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以沛係出身之地,褒是發跡之所,二方皆無異差,惟供正賦而已。
又將西隅一郡賜與賨人渠首收管,每歲隻貢方物,不供賦糧。
以務相姓巴,改名巴州,以表其蹤。
土產有鹽、鐵、硃砂、丹漆、雄黃、藥材之類。
俗性剽悍。
漢末張魯居東川,以左道治病疾,以薄賦治百姓,賨人敬信其靈,四方歸之,遂據漢中。
後曹孟德征漢中,李特之祖率宗黨五百餘家歸操,操封為牙將,使守略陽,以治巴氐諸夷。
其地出李子極多,居前有大李樹一根,高七八丈,亭亭如如,所生之實,色若丹朱,甘美無比,人爭羨之。
特祖曰:“人能如此李之有人思慕欽羨則足矣。
”及後巴氐夷類與賨人、鄭人等處悉皆念慕,遂改巴姓為李姓。
特之父名李慕,為東羌獵將。
特少仕州郡,見異於時,生得身長八尺,麵如重棗,耳大頤豐,長眉高鼻,三牙長髯,多威儀,善騎射,沉毅有大度。
弟二人李流、李庠,皆有武勇材略。
庠性好俠,尤有英雄拔萃之狀,州黨之人多附之。
因齊萬年作亂,關中略陽、天水、秦、涇、雍、梁六郡之民,見歲又荒,兵火又熾,避亂流移入漢中者數萬家。
李特兄弟亦棄略陽還歸舊土,路上流民推之為首,凡有貧乏飢餓並疾痛者,特兄弟皆賑給調治之。
眾等悉傾心歸戴,尊特為主,凡事皆稟命而後行。
至漢中,流民眾多乏食,李特為之上書申奏朝廷,求寄食巴蜀,以救民命,待兵靜歲熟,還歸故土。
有司代為轉奏,帝召群臣廷議其事,太傅張華曰:“今流民甚眾,初來乞活,未宜他行。
宜遣一官持節安慰,監察動靜,隻不可使入劍關。
夫劍關者,乃西蜀之險要,流民一入,見其中寬可居止,富可濟渡,即不思去,逐亦難動矣。
且聞其眾至數萬,一朝為亂,有險可據,兩川皆非晉有也。
況川中富饒,毋為流賊所得。
”朝議然之。
欽差侍禦史李苾持節巡按漢中,安慰流民不許入蜀,連路將榜文張掛,曉諭流眾。
榜雲: 奉敕巡按東川道、監察禦史李,曉諭關外六郡就食百姓人等,雖雲汝地頗遇兵荒,不過天道人心一時之變,自來無久。
樂極悲生,否須復泰,反掌可待,萬古不易之理。
汝今聊見小迍,即便拋家棄祖,遠流外地。
且有土地,各有人民,今日之豐,亦防他日之歉,豈容外人奪擾以甘自耗乎?第以川民念憫同類,不忍窘辱汝儕,茲既侵晞川東,何得又思西入?今特持節至此,撫訓汝等。
趙王倫大兵已出山西,梁王肜大兵已出秦雍,齊萬年不日剿平,兵鋒必靜,天道自有好還,來春必熟。
示仰眾等各宜收拾還鄉,守管舊業。
榜行如悉,毋得再停,吾當入朝請發錢糧,前來賑濟。
待至來秋,自然復裕。
休得故違,設有不遵,定行誅戮。
榜掛,流眾看之大駭,皆相率至特前相議,曰:“某等因故郡荒饉,羌中反亂,故避難此處而來,途中若無甸長相賙,皆作溝渠餓莩矣。
出萬死一生,始得安止,今官府又欲逐發還鄉,且賑濟之言,盡是虛張恩惠,將何以為支給而得生還也?”李特曰:“驅逐之言,還是唬嚇我等,但隻不容入川攪擾而已。
”李流曰:“脫若不容入川,則隻此漢中之地,亦難存活汝眾,如之奈何?”眾流民上官晶等曰:“此事還要甸長大人為之區處區處方好。
”特曰:“朝廷官府不容,如何強得?有計亦難施矣。
”李庠曰:“我有一計,聞知李禦史官雖清要,平生性貪而狡,汝眾雖然棄家而來,錢財便少,其土出絨氈裘革、貂貉狐裘細寶等物,必定有之,各毋慳吝,湊將出來。
待我把此金銀添上,揀選好物,送去與他,求其權放吾等入川,度活年把,待有盤纏,自然還鄉去也。
”眾人聽言大喜,於是但有帶得珍珠寶物、貂絨細緞者,爭相將出,共有百金之值。
李特乃親自送去,稟告李苾曰:“昨審其所來流民,皆是遵守國法,不從賊反,甘自流離至此,以全殘喘,實有忠義心者。
為因川東不能容眾,吾故上書有司為乞巴西山隴閑空之地,使彼開荒耕種,聊度目下之命。
待探得故鄉稍熟,即便俱歸,誰有不念祖宗故地者也?不想朝廷反委老爺來此發落他們,眾人盡皆號天叫苦,言有來的盤纏,無去的支用,悉皆餓死於途中矣。
今眾等思家業已失,賊寇未寧,實然進退兩難。
今小民等以為老爺特特為彼龍行至此,眾人貧窘,無甚者敬,輒有關西羌地所出些小土儀,聊獻殷勤,望求大開天恩,寬容無告之民,聊住一年,得救危命,則老爺恩同覆載,萬代陰功不淺矣。
若是關中平靜,年熟得收,那時不去,小民願從重憲,以正誑上之罪。
”李苾見了許多異地難得之奇物,心中大喜,即命收了。
又看李特人才可敬,乃命李特起站,謂之曰:“吾查得你們原是漢中之人,乃是舊家子弟,今眾流民隨你到此乞活,我尚未曾賑賞錢穀,反又生受眾人饋禮,本欲迴還他們,看此土產之物,皆是中州難以易得,我等之所喜愛者,待吾申奏朝廷,頒賜賑禮以答汝等。
又將西隅一郡賜與賨人渠首收管,每歲隻貢方物,不供賦糧。
以務相姓巴,改名巴州,以表其蹤。
土產有鹽、鐵、硃砂、丹漆、雄黃、藥材之類。
俗性剽悍。
漢末張魯居東川,以左道治病疾,以薄賦治百姓,賨人敬信其靈,四方歸之,遂據漢中。
後曹孟德征漢中,李特之祖率宗黨五百餘家歸操,操封為牙將,使守略陽,以治巴氐諸夷。
其地出李子極多,居前有大李樹一根,高七八丈,亭亭如如,所生之實,色若丹朱,甘美無比,人爭羨之。
特祖曰:“人能如此李之有人思慕欽羨則足矣。
”及後巴氐夷類與賨人、鄭人等處悉皆念慕,遂改巴姓為李姓。
特之父名李慕,為東羌獵將。
特少仕州郡,見異於時,生得身長八尺,麵如重棗,耳大頤豐,長眉高鼻,三牙長髯,多威儀,善騎射,沉毅有大度。
弟二人李流、李庠,皆有武勇材略。
庠性好俠,尤有英雄拔萃之狀,州黨之人多附之。
因齊萬年作亂,關中略陽、天水、秦、涇、雍、梁六郡之民,見歲又荒,兵火又熾,避亂流移入漢中者數萬家。
李特兄弟亦棄略陽還歸舊土,路上流民推之為首,凡有貧乏飢餓並疾痛者,特兄弟皆賑給調治之。
眾等悉傾心歸戴,尊特為主,凡事皆稟命而後行。
至漢中,流民眾多乏食,李特為之上書申奏朝廷,求寄食巴蜀,以救民命,待兵靜歲熟,還歸故土。
有司代為轉奏,帝召群臣廷議其事,太傅張華曰:“今流民甚眾,初來乞活,未宜他行。
宜遣一官持節安慰,監察動靜,隻不可使入劍關。
夫劍關者,乃西蜀之險要,流民一入,見其中寬可居止,富可濟渡,即不思去,逐亦難動矣。
且聞其眾至數萬,一朝為亂,有險可據,兩川皆非晉有也。
況川中富饒,毋為流賊所得。
”朝議然之。
欽差侍禦史李苾持節巡按漢中,安慰流民不許入蜀,連路將榜文張掛,曉諭流眾。
榜雲: 奉敕巡按東川道、監察禦史李,曉諭關外六郡就食百姓人等,雖雲汝地頗遇兵荒,不過天道人心一時之變,自來無久。
樂極悲生,否須復泰,反掌可待,萬古不易之理。
汝今聊見小迍,即便拋家棄祖,遠流外地。
且有土地,各有人民,今日之豐,亦防他日之歉,豈容外人奪擾以甘自耗乎?第以川民念憫同類,不忍窘辱汝儕,茲既侵晞川東,何得又思西入?今特持節至此,撫訓汝等。
趙王倫大兵已出山西,梁王肜大兵已出秦雍,齊萬年不日剿平,兵鋒必靜,天道自有好還,來春必熟。
示仰眾等各宜收拾還鄉,守管舊業。
榜行如悉,毋得再停,吾當入朝請發錢糧,前來賑濟。
待至來秋,自然復裕。
休得故違,設有不遵,定行誅戮。
榜掛,流眾看之大駭,皆相率至特前相議,曰:“某等因故郡荒饉,羌中反亂,故避難此處而來,途中若無甸長相賙,皆作溝渠餓莩矣。
出萬死一生,始得安止,今官府又欲逐發還鄉,且賑濟之言,盡是虛張恩惠,將何以為支給而得生還也?”李特曰:“驅逐之言,還是唬嚇我等,但隻不容入川攪擾而已。
”李流曰:“脫若不容入川,則隻此漢中之地,亦難存活汝眾,如之奈何?”眾流民上官晶等曰:“此事還要甸長大人為之區處區處方好。
”特曰:“朝廷官府不容,如何強得?有計亦難施矣。
”李庠曰:“我有一計,聞知李禦史官雖清要,平生性貪而狡,汝眾雖然棄家而來,錢財便少,其土出絨氈裘革、貂貉狐裘細寶等物,必定有之,各毋慳吝,湊將出來。
待我把此金銀添上,揀選好物,送去與他,求其權放吾等入川,度活年把,待有盤纏,自然還鄉去也。
”眾人聽言大喜,於是但有帶得珍珠寶物、貂絨細緞者,爭相將出,共有百金之值。
李特乃親自送去,稟告李苾曰:“昨審其所來流民,皆是遵守國法,不從賊反,甘自流離至此,以全殘喘,實有忠義心者。
為因川東不能容眾,吾故上書有司為乞巴西山隴閑空之地,使彼開荒耕種,聊度目下之命。
待探得故鄉稍熟,即便俱歸,誰有不念祖宗故地者也?不想朝廷反委老爺來此發落他們,眾人盡皆號天叫苦,言有來的盤纏,無去的支用,悉皆餓死於途中矣。
今眾等思家業已失,賊寇未寧,實然進退兩難。
今小民等以為老爺特特為彼龍行至此,眾人貧窘,無甚者敬,輒有關西羌地所出些小土儀,聊獻殷勤,望求大開天恩,寬容無告之民,聊住一年,得救危命,則老爺恩同覆載,萬代陰功不淺矣。
若是關中平靜,年熟得收,那時不去,小民願從重憲,以正誑上之罪。
”李苾見了許多異地難得之奇物,心中大喜,即命收了。
又看李特人才可敬,乃命李特起站,謂之曰:“吾查得你們原是漢中之人,乃是舊家子弟,今眾流民隨你到此乞活,我尚未曾賑賞錢穀,反又生受眾人饋禮,本欲迴還他們,看此土產之物,皆是中州難以易得,我等之所喜愛者,待吾申奏朝廷,頒賜賑禮以答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