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檄部郡關津,言:“石勒聽吾前書之勸,悔過改正,求拔幽州,正王浚叛主之罪,效力將來,以謝累年之愆。
今聽所求,受任通知,不得以邏兵巡察阻其歸向之心。
”石勒得報,使董肇持偽表先行報浚,言冀州牧自引輕兵來上尊號。
浚私受表,不與裴憲等知之。
勒遂以輕騎先發,大將軍張敬帶勁兵三萬,持火夜行繼進。
勒至柏人,執主事者遊綸殺之。
恐其報兄遊統,記前斬伻之恨,先聲漏泄故也。
再至易水,易水守督孫緯覘勒動靜,知其非為來奉戴意,乃欲遣使馳白王浚,先使人約會遊統,共阻石勒。
統知勒兵少,止緯莫報。
勒乃前進,將到郡,浚將王甲始等請出兵擊之,可擒石勒,以剪巨擘,建不世之勛矣。
棗嵩素受石勒厚饋,力勸王浚莫阻歸向之心。
浚乃怒叱眾將曰:“石公此來,正欲奉戴孤耳,敢言擊者斬首!”眾不敢再議,浚乃命設席鋪饌以待之。
勒晨早至郡門,叱門吏啟闥,心中尚疑有伏,乃先驅牛羊千餘向前,聲言上禮,實欲塞諸巷道,使兵難進耳。
得至府第,遂分兵把住門闥。
時王甲始見浚不聽,將兵出巡寧朔,王昌等皆遣出。
浚見勒至,文武久不入請,心中疑懼,或起或坐,出衙來看,隻見石勒戎服坐於政事堂,命石虎、石閔帶甲士入內,執浚立於案前,使徐光讓浚曰:“君位冠元台,爵列上功,據茲驍悍之鎮,跨全燕突騎之鄉,手握強兵,乃至觀京師傾覆而不援,致天子被擄而不救。
妄思自尊,專任奸暴,殺害忠良,肆情恣欲,毒遍燕壤,自貽至此,豈非天也!”王浚聽言,怒罵曰:“胡奴敢調汝乃公,何往逆之甚也?”時浚將隻有胡矯、王昊在郡,知勒有變,不及點兵,倉卒帶領五千部屬,將欲殺入,忽見張敬帥鐵甲軍兵三萬來到。
二人知勢不敵,乃走出城,往廣平、寧朔報知王昌、王甲始而去。
石勒以精卒五百騎,遣牙將王洛生送浚父子於襄國城去。
徐光知之,急入阻曰:“路途非止一日,倘易水、柏人諸隘有兵襲奪,必為後患,宜當斬之。
”勒急召時,洛生已發,隨後趕時,隔遠不能及矣。
石勒甚悔。
張敬曰:“待吾將兵萬人,兼程而進,護過二處,有何懼哉?”由是即攜幹糧就起。
勒乃點集浚兵,有萬餘不肯至者,盡皆殺之,分遣流人各還桑梓。
停二日,不見兵發,勒乃召棗嵩、田矯、田徽、朱碩、朱願,責以貪賄亂政、殘暴生靈,皆斬之,盡去浚之腹黨牙爪攻具。
又使人收遊統,治其不忠之罪,戮之。
召裴憲、荀綽,復其官,輔理州事。
授晉罷任舊尚書劉翰為寧朔將軍,行幽州刺史。
焚燒浚偽宮殿,大掠庫藏,載迴襄國。
將米粟據執不放,兵民飢甚,盡生怨怒,又皆念浚,多逃出城追從胡矯、王昊。
昊奔廣平見兄王昌。
矯至中途,遇王甲始兵轉,告以其事,二人大哭一場,昌曰:“吾固知主公驕悖,必然有失,以此放心不下,未到彼處而迴。
誰知果被賊擄,如之奈何?公可疾往易水,去請孫守督同來商議。
我今亦往廣平,會王右軍兄弟去也。
”於是兩人別去。
矯至易水見孫緯,告其事,緯哭而嘆曰:“昨日張敬兵過此處,吾見其往返日期之近,以為石勒不曾有變。
若知王左軍等出外,主公被擄送上襄國,邀而奪之,反掌中耳,何如此之悖心失誌也!”懊罵不已。
胡矯曰:“事已往矣,悔不轉了。
即今王左右二軍廣平相合,共向幽州恢復,將軍可速前去,一同破勒。
”緯曰:“猾賊必然有備,恐未易勝,二公何足急也?”矯曰:“不妨,石勒所將三萬七千人馬,張敬分迴一萬,所存隻有二萬七千。
且彼殺吾燕兵萬人,執粟不放,兵民皆怨。
且有裴憲、荀綽在內,人不為用,易於破也。
”緯曰:“吾不被遊統所誤,石勒不知幾時被擒,連襄國亦屬我矣!”矯曰:“到郡之時,若依我與王甲始等之見,張敬未到,擒勒如拾芥耳!奈乎主公自悖,以至如此。
”於是二將引兵三萬,不合王昌等,徑望幽州殺進。
石勒在州中布置,忽報王浚舊將王昌、孫緯等合兵十萬,分兩路殺來,將及至城矣。
石勒大驚曰:“內兵未附,外兵又迫,如何與戰?”連忙分付收拾東還,乘夜即起。
次日辰牌,遇胡矯、孫緯兵至,布陣阻路。
石勒下令不須整伍,一齊衝殺過去便是。
眾將聽命向前。
孫緯看知其意,亦下令曰:“賊兵已無戰心,隊伍不整,可卜勝者。
汝等須竭力抵住,莫容走去。
”及至孔萇、張雄、邵攀、趙鹿等一齊衝進,幽州兵士奮力死戰。
胡矯佯叫曰:“廣平、寧朔兩路大軍殺至矣!汝等竭力,成功隻在頃刻,切不可退!”兵士見勒將殊死沖路,恐其突過,乃一齊以弓弩射之,箭如飛蝗,漢兵不能得進。
今聽所求,受任通知,不得以邏兵巡察阻其歸向之心。
”石勒得報,使董肇持偽表先行報浚,言冀州牧自引輕兵來上尊號。
浚私受表,不與裴憲等知之。
勒遂以輕騎先發,大將軍張敬帶勁兵三萬,持火夜行繼進。
勒至柏人,執主事者遊綸殺之。
恐其報兄遊統,記前斬伻之恨,先聲漏泄故也。
再至易水,易水守督孫緯覘勒動靜,知其非為來奉戴意,乃欲遣使馳白王浚,先使人約會遊統,共阻石勒。
統知勒兵少,止緯莫報。
勒乃前進,將到郡,浚將王甲始等請出兵擊之,可擒石勒,以剪巨擘,建不世之勛矣。
棗嵩素受石勒厚饋,力勸王浚莫阻歸向之心。
浚乃怒叱眾將曰:“石公此來,正欲奉戴孤耳,敢言擊者斬首!”眾不敢再議,浚乃命設席鋪饌以待之。
勒晨早至郡門,叱門吏啟闥,心中尚疑有伏,乃先驅牛羊千餘向前,聲言上禮,實欲塞諸巷道,使兵難進耳。
得至府第,遂分兵把住門闥。
時王甲始見浚不聽,將兵出巡寧朔,王昌等皆遣出。
浚見勒至,文武久不入請,心中疑懼,或起或坐,出衙來看,隻見石勒戎服坐於政事堂,命石虎、石閔帶甲士入內,執浚立於案前,使徐光讓浚曰:“君位冠元台,爵列上功,據茲驍悍之鎮,跨全燕突騎之鄉,手握強兵,乃至觀京師傾覆而不援,致天子被擄而不救。
妄思自尊,專任奸暴,殺害忠良,肆情恣欲,毒遍燕壤,自貽至此,豈非天也!”王浚聽言,怒罵曰:“胡奴敢調汝乃公,何往逆之甚也?”時浚將隻有胡矯、王昊在郡,知勒有變,不及點兵,倉卒帶領五千部屬,將欲殺入,忽見張敬帥鐵甲軍兵三萬來到。
二人知勢不敵,乃走出城,往廣平、寧朔報知王昌、王甲始而去。
石勒以精卒五百騎,遣牙將王洛生送浚父子於襄國城去。
徐光知之,急入阻曰:“路途非止一日,倘易水、柏人諸隘有兵襲奪,必為後患,宜當斬之。
”勒急召時,洛生已發,隨後趕時,隔遠不能及矣。
石勒甚悔。
張敬曰:“待吾將兵萬人,兼程而進,護過二處,有何懼哉?”由是即攜幹糧就起。
勒乃點集浚兵,有萬餘不肯至者,盡皆殺之,分遣流人各還桑梓。
停二日,不見兵發,勒乃召棗嵩、田矯、田徽、朱碩、朱願,責以貪賄亂政、殘暴生靈,皆斬之,盡去浚之腹黨牙爪攻具。
又使人收遊統,治其不忠之罪,戮之。
召裴憲、荀綽,復其官,輔理州事。
授晉罷任舊尚書劉翰為寧朔將軍,行幽州刺史。
焚燒浚偽宮殿,大掠庫藏,載迴襄國。
將米粟據執不放,兵民飢甚,盡生怨怒,又皆念浚,多逃出城追從胡矯、王昊。
昊奔廣平見兄王昌。
矯至中途,遇王甲始兵轉,告以其事,二人大哭一場,昌曰:“吾固知主公驕悖,必然有失,以此放心不下,未到彼處而迴。
誰知果被賊擄,如之奈何?公可疾往易水,去請孫守督同來商議。
我今亦往廣平,會王右軍兄弟去也。
”於是兩人別去。
矯至易水見孫緯,告其事,緯哭而嘆曰:“昨日張敬兵過此處,吾見其往返日期之近,以為石勒不曾有變。
若知王左軍等出外,主公被擄送上襄國,邀而奪之,反掌中耳,何如此之悖心失誌也!”懊罵不已。
胡矯曰:“事已往矣,悔不轉了。
即今王左右二軍廣平相合,共向幽州恢復,將軍可速前去,一同破勒。
”緯曰:“猾賊必然有備,恐未易勝,二公何足急也?”矯曰:“不妨,石勒所將三萬七千人馬,張敬分迴一萬,所存隻有二萬七千。
且彼殺吾燕兵萬人,執粟不放,兵民皆怨。
且有裴憲、荀綽在內,人不為用,易於破也。
”緯曰:“吾不被遊統所誤,石勒不知幾時被擒,連襄國亦屬我矣!”矯曰:“到郡之時,若依我與王甲始等之見,張敬未到,擒勒如拾芥耳!奈乎主公自悖,以至如此。
”於是二將引兵三萬,不合王昌等,徑望幽州殺進。
石勒在州中布置,忽報王浚舊將王昌、孫緯等合兵十萬,分兩路殺來,將及至城矣。
石勒大驚曰:“內兵未附,外兵又迫,如何與戰?”連忙分付收拾東還,乘夜即起。
次日辰牌,遇胡矯、孫緯兵至,布陣阻路。
石勒下令不須整伍,一齊衝殺過去便是。
眾將聽命向前。
孫緯看知其意,亦下令曰:“賊兵已無戰心,隊伍不整,可卜勝者。
汝等須竭力抵住,莫容走去。
”及至孔萇、張雄、邵攀、趙鹿等一齊衝進,幽州兵士奮力死戰。
胡矯佯叫曰:“廣平、寧朔兩路大軍殺至矣!汝等竭力,成功隻在頃刻,切不可退!”兵士見勒將殊死沖路,恐其突過,乃一齊以弓弩射之,箭如飛蝗,漢兵不能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