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不然,當念骨肉分裂之痛,以善待之。


    毋致手足毀傷,徒為廢軀,以貽後人之笑,弟其諒之!  成都王看其書意,心下惕然,乃召長史諸將佐與張方等入帳,以長沙王之書示之。


    眾皆慘惻,相與言於成都王曰:“今大王興兵至此,二月有餘。


    城中死傷枕藉,而軍民無變者,蓋為長沙王忠心輔政,無罪可伐,故皆悉力願與共守耳!且途人亦言二王不別忠佞,以致損傷數十萬無辜之命,王自未之聞也。


    ”成都王曰:“曲在我等矣!諸將且散,待吾思之,來日再議。


    ”當時外見成都王有追悔之心,作詩一首嘆曰:  大廈將傾四柱欹,故交門戶亂交摧。


    成都方有撐持意,又遇奸讒構禍機。


    第七十四迴 司馬越害長沙王


    卻說成都王見長沙王之書及諸將之語,乃按住兵馬,三日不去圍城,思有退去之意。


    惟張方心中不肯相從,未及起發。


    東海王在朝,常阿附齊王,思幸用事,被成都、長沙攢謀害了齊王,常懷不平之意。


    及是見其兩仇殺,正欲思斃長沙王以迎成都王,慢行己誌。


    聞知成都等欲有退兵之心,密召心腹將何倫議曰:“二王起兵來此,長沙王勢力將屈,亡在旦夕。


    反被其一封書辭說動,即欲退兵。


    若此,則齊王之冤無能得伸矣!”何倫曰:“殿下欲遂己意,必須留住二處之兵以為外勢,方能去得長沙王。


    ”參軍劉洽聞知其謀,急入諫曰:“齊王之敗,非是不忠,固當憫之。


    但以固位專權,董、葛等驕橫倚勢,致自誤耳。


    今城中如此困極,長沙王盡忠不輟,豈可因私害公,而生異心也!”司馬越不聽,密遣人出城約合張方,言:“城中人民皆已怨變,旦暮便要出降,焉可退去。


    且功將垂成,而頓棄之,豈智者之所為?將軍但再圍數日,吾自著人開門,以迎大兵,諸公不勞用力而成功矣。


    ”張方從其言,乃竟去見成都王告知,成都王猶豫不答。


    方乃密約石超、牽秀、和演共議曰:“我等以數萬兵士之命、十餘萬錢糧圍困長沙,今將成功,而聽彼一紙之書,即便退兵,又無功勞,怨積恨結,知是福也禍也!冤家隻做一次,我等依不得長沙王之書、成都王之意,明日隻管引兵圍住,盡力攻打,看東海王如何行移。


    倘果獻門,禍根可斷矣,豈不善乎!”石超等曰:“將軍之言是也。


    ”乃即不待主命,率領兵士圍住城門,竭力攻打。


    長沙王在外督兵守城,東海王在內召諸衛士分付曰:“今河間、成都二王悉力攻城者,非怪朝臣而怒都民也,乃恨長沙王獨專國政,而忘二王伐齊之功也。


    今城中被圍,人民相食,外無救援,怎能退彼!且張方一怒,而劉沉、張光二大郡之兵全部遭擄,不日吾等皆為所擒矣!何不今夜卿等助我先收長沙王,然後奏過惠帝,廢出金墉城,則二王之兵不戰自退,可以保全一城之命。


    何故同彼苦守,而甘餓死溝壑哉!”將士聽說,皆念長沙王赤心輔國,忠正無訛,不應而散者三停之二,內有五百餘人不去。


    東海王恐事有泄,急命本部親兵,合衛士共一千人,謂之曰:“諸君肯從我取富貴,皆在此夕,各宜用力!”乃潛至議事堂,將長沙王執住,令兵士監拘密室,入內奏帝曰:“今河間、成都二王,起兵犯闕,非敢有他意,但欲廢長沙王不許執政耳。


    目今糧草已盡,外無救兵,人民餓死,軍士飢疲,將為變矣!乞陛下下詔削長沙王之官,貶為庶人,以退二王之兵,則社稷方保無事。


    ”惠帝曰:“長沙王忠而無過,豈可枉廢!”越曰:“長沙王雖然無過,陛下豈可不舍一人之官職,而救滿城之性命。


    軍兵一入,玉石不分,陛下能保全乎!”惠帝猶豫不肯,東海王命軍士喧噪廷鬧,曰:“今若不從眾請,變必不測矣!”惠帝乃隻得勉強點首而嘆曰:“今之事無得由朕矣!”東海王即便宣言曰:“聖上有旨,命貶長沙王為庶人,送往金墉城居住。


    ”暗使何倫帶兵悄悄押送而去。


    密通張方、石超湧搶入城,下詔安慰上官巳、王瑚等。


    諸將見外兵進入內,鋒威不盛,皆詬東海王懷妒,相與私議,欲劫出長沙王為帥,以拒二王之兵。


    司馬越竊聞眾意,心中大懼,急與何倫共謀曰:“若一再劫出長沙王,成都無恙,我則被其害矣,將安處之?”倫曰:“急宜說激張方先往金墉城殺了長沙王,除了禍根,則好別行他計矣。


    ”東海王大喜,即從其計,密遣人往說張方曰:“朝中諸將皆欲劫出長沙王,以拒殺汝等。


    若一遂眾之謀,彼皆盡心協力而前,則勝敗未可量也。


    你可火速提兵,逕往金墉城除了禍囮,方免大害。


    ”張方聽言,即遣刁默、郅輔引兵二千趕到金墉,將長沙王擒住,即欲殺之。


    長沙王曰:“孤在朝中輔政,並不曾有惡及於藩王,驕傲朝臣,暴虐百姓,恣橫矜大。


    今蒙聖旨令居金墉城,待他日事明理析,手足追悔,以別忠佞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續三國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酉陽野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酉陽野史並收藏續三國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