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頠斬,眾臣上保以為裴秀有大功於朝,頠亦寡過,宜免其族。
趙王、孫秀以其與己無惡,乃從之,徙二子於遠方,共一十四口得不死。
趙王又收所不悅者四家:散騎常侍韓豫、雍州刺史解係、司戶杜斌、兵曹掾趙浚等。
解係見收,遣使持書將罄有珍寶,盡獻梁王,乞求分解。
書曰: 臣雍州刺史解係,稽顙上言:臣自幼蒙錄用,叨秩三十有六年矣。
勤勞王事,夙夜兢業,惟恐有負知遇豢養之恩,粗未嚐敢毫忽曠職、害民慢上之尤也。
弟結在朝,雖為賈皇後、張司空之所任信,亦守名職,非趙燦、孫慮等附會為奸罪惡稔者,即本身之誅,或可原者,況臣在數千裏外,而得連坐於無辜之籙乎?第以扶風失律於齊萬年之事,怪臣直言上本,以幹孫長史之怒故耳!及後臣事駕下,獲除萬年和退劇寇,致生不忿,今乘滅賈之威,欲累忠義之士,臣之心惟於殿下相從有日,萬祈哀之。
梁王司馬肜見書,即自親詣趙王,勸免解係之罪,言解結雖有附賈之奸,係居外任,盡忠衛國,實無相幹。
趙王曰:“吾自雍州迴,見水中有蟹皆遏心膽,若不誅之,必以解結之故構奸為亂,可自遺禍於後乎?”遂族誅之。
奏復太後、太子位號,立皇孫司馬臧為臨淮王,封楚王之子司馬範為襄陽王,以繼祀司馬瑋。
趙王倫自為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
以孫秀為侍中,兼中書令,許超等心腹將士一十二人,皆封將軍,賜縣子之秩。
封齊王為車騎大將軍兼司徒,淮南王為驃騎大將軍兼司寇。
趙王與孫秀欲大買朝士之心,例論誅賈氏之功賜爵加秩者,共計七百餘人。
趙王自秉大政,見無人敢議,乃以世子司馬誇為僕射,復置相府官屬,選用名士皆隸幕下。
以王堪、劉模為左右司馬,束晢為記室,荀菘等十人為中郎,陸機等十人為參軍,蔡璜等二十人為掾簿,選衙兵萬人,以張泓掌之,擢荀組、李重為趙府長史。
李重知趙王有不臣之心,辭不就職。
趙王遣使以威勒之,重憂憤成疾,復以氈車征之,重扶病拜受,月餘不食而卒。
雁門太守閻纘聞知趙王等謀廢賈後,料張華、裴頠必及於難,連夜趕入朝中,思勸張華脫身去位,及至洛,張華已被害五日矣,遂披麻往東市覓尋華屍,拜俯哭曰:“吾曾竭力三復勸君,宜早遜位,君苦不聽,致有今日,富貴何在?大是數也。
”再拜而起,忽見背綁上有小旗書“首犯一名賈謐”,纘乃瞋目叱之曰:“小兒曹乃亂國之囮,誅猶嫌晚,尚堪有彼猾母也。
”哭罷,上表訟華之冤,言華忠事二朝,澤被四表,今日坐虐後同朝,而卒致誅戮,更族其家,枉冤深重,乞賜收殮追贈,庶泯忠績。
惠帝見表,嗟嘆不已,為懼趙王之威,不暇議贈,授纘為漢中太守。
纘見孫秀專橫,知天下將亂,辭不受職,遁而隱去,時人嘆服其高。
趙王倫雖立定賈之功,素亦中才,無大智量,少果斷,凡事皆仗孫秀為之謀主,升黜任意,封賞自由,帝惟備位而已,由是孫秀之威震於朝野。
秀本東吳族子,見晉滅吳,常時悔恨失身歸晉之錯,思有以報復司馬氏之心,慨力不及。
至是得逞,乃乘間反覆愚惑趙王,害卻張華、裴頠二個忠良元老,擢陸機兄弟入趙府,共謀壞晉之計。
以己子孫會為折衝校尉,奏請尚河東公主。
帝見權出其手,乃隻得曲從。
會年二十即為顯貴,諸黨皆登卿相,舊日相從者,廝役俱為令掾,奴隸亦登仕版,府中燕集,貂蟬滿座,至於肆中缺市。
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
”其門下之人,橫行予奪,民不聊生,郡邑之間,君子仁人不樂其與,恥服其章。
而孫秀一惟取悅於人,府庫之儲不充於賜,糧差之入不給其賞,下人百姓亦知趙王必有壞亂矣。
孫秀欲說趙王謀篡,恐其膽怯不從,復誑其使得罪於眾,自然畏而行之。
乃密與言曰:“殿下結山海冤讎,而不思防憂後患,可謂智乎?今賈後尚在金墉,宗族雖無,親黨盛多,趙廞等是其至戚,總統全蜀,金陵陳恢亦其眷屬。
今聖上中宮乏後,倘一悔悟,有人舉奏,詔取迴宮,大王能安居乎?可乘此奏帝,令賜其死,以慰太後、謝妃、太子之魂。
”趙王從之,入奏惠帝,帝不敢拂。
趙王乃召潘嶽作詔,嶽推拒,孫秀怒其逆己,頗形於色,嶽覺之,恐獲累,隻得承命草之。
詔曰: 妒氵?賈後,畜豺狼之性,恣兇狠之威,欺朕自由,擅權廢弒,害皇太後於非命,是無婦之道;毒皇太子以枉死,乃無母之慈。
彝倫殄絕,綱紀何存?忠直之臣付之刀鋸,讒佞之輩授以權衡。
禍亂我國家,隔絕朕母兒,使天下之人譏朕之不君,故舉朝之人難容伊之罪。
以今廷評汝過,惡重罰輕,宜正典刑,以肅國法。
朕念夫婦之情,不忍臨曹裸頸,賜以自盡,完其軀體,毋得苟延,速宜裁決。
書訖,趙王令心腹臣王全齎詔並鴆酒送往金墉城去。
趙王、孫秀以其與己無惡,乃從之,徙二子於遠方,共一十四口得不死。
趙王又收所不悅者四家:散騎常侍韓豫、雍州刺史解係、司戶杜斌、兵曹掾趙浚等。
解係見收,遣使持書將罄有珍寶,盡獻梁王,乞求分解。
書曰: 臣雍州刺史解係,稽顙上言:臣自幼蒙錄用,叨秩三十有六年矣。
勤勞王事,夙夜兢業,惟恐有負知遇豢養之恩,粗未嚐敢毫忽曠職、害民慢上之尤也。
弟結在朝,雖為賈皇後、張司空之所任信,亦守名職,非趙燦、孫慮等附會為奸罪惡稔者,即本身之誅,或可原者,況臣在數千裏外,而得連坐於無辜之籙乎?第以扶風失律於齊萬年之事,怪臣直言上本,以幹孫長史之怒故耳!及後臣事駕下,獲除萬年和退劇寇,致生不忿,今乘滅賈之威,欲累忠義之士,臣之心惟於殿下相從有日,萬祈哀之。
梁王司馬肜見書,即自親詣趙王,勸免解係之罪,言解結雖有附賈之奸,係居外任,盡忠衛國,實無相幹。
趙王曰:“吾自雍州迴,見水中有蟹皆遏心膽,若不誅之,必以解結之故構奸為亂,可自遺禍於後乎?”遂族誅之。
奏復太後、太子位號,立皇孫司馬臧為臨淮王,封楚王之子司馬範為襄陽王,以繼祀司馬瑋。
趙王倫自為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
以孫秀為侍中,兼中書令,許超等心腹將士一十二人,皆封將軍,賜縣子之秩。
封齊王為車騎大將軍兼司徒,淮南王為驃騎大將軍兼司寇。
趙王與孫秀欲大買朝士之心,例論誅賈氏之功賜爵加秩者,共計七百餘人。
趙王自秉大政,見無人敢議,乃以世子司馬誇為僕射,復置相府官屬,選用名士皆隸幕下。
以王堪、劉模為左右司馬,束晢為記室,荀菘等十人為中郎,陸機等十人為參軍,蔡璜等二十人為掾簿,選衙兵萬人,以張泓掌之,擢荀組、李重為趙府長史。
李重知趙王有不臣之心,辭不就職。
趙王遣使以威勒之,重憂憤成疾,復以氈車征之,重扶病拜受,月餘不食而卒。
雁門太守閻纘聞知趙王等謀廢賈後,料張華、裴頠必及於難,連夜趕入朝中,思勸張華脫身去位,及至洛,張華已被害五日矣,遂披麻往東市覓尋華屍,拜俯哭曰:“吾曾竭力三復勸君,宜早遜位,君苦不聽,致有今日,富貴何在?大是數也。
”再拜而起,忽見背綁上有小旗書“首犯一名賈謐”,纘乃瞋目叱之曰:“小兒曹乃亂國之囮,誅猶嫌晚,尚堪有彼猾母也。
”哭罷,上表訟華之冤,言華忠事二朝,澤被四表,今日坐虐後同朝,而卒致誅戮,更族其家,枉冤深重,乞賜收殮追贈,庶泯忠績。
惠帝見表,嗟嘆不已,為懼趙王之威,不暇議贈,授纘為漢中太守。
纘見孫秀專橫,知天下將亂,辭不受職,遁而隱去,時人嘆服其高。
趙王倫雖立定賈之功,素亦中才,無大智量,少果斷,凡事皆仗孫秀為之謀主,升黜任意,封賞自由,帝惟備位而已,由是孫秀之威震於朝野。
秀本東吳族子,見晉滅吳,常時悔恨失身歸晉之錯,思有以報復司馬氏之心,慨力不及。
至是得逞,乃乘間反覆愚惑趙王,害卻張華、裴頠二個忠良元老,擢陸機兄弟入趙府,共謀壞晉之計。
以己子孫會為折衝校尉,奏請尚河東公主。
帝見權出其手,乃隻得曲從。
會年二十即為顯貴,諸黨皆登卿相,舊日相從者,廝役俱為令掾,奴隸亦登仕版,府中燕集,貂蟬滿座,至於肆中缺市。
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
”其門下之人,橫行予奪,民不聊生,郡邑之間,君子仁人不樂其與,恥服其章。
而孫秀一惟取悅於人,府庫之儲不充於賜,糧差之入不給其賞,下人百姓亦知趙王必有壞亂矣。
孫秀欲說趙王謀篡,恐其膽怯不從,復誑其使得罪於眾,自然畏而行之。
乃密與言曰:“殿下結山海冤讎,而不思防憂後患,可謂智乎?今賈後尚在金墉,宗族雖無,親黨盛多,趙廞等是其至戚,總統全蜀,金陵陳恢亦其眷屬。
今聖上中宮乏後,倘一悔悟,有人舉奏,詔取迴宮,大王能安居乎?可乘此奏帝,令賜其死,以慰太後、謝妃、太子之魂。
”趙王從之,入奏惠帝,帝不敢拂。
趙王乃召潘嶽作詔,嶽推拒,孫秀怒其逆己,頗形於色,嶽覺之,恐獲累,隻得承命草之。
詔曰: 妒氵?賈後,畜豺狼之性,恣兇狠之威,欺朕自由,擅權廢弒,害皇太後於非命,是無婦之道;毒皇太子以枉死,乃無母之慈。
彝倫殄絕,綱紀何存?忠直之臣付之刀鋸,讒佞之輩授以權衡。
禍亂我國家,隔絕朕母兒,使天下之人譏朕之不君,故舉朝之人難容伊之罪。
以今廷評汝過,惡重罰輕,宜正典刑,以肅國法。
朕念夫婦之情,不忍臨曹裸頸,賜以自盡,完其軀體,毋得苟延,速宜裁決。
書訖,趙王令心腹臣王全齎詔並鴆酒送往金墉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