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今聖明燭奸洞偽,典憲正刑,枉情少豁,亡怨未消。
今茲汝南王已蒙恩賜,妾先君名諡未顯,合朝無言,春秋之義,其咎安歸?乞明公與諸執事平議而信之。
有兄子衛璪、衛玠飄泊在外,懇宥其罪,俾獲歸宗繼祀,以全忠孝,庶九泉之下,無含屈之魂矣。
”張華等見書,嘆曰:“噫,是吾輩之過也!待人鳴而後言之,大義安在?”次日上朝,奏知惠帝,追諡衛瓘為太尉蘭陵公,子恆為成侯,食邑二千戶,命其孫衛璪襲爵食其祿,以次孫衛玠為博士;加封司馬秉襲汝南王之職,次子司馬宗為殿下將軍,贈邑二千戶。
帝以張華有平難之功、旌忠之能,封武郡公,開府同理國事。
華懼賈後妒狠,機變難測,不敢受職,上表再拜辭謝。
賈後亦畏張華性直,不喜附會阿諛,見其辭職,即欲乘此以罷其權,乃謂惠帝曰:“既張太傅不願為官,當從其請,俾遂高誌,何必苦留他們?矧朝中文武如林,豈皆無可以輔政之才者乎?”賈謐曰:“張茂先柔而多智,忠而且直,猷謀深遠,若使在朝,必無妄為之事,不可去也。
”帝曰:“卿言是也。
”後曰:“人歷盈滿,心誌多易,焉能知其善始,又克善終也?”賈模又曰:“張茂先族孤無黨,儒雅清和,人皆悅服,又多經緯,謀猷深遠,素性不剛,上無逼主之嫌,下無虐民之咎,進無朋黨之附,退無宗戚之援,正所謂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裏之命者也。
依臣愚見,委以朝綱,使秉鈞軸,不許辭職,政事必有可觀,太平可翹首而待也。
”帝從之,遂不允張華之辭。
華復上書於朝曰: 切念國家政事,自泰康以後,太傅楊駿任用非人,變格乖異,遂致紛更。
汝南入輔,刑賞復濫,侯伯盈朝,戶邑濫給過半,雖懷忠諒,偏執似私,使宗室自生疑忌,禍及忠良,故太保衛瓘滅後,雖有幹國經濟之才者,皆思遠遁矣。
臣恐太平之政自此日頹,而非鼎俎版築之儕,難迴泰始之治。
臣華以草茅寒士,家非名世,才乏謀猷,焉能服眾?必誤天下蒼生,有負知遇洪恩。
惟中書丞裴廆堪輔政治,使之參贊尚書府省,猶可少副恩任。
臣以病軀冒幹天聽,乞賜下僚,俾早晚得進忠諫,方可稱職。
書上,惠帝不能決。
賈模力勸曰:“若容張司空辭去,則社稷無望太平矣。
”惠帝乃下敕,以張華為太宰,裴頠為太傅。
華、頠見前執政者受此品秩,而楊駿、汝南王皆不克終,竟辭名號,惟以司空舊職領事,帝從之。
後人見晉室因賈後亂政,賊害司馬亮之忠,又殺司馬瑋而用張華,有詩嘆曰: 晉室原從不義成,故教女後擅刑名。
骨肉循環遭賊殺,贏得中華變虜庭。
第二十七迴 敘李特出身本源
晉惠帝永康初年,歲大荒,關中內外,萬裏皆然。
人民流竄過半,聞知川中頗熟,皆相繼入川就食度活。
有強梁大戶李特倡首留納,以後流民感念其德,鹹推李特為眾之甸長,有事則托特主持,有爭鬥則托特剖析,有缺欠則資特贍給,有盈餘皆輸特收管,資儲大積,萬眾支消有裕,倚山結囤,住連百餘裏。
官府怪其廣納無籍,行文與特,令逐還鄉,如不散去流民,即抄特之家,並誅流眾。
流眾此時又不肯去,特兄弟又仗義不肯逐,眾至數萬,日夜不散,有精勇者萬餘,千夫敵者五十有多,能衝鋒破陣、弓馬熟閑十數人,遂乃據川作亂,抗拒官兵。
按野史所載,李特褒中人,其先有務相者為之祖,稱廩君,即國王類也。
初時川蜀之地唿為蠶叢,乃煙瘴所在,雖或有人,異於中土,皆是岩處野宿,與禽獸雜居,茹毛飲血,未有火食衣室,人民無主,不知禮義,茫茫然渾如也。
其地連巴西宕渠,境內別有一山,名鍾離山,忽被雷擊崩陷,塌去泥土,獨留石壁峭立。
上有石穴二個,儼如洞戶,左邊穴內赤如丹砂,右邊穴中黑如煤漆。
一日,赤岩中走出一個異人,自稱姓巴氏,名為務相;黑岩之中亦走出四個人來,皆自言名氏,一個稱姓曎,其二稱姓樊,第三的稱姓柏,四者稱姓鄭。
五姓之人初出,皆同穴而居,因自相議曰:“天生我等五人,心靈性察,莫非欲使我輩掌管此方之民,使知禮義火食也。
今日在此,必須立下一個廩君,為之主領,統禦土人,教之守法,免致殘殺,別於禽獸,始成世界。
”眾然其說,欲立一個為主。
但係同生同出,初無等殺,於是各相稱長,爭競不息,終日無肯相讓,鹹欲攘奪。
務相曰:“不必如此,我等思教化土人,使為學好,連我自家尚氣尚力,焉能治人?今有一法處之,不要鬥狠相競。
凡管人以本事為先,我五人各賭本事,高者為君,不及者為之臣。
”眾曰:“賭何手段?”務相曰:“我和你五個人列班而立,一齊將劍揮去,有插得到石崖上者就為廩君,跌落地下者便為臣子。
”四人曰:“賭便賭,不可反悔。
一個得中,四個俱要拜伏。
今茲汝南王已蒙恩賜,妾先君名諡未顯,合朝無言,春秋之義,其咎安歸?乞明公與諸執事平議而信之。
有兄子衛璪、衛玠飄泊在外,懇宥其罪,俾獲歸宗繼祀,以全忠孝,庶九泉之下,無含屈之魂矣。
”張華等見書,嘆曰:“噫,是吾輩之過也!待人鳴而後言之,大義安在?”次日上朝,奏知惠帝,追諡衛瓘為太尉蘭陵公,子恆為成侯,食邑二千戶,命其孫衛璪襲爵食其祿,以次孫衛玠為博士;加封司馬秉襲汝南王之職,次子司馬宗為殿下將軍,贈邑二千戶。
帝以張華有平難之功、旌忠之能,封武郡公,開府同理國事。
華懼賈後妒狠,機變難測,不敢受職,上表再拜辭謝。
賈後亦畏張華性直,不喜附會阿諛,見其辭職,即欲乘此以罷其權,乃謂惠帝曰:“既張太傅不願為官,當從其請,俾遂高誌,何必苦留他們?矧朝中文武如林,豈皆無可以輔政之才者乎?”賈謐曰:“張茂先柔而多智,忠而且直,猷謀深遠,若使在朝,必無妄為之事,不可去也。
”帝曰:“卿言是也。
”後曰:“人歷盈滿,心誌多易,焉能知其善始,又克善終也?”賈模又曰:“張茂先族孤無黨,儒雅清和,人皆悅服,又多經緯,謀猷深遠,素性不剛,上無逼主之嫌,下無虐民之咎,進無朋黨之附,退無宗戚之援,正所謂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裏之命者也。
依臣愚見,委以朝綱,使秉鈞軸,不許辭職,政事必有可觀,太平可翹首而待也。
”帝從之,遂不允張華之辭。
華復上書於朝曰: 切念國家政事,自泰康以後,太傅楊駿任用非人,變格乖異,遂致紛更。
汝南入輔,刑賞復濫,侯伯盈朝,戶邑濫給過半,雖懷忠諒,偏執似私,使宗室自生疑忌,禍及忠良,故太保衛瓘滅後,雖有幹國經濟之才者,皆思遠遁矣。
臣恐太平之政自此日頹,而非鼎俎版築之儕,難迴泰始之治。
臣華以草茅寒士,家非名世,才乏謀猷,焉能服眾?必誤天下蒼生,有負知遇洪恩。
惟中書丞裴廆堪輔政治,使之參贊尚書府省,猶可少副恩任。
臣以病軀冒幹天聽,乞賜下僚,俾早晚得進忠諫,方可稱職。
書上,惠帝不能決。
賈模力勸曰:“若容張司空辭去,則社稷無望太平矣。
”惠帝乃下敕,以張華為太宰,裴頠為太傅。
華、頠見前執政者受此品秩,而楊駿、汝南王皆不克終,竟辭名號,惟以司空舊職領事,帝從之。
後人見晉室因賈後亂政,賊害司馬亮之忠,又殺司馬瑋而用張華,有詩嘆曰: 晉室原從不義成,故教女後擅刑名。
骨肉循環遭賊殺,贏得中華變虜庭。
第二十七迴 敘李特出身本源
晉惠帝永康初年,歲大荒,關中內外,萬裏皆然。
人民流竄過半,聞知川中頗熟,皆相繼入川就食度活。
有強梁大戶李特倡首留納,以後流民感念其德,鹹推李特為眾之甸長,有事則托特主持,有爭鬥則托特剖析,有缺欠則資特贍給,有盈餘皆輸特收管,資儲大積,萬眾支消有裕,倚山結囤,住連百餘裏。
官府怪其廣納無籍,行文與特,令逐還鄉,如不散去流民,即抄特之家,並誅流眾。
流眾此時又不肯去,特兄弟又仗義不肯逐,眾至數萬,日夜不散,有精勇者萬餘,千夫敵者五十有多,能衝鋒破陣、弓馬熟閑十數人,遂乃據川作亂,抗拒官兵。
按野史所載,李特褒中人,其先有務相者為之祖,稱廩君,即國王類也。
初時川蜀之地唿為蠶叢,乃煙瘴所在,雖或有人,異於中土,皆是岩處野宿,與禽獸雜居,茹毛飲血,未有火食衣室,人民無主,不知禮義,茫茫然渾如也。
其地連巴西宕渠,境內別有一山,名鍾離山,忽被雷擊崩陷,塌去泥土,獨留石壁峭立。
上有石穴二個,儼如洞戶,左邊穴內赤如丹砂,右邊穴中黑如煤漆。
一日,赤岩中走出一個異人,自稱姓巴氏,名為務相;黑岩之中亦走出四個人來,皆自言名氏,一個稱姓曎,其二稱姓樊,第三的稱姓柏,四者稱姓鄭。
五姓之人初出,皆同穴而居,因自相議曰:“天生我等五人,心靈性察,莫非欲使我輩掌管此方之民,使知禮義火食也。
今日在此,必須立下一個廩君,為之主領,統禦土人,教之守法,免致殘殺,別於禽獸,始成世界。
”眾然其說,欲立一個為主。
但係同生同出,初無等殺,於是各相稱長,爭競不息,終日無肯相讓,鹹欲攘奪。
務相曰:“不必如此,我等思教化土人,使為學好,連我自家尚氣尚力,焉能治人?今有一法處之,不要鬥狠相競。
凡管人以本事為先,我五人各賭本事,高者為君,不及者為之臣。
”眾曰:“賭何手段?”務相曰:“我和你五個人列班而立,一齊將劍揮去,有插得到石崖上者就為廩君,跌落地下者便為臣子。
”四人曰:“賭便賭,不可反悔。
一個得中,四個俱要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