弢曰:“既有兵來,不可待其臨城,方好出入。
”即同部將王貢、張彥引兵出城拒敵官兵,使其黨目汝班、葉彥通保守城池。
弢行四十裏,遇先鋒朱伺兵至。
弢乃紮下軍馬,擺開陣勢以待。
伺方整頓隊伍,隻見陶侃、王敦大軍俱到,屯作兩處,親至陣前觀看。
杜弢對住朱伺,分令王貢衝殺陶侃之軍,張彥衝殺王敦之軍。
侃將童奇出敵,敦將陳修出敵,六員將各自廝戰,將約兩個時辰,俱鬥四五十合,未分勝敗。
賊黨杜侖見朱伺英勇,拍馬舞刀砍出夾攻。
伺敵二寇渠,手不得停。
王敦見各賊皆勇,把旗一揮,夏宋、劉晟、曹興三將一齊衝出,侃陣中龔登亦從旁攻入,杜侖心亂,被朱伺一刀砍於馬下。
杜弢遮攔不住,拍馬而走。
王敦、陶侃揮兵一湧而進,將賊兵沖得七斷八續,前後不能相顧,死傷滿道。
王貢與張彥亦皆大敗,望長沙城中而走。
王敦傳令急追,四十裏馬不停蹄,直至城下,將六門困住,一連攻打十餘日。
城中百姓皆相聚嗟怨曰:“劉荊州、陶廣州皆仁德恩官,我等此時違天抗拒,殺死官兵,神人不佑。
理合改正歸降,方保宗族。
”杜弢親自聽得,欲待收斬怨者戒眾,又恐激變,乃密與葉彥通、王貢議曰:“滿城士民初附,多有變心,怨聲不絕,意欲棄邪歸正。
但王敦、陶侃二人法執令嚴,恐不肯相容耳!”王貢曰:“卸甲降軍,如蛾投火,未必為可,不若奉降表下建康,言願歸正,鎮守長沙,與朝廷宣力,將功贖罪。
若得準請,罷迴二處之兵,我等再養威銳,看緊慢而行,大事得成,未可定也。
”杜弢曰:“君言足有主見。
”乃即命葉彥通作降表一封,使人下建康呈獻,辭曰: 荊州醴陵叛臣杜弢等激切上言:伏念臣等本無叛意,蓋為荊守王澄嗜酒遊樂,不勤政事,征徭督賦,委於下僚,科斂無方,酷擾百姓,各不安生。
湘守苟眺暴虐苛刻,不恤刑政,殘害無辜,詐索流眾錢財,貪謀不遂,背合荊襄長沙,嚴逐流民還歸川蜀,民輩鹹願為晉之鬼,不願為成之民,是以流首汝班等具情告白,苟眺聽馮素奸言,欲盡追荊楚錢穀布帛,不容帶去,並詭計逗遛。
班等見不聽信,復鳴王澄,澄又發令欲概誅流民。
荊州參軍葉彥通代民分辨,澄坐以罪,流眾不忿,乃劫去彥通,推弢為首,共拒王澄、苟眺之慘。
今見官軍東下,不敢抗逆,動害黎民,願自改正。
特此哀訴,伏乞殿下大王赦宥罪過,許臣等洗心報國,效力中原,永不敢悖,萬死幹冒。
瑯琊王見弢上表輸誠服罪,情有可原,乃下令諭使王敦、陶侃,暫且迴鎮,容弢歸款,就授杜弢為巴東監軍,散其流民,兵眾配入官兵部下。
弢得迴音,即使人往敦、侃營中告稟,言:“兩位刺史大人,何日軍迴起馬,待弢出城勞軍送餞。
”陶侃見瑯琊納其歸順,隨往敦營共議曰:“今杜弢亡在旦夕,知勢不敵,故此暗行奸計,散我二人之軍,免使逼彼。
瑯琊王何即聽哄,反授他為巴東監軍,令我等迴鎮。
我二人一去,待賊養成牙爪羽翼,西合偽成,將來不可複製矣。
不若因其失勢,兵士窘迫,擒而剿之,則後人知所畏懼,荊湘始靖。
”敦曰:“公見甚遠,昔日羅尚征蜀,不聽吾言,以致李特猖獗。
今被李雄占據川土,輕難復取,即此類也。
吾等專兵在此,將自主意,亟當攻之。
”於是催兵日夜打城。
杜弢召眾議曰:“今瑯琊王恩準我等之降,而王敦、陶侃復又不容,圍困愈急,是欺我孤城無援耳。
”張彥曰:“彼既不仁,我豈又守以待斃乎?分付結束齊整,將庫藏收拾,明日我願當先殺出長沙,往別郡攻打屬縣,看他趕得幾處,那能日日與吾作對也。
”賊眾皆曰:“張寨長之言有理,權宜避之。
”次日,張彥率流兵一萬奮勇殺出,望東而去。
朱伺、夏宋引兵追趕。
賊人拚命殺轉,官兵折傷過甚。
朱、夏二將無兵接應,隻得收迴,報知王敦曰:“賊兵勢窘,不能守城拒敵,故欲逃去,攻掠下縣鄰郡,避我之鋒,分我之勢耳,但慮良民又不得安,如何區處?”陶侃曰:“且緊緊困住城內之賊,莫容再出,其逃去者,易於收剿矣。
可急行文書往豫章,令周士達起兵前來截殺,我等察探消息的實,從後追剿。
先掃在外孽寇,杜弢亦無能為矣!”敦然其議,乃連發兩道文書,往豫章約會。
周訪接得,即召新撥來陳敏降將夏文華、夏文盛等商議其事。
夏文華曰:“賊寇被圍日久,長沙糧少,故遣一枝出外抄掠,以為聲援耳。
荊襄有青、廣二處官兵在彼,此賊必然來擾江右。
既然二公有文來會,可分兵一萬,待小將兄弟兩人,先往黃梅山穀,絕其來路,賊徒不知我等預把此地,必然妄行前進,可以一戰而擒渠首矣。
”即同部將王貢、張彥引兵出城拒敵官兵,使其黨目汝班、葉彥通保守城池。
弢行四十裏,遇先鋒朱伺兵至。
弢乃紮下軍馬,擺開陣勢以待。
伺方整頓隊伍,隻見陶侃、王敦大軍俱到,屯作兩處,親至陣前觀看。
杜弢對住朱伺,分令王貢衝殺陶侃之軍,張彥衝殺王敦之軍。
侃將童奇出敵,敦將陳修出敵,六員將各自廝戰,將約兩個時辰,俱鬥四五十合,未分勝敗。
賊黨杜侖見朱伺英勇,拍馬舞刀砍出夾攻。
伺敵二寇渠,手不得停。
王敦見各賊皆勇,把旗一揮,夏宋、劉晟、曹興三將一齊衝出,侃陣中龔登亦從旁攻入,杜侖心亂,被朱伺一刀砍於馬下。
杜弢遮攔不住,拍馬而走。
王敦、陶侃揮兵一湧而進,將賊兵沖得七斷八續,前後不能相顧,死傷滿道。
王貢與張彥亦皆大敗,望長沙城中而走。
王敦傳令急追,四十裏馬不停蹄,直至城下,將六門困住,一連攻打十餘日。
城中百姓皆相聚嗟怨曰:“劉荊州、陶廣州皆仁德恩官,我等此時違天抗拒,殺死官兵,神人不佑。
理合改正歸降,方保宗族。
”杜弢親自聽得,欲待收斬怨者戒眾,又恐激變,乃密與葉彥通、王貢議曰:“滿城士民初附,多有變心,怨聲不絕,意欲棄邪歸正。
但王敦、陶侃二人法執令嚴,恐不肯相容耳!”王貢曰:“卸甲降軍,如蛾投火,未必為可,不若奉降表下建康,言願歸正,鎮守長沙,與朝廷宣力,將功贖罪。
若得準請,罷迴二處之兵,我等再養威銳,看緊慢而行,大事得成,未可定也。
”杜弢曰:“君言足有主見。
”乃即命葉彥通作降表一封,使人下建康呈獻,辭曰: 荊州醴陵叛臣杜弢等激切上言:伏念臣等本無叛意,蓋為荊守王澄嗜酒遊樂,不勤政事,征徭督賦,委於下僚,科斂無方,酷擾百姓,各不安生。
湘守苟眺暴虐苛刻,不恤刑政,殘害無辜,詐索流眾錢財,貪謀不遂,背合荊襄長沙,嚴逐流民還歸川蜀,民輩鹹願為晉之鬼,不願為成之民,是以流首汝班等具情告白,苟眺聽馮素奸言,欲盡追荊楚錢穀布帛,不容帶去,並詭計逗遛。
班等見不聽信,復鳴王澄,澄又發令欲概誅流民。
荊州參軍葉彥通代民分辨,澄坐以罪,流眾不忿,乃劫去彥通,推弢為首,共拒王澄、苟眺之慘。
今見官軍東下,不敢抗逆,動害黎民,願自改正。
特此哀訴,伏乞殿下大王赦宥罪過,許臣等洗心報國,效力中原,永不敢悖,萬死幹冒。
瑯琊王見弢上表輸誠服罪,情有可原,乃下令諭使王敦、陶侃,暫且迴鎮,容弢歸款,就授杜弢為巴東監軍,散其流民,兵眾配入官兵部下。
弢得迴音,即使人往敦、侃營中告稟,言:“兩位刺史大人,何日軍迴起馬,待弢出城勞軍送餞。
”陶侃見瑯琊納其歸順,隨往敦營共議曰:“今杜弢亡在旦夕,知勢不敵,故此暗行奸計,散我二人之軍,免使逼彼。
瑯琊王何即聽哄,反授他為巴東監軍,令我等迴鎮。
我二人一去,待賊養成牙爪羽翼,西合偽成,將來不可複製矣。
不若因其失勢,兵士窘迫,擒而剿之,則後人知所畏懼,荊湘始靖。
”敦曰:“公見甚遠,昔日羅尚征蜀,不聽吾言,以致李特猖獗。
今被李雄占據川土,輕難復取,即此類也。
吾等專兵在此,將自主意,亟當攻之。
”於是催兵日夜打城。
杜弢召眾議曰:“今瑯琊王恩準我等之降,而王敦、陶侃復又不容,圍困愈急,是欺我孤城無援耳。
”張彥曰:“彼既不仁,我豈又守以待斃乎?分付結束齊整,將庫藏收拾,明日我願當先殺出長沙,往別郡攻打屬縣,看他趕得幾處,那能日日與吾作對也。
”賊眾皆曰:“張寨長之言有理,權宜避之。
”次日,張彥率流兵一萬奮勇殺出,望東而去。
朱伺、夏宋引兵追趕。
賊人拚命殺轉,官兵折傷過甚。
朱、夏二將無兵接應,隻得收迴,報知王敦曰:“賊兵勢窘,不能守城拒敵,故欲逃去,攻掠下縣鄰郡,避我之鋒,分我之勢耳,但慮良民又不得安,如何區處?”陶侃曰:“且緊緊困住城內之賊,莫容再出,其逃去者,易於收剿矣。
可急行文書往豫章,令周士達起兵前來截殺,我等察探消息的實,從後追剿。
先掃在外孽寇,杜弢亦無能為矣!”敦然其議,乃連發兩道文書,往豫章約會。
周訪接得,即召新撥來陳敏降將夏文華、夏文盛等商議其事。
夏文華曰:“賊寇被圍日久,長沙糧少,故遣一枝出外抄掠,以為聲援耳。
荊襄有青、廣二處官兵在彼,此賊必然來擾江右。
既然二公有文來會,可分兵一萬,待小將兄弟兩人,先往黃梅山穀,絕其來路,賊徒不知我等預把此地,必然妄行前進,可以一戰而擒渠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