令紮先往江州,然後之任。
按《史》:華軼字公輅,乃華歆之孫。
少有逸才,通孫吳兵法,熟孔孟詩書。
晉惠帝時,人以其祖父有功於國,保奏蔭襲。
琅琊王東渡,軼以恢復上言,隨至建康,王使其鎮守江州,招兵積糧,以俟北伐。
軼乃欣然領命,到任募有精兵二萬,錢糧數年。
及後琅琊繼承帝位,軼上本進諫,以為:“王上宜當勵兵戩寇,克復洛陽,報漢大仇,而乃聽信饕祿求榮之言,妄欲稱尊,偷安江左,臣切以為未可也。
”朝臣等暗下詔責之。
及元帝建號,軼忿怨不承教命,阻挪錢糧。
其參謀高悝諫勸極力,軼不肯從。
悝又曰:“此非琅琊自欲如此,為因二帝被擄,中原無主,朝野連名三百,勸上尊號,以興晉祀。
府尊既不入覲,亦當奉表稱賀,才是鎮臣之禮。
”軼曰:“吾未聞有詔命加封,何得奉表?”竟不聽勸。
晉元立後,雖然江州久未輸糧入京,亦不知華軼挾恨逆命。
王導總政尚寬,故亦不究察。
至是下縣有怪軼者,將其言上於朝中。
晉主以問於大臣等,眾臣宰曰:“華軼未嚐有鎮撫偉跡,建立殊勛,何欲我先加封而後奉表?太無臣禮!況又不當久捺錢糧,若不懲治,是起天下效尤矣。
”乃命荀藩移檄試召之,軼復不從,帝特敕令周紮先往征討。
紮上言:“江州逆命久遠,必有兵備,非易可率爾收者,須賜兵馬,以防不然。
”朝議命宋典、趙誘二人將兵聽紮節製,同往伐軼,又檄周訪、荀崧、甘卓為援助之。
華軼聞知,亦命驍將鄭雄將兵屯於柴桑,以防北兵,以部下內史衛展、屬將周廣操兵俟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