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又說之曰:“大王以為趙王有連和之心,故深信之。
依臣度之,渠乃假意耳。
今彼既篡大位,知齊王等決不甘忍,必興問罪之師,何不宣召大王入朝共理政事,聊慰人心,又可以抗敵齊王?胡乃一應中外重權悉委孫秀,豈非誑王之言乎?且淮南王有莫大功勞於彼,尚謀而殺之,況王未嚐有德於渠,安可輕信?今既無意起兵向洛,亦當出兵於途,以勉諸王之意,看緊慢而進,毋得坐視眾王成功,日後取悔無及。
”河間王乃從其言,遣張方為大將,以呂朗、刁默為左右,馬瞻、郭偉為後軍,將兵三萬,出屯陝東,觀察勝負而動。
又道齊王第三使至湘陰,進見長沙王司馬義,呈上文書,拆開看其來意,亦聚長史何勖、親軍將軍皇甫商、王瑚、宋洪、王矩、陳眕、上官巳等,計議其事。
何勖曰:“今趙倫無道,聽信賊奴孫秀,擅廢國君,妄篡大位,布置親黨,以亂晉統,正乃宗親仗義枕戈之日也,何待議哉?當速起兵,不須猶豫。
”長沙王然之,即往下縣催趲兵糧,不過旬日,各皆解送至府。
長沙王乃亦遣人持書遍會諸王,期同赴洛陽,以靖國難。
齊王得報大喜,遂擇日先行至潁陰下寨,以待諸路之兵。
卻才完備,新野公司馬歆引兵先到,齊王大悅,曰:“初行下寨,助兵即至,大事定成。
”乃遣人迎接入寨。
相見禮畢,歆曰:“吾職輕地弱,聞王檄至,亦聚些小人馬來聽指揮,同伐逆倫以清朝亂,共復惠帝。
”齊王曰:“賢弟之心,可謂忠貫日月者矣。
”數日之間,報導東海王司馬越、琅琊王司馬睿各皆帶人馬來到,兵威大振。
河間王司馬顒接得長沙王約會之書,心中驚悔,及探得成都、東海、新野悉皆發兵討逆,急召李含商議曰:“前日不聽長史良言,失於大計。
今聞諸鎮皆起兵應赴齊王,長沙王又有書到,倘事成之後,義旗反指,以眾兵來問不赴國難之罪,那時何以應之?”含曰:“事猶未晚,可急馳檄催張方率兵前赴,乃言關中路遠,主公不敢擅離,賊甚多廣,恐怕變生肘腋,特遣臣等將兵前來,共討孫秀。
如此,則可以轉禍為福也。
”河間王曰:“此言極善,但恐張方先建不去之議,恐未即肯往聽指使耳。
”席薳曰:“大王急寫慰諭文書,小臣親去,管取無誤。
”司馬顒大喜,遂命薳行。
薳至張方軍中,傳上王書,方見中間言各王皆集,知趙王不能敵,乃亦引兵前進,去會齊王。
齊王使人約會成都王,將兵馬分作三路,一齊同起。
河南地界上官府,迭將各王起兵之事報入洛陽。
趙王見奏齊王會兵,不約而至,心中大懼,急召孫秀、閭和等入朝商議曰:“前承卿等勸朕廢帝自立,今坐未安位,而諸鎮藩王皆起兵來問罪,事將奈何?”孫秀曰:“此亦不足為懼。
昔日蘇秦立合縱之法,連五國之兵,以侵秦關,秦王以兵逆之,五國之師皆敗。
所以然者,眾心不一故也。
今諸王雖然合兵來此,料無統緒,猶如群犬同吠,但擊其一,眾犬皆走。
宜以大兵分路拒之,倘得一路勝之,各皆驚疑,潰迴鎮矣。
往者董卓乃一臣宰,十八路諸侯尚不能成什一之功,陛下今為大朝天子,焉患此烏合之眾哉?”趙王聽言,轉憂為喜,調遣前將軍閭和、左將軍蔡璜、右將軍張林,以司馬雅為監督,領兵十萬,從延壽關出伊闕,拒敵齊王司馬冏。
又命征虜將軍張泓、中堅將軍孫輔、積弩將軍李儼、徐健等領兵五萬出堮阪,以拒長沙王司馬義。
又命駙馬孫會,督領士猗、許超、伏胤諸上將,率張衡、卞粹等統兵八萬出黃橋,以拒成都王司馬穎。
又以東平王司馬楙、次子司馬馥、三子司馬虔,持節監督三處將士。
又遣楊珍宣告太廟,拜方士胡沃為太平將軍,以禳祈福祜。
密令近侍詐作仙人王子喬之書,稱言趙王應天圖瑞,國祚長久,偽為符篆以愚朝野官民,誑其盡心扶趙,不在話下。
再說齊王探得成都王等已皆起馬,乃聚東海王、新野公共議進兵。
忽流星飛馬報到,言京中分兵三路,來拒我等,共有三十餘萬。
今此一路,乃主將司馬雅,現屯陽翟源阻住路道,不容我兵近洛。
大將葛旟曰:“據彼所言,無過十萬人馬,以吾三鎮之兵,戰有餘力。
趁此初到,我亟催軍前進,可破彼矣。
”齊王曰:“汝言是也。
”遂激勵將士,拔寨而起。
過潁陰七十裏,司馬雅知之,亦將兵來阻。
兩軍相遇,擺開陣勢,三通鼓罷,門旗下齊王冏親出打話。
戴金鳳之盔,束蟠龍之帶,彤杆鈇鉞,日月旗幡,黃羅傘蓋,紫錦征袍,手持銀簡,左有葛旟,右有董艾,其下長史帶領名將八員:衛毅、韓泰、郭鎮、路秀、劉真、王義、張午、俞通等,依次擺列,兩翼上東海王、新野公各帶將佐,皆威風凜凜,壯氣昂昂。
齊王指司馬雅等曰:“今趙王昏悖不道,聽信賊臣孫秀,殺戮賢良,廢主亂政,汝輩皆晉室忠良,何為助逆背國乎?”趙陣上閭和、司馬雅曰:“小將等甲冑在身,不及朝拜,望惟恕罪。
依臣度之,渠乃假意耳。
今彼既篡大位,知齊王等決不甘忍,必興問罪之師,何不宣召大王入朝共理政事,聊慰人心,又可以抗敵齊王?胡乃一應中外重權悉委孫秀,豈非誑王之言乎?且淮南王有莫大功勞於彼,尚謀而殺之,況王未嚐有德於渠,安可輕信?今既無意起兵向洛,亦當出兵於途,以勉諸王之意,看緊慢而進,毋得坐視眾王成功,日後取悔無及。
”河間王乃從其言,遣張方為大將,以呂朗、刁默為左右,馬瞻、郭偉為後軍,將兵三萬,出屯陝東,觀察勝負而動。
又道齊王第三使至湘陰,進見長沙王司馬義,呈上文書,拆開看其來意,亦聚長史何勖、親軍將軍皇甫商、王瑚、宋洪、王矩、陳眕、上官巳等,計議其事。
何勖曰:“今趙倫無道,聽信賊奴孫秀,擅廢國君,妄篡大位,布置親黨,以亂晉統,正乃宗親仗義枕戈之日也,何待議哉?當速起兵,不須猶豫。
”長沙王然之,即往下縣催趲兵糧,不過旬日,各皆解送至府。
長沙王乃亦遣人持書遍會諸王,期同赴洛陽,以靖國難。
齊王得報大喜,遂擇日先行至潁陰下寨,以待諸路之兵。
卻才完備,新野公司馬歆引兵先到,齊王大悅,曰:“初行下寨,助兵即至,大事定成。
”乃遣人迎接入寨。
相見禮畢,歆曰:“吾職輕地弱,聞王檄至,亦聚些小人馬來聽指揮,同伐逆倫以清朝亂,共復惠帝。
”齊王曰:“賢弟之心,可謂忠貫日月者矣。
”數日之間,報導東海王司馬越、琅琊王司馬睿各皆帶人馬來到,兵威大振。
河間王司馬顒接得長沙王約會之書,心中驚悔,及探得成都、東海、新野悉皆發兵討逆,急召李含商議曰:“前日不聽長史良言,失於大計。
今聞諸鎮皆起兵應赴齊王,長沙王又有書到,倘事成之後,義旗反指,以眾兵來問不赴國難之罪,那時何以應之?”含曰:“事猶未晚,可急馳檄催張方率兵前赴,乃言關中路遠,主公不敢擅離,賊甚多廣,恐怕變生肘腋,特遣臣等將兵前來,共討孫秀。
如此,則可以轉禍為福也。
”河間王曰:“此言極善,但恐張方先建不去之議,恐未即肯往聽指使耳。
”席薳曰:“大王急寫慰諭文書,小臣親去,管取無誤。
”司馬顒大喜,遂命薳行。
薳至張方軍中,傳上王書,方見中間言各王皆集,知趙王不能敵,乃亦引兵前進,去會齊王。
齊王使人約會成都王,將兵馬分作三路,一齊同起。
河南地界上官府,迭將各王起兵之事報入洛陽。
趙王見奏齊王會兵,不約而至,心中大懼,急召孫秀、閭和等入朝商議曰:“前承卿等勸朕廢帝自立,今坐未安位,而諸鎮藩王皆起兵來問罪,事將奈何?”孫秀曰:“此亦不足為懼。
昔日蘇秦立合縱之法,連五國之兵,以侵秦關,秦王以兵逆之,五國之師皆敗。
所以然者,眾心不一故也。
今諸王雖然合兵來此,料無統緒,猶如群犬同吠,但擊其一,眾犬皆走。
宜以大兵分路拒之,倘得一路勝之,各皆驚疑,潰迴鎮矣。
往者董卓乃一臣宰,十八路諸侯尚不能成什一之功,陛下今為大朝天子,焉患此烏合之眾哉?”趙王聽言,轉憂為喜,調遣前將軍閭和、左將軍蔡璜、右將軍張林,以司馬雅為監督,領兵十萬,從延壽關出伊闕,拒敵齊王司馬冏。
又命征虜將軍張泓、中堅將軍孫輔、積弩將軍李儼、徐健等領兵五萬出堮阪,以拒長沙王司馬義。
又命駙馬孫會,督領士猗、許超、伏胤諸上將,率張衡、卞粹等統兵八萬出黃橋,以拒成都王司馬穎。
又以東平王司馬楙、次子司馬馥、三子司馬虔,持節監督三處將士。
又遣楊珍宣告太廟,拜方士胡沃為太平將軍,以禳祈福祜。
密令近侍詐作仙人王子喬之書,稱言趙王應天圖瑞,國祚長久,偽為符篆以愚朝野官民,誑其盡心扶趙,不在話下。
再說齊王探得成都王等已皆起馬,乃聚東海王、新野公共議進兵。
忽流星飛馬報到,言京中分兵三路,來拒我等,共有三十餘萬。
今此一路,乃主將司馬雅,現屯陽翟源阻住路道,不容我兵近洛。
大將葛旟曰:“據彼所言,無過十萬人馬,以吾三鎮之兵,戰有餘力。
趁此初到,我亟催軍前進,可破彼矣。
”齊王曰:“汝言是也。
”遂激勵將士,拔寨而起。
過潁陰七十裏,司馬雅知之,亦將兵來阻。
兩軍相遇,擺開陣勢,三通鼓罷,門旗下齊王冏親出打話。
戴金鳳之盔,束蟠龍之帶,彤杆鈇鉞,日月旗幡,黃羅傘蓋,紫錦征袍,手持銀簡,左有葛旟,右有董艾,其下長史帶領名將八員:衛毅、韓泰、郭鎮、路秀、劉真、王義、張午、俞通等,依次擺列,兩翼上東海王、新野公各帶將佐,皆威風凜凜,壯氣昂昂。
齊王指司馬雅等曰:“今趙王昏悖不道,聽信賊臣孫秀,殺戮賢良,廢主亂政,汝輩皆晉室忠良,何為助逆背國乎?”趙陣上閭和、司馬雅曰:“小將等甲冑在身,不及朝拜,望惟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