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欲保殘暴無辜,待罪西蜀,專候聖旨發落,引頸上言。
”晉帝見疏,召廷臣計議其事。
王衍曰:“李特乃流民之首,不與趙廞相通,焉能殺得李庠?今彼妄構兵戈,必有緣故,還當興兵問罪,不宜準請。
”禦史馮該曰:“趙廞造反,抗拒朝命,誅殺守邊大臣,李特誅之有功,不可加兵自行激變,權宜授以官職,使沾國恩,但去其兵權,自無亂矣。
”朝議從之。
乃授特為宣威將軍長樂侯,李流為奮威將軍武陽侯,鎮守綿竹,其兵眾皆受成都刺史節製。
又下詔以梁州太守羅尚為成都刺史,總領西戎校尉、平西將軍之職,以管趙廞餘兵,並收李特流民之眾,即日帶兵赴任。
更敕牙門將軍王敦、上庸都尉義歆,各以兵七千聽尚指使。
又益巴郡太守徐儉、廣漢太守辛冉,共兵二萬七千,協助羅尚便宜行事,以觀李特叵測之變。
旨意到蜀,李特見罷兵去郡之說,心甚不安。
及報羅尚以梁州兵馬入代領眾,乃集眾商議,欲拒關塞險,不容其進。
閻式曰:“不可,吾以民心未附,故去請命。
今又阻詔,反情實矣。
朝中差王敦入川,監督上庸、巴郡、廣漢,共備我等,此皆心腹肘腋之病。
且少城常俊、費遠已降於尚,何可行此?”李讓曰:“若不恃強,則吾又去綿竹,何能再得成都?”式曰:“吾詢得羅敬之在襄陽,性甚貪鄙,好諛忌剛,鄉人為之語曰:尚之所愛,非邪則佞;尚之所憎,非忠則正。
家成市井,饋送無所不受,百貨俱積,富極無厭。
此等之人,愛欲偏僻,何難誘賺?但遣一精細能會說者,將趙廞庫藏寶物,先往中途迎而賂之。
渠乃貪饕,見財即喜的,若其一受禮物,再以金銀買結其左右,必有迴報之言,或慰我或遣我,自然明說,吾得以知其心腹中意。
伺其入川,盡意奉承結識他,求在成都輔其行事,假意真誠效力,買收民心,使彼喜悅。
羅尚素懶政事,必以心腹委託於我,不遣遠離矣。
”李特聽言大喜,即備禮物,遣楊褒扮作使者,悄悄密往迎尚,獻上手本。
羅尚見之,心中大悅,即召楊褒近案,問李特殺廞事故,褒對答如流,甚道趙廞之過,掩飾李特之罪。
尚以為然,乃曰:“彼罪應誅,你主有功於國。
今吾初到,不好受禮,恐動眾人耳目不雅。
”褒曰:“李甸長曾言,老爺乃久任官員,故敢奉此孝意,若是他官,則不敢行矣,望爺恕而容之。
”尚遂收了許多寶物,問曰:“汝主何乃稱為甸長?”褒曰:“流民入川求活,皆以耕種開山為業,各分甸數,恐有爭競為非,故以李特為之甸長,使製眾耳。
”羅尚曰:“若此,汝主亦是能者,隻要守法奉公,吾自有保用之處,教他放心。
”乃重賞楊褒遣迴。
褒至成都,具言羅尚喜悅囑咐之語,特心稍穩,遂不據關,仍以金銀裝於食箱之中,佯送下程,同閻式親往驛中奉迎。
羅尚一見李特人材表表,又饋金銀,謂其為知禮有能,命以賓禮交接。
賜坐,問曰:“甸長自來,必有甚麽說話,如其合理,吾當一一從之。
”特曰:“某本洛陽舊族,父為魏牙門將軍,尋升寧羌校尉,因荒亂入川就食。
其所從吾者,皆外郡寄命百姓,非兵之比,俱散在窮穀耕荒。
朝中不知,慮吾為亂,往往要逐使還,眾思家業已失,實不願去,悉皆寄籍,當亦為蜀民。
昨趙益州為逆,欲勒吾等共反。
吾弟李庠曾受朝祿,抗言不從,彼即誅之,欲盡剿眾流民,並族吾家。
吾恐無辜遭害,乃糾眾先收強暴,請命於朝。
蒙朝廷赦以不死,賜職長樂侯,未有衙門定所,情願隻在老大人麾下聽用,免人嫌疑耳。
”羅尚曰:“此亦不難,汝今於此都帥府住紮,命汝弟李流將兵三千,往涪陵城鎮守。
李讓將兵五千,往劍閣鎮守,其餘兵士皆入幕府,從參軍徐舉管領。
”李特不答。
閻式曰:“既蒙府尊老爺張主,感德不淺矣。
”乃謝尚而出,先迴城中。
次日,羅尚到任,即照驛中所言行利,留特等不遣。
辛冉、義歆、徐健見王敦持敕命至,遂行文約會,一同至成都參謁羅尚。
禮畢,李特亦率兄弟等進拜眾官。
王敦、辛冉二人見特等一班人物悉皆軒昂倜儻,語言對答,胸襟磊落,皆非人下之輩,久後必然為亂,乃私為羅尚曰:“吾觀李特英姿凜凜,兄弟數輩皆鐵中錚錚,真狡猾之徒也。
今當趁此我兵俱集,彼眾瓦解之時,數其殺沈副判、害趙益州之罪,收而斬之,以斷後患。
”城中耆老輩聞知其意,私相議曰:“若此所為,必致變激,吾蜀何其不幸,幹戈無寧日也。
”遂作詩一首嘆曰: 握手相看誰敢言,軍家刀劍在腰纏。
遍搜寶貨無藏處,亂殺人民不顧天。
古寺拆為修寨木,荒墳掘作砌城磚。
”晉帝見疏,召廷臣計議其事。
王衍曰:“李特乃流民之首,不與趙廞相通,焉能殺得李庠?今彼妄構兵戈,必有緣故,還當興兵問罪,不宜準請。
”禦史馮該曰:“趙廞造反,抗拒朝命,誅殺守邊大臣,李特誅之有功,不可加兵自行激變,權宜授以官職,使沾國恩,但去其兵權,自無亂矣。
”朝議從之。
乃授特為宣威將軍長樂侯,李流為奮威將軍武陽侯,鎮守綿竹,其兵眾皆受成都刺史節製。
又下詔以梁州太守羅尚為成都刺史,總領西戎校尉、平西將軍之職,以管趙廞餘兵,並收李特流民之眾,即日帶兵赴任。
更敕牙門將軍王敦、上庸都尉義歆,各以兵七千聽尚指使。
又益巴郡太守徐儉、廣漢太守辛冉,共兵二萬七千,協助羅尚便宜行事,以觀李特叵測之變。
旨意到蜀,李特見罷兵去郡之說,心甚不安。
及報羅尚以梁州兵馬入代領眾,乃集眾商議,欲拒關塞險,不容其進。
閻式曰:“不可,吾以民心未附,故去請命。
今又阻詔,反情實矣。
朝中差王敦入川,監督上庸、巴郡、廣漢,共備我等,此皆心腹肘腋之病。
且少城常俊、費遠已降於尚,何可行此?”李讓曰:“若不恃強,則吾又去綿竹,何能再得成都?”式曰:“吾詢得羅敬之在襄陽,性甚貪鄙,好諛忌剛,鄉人為之語曰:尚之所愛,非邪則佞;尚之所憎,非忠則正。
家成市井,饋送無所不受,百貨俱積,富極無厭。
此等之人,愛欲偏僻,何難誘賺?但遣一精細能會說者,將趙廞庫藏寶物,先往中途迎而賂之。
渠乃貪饕,見財即喜的,若其一受禮物,再以金銀買結其左右,必有迴報之言,或慰我或遣我,自然明說,吾得以知其心腹中意。
伺其入川,盡意奉承結識他,求在成都輔其行事,假意真誠效力,買收民心,使彼喜悅。
羅尚素懶政事,必以心腹委託於我,不遣遠離矣。
”李特聽言大喜,即備禮物,遣楊褒扮作使者,悄悄密往迎尚,獻上手本。
羅尚見之,心中大悅,即召楊褒近案,問李特殺廞事故,褒對答如流,甚道趙廞之過,掩飾李特之罪。
尚以為然,乃曰:“彼罪應誅,你主有功於國。
今吾初到,不好受禮,恐動眾人耳目不雅。
”褒曰:“李甸長曾言,老爺乃久任官員,故敢奉此孝意,若是他官,則不敢行矣,望爺恕而容之。
”尚遂收了許多寶物,問曰:“汝主何乃稱為甸長?”褒曰:“流民入川求活,皆以耕種開山為業,各分甸數,恐有爭競為非,故以李特為之甸長,使製眾耳。
”羅尚曰:“若此,汝主亦是能者,隻要守法奉公,吾自有保用之處,教他放心。
”乃重賞楊褒遣迴。
褒至成都,具言羅尚喜悅囑咐之語,特心稍穩,遂不據關,仍以金銀裝於食箱之中,佯送下程,同閻式親往驛中奉迎。
羅尚一見李特人材表表,又饋金銀,謂其為知禮有能,命以賓禮交接。
賜坐,問曰:“甸長自來,必有甚麽說話,如其合理,吾當一一從之。
”特曰:“某本洛陽舊族,父為魏牙門將軍,尋升寧羌校尉,因荒亂入川就食。
其所從吾者,皆外郡寄命百姓,非兵之比,俱散在窮穀耕荒。
朝中不知,慮吾為亂,往往要逐使還,眾思家業已失,實不願去,悉皆寄籍,當亦為蜀民。
昨趙益州為逆,欲勒吾等共反。
吾弟李庠曾受朝祿,抗言不從,彼即誅之,欲盡剿眾流民,並族吾家。
吾恐無辜遭害,乃糾眾先收強暴,請命於朝。
蒙朝廷赦以不死,賜職長樂侯,未有衙門定所,情願隻在老大人麾下聽用,免人嫌疑耳。
”羅尚曰:“此亦不難,汝今於此都帥府住紮,命汝弟李流將兵三千,往涪陵城鎮守。
李讓將兵五千,往劍閣鎮守,其餘兵士皆入幕府,從參軍徐舉管領。
”李特不答。
閻式曰:“既蒙府尊老爺張主,感德不淺矣。
”乃謝尚而出,先迴城中。
次日,羅尚到任,即照驛中所言行利,留特等不遣。
辛冉、義歆、徐健見王敦持敕命至,遂行文約會,一同至成都參謁羅尚。
禮畢,李特亦率兄弟等進拜眾官。
王敦、辛冉二人見特等一班人物悉皆軒昂倜儻,語言對答,胸襟磊落,皆非人下之輩,久後必然為亂,乃私為羅尚曰:“吾觀李特英姿凜凜,兄弟數輩皆鐵中錚錚,真狡猾之徒也。
今當趁此我兵俱集,彼眾瓦解之時,數其殺沈副判、害趙益州之罪,收而斬之,以斷後患。
”城中耆老輩聞知其意,私相議曰:“若此所為,必致變激,吾蜀何其不幸,幹戈無寧日也。
”遂作詩一首嘆曰: 握手相看誰敢言,軍家刀劍在腰纏。
遍搜寶貨無藏處,亂殺人民不顧天。
古寺拆為修寨木,荒墳掘作砌城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