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與二後四妃後宮氵?戲安樂,月餘不一臨朝,政事悉委太子劉燦行相國事,生殺除拜大事,則使王沉入白而行,其外小者皆燦自裁。
郭猗、王沉寵橫,但有皇太弟劉義與大將軍劉宏二人在朝,不敢肆誌。
郭猗乃密譖於劉燦曰:“人言太弟與大將軍暗謀,不知何事。
探得欲因上巳日大宴作亂,今期將迫近,宜早自圖之,倘殿下不信臣言,可召大將軍從事王皮與司馬劉惇二人問之,便知真假。
”燦惑,未即從行。
猗又密謂皮、惇曰:“二王逆狀,主上與相國俱知其詳,二公可與之同謀乎?”皮、惇曰:“安有此事?”猗曰:“漢主議罪已決,吾憐二公親舊,並見族誅,故以相問耳。
”因佯為歔欷涕泣之狀。
二人驚惶失色,乃再拜懇救。
猗曰:“欲祈生路,但是相國問君之時,一一答應有之,那時我卻代為分辨,即無事矣。
”二人唯唯應諾而別。
次日,劉燦果召二人。
二人入見,燦問其情,皮、惇隻是迴答曰是,燦深信之,欲奏漢主以害義、宏。
奈緣先帝劉淵在日,多得少子劉義之力,賢而有能,每與太子聰計議,日後義必安漢,須以大位傳之,聰亦甚悅弟性誠敏,情極相合,有事必與謀議。
劉燦實恐皇父傳位太弟,思去無計,乃密問於侍中靳準。
靳準亦以身為皇丈,不得大權,皆因劉義、劉宏在內,難於逞誌,即乘機說燦曰:“人告太弟與大將軍為變,皇上被其所惑,終不肯信,不久必為太弟所奪。
汝為太子,不能承父之業,豈不虛生於天地間乎?臣忝國戚,故敢盡命相告也。
”燦曰:“王皮、劉惇具招其事,已有照證。
隻是主上不信,其將奈何?”準曰:“殿下若是必欲注意太弟,臣有一計,可以聳動主上之聽。
皇太弟素好待士,今因東宮禁衛森嚴,賓客罕入,難以指太弟之失。
宜當寬緩東宮之禁,縱太弟賓客往來,則可覘其隙,議其非矣。
然後臣為殿下密上罪狀,收其賓客,暗拷證之,獄辭一成,則主上無不信矣。
”燦然其計,乃命東宮衛將卜抽引兵出禦李矩。
東宮少傅陳休、參軍卜崇素忠直清正,不知準計,諫止其事,以為內兵非可外調。
太子燦曰:“東宮今屬太弟所掌,相國總樞是吾所管,叔侄同心,內禁何須侍衛?”竟遣抽出。
休、崇二人猶持正謹慎。
王沉、郭猗深忌之,思欲中害二人。
東宮侍中卜幹揣知其情,密謂陳休、卜崇曰:“王沉懷讒嫉正,以吾等在東宮,製彼難以肆行奸計,不久必將禍害相及矣。
君豈不知王沉之勢,死生指顧,榮枯唿吸。
昔之親賢,孰如陳蕃、竇武,且被蹇碩、段珪等屠戮,君其思之。
”崇、休曰:“吾輩年逾五十,職位已尊,脫死忠義,為得所矣,安能俯首低眉以諂閹豎乎?”不數日,靳準劾奏太弟劉義、大將軍劉宏與東宮官屬等交通賓客,出入禁門,謀為不軌。
漢主持疑,王沉在旁力譖訴之。
及入內,月華承父之託,又以為言,漢主遂信,立命收拿陳休、卜崇,並特進綦毋達等七人,拷計誣辭,擬以斬罪。
卜幹乃號泣上諫:“請待秋後會審事實,正之以法,未為晚也。
”王沉叱之曰:“侍中欲緩國法,莫不有同謀之意乎?”卜幹再不敢言,灑淚而出。
次日詔下,廢劉義、劉宏、卜幹三人為庶人。
河間王劉易正欲上保,恐單表難迴漢主之聽,適遇侍中薑發與一班舊將自關中迴,即日相議,共伸太弟之怨,於是易為本首,薑發、黃臣、關山、唿延顥、廖全等連名上本進諫曰: 臣等伏念治天下之道,有正有逆,正則天下理而庶事寧,逆則天下亂而萬政隳。
今王沉以常侍閹宦,侮慢天常,竊柄盜權,濁亂朝廷,擅專升黜,兄弟叔侄分設州郡,一至出門便獲大賞,京畿遠近沃田數百萬,膏腴美宅沉占過半,富擬王侯,貴次天子,致使怨氣上蒸,盜賊蜂起。
石勒、曹嶷皆畏奸斂避,不然將來必成大禍。
古雲: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潰疽雖痛,勝如發毒。
臣等以為,若誅王沉、郭猗,召迴皇太弟,復大將軍職,起陳元達官,則自然外寇潛消,內難屏息,江山永固,天下幸甚,宗社幸甚! 表進,時漢主與二皇後在千秋閣飲宴,獨惟王沉、郭猗二人在旁伏侍。
表至,帝以示二人,二人跪奏曰:“眾大臣皆不知三人之失,反罪我等。
王皮、劉惇之言豈謬妄也?望陛下詳之。
”漢主反覆看表,心亦疑惑,乃問於太子劉燦,燦盛稱王沉、郭猗忠樸,太弟與大將軍是自構其禍,與二人無幹。
漢主聰信之,反封沉、猗為列侯。
劉易又與眾將再上疏,極言可誅王沉等,以正國典。
漢主大怒,手裂表章,責其阿佞懷妒,訶之使出。
劉易歸第,憂忿怒恚,不食而卒。
劉易乃右賢王之幼子,平素忠直敢言,漢臣倚之為柱石,一旦被抑致死,陳元達哭之曰:“哲人雲亡,邦國殄瘁,吾既不復可言,又安用默默苟全於世,以負先帝所託乎?”乃遺表以達漢主,仰藥而死。
郭猗、王沉寵橫,但有皇太弟劉義與大將軍劉宏二人在朝,不敢肆誌。
郭猗乃密譖於劉燦曰:“人言太弟與大將軍暗謀,不知何事。
探得欲因上巳日大宴作亂,今期將迫近,宜早自圖之,倘殿下不信臣言,可召大將軍從事王皮與司馬劉惇二人問之,便知真假。
”燦惑,未即從行。
猗又密謂皮、惇曰:“二王逆狀,主上與相國俱知其詳,二公可與之同謀乎?”皮、惇曰:“安有此事?”猗曰:“漢主議罪已決,吾憐二公親舊,並見族誅,故以相問耳。
”因佯為歔欷涕泣之狀。
二人驚惶失色,乃再拜懇救。
猗曰:“欲祈生路,但是相國問君之時,一一答應有之,那時我卻代為分辨,即無事矣。
”二人唯唯應諾而別。
次日,劉燦果召二人。
二人入見,燦問其情,皮、惇隻是迴答曰是,燦深信之,欲奏漢主以害義、宏。
奈緣先帝劉淵在日,多得少子劉義之力,賢而有能,每與太子聰計議,日後義必安漢,須以大位傳之,聰亦甚悅弟性誠敏,情極相合,有事必與謀議。
劉燦實恐皇父傳位太弟,思去無計,乃密問於侍中靳準。
靳準亦以身為皇丈,不得大權,皆因劉義、劉宏在內,難於逞誌,即乘機說燦曰:“人告太弟與大將軍為變,皇上被其所惑,終不肯信,不久必為太弟所奪。
汝為太子,不能承父之業,豈不虛生於天地間乎?臣忝國戚,故敢盡命相告也。
”燦曰:“王皮、劉惇具招其事,已有照證。
隻是主上不信,其將奈何?”準曰:“殿下若是必欲注意太弟,臣有一計,可以聳動主上之聽。
皇太弟素好待士,今因東宮禁衛森嚴,賓客罕入,難以指太弟之失。
宜當寬緩東宮之禁,縱太弟賓客往來,則可覘其隙,議其非矣。
然後臣為殿下密上罪狀,收其賓客,暗拷證之,獄辭一成,則主上無不信矣。
”燦然其計,乃命東宮衛將卜抽引兵出禦李矩。
東宮少傅陳休、參軍卜崇素忠直清正,不知準計,諫止其事,以為內兵非可外調。
太子燦曰:“東宮今屬太弟所掌,相國總樞是吾所管,叔侄同心,內禁何須侍衛?”竟遣抽出。
休、崇二人猶持正謹慎。
王沉、郭猗深忌之,思欲中害二人。
東宮侍中卜幹揣知其情,密謂陳休、卜崇曰:“王沉懷讒嫉正,以吾等在東宮,製彼難以肆行奸計,不久必將禍害相及矣。
君豈不知王沉之勢,死生指顧,榮枯唿吸。
昔之親賢,孰如陳蕃、竇武,且被蹇碩、段珪等屠戮,君其思之。
”崇、休曰:“吾輩年逾五十,職位已尊,脫死忠義,為得所矣,安能俯首低眉以諂閹豎乎?”不數日,靳準劾奏太弟劉義、大將軍劉宏與東宮官屬等交通賓客,出入禁門,謀為不軌。
漢主持疑,王沉在旁力譖訴之。
及入內,月華承父之託,又以為言,漢主遂信,立命收拿陳休、卜崇,並特進綦毋達等七人,拷計誣辭,擬以斬罪。
卜幹乃號泣上諫:“請待秋後會審事實,正之以法,未為晚也。
”王沉叱之曰:“侍中欲緩國法,莫不有同謀之意乎?”卜幹再不敢言,灑淚而出。
次日詔下,廢劉義、劉宏、卜幹三人為庶人。
河間王劉易正欲上保,恐單表難迴漢主之聽,適遇侍中薑發與一班舊將自關中迴,即日相議,共伸太弟之怨,於是易為本首,薑發、黃臣、關山、唿延顥、廖全等連名上本進諫曰: 臣等伏念治天下之道,有正有逆,正則天下理而庶事寧,逆則天下亂而萬政隳。
今王沉以常侍閹宦,侮慢天常,竊柄盜權,濁亂朝廷,擅專升黜,兄弟叔侄分設州郡,一至出門便獲大賞,京畿遠近沃田數百萬,膏腴美宅沉占過半,富擬王侯,貴次天子,致使怨氣上蒸,盜賊蜂起。
石勒、曹嶷皆畏奸斂避,不然將來必成大禍。
古雲: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潰疽雖痛,勝如發毒。
臣等以為,若誅王沉、郭猗,召迴皇太弟,復大將軍職,起陳元達官,則自然外寇潛消,內難屏息,江山永固,天下幸甚,宗社幸甚! 表進,時漢主與二皇後在千秋閣飲宴,獨惟王沉、郭猗二人在旁伏侍。
表至,帝以示二人,二人跪奏曰:“眾大臣皆不知三人之失,反罪我等。
王皮、劉惇之言豈謬妄也?望陛下詳之。
”漢主反覆看表,心亦疑惑,乃問於太子劉燦,燦盛稱王沉、郭猗忠樸,太弟與大將軍是自構其禍,與二人無幹。
漢主聰信之,反封沉、猗為列侯。
劉易又與眾將再上疏,極言可誅王沉等,以正國典。
漢主大怒,手裂表章,責其阿佞懷妒,訶之使出。
劉易歸第,憂忿怒恚,不食而卒。
劉易乃右賢王之幼子,平素忠直敢言,漢臣倚之為柱石,一旦被抑致死,陳元達哭之曰:“哲人雲亡,邦國殄瘁,吾既不復可言,又安用默默苟全於世,以負先帝所託乎?”乃遺表以達漢主,仰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