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曰:“董大人乃當今後宮寵冠,辱顧敝衛,有何見諭?”猛請屏去左右而言曰:“今奉後宮懿旨,送有詔意在此,特請將軍入宮,有一機密事情相議。


    ”觀接私詔看之,大喜曰:“娘娘宮闈之內,有何機密?”猛曰:“實不相瞞,正宮娘娘因為見忌於楊太傅,昨被廷叱,恐遭黜害,思得高謀之士求一佳策,以為善身息患之術。


    詳觀舉朝智謀之士,無有出於閣下之右者,故此特來相請,望惟勿拒,乞即同往。


    ”孟觀正欲報駿之恨,無有門路,知後有權略,遂欣然允諾,即同董猛入宮,朝見賈後。


    後曰:“吾今見辱於楊駿,心實恨彼,聞卿多謀,乞為我畫之,當重封謝。


    ”孟觀知楊駿無智易謀,乃獻計於後曰:“臣觀滿朝之人,皆駿心腹,俱不可與之謀議者,若一輕泄,則臣等死無葬地矣,即娘娘亦有不美之處。


    惟是楚王司馬瑋係聖上至親王弟,娘娘可遣一精細之人,持書一封,使其將兵赴京來朝。


    楚王年少輕剽,必然應赴。


    待臣親往迎接,告說其事。


    若是楚王從允,即將密詔付與行移。


    ”賈後曰:“倘彼素未用兵,畏駿權重勢大,不敢承當,那時如何?”觀曰:“自有牢籠之計,管取入吾彀中,毋庸慮也。


    ”賈後大喜,書假帝詔一封付觀,就令孟觀作書,差董猛前去宣請楚王。


    楚王見書,即日帶領將校將兵七千,一同董猛入京。


    將近洛陽,孟觀把意親迎於途。


    楚王駐蹕,觀參見畢,楚王曰:“將軍前者誅戮齊萬年,建不世大功,名震關中,可賀可羨。


    今孤承召入京,荷賜遠臨,感愛深矣。


    但孤年幼至此,不諳世務,得會將軍,三生有幸矣,凡事望前輩指教,勿吝高才,自當厚報。


    ”孟觀命退左右而言曰:“大王入朝,當立威名以匡社稷,斯不愧於先帝也。


    ”楚王曰:“今鈞軸皆楊國丈所秉,多少文武,皆不能展其經綸萬一,汝南王受帝遺命,被逐還鎮,孤初至此,焉能立事?”孟觀曰:“欲建莫大之勛,當立超人之事。


    今太傅楊駿私置護衛,廣樹親黨,欺淩晉室,將欲謀危社稷,故聖上與娘娘思憶,朝中文武多駿黨與,無可謀者,惟殿下係王室至親,以是迎駕至京,共相保固,特命小臣先來接見,告白其情,冀為拯救社稷,以永宗祀,庶不為外戚所謀。


    ”楚王曰:“孤亦甚疑其人獨持朝柄,擯棄勛舊,多用新進,必懷不良之意。


    孤今到此,明日上朝,先奏去彼,然後別議。


    ”孟觀曰:“不可。


    若此明為,則有變矣,舉皆不美。


    前汝南王不是遁去,險遭彼害。


    今殿下若有滅賊之心,將兵馬且屯城下,勿使漏泄。


    待吾入朝,與東安王整頓內兵,籌畫停當,迎請殿下入內,出其不意,方可除之。


    ”乃於懷中取出密詔付之,楚王受允。


    孟觀同董猛即辭入內,迴見賈後,言楚王將兵馬已在城下,請娘娘速行,免致遲誤漏泄。


    賈後曰:“此事皆仗卿家區畫,成功之日,另行厚報。


    ”孟觀曰:“娘娘可將此事情奏帝委臣身上,帝必問臣,臣自有計。


    ”賈後大喜,伺帝入宮,即跪奏其事,言楊太傅陰謀不軌,欲逐陛下出宮,別立新君,置吾重獄,乞念結髮情分,早全妾命。


    惠帝是無智之人,一聞後語,即便驚問曰:“若是有此,怎生計較?”後曰:“何不先去楊駿,怕朝中有官無人做乎?”帝曰:“文武大政皆彼所管,怎麽就先去得他們?”後曰:“果然滿朝文武皆是駿黨,惟有禁衛將軍孟觀赤心皇室,不阿權幸,前王駙馬不使與周處西征,蓋為此也。


    其人可托大事,急宜寫詔付與行移。


    今楚王入覲,是弟至親,東安王忠心宗社,但令彼協心共收楊駿,鞫問其情,削去官職,即無禍矣。


    ”惠帝信之,即宣孟觀入宮,問曰:“皇後言楊太傅造謀,欲逐寡人,另立他王,情有否乎?”孟觀曰:“太傅權傾中外,以陛下乃先帝託孤與他,難逞所為,故言陛下昏懦,不堪大位,難治萬民,將欲廢立已久,眾皆悉知,懼駿威重黨盛,無敢奏鳴。


    又慮臣與東安王在內,兼掌禁衛羽林軍馬,未及即發,前者黜臣澠關,亦為是耶。


    今又幸得日覲帝宸,得無虞耳。


    陛下亦宜早自為計,不然彼謀一發,悔無及矣。


    ”帝見觀言指實,信以為真,慌謂孟觀曰:“朕之事體,須賴眾文武為之輔翼,卿有何計可除此患,以安社稷,當即言之。


    ”觀曰:“陛下欲去一臣子,有何所難?但命寫一詔書付臣帶出,召人收之,隨輕重定罪,便除其患矣。


    ”帝、後即令孟觀草詔曰:  逆臣楊駿背負先帝託孤之重,不念寡人倚任之誠,逐汝南王而不由帝命,叱賈皇後而不礙聖顏。


    廣樹親朋,結公私之黨與;擅設武衛,專升黜之威權。


    欺君罪稔,藐法過盈。


    今又罔意謀危社稷,思竊神器,欲害朕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續三國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酉陽野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酉陽野史並收藏續三國演義最新章節